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知道在學語文時,我們究竟在學什麼?

「現代教育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教育意義的失落和教育人文價值的危機。」

近年來,人們逐漸意識到,語文教育的現狀之所以令人堪憂,較大程度上是由於在強調考試成績的同時,忽略了對學生文化底蘊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繼承和弘揚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提升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倫理道德,實現科學與人文精神的和諧發展,是語文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

科學主義的片面發展,已經造成了科學技術和人文精神發展的嚴重失衡。就人性而言,才智的飛速進步與德行的不良發育已經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人們的精神生活開始出現危機。具體表現在價值失落、意義喪失、道德下降,由此導致人們精神空虛、心理失衡、急功近利、人際關係冷漠、家庭關係鬆弛、犯罪尤其是無道德感犯罪增多等社會問題。

比如上個月非常轟動的19歲少女跳樓事件不知道大家還有印象沒?甘肅慶陽西峰區一名19歲的少女在眾人注目中跳下高樓,圍觀者無一關心少女為何這樣做的原因,而是紛紛起鬨,不時發出歡呼和掌聲,甚至拿著手機全程直播。

不住鼓掌歡呼
朋友圈所發內容
某直播平台截圖

在跳樓這個衝擊性的新聞前,各個路人彷彿像嗅到血肉的餓狼一樣,第一反應不是勸解這位少女,而是拿出手機,獲取「一手資料」,吸引關注和粉絲,最終造成全民狂歡般的惡舉。

是的,在當前商品經濟狂潮的衝擊下,消費主義、拜金主義、利己主義和享樂主義的思想開始大量滋生,人性的內部結構已經嚴重失衡。在這種情形下,如果仍舊缺乏人文精神的正確引導,科技和物質經濟的畸形發展,會使社會像脫韁野馬一般偏離歷史正常發展的軌道,給人類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正是由於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人們開始不斷呼喚人文精神的復歸,倡導人道主義與人文關懷。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語文教育作為促進生命成長為終極目的的教育,依據獨特的優勢與內涵,是弘揚傳統文化精神、傳承人文和重建精神家園的重要途徑。

在當今社會越發激烈的競爭背景下,教育不可避免成為優勝劣汰的工具,但除此之外,我們學習語文目的是增加文化底蘊,在人文精神的浸潤下形成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確立實際生活中的道德信念和人生準則。

經濟高速發展伴隨著社會發展與思想發展的高度不平衡,物質財富增長而精神財富卻極度匱乏。現實中充斥著不擇手段急功近利的實用主義者,信仰普遍缺乏成為幾代人共同面臨的困境。語文中包含的歷史底蘊與人文關懷,能夠倡導對真善美的追求,用民族精神與文化傳統作為生活的支撐和導向。

蘇格拉底曾說:人應該追求更美的生活,遠過於生活本身。物質需求的滿足是人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然而在這之上,人必須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追尋真理,追求至善至美,當精神與物質達到雙重富有和諧共存的時候,人類才能實現真正的幸福。

學習語文,我們最終學習的是「人應該怎樣生活」。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與世界對話,學習「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追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能夠「無所往而不樂」,了解「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以後,依然「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根據西方接受美學,閱讀是一種體驗,不僅是對文本的體驗,更是深入對自我對生命的體驗。漢語本身具有的多重含義,使語言與文字的意蘊極為豐富,更強調對文章直觀的整體感受,而不是單純的理性分析概括。這種兼具聯想與感悟的體驗,實際上就是一種情緒培養。

當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面對文學作品,擁有個體獨到的情感體驗,與作者建立一種情感聯繫的時候,也正是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的過程。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美,是這個世界最終的拯救者。當一個人學會審美,具備獨立的審美能力以後,才能在美中獲得情感共鳴,產生同理心,從共情中理解他人的處境,與世界和諧相處。

學語文,就是學習從「立言」到「立人」的過程。人文關懷的傳遞,不僅是情感與思想的傳遞,更是人格的逐步建立和生命的不斷成長。

正如愛因斯坦所強調的那樣:只教給人一種專門知識和技術是不夠的,專門知識技術雖然使人成為有用的機器,但不能給他一個和諧人格。最重要的是借著教育獲得對於事物和人生價值的了解和感情

我們在學語文,也是在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心田花開學校

編輯於 2018-07-10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浮雲遊子意浮雲遊子意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語文課到了初高中只是一個引導吧。

小學語文可以識字。初高中的話就是提供一個導向作用了,如果不上語文課,我不會關注什麼道德經,大學,論語,人間詞話。如果沒有語文課,我壓根都不知道郭沫若,梁實秋,胡適,傅斯年是個什麼人物。

我覺得學語文是很有用的,你說語文沒有用,那麼lnx的求導公式,洛倫茨公式,什麼鬼氧化還原反應啊有用嗎?

