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否源自利己?

道德是否利他?先定义一下题目的关键字吧,我选取的来源是维基百科。①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的观念标准,不同的对错标准是特定生产能力、生产关系和生活形态下自然形成的。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道德,称为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②利己:一切行为出于自身利益

首先我想提出:道德,利人和利己的关系

情境:杀人(我觉得杀什么人不是重点,所以就不讨论杀谁了)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杀人→法律限制:那是否我们不杀人只是因为我们不想承担杀人要付出的法律惩罚?换句话说,我们判断杀人带给自身的利益比杀人带给自身的利益要少。→内疚:杀了人,我们会感到内疚,所以我们不会杀人。换句话说,我们不杀人,只是因为不想让内心难受而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希望别人杀我们或者我们重视的人,所以不去杀人,以此作为一个类似社会契约的牵制,让彼此互不侵犯。所以我们不杀人,最终目的是为了我们自己?

以此类推,道德也是如此吗?

我们帮助别人,以此获得内心的快乐(助人为乐),最终目的是自己?


谢知乎邀。

道德源自同理心中的同情心。

同情心本是自愿、自发、不束缚任何人的,但加上利己心之后便成了束缚他人的工具。所谓的道德自律也是被教科书或领导洗脑的被束缚的结果。

德之「道」因人而异,是个人在同情心之下自愿的行为做派,一旦把德之「道」给制定成定则、守则便成了束缚人的工具了。

同情心会让我们主动帮助他人,他人的道德观念掣肘我们,但还可以打破,但来自他人的利己心会进一步掣肘我们单纯的同情心。

初稿待补。

此答乃鄙人一己浅见,非专业人士论述,或为拙见,仅供参考。


是的,首先,我明确告诉你,不存在完全的利他行为。

先要明白几个概念,才能去判断论题。

利益是有延迟性和及时性,有直接性有间接性。现在社会对利他的普遍定义的就是对他人有好处,而对自己没有明显好处的自愿行为。

此处的无明显好处就是指没有及时性的,直接性的好处。要明白,你的任何行为都必然是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是他人利益。这句话听起很果断,但是你拆分开来理解。

雷锋,这个人先不判断他的事迹和行为有没有当代政治因素。他的行为,必然给他带来个人心灵上的满足感,以及使命感,责任感带来的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你能说这是纯粹利他行为吗,当你明白利益不只是物质性的,精神上的也是利益的一部分。他获得了远超于常人的精神利益,在他看来,他是赚的。

如果看到这,有人觉得精神上的满足不算利益,那么,物质上的满足由什么传导到你的大脑?要明白,利益的最终判断是你大脑的价值判断。值不值绝不是由除你以外人的判断。(非要我举例的话,不管是你的食欲性欲权利欲,最终都会使你精神上获得满足和享受)

当明白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两者的关系时,要开始明白,道德行为是一种怎样的行为,完全不获得任何利益?你不回获得他人的赞赏?你不会有约束自我产生的自豪感?你不会有积极完成社会使命的的使命感,责任感?

只有真正理解利己,不把他当成一种自私行为看待,才能真正坚持去做利他行为,不被诱惑轻易蛊惑。一个明白利己行为的人,才是能将道德行为坚持下去的人。

现在,你再判断道德是否源于利己?


如果还想知道更多,可以查看我另外一篇文章的回答

我应不应该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www.zhihu.com图标


道德的确源于利己,虽然有利他的行为,从本质上来说,也是利己的。

但这是在社会稳定的情况下,人类是社会动物,而道德也是依附于社会而存在,整个社会的内在运作会尽量保证人人都利他,都做利于整个集体的事,那最终每个人的利益都会得到保障。这是种默认的人人都遵守的契约。

但要是没有了社会的存在,或者社会内在的契约被破坏,那么道德也会崩坏。参考战争与动乱的时代或地区。道德会因社会的不稳定而自发地崩溃,也佐证了道德本身是源于利己的。

这是什么问题。。。。

道德怎么会源于利己,简单举几个例子辩论一下

一个人住在与世人隔绝的海岛之中靠打猎维持生存,他把剩下的动物骨头随地抛弃,身上脏的时候裸体在海里洗澡。此人是否不讲道德?

中国学生到日本留学,其前几日由于不清楚垃圾分类,把所有垃圾扔进了不可回收。此人是否不讲道德?

一个山东大家庭举家迁移到其它省,该家庭结婚的时候闹洞房超过当地人的接受范围,此家庭是否不讲道德?

答案其实我自己也不清楚。但当你剖析你回答的思路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道德是人与人共同生活的一种规范或约束。


这个问题在伦理学中已经有定论了,道德是源自利己主义。具体参照《伦理学原理》北京大学王海明教授


只能说源于社会,源于社会的秩序与法,源于这个世界的平衡发展,只有一个准则才能保证其顺利。很多事不能一概而论吧,某些特殊的情况做出道德感的行为的确可以利于自己,但大多数情况下当事人还是处于不利地位的。
不是。你的这个杀人情景后面的三段也完全可以用于一个利他主义者身上,只要稍作改动:因为会收到法律的惩罚,而受到惩罚以后失去自由或生命就不能利他了,所以不杀人。杀了人,被他者所恐惧,这违背了利他的本心,所以不杀人。我们不希望他者受到伤害,所以也不会伤害他人。

想要了解道德的是利己还是利他,我们需要知道两点

道德的定义

道德的作用

题中说到道德是「衡量观念正当的行为标准」是「自然产生的

也就是说道德是不受某个人控制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这就意味著很难作为某一特定人群或个人用作牟利的工具。

人类是智慧生物,并且拥有庞大的族群,完全使用法律约束行为是不现实的,太浪费资源。所以道德观念的存在有这个用处。

谈到「约束」,为什么要约束呢?

因为大量族人聚集在一起,会有矛盾冲突,道德作为一个标准去衡量大多事件的是非对错,让种群更和平地发展。

你会发现宏观来看道德是有利于整个族群的东西,但具体到个人,同时存在利己利人。

题中提到「助人为乐

举个例子,今天你给邻居送了特产,可能是为了让自己开心,同时获取下一次的回报,利己性很明显。但换到邻居的角度呢,你送给我特产,我受益,我下次也会给你好处,这也包含了利他性。这种互惠政策用极限思想看,是有利于所有人的,帮助族群更好的发展。

所以我认为这并不是利己利他的问题,而是物竞天择中进化出来延续种族发展的优势。

希望我的想法能帮到你


我觉得道德源自于社会共识,这种共识既可能是所谓的丛林规则,也可能形成自由平等规则 。只不过随著人类社会意识的发展,越来越来的人更愿意接受基于自由平等规则下的道德方案。这种社会共识既是利己也是利群。

从哲学角度讲,没有完全脱离社会的人,因为人自出生起,就开始了社会化过程,每个人的个体意识就是社会化的结果 。

语言就是人的社会化的主要载体和媒介,德国哲学哈贝马斯就在梳理哲学发展进程中,确认了二十世纪以来现代哲学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语言学转向。人类的语言才能,扩大了人类的交往和沟通的广度和深度,也加大了反思的广度和深度。相比之下其它动物界的语言贫乏,限制了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更难有什么反思,所以它们很难从一开始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摆脱出来。


我杀人我不会内疚,但是我杀人违反了秩序,这样就会导致社会的动荡。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道德是维持社会安定的秩序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