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的中国女排,郎平可谓全程参与,她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国女排的精神体现。

而众所周知,女排的教练不止一个,郎平在其中发挥著怎样的作用?其他教练对于女排的作用是什么样的?中国女排会不会因为郎平太强而忽视了教练员的培养和接班?会不会出现「郎平越强,中国排球教练越弱」的现象?


正是因为其他教练水平差才不得已让郎平再度出山,才不得已在里约后恳求其留任。

老球迷是不会忘记伦敦周期那混乱的四年的,不仅仅是4年换三帅这么简单的事情,而是教练本身水平差,教练压不住队员,队员看不起教练,上上下下离心离德。这种情况甚至在郎平出山后依然存在,亚锦赛拿了第四后有人爆出郎平训队员的话,想制造社会舆论压制郎平,郎平干脆对伦敦周期成员大清洗,将那些不听话的,喜欢嚼舌头的,水平不高架子倒是挺高的几个人都请出国家队,然后破格依次提拔了今天的朱袁张,亲手调教培养。

袁伟民时代和陈忠和时代女排训练的特征就是死练,也就是所谓的魔鬼训练。这一套最早来自于大松博文。当年大松博文应周总理之邀来华一个月,在中国女排的培养体系中埋下了种子。而在国内成体系化是从袁伟民开始,强调基本功,下三路,一传防守小球串联。因此看陈忠和时代的黄金一代,虽然没有朱婷那样的巨星,但是下三路好的不得了,这就是建立在严酷训练的基础上的。然而这种训练方式存在自身的问题,那就是不科学,拿运动员的职业寿命作为代价。

郎平深知这种训练方式的弊病,她自身就是满身伤病,所以她上任伊始就建立起了庞大的后勤保障团队,请了美国的康复师。选材方面通过大国家队海选人才,比如今天国家队的两个二传,丁霞是3进3出,姚迪更是7进7出,只要有闪光点就有进入国家队的机会,至于自身的缺点可以依赖后天的培养。训练方面强调科学训练循序渐进,并不追求死练。我们看19年的世界杯女排碾压式的强势,建立在过往多年的积累之上的。如果说15年世界杯的夺冠,16年里约的登顶是甜蜜的意外,那么今天的中国女排才是郎平在13年上任后通过6年精心打造出来的。

在临场指挥上,因为中国女排联赛职业化程度不高,去海外打球的就朱婷一人,过往基本都是职业生涯末期地方体育部门才肯放人去海外打球,导致对对手陌生。因此郎平强调对对手的研究。比如里约之前的集训中要求队员把对手的球路、上步节奏、有哪些缺点、轮次、可能的换人调整都要求背下来,这些前期工作都是教练组没日没夜的通过视频收集整理出来的。此外,临场比赛中郎平往往能一眼就发现对方的弱点,其中有些是赛前准备就发现的,比如世界杯对美国就是赛前就发现美国队一传体系中自由人是一个可以著力追发的对象;另一些则是依赖比赛中间调整来发现,比如19年的世界女排国家联赛香港站对义大利,发现如果朱婷从后排1号位发动那么即使前排三点攻也很容易导致卡轮大量失分,同时义大利如果是前排两点攻埃格努在后排也非常容易卡轮,因此那场比赛后三局通过改变轮次和人员变阵实现了最终逆转。

在世界杯夺冠后网上流传著一个郎平给队员切蛋糕的视频。郎平对全队的管理是精细到包括饮食在内的方方面面的。嗜吃甜食是运动员的大敌,要运动员的体重和体脂肪率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标准上就要严格管理运动员的饮食习惯,要她们培养起职业自律。负面典型就是当年的王一梅,王一梅为什么跳不起来?因为太胖。陈忠和之后接过帅印的蔡斌就曾要王一梅减肥,可王依然置之不理。在那个女排动荡的年代,很多人把王一梅拔高到精神象征的高度,孰不知她的不自律导致她无论如何都无法突破自己,体重超标导致伤病缠身,扣球点低且平,空有力气但是下球率不高。有人喜欢把王一梅和朱婷相提并论,朱婷海外留洋三年,身边没有郎平天天管著她吃饭,而她的体脂肪率一直保持在11%,这种自律值得全国各国字型大小运动员学习。

郎平的大国家队每年集训都有20多人进国家队,但是每到大赛能报名的只有十几个人,留下的全是精英。这种精英不单纯指技术层面,更强调她们的职业进取心。去年世界女排联赛因为老将退役,张常宁的受伤,排超联赛时间过长导致的集训时间不足,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除了李盈莹本身的基本功缺科外,丁姚二人的传球,姚迪的后排防守,袁心玥的拦网,龚翔宇的进攻。这些问题有些得到了解决,有些并没能完全解决,结果就是去年世锦赛半决赛的兵败义大利。比如袁心玥,她去年世锦赛副攻拦网榜的排名并不差,只是在两次对阵义大利和美国队的比赛中发挥不好,然而这四场比赛是关键战役,表现不好自然被放大,「拦零王」的外号从此传开。要是那些娇生惯养的公主脾气的人估计早就甩手老娘不玩了。袁心玥呢?联赛第一阶段结束后她放弃了二次转会,直接回国家队深造。今年世联赛的义大利一役,世界杯的巴西一战彻底击碎了拦零王的称号。去年张常宁因为手术和受伤,朱婷的对角无法支撑起来,世联赛分站赛中国队名列第九,依靠主场优势才进入总决赛。张常宁带著沉重的护具世锦赛回归,中国队最终拿到铜牌没有她的后排一传防守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球迷往往记住的只有她在半决赛对阵义大利的那得分为1。世锦赛后对她的谩骂此起彼伏,她的父亲看不过去开微博替女儿说了几句反而招致更大的风波。而她呢,央视采访中反而指出父亲不该说那些话,这些本该自己承受。之后就是今年集训中的默默努力。有些球迷今天在世界杯后对国际排联单项奖分猪肉感到不满,不满于扣球成功率仅次于朱婷的张常宁拿不到最佳主攻,有多少人回过头想想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对张的谩骂。她被击倒了嘛?没有,反而站的更高。要知道袁心玥才23岁,张常宁才23岁,试问我们23岁的时候如果遇到这种排山倒海式的谩骂能做到像她们那样吗?那么郎平时代之前的中国女排队员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不服管教,不理教练,甚至还有人放风造谣说杨珺菁和俞觉敏存在不正当男女关系。为什么越是老球迷越服郎平,因为我们看过过去动荡的岁月,我们不想回到过去。