有時候,年齡多了幾個數字,才會知道那些名家語錄是真的。凡是無用即大用。

有一個人說,當我有一天看到黃昏下鳥兒飛過,湖面平靜,天藍藍。我覺得太美了,然而我不會只能說一句woc,這真的太好看了。

我可以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怎麼說呢,語文就是一種情調,一種潛移默化的底蘊,一種氣質。

人生本來都是虛妄的,人生本來就要做很多沒用的事,很多事都是沒有意義的。切不可太功利主義了~

語文課到了初高中只是一個引導吧。

小學語文可以識字。初高中的話就是提供一個導向作用了,如果不上語文課,我不會關注什麼道德經,大學,論語,人間詞話。如果沒有語文課,我壓根都不知道郭沫若,梁實秋,胡適,傅斯年是個什麼人物。

我覺得學語文是很有用的,你說語文沒有用,那麼lnx的求導公式,洛倫茨公式,什麼鬼氧化還原反應啊有用嗎?

有時候,年齡多了幾個數字,才會知道那些名家語錄是真的。凡是無用即大用。

有一個人說,當我有一天看到黃昏下鳥兒飛過,湖面平靜,天藍藍。我覺得太美了,然而我不會只能說一句woc,這真的太好看了。

我可以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怎麼說呢,語文就是一種情調,一種潛移默化的底蘊,一種氣質。

人生本來都是虛妄的,人生本來就要做很多沒用的事,很多事都是沒有意義的。切不可太功利主義了~

如果不在乎稱呼的改變,語文算是歷史最悠久的學科了。

語文,主要分閱讀和寫作兩部分。而學語文就是要提高個人的這兩項能力。閱讀能力越高,對一個文本的理解和分析就越透徹,也就越能欣賞那些名家作品的美。寫作能力也就是你文字表達能力, 能力越高表達越好,也就能更好地創作擁有美感作品。

然而對於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認為這兩項能力重要性不強。個人甚至對那些所謂擁有美感的寫作感到厭煩,尤其是敘事的作品,明明可以用一兩句說清楚的事卻要寫幾百甚至上千字。而我平時也不會閱讀那些名著什麼的,所以閱讀能力感覺也沒啥用。

所以,如果一個人喜歡語文這門學科,那麼學習語文可以幫他(她),使其能力提升並感到心情的舒適。而不喜歡語文的人學習語文則沒什麼用,甚至還會帶來負面情緒,得不償失。


我是語文老師,初中語文老師,不邀而來,談點看法。語文這門學科,工程性和人文性並重。用在工具性,即閱讀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用在人文性,即讀書關乎人的情懷。

1.

計算機圖形學課、彙編語言課

第一次課人比座位多,老師水了兩節啟程課

第二次課人滿為患,第三次課一半座位沒人

老師:看來大家是都不愛學習啊,該努力的時候不努力,天天曠課,這種風氣怎麼行…我得點名

所以,課前點名,快下課的時候讓交一張紙寫上姓名和學號

這就是沒學好語文的結果,「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學生流失,自己講的什麼樣自己清楚

2.

以前有一舍友,無論什麼事都答應著,但是很少完成,用方言叫「扯皮」,答應一次事後面個人安排都被搞的一塌糊塗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3.

學校上熱榜了,孔乙己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4.

A:「活動時間10號,截止時間11號」

我:「那是10號活動才報名嗎?就一天時間太容易忘了」

A:「不是,我們的活動是5號開始」

又如

B:「免費電腦義診」

又如

C:「東門就是城郭,《春箋》這首歌引用了《靜女》和《子衿》兩個典故」

D:「膜文言大佬」

E:「膜古風大佬」

我:「"野有蔓草就是《野有蔓草》吧…東門白榆樹不是《東門之枌》?(心理活動:《春江花夜月》誒,《宛丘》…建議都回小學重造…)」

D:「瞎編的吧」

E:「那你找找看?」

C:「杠精」

——至少不會犯這些錯誤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