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自閉症學校,我還報了全納感統,小步在家早教,買了一堆TOI拼圖,邏輯盒子,頭腦風暴,小乖蛋的五顏六色,小紅帽和大灰狼,兔寶寶等,再買一堆在家可訓練感統的滑板,跳腳印,感統球,鑽圈,感統走板等,每天做完老師作業,還要不斷穿插以上內容學習,全天我和老婆在輪幹預,下班後像打了雞血,陪小孩做老師作業後,就是輪著換著玩自己買的道具,遊戲,是不是我太瘋狂了


只要不用力過度,這個思路就是正確的。


您和您的家人都辛苦了,能深刻滴感受到您們對孩子的愛。

其實您這樣的理念並無不妥之處,對於自閉症孩子來說,科學密集的早期幹預非常有必要。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幹預不一定要追求數量上的絕對多,而是要有一定的針對性,最好可以和機構專業老師和督導的教學計劃相結合,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希望孩子能越來越好,您們一家越來越幸福~


我弟弟就是按照正常小孩培養的,小時候不會講話,家裡覺得他就是性格比較封閉,上了幼兒園家裡才驚覺他和其他小孩不一樣。去醫院檢查後確診送去了機構,將近六年的時間,可以正常溝通對話,有思維能力了就送他去讀小學。

小學期間給他報了很多課外培訓課,跆拳道鋼琴圍棋畫畫,希望他可以找到自己的興趣。九歲讀小學,磕磕絆絆也在二十一歲的時候順利高中畢業。大學考不上,但他對計算機編程比較感興趣,給他報了一些有關培訓班,想著他可以快快樂樂過一輩子就行了。

現在他每天上午去培訓班上課,下午去自閉症機構做志願者,日子也算充實。在家和機構的時候他都是很放鬆的姿態,能很專註的做某件事,也可以暢所欲言。一旦去到人多的地方,或者是家裡來了陌生人,他就處在比較緊繃的狀態,會不受控制的尖叫、來回跑動,我們都清楚他很辛苦。

幸運的是他成為了一個自信開朗且溫暖的少年,有自己的愛好,有自己的目標。

願您的孩子也能幸福快樂!


您和您的妻子都是很了不起的家長。同是作為一個自閉症孩子的母親,以及一個十幾年的特教人,對於養育自閉症孩子這件事,這其中的箇中滋味只有我們自己知道。

您覺得自己可能「太瘋狂了」,我在想我當年也是深有同感,回首當年數不清的日日夜夜,是我在家裡的小桌子上埋頭苦練纔有了我女兒今天的成長。

那個時候我把房門一關,每天一練就是6、7個小時。因為害怕自己分心、害怕自己懶惰,我那時候從來不使用手機,家裡的電視機也收起來,我跟家裡人說喫飯也不要來敲門打擾我,到點了我自己會出來,整個人也是一種「瘋魔」的狀態。

說句實話,我甚至忘記了女兒是「自閉症」的事實,因為每天都是想著她今天該做哪些項目了,今天比昨天進步在哪裡,還有哪些地方是不足的。

著眼於眼前才更能看到未來,著眼於小目標我們才更有可能實現不是嗎?

我也想跟我們家長分享的一點就是:咱們自己不要太過分在意「自閉症」這個字眼了,踏實做康復準是沒錯的。

希望您能在正確的道路上繼續堅持,找到孩子的核心缺失,然後儘早幹預。最後提一個小建議,您一定要合理安排孩子的訓練項目,同時根據孩子的能力變化及時去調整訓練的方案,這樣能提升訓練的有效性。

希望新的一年,您的家人和孩子都能越來越好。


○ 我家的經驗

自從果兒診斷為孤獨症,我對他的教育方式就相當於加強版的普通教育。我給果兒製作的一些教育資料,給朋友家的普通孩子學習也很管用;我用在果兒身上的日常教育方法,分享給朋友之後,她們用在自家的普通孩子身上也很有效。

當我在教育果兒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困惑時,朋友為我提供的一些普通育兒經驗,也同樣在果兒身上起到了作用。這說明,孤獨症孩子,首先是孩子,其次是需要更多支持的孩子。所以,對於孤獨症孩子的教育,我們只是需要提供更多的支持,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


孤獨症(自閉症)孩子的教育,通常被認為是特殊教育。相對應普通孩子的教育而言,似乎是另外一種不同的教育。實際上,孤獨症孩子的教育,與普通孩子的教育,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大的差異。

可以說,孤獨症孩子的教育,相當於加強版的普通教育。所以,很多孤獨症孩子的家長所分享的育兒經驗,也適用於普通孩子的教育;而普通孩子的教育經驗,同樣也可以借鑒在孤獨症孩子身上。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把孤獨症孩子當成普通孩子一樣教育,但是要加大強度和密度,要在生活中隨時隨地引導孩子去觀察和學習。

○ 孤獨症孩子的教育=加強版的普通教育!

孤獨症孩子的篩查、診斷和評估,都是以同齡的普通孩子為參考。那麼,確定孤獨症孩子的能力短板和學習領域,也是參考同齡的普通孩子。比如,0-6歲兒童的發育里程碑,其中描述的都是普通孩子在各個年齡段的各項能力發展。

也就是說,孤獨症孩子在哪些方面的能力需要提高,是看他們與同齡的普通孩子有沒有差距以及差距有多大。基於此,孤獨症孩子的學習領域,與普通孩子一樣;只是,鑒於孤獨症孩子的各項領域發展不平衡,所以對其教育領域的側重與普通孩子有差異。

比如,社交和語言是孤獨症孩子普遍發育落後的領域,那麼在這兩個領域的教育上,我們需要特別加強。

所謂加強,是指加大強度和密度,隨時隨地吸引孩子注意他人的行為,隨時隨地為孩子示範如何學習!比如,在某些領域,普通孩子會自然模仿、自然積累經驗;而孤獨症孩子可能需要家長或者老師引導才會去學習,需要經過反覆練習和泛化後才能真正習得能力。

○ 孤獨症孩子的學習本質=用後天經驗彌補先天本能的不足!

如果說孤獨症孩子的教育與普通孩子有什麼不同,那麼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需要去吸引孤獨症孩子來學習,讓他們用經驗彌補本能的不足!

我們發現,普通孩子在嬰兒時期就已經隨時隨地主動觀察和模仿身邊的人,這就是最初級的學習能力。

而孤獨症孩子,他們特別容易沉浸在自己感興趣的物品中,很難主動觀察和模仿到人的行為。這就需要家長隨時隨地去吸引孤獨症孩子,引導他們來觀察和模仿我們,引導他們獲得學習經驗。

孤獨症孩子的大腦比較特別,在某些方面,他們似乎缺乏先天性的本能。比如溝通上,我們普通人天生就會回應他人的呼喚,天生就會看著別人的眼睛說話,天生就會指著物品與他人分享,天生就會習得察言觀色的本事,天生就會通過他人的肢體和口語等解讀他人的情緒及意圖……

但,孤獨症人士缺乏這些溝通本能,所以他們需要終身學習這些能力,在大量的學習和實踐中習得豐富經驗,然後纔有可能做到與更多人輕鬆溝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