先说结论:个人视角来看,对抗幅度大的观感更好。

试想以下场景:

快攻无防守人油漆区顶角战斧扣篮;

快攻二打一防守人被骗过后油漆区顶角战斧扣篮;

快攻一打一防守人无力跟防油漆区顶角战斧扣篮;

快攻一打一防守人起跳油漆区顶角战斧隔人暴扣;

阵地战空切/挡拆防守人起跳油漆区顶角战斧隔人暴扣;

阵地战硬突防守人起跳油漆区顶角战斧隔人暴扣;

阵地战硬突油漆区顶角战斧暴扣防守人+协防人;

阵地战硬突油漆区顶角战斧暴扣防守人+协防人2+1同时防守者被扣倒地。

高对抗强度,让观众直观感受到同样动作的大幅难度增加,同时带来了更多的「对抗感」。类似战争片中,同样一个通讯员往前方传令,一个是大白天没有敌人跑了十里路平安顺当来到指挥部,除了有点汗和土还有口渴之外啥也没有;另一个在这十里路上遭遇了二十个敌人全部消灭了受了点轻伤还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指挥部。前者的镜头可以只有三个:出发、中间跑、到达传令同时喝口水,加一起可以不超过一分钟,观众都会产生「我上我也行」的感官;后者则可以出镜一刻钟以上,再加上点手撕鬼子智商开挂临阵爆种之类的就是抗日奇侠典范。

说到底,看著越简单,给人的刺激就越差,而高强度对抗就是直观的调料,能够让一个篮球入筐的动作变得肉眼可见的难,才会产生令人肾上腺素飙升的结果。

另一方面,比分越高,每一分的价值相对会显得越低;而低比分的比赛,刨除上古早期的不算,每一分都更显的弥足珍贵。看著一群满身大汉的大汉你来我往的为了两分而满身大汗,原始的肉体碰撞、智慧对冲和运气的眷顾,很多运动不也正是如此吗?

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这边先引申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足球是第一运动,校园里的篮球赛的观众数量比足球赛多很多?

那这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为什么玩游戏可以玩一天,学习一天就不行?

这些问题的科学依据就是:频率更高的反馈会给大脑带来更愉悦的享受。

设计游戏的一大核心就是阶段性的给予玩家成果以及反馈,而学习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收获反馈的。

校园里面篮球赛的进球比足球要多太多,对于校园里的同学来说(他们还不是资深球迷,还不能从足球的细节中收获反馈)给观众的反馈快得多。

所以我的答案是节奏更快、进球更多的小球更加吸引观众(特别是新观众),所以无疑是更适应时代的,也可以总的来说称得上观感更好,至于有些球迷喜欢看身体对抗看慢节奏的攻防对垒,那也是在看球有一段时间之后的个人偏好造成的。

以上


我认为现在的比赛不如十年前好看

规则导致身体对抗减少并不是主要的原因;

如今的NBA让我觉得乏味,主要是篮球比赛变得越来越流水线化、工业化,各支队伍千篇一律,都是挡拆投三分,要么就推反击冲篮下博犯规。

高中时代那个有的队伍立足防守,有的全力跑轰,有的内外结合,有的一星四射的丰富多彩才华横溢的NBA再也看不到了。

同一个菜做得再好吃,天天吃也还是会腻的。


观众们用收视率投票

NBA现在都快成了三分投篮比赛了


肯定是现在啊

我作为一个老球迷当年看马刺活塞磨阵地真的睡著了啊。

今年湖人一路四比一,最后四比二,但是整体上比赛都是比较有观赏性的,就算落后十几分也能追回来,增加了很多悬念。

感谢勇士带来的三分风暴,给比赛增加了不确定性。

当然,可能现场看球更喜欢之前那种肉搏打法吧,我没钱去看现场,不了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