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在不同能量级轨道上的跳跃是瞬间的,这个是公认的,但我想知道,这种跳跃是好比t时刻在A点,之后突然消失,t+1时刻突然出现在B点完成跳跃,还是怎么样的呢?

如果是这种消失再出现,那太诡异了,消失以后电子去哪里了?然后在B点电子凭什么突然出现,为什么不出现在C点D点E点???


电子移动其实是连续的,并不是跳跃瞬移,只是移动太快,一眨眼功夫移到另一个地方没看到过程而已。


是吧。鄙人量子力学学的不好,不过无聊答两个题也无妨。

首先,因为电子的波动性,电子是弥漫在空间中的,电子的轨道是概率中心。也就是说,其实在跳跃完成之前,电子已经既存在在A轨道,也存在在B轨道。只是这两处的概率不同。第二,我们要搬出薛定谔他家的宠物来了。你观测到电子在A轨道,是因为你观察了,它才坍缩到了A轨道。后来因为外界因素,这个电子的概率波改变了,它在A轨道的概率和在B轨道的概率不一样了。这时候你再观测它,就发现它坍缩到B轨道了。所以核心原因还是,电子其实一开始就处在空间的所有位置。


跃迁当然不是瞬间的完成的,也需要一个过程。只是耗时很短(在10^-16 s 量级),很多时候可以看作是瞬间完成的。

先说答案哈,不是。

然后再谈为什么~

我们先抛开大部分基础哈。首先要说的是能级轨道的引入是因为电子的运行状态测不准。那为什么测不准呢?因为它太小了。一旦小呢,就不好观测,那为什么不好观测呢?那就得说说海森堡测不准原则。我们通常的观测就是把某些粒子,打到被观测的粒子上,然后看反射回来的粒子射到哪了。那么对于特别小的被观测粒子来讲你射的粒子和它差不多的时候,那么你射的越多,反射回来的就越多,而你射的越多呢,被观测的物体受到的影响就越大。原理呢~参考这个:

第二点的部分原因从第一点来,就是电子太快了。一旦小,所以受到力就duang~接近光速了。一接近光速就duang~相对论效应出来了。所以建模就更加复杂了。

所以说类比的话你可以认为电子就是地球上面又转圈圈又可以自己乱跳又可以变体重又可以发射某些东西的卫星。

所以虐猫狂人就抛开了空间质量速度等等常人能想到的变数,引入了BALABALA,把坐标系变了一下,然后就发现电子有好几种暂稳态的运动状态(至于为什么以后有空再写哈),就像卫星duang~一下变沉了,或者duang~一下射了神马神马,然后运行轨道就变了,而这个变得过程哪怕再短也是有的。

所以说能级跃迁指的是从一个稳态轨道,跳动另一个稳态轨道。不是闪现~

演员表:

电子--卫星

原子--地球

相对论效应--不明力量

电子能级轨道--卫星轨道

电子能量--卫星重力势能

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批评,说的不严密的地方自行理解哈~


其实就是说量子态的坍缩需不需要时间。好像这还是一个开放问题。

但楼下那个徐一刀同学的回答显然是错的。对不确定原理的理解是错的,对电子的相对论效应的理解也是错的。

首先不确定原理说的是两个不对易的力学量不可能同时有确定的值,比如说动量和位置,测量位置,就会导致动量的值完全不确定,反之亦然。这是量子力学从理论上就否定了同时知道动量和位置的可能性,并非实验上的技术问题。测量某一力学量使量子态坍缩到了该力学量的本征态上,而位置和动量这种不对易的力学量没有共同本征态,所以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值。为什么会这样,有一种说法是测量对量子态的扰动存在不可逾越的最小极限,所以无论多么动作多么轻微的测量都会干扰量子态从而导致坍缩。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说,关于测量坍缩到底怎么理解,量子力学并没有涉及,所以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实验技术问题。

关于测量坍缩的原因,确实有隠变数的说法,但是没有人认为这个隠变数是相对论效应。因为相对论量子力学乃至量子场论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兼容问题,并且得出了非常好的结果,例如电子的自旋,所以不存在相对论效应未知的说法。
轨道这个概念本来就是波尔提出的半经典概念,那时候量子力学还处于婴儿期。两个轨道可以理解成两个态。别跟经典力学的概念混在一起。

跃迁不是瞬间的 电子从A态到B态有一个时间上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间电子处于A和B的叠加态 至于为什么没去CDE 实际上可能去了 这样电子会处于ABCDE的叠加态 也可能确实没去 这里面有一些条件上的限制 就好比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一般都是直著往下 不会横著飞


把时间抛弃,就懂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