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4岁了,2岁半诊断出自闭症,一直在特殊教育机构进行干预治疗,到现在能简单模仿我们说几句话,但是很多时候对穿鞋子、上厕所等动作反抗异常强烈,我们一年多反复教她也无果,她妈妈脾气也非常暴躁时常直接就拿鞋子砸她身上,我很苦恼,想知道大家是怎么做的?


1、不要立即作出反应

不要立即对孩子的行为作出过度反应;不要立即裁定行为本身首先在心理上接受孩子的行为,可以列一张你所希望看到孩子的行为的单子,当发现孩子有好的行为时,哪怕只是很微小的表现,都需要立即作出夸张和赞赏的反应。比如,在孩子哭闹的时候,放慢反应速度,平静地对待。

2、眼神交流尤为重要

调整你的身体姿态跟孩子的眼睛保持同一水平;把他想要的东西举在你面前,让孩子来拿;当孩子跟你有眼神交流时,尽量作出赞赏和夸张的表情;当孩子对你提出任何要求时,要求他看著你,然后立即作出应答。

3、积极参与孩子的行为

参与到孩子的自我刺激的活动之中,是跟孩子建立眼神交流和互动关系的一个重要过程。为了达到好的效果,你需要从内心里对他的自我刺激行为感兴趣。在开始时,可以在孩子边上模仿他做自我刺激的动作。通过参与孩子的自我刺激中教他,同时让他对他人的参与更加感兴趣。参与有可能不会立即产生效果,但它的确会产生效果。

4、让孩子获得更多控制感

尽量避免强行地对孩子进行身体操控 。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控制感有助于跟孩子建立更深层次上的关系。在你要做什么事以前最好告诉孩子,尊重孩子说「不」的意愿和行为表示。在你不得不强迫孩子做某件事情时,尽量简单、明了,保持平静,避免过于情绪化。


1.跟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

想让孩子对你有兴趣,首先就要让他觉得跟你在一起是开心的,安全的。我们也可以从下面的步骤入手,跟孩子建立关系:

首先我们要确定孩子有哪些喜欢的活动或者玩具(可以通过评估的方式来找到孩子的偏好物),然后将自己与孩子喜欢的玩具或者活动进行配对,也就是经常和孩子一起玩他喜欢的活动或者玩具。

让孩子感觉和你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有这些好玩的、他喜欢的东西,他就会更愿意跟你一起玩。

2.鼓励互动的过程

和孩子在一起时可以多鼓励他与你互动的过程,比如简单地模仿,我们大多数时候都喜欢让孩子模仿老师/家长,其实我们大人也可以试著去模仿孩子,并且鼓励他在模仿中互动的过程。

3.投其所好

利用一些玩具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自闭症儿童虽然与常人有所区别,但是他们的眼睛与平常的孩子一样,都会看到有趣的东西,所以我们一定要利用一些玩具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换个视角,换个心态,把自闭症孩子当成宠物来训练。

想想你是怎么训练猫狗在固定地方排便的?听话干事情就有和颜悦色,和好吃的。乱拉大小便就受到呵斥,没有吃的。正向负向反馈都用上,持之以恒,是不是就训练出来了?

当然,孩子不完全等同于动物。对待孩子还要用语言教育说服,不厌其烦。做家长的千万不要操之过急,自己先失了分寸,乱了阵脚。自闭症的预后不好,不要把期望定得过高。但是,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只要你耐得住性子,不生气不泄气,永远不放弃,孩子一定会有好转的。


首先要调解自己的情绪,然后要有耐性的进行干预,我其他回答有说明我儿子小时候的问题,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他也是三岁说话都说不好,但是现在干预得很好了。

前天,我和孩子爸爸争执了几句,一个人生闷气的时候星星过来问我,妈妈,「你知道狮子座的子和处女座的女合在一起是什么字?」

我说「我不知道」

星星说「是好字,是和好如初的好字,是说一个家要和好,要开开心心的。」

因为我的固执和不愿改变,只愿意用指定位置的插座充电,星星爸爸对星星说:「你说一下你妈妈,不要总是用这个插座,可以用其他地方的」

星星告诉他爸爸说:「我不舍得说妈妈,妈妈是用来疼的,不是指责的~」

其实多点培训孩子的思维,他们思路会变得更加宽广。今天一起走路去奶奶家的时候,我们在玩用你的左手拖我的右手,用你的右手拖我的右手,用你的右手拖我的左手,用你的左手拖我的左手,星星觉得很有趣很好玩,一边走一边变换位置。

随时随地的锻炼他们的反应。

宝宝们加油,爸爸妈妈都加油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让人感觉失落的问题,家长说怎么和自闭症孩子交流,而交流是双向的,可是一般就只有家长想要和孩子交流,而孩子并不想和家长交流,所以不管你怎么跟孩子讲,如果ta不想和你交流那就无法形成交流,而孩子也不会有交流的动机存在。关于穿鞋穿衣的问题,孩子表现的如此激烈反抗一定是因为ta在这件事上得到了很多很不好的感觉,ta并不想穿衣穿鞋,而这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呢?一定是之前的体验造成的,也许之前孩子在沉迷一个活动,,被家长或者机构培训老师打断去做穿衣穿鞋的活动,破坏了孩子的快乐,所以ta会讨厌,当然也有可能是其他的原因,总之就是在这件事上没有得到快乐的体验。所以想要扭转这个概念,首先是不能强迫孩子做这个事,慢慢的让孩子在这些事情得到快乐体验,不能强迫,强扭的瓜不甜就是这个道理了。实际上这件小事会有更深层的意义,就是一旦外部世界发生了某一件事,这件事和孩子的利益相关,但是这件事对孩子是不好的,那么孩子就会形成外部世界不好的概念,这个概念会让孩子更加退缩回自己的世界,就很难再把ta拉出来现实世界了,这方面的影响更加严重,而不是穿衣穿鞋本身。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