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4歲了,2歲半診斷出自閉症,一直在特殊教育機構進行幹預治療,到現在能簡單模仿我們說幾句話,但是很多時候對穿鞋子、上廁所等動作反抗異常強烈,我們一年多反覆教她也無果,她媽媽脾氣也非常暴躁時常直接就拿鞋子砸她身上,我很苦惱,想知道大家是怎麼做的?


1、不要立即作出反應

不要立即對孩子的行為作出過度反應;不要立即裁定行為本身首先在心理上接受孩子的行為,可以列一張你所希望看到孩子的行為的單子,當發現孩子有好的行為時,哪怕只是很微小的表現,都需要立即作出誇張和讚賞的反應。比如,在孩子哭鬧的時候,放慢反應速度,平靜地對待。

2、眼神交流尤為重要

調整你的身體姿態跟孩子的眼睛保持同一水平;把他想要的東西舉在你面前,讓孩子來拿;當孩子跟你有眼神交流時,盡量作出讚賞和誇張的表情;當孩子對你提出任何要求時,要求他看著你,然後立即作出應答。

3、積極參與孩子的行為

參與到孩子的自我刺激的活動之中,是跟孩子建立眼神交流和互動關係的一個重要過程。為了達到好的效果,你需要從內心裡對他的自我刺激行為感興趣。在開始時,可以在孩子邊上模仿他做自我刺激的動作。通過參與孩子的自我刺激中教他,同時讓他對他人的參與更加感興趣。參與有可能不會立即產生效果,但它的確會產生效果。

4、讓孩子獲得更多控制感

盡量避免強行地對孩子進行身體操控 。讓孩子獲得更多的控制感有助於跟孩子建立更深層次上的關係。在你要做什麼事以前最好告訴孩子,尊重孩子說「不」的意願和行為表示。在你不得不強迫孩子做某件事情時,盡量簡單、明瞭,保持平靜,避免過於情緒化。


1.跟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關係

想讓孩子對你有興趣,首先就要讓他覺得跟你在一起是開心的,安全的。我們也可以從下面的步驟入手,跟孩子建立關係:

首先我們要確定孩子有哪些喜歡的活動或者玩具(可以通過評估的方式來找到孩子的偏好物),然後將自己與孩子喜歡的玩具或者活動進行配對,也就是經常和孩子一起玩他喜歡的活動或者玩具。

讓孩子感覺和你在一起的時候就會有這些好玩的、他喜歡的東西,他就會更願意跟你一起玩。

2.鼓勵互動的過程

和孩子在一起時可以多鼓勵他與你互動的過程,比如簡單地模仿,我們大多數時候都喜歡讓孩子模仿老師/家長,其實我們大人也可以試著去模仿孩子,並且鼓勵他在模仿中互動的過程。

3.投其所好

利用一些玩具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自閉症兒童雖然與常人有所區別,但是他們的眼睛與平常的孩子一樣,都會看到有趣的東西,所以我們一定要利用一些玩具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換個視角,換個心態,把自閉症孩子當成寵物來訓練。

想想你是怎麼訓練貓狗在固定地方排便的?聽話幹事情就有和顏悅色,和好喫的。亂拉大小便就受到呵斥,沒有喫的。正向負向反饋都用上,持之以恆,是不是就訓練出來了?

當然,孩子不完全等同於動物。對待孩子還要用語言教育說服,不厭其煩。做家長的千萬不要操之過急,自己先失了分寸,亂了陣腳。自閉症的預後不好,不要把期望定得過高。但是,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只要你耐得住性子,不生氣不泄氣,永遠不放棄,孩子一定會有好轉的。


首先要調解自己的情緒,然後要有耐性的進行幹預,我其他回答有說明我兒子小時候的問題,有興趣可以去看一下,他也是三歲說話都說不好,但是現在幹預得很好了。

前天,我和孩子爸爸爭執了幾句,一個人生悶氣的時候星星過來問我,媽媽,「你知道獅子座的子和處女座的女合在一起是什麼字?」

我說「我不知道」

星星說「是好字,是和好如初的好字,是說一個家要和好,要開開心心的。」

因為我的固執和不願改變,只願意用指定位置的插座充電,星星爸爸對星星說:「你說一下你媽媽,不要總是用這個插座,可以用其他地方的」

星星告訴他爸爸說:「我不捨得說媽媽,媽媽是用來疼的,不是指責的~」

其實多點培訓孩子的思維,他們思路會變得更加寬廣。今天一起走路去奶奶家的時候,我們在玩用你的左手拖我的右手,用你的右手拖我的右手,用你的右手拖我的左手,用你的左手拖我的左手,星星覺得很有趣很好玩,一邊走一邊變換位置。

隨時隨地的鍛鍊他們的反應。

寶寶們加油,爸爸媽媽都加油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讓人感覺失落的問題,家長說怎麼和自閉症孩子交流,而交流是雙向的,可是一般就只有家長想要和孩子交流,而孩子並不想和家長交流,所以不管你怎麼跟孩子講,如果ta不想和你交流那就無法形成交流,而孩子也不會有交流的動機存在。關於穿鞋穿衣的問題,孩子表現的如此激烈反抗一定是因為ta在這件事上得到了很多很不好的感覺,ta並不想穿衣穿鞋,而這個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呢?一定是之前的體驗造成的,也許之前孩子在沉迷一個活動,,被家長或者機構培訓老師打斷去做穿衣穿鞋的活動,破壞了孩子的快樂,所以ta會討厭,當然也有可能是其他的原因,總之就是在這件事上沒有得到快樂的體驗。所以想要扭轉這個概念,首先是不能強迫孩子做這個事,慢慢的讓孩子在這些事情得到快樂體驗,不能強迫,強扭的瓜不甜就是這個道理了。實際上這件小事會有更深層的意義,就是一旦外部世界發生了某一件事,這件事和孩子的利益相關,但是這件事對孩子是不好的,那麼孩子就會形成外部世界不好的概念,這個概念會讓孩子更加退縮回自己的世界,就很難再把ta拉出來現實世界了,這方面的影響更加嚴重,而不是穿衣穿鞋本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