在知乎有个问答是天津队的陈丽怡说的和国家队五五开这样的话。下面的回答让今天的排球迷看下来真是贻笑大方。李盈莹在去年女排世联赛北仑输韩国澳门输波兰,一传防守黑洞就是天津队这种畸形人才培养体制下的产物。所谓的全队养一人,全场一点攻,去年某些人把李盈莹拔高到和朱婷同样的高度结果国际赛场上立马露馅。而李盈莹的成长,她今天六轮一传可以自保全是通过国家队的集训来完成的,地方队的教练们不感到脸红吗?

他们当然不会脸红。球迷往往吐槽中国排超联赛为宇宙联赛,意指坐井观天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就和吐槽韩国是宇宙第一大国是一个逻辑。郎平退役后曾经在意甲打球一年获得最佳运动员。在第一次执教中国队结束后前往意甲执教摩德纳摘得意甲冠军和欧冠冠军,之后执教诺瓦拉再次获得意甲冠军。之后执教美国队,把美国队从世界第八的谷底拉回到奥运亚军的高度。她深知世界女排发展的潮流,高大化、男性化、攻势排球,强调高快结合攻防兼备。同样曾经义大利执教过的日本现任女排主教练中田久美,在意甲作为主教练执教一年球队3胜23负直接降级,作为助教参与执教诺瓦拉导致当年诺瓦拉排名第八。同样是留过洋的教头,她到今天都没看清女排发展的趋势,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世界杯日本队会被中国队打的如此狼狈。那么中国地方上的那些教头们发现趋势了吗?发现了,然而他们并不懂如何培养人才,或者说他们在当运动员时作为男排运动员本身就缺科,结果就是培养了一大批基本功缺失,下三路粗糙,无球意识皆无的大力乱抡女往国家队输送,结果郎平时代的中国国家队一直都保持著练基本功的传统,这些本来地方队来培养的东西变成国家队替地方队来练。国家没看到这些问题吗?看到了。每年联赛结束国家队集训期间,体总排管中心都会组织地方教练员来北京深造学习,每年联赛开赛前都会召集全国的本土籍球员学习,但是临时抱佛脚终究不能解决燃眉之急。男排的水平是一年不如一年,而女排球迷忧心忡忡的是这些男排队员退役后往往华丽转身变成女排教练。这一切只能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来实现,然而盲目进行市场化改革只会重蹈足篮覆辙,并且由于女排运动天生的市场土壤缺失,结果只会更糟,所以目前从上到下只是在现有体制上做修修补补。

郎平不是没有看到这些问题。她从不会讳言举国体制给中国女排国家队带来的好处,从不会张口就喷举国体制的不好。比如她上任之初就要求排管中心给她绝对的人事任命权,让她可以尽可能地从全国全世界挑选人才进入国家队服务女排。比如袁志,这位当年中国男排的第一接应,现在是中国女排的头号陪打教练。此外包括赖亚文、安家杰、包壮、袁灵犀、李童、吴晓雷和于飞,他们各司其职,在国家队作为各个位置的分管教练,由郎平统筹安排训练,遇到一些并不重要的比赛郎平大胆放权让这些助教们带队去打。我们应该理解,因为郎平太过高大,显得这些助教们水平不高,但是人总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这并非他们的原罪。可悲的是安家杰就背负著这样的原罪,乃至整个山东籍女排姑娘们全都被打上了走后门的标签。如果仔细看今年世界女排联赛南京总决赛的比赛,我个人认为安家杰的表现是合格的。当然可以说全主力的义大利放假放过头了全都不在状态,问题是当时中国队派出的也是替补阵容的二队,真正的主力成员只有龚翔宇一人,能取得第三名的成绩这是难能可贵的,这其中当然离不开安家杰的临场指挥和赛前训练,要知道当时的郎平远在北仑和女排主力们研究如何对付美国呢。再比如今年亚锦赛带队的包壮,很多人对于半决赛和铜牌战他乱用挑战口诛笔伐,但也是他在对阵日本的那一场在主力二传刁琳宇受伤的情况下合理使用暂停转危为安。

有些人注定不会管这些,就如同去年国家队除了朱婷颜妮外全被骂,要多难听有多难听。今年队员挨骂的少了,教练日常继续被骂。不过这也不是坏事,真到哪天没人骂了那才可怕呢,中国女排的团队也不是那么脆弱经不起骂的,没看因为没派主力参加南京总决赛连郎平都被骂。当时最搞笑的说辞就是要求郎平训练用人服从民意,我当时就想那是不是以后出兵打仗也要每个士兵一人一票来决定打哪儿和怎么打啊?更可笑的哪怕是士兵投票打仗那还是当事人,一个键盘侠的民意算是个什么东西?

郎平给中国女排打造了一支符合现代女排潮流的强大队伍,用傲人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注定她是无法在明年东京后拍拍屁股走人的。她也许不会再站在第一线了,也许她会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和规划女排的未来。在今年年初腾讯的采访中主持人曾无意中提到郎平是否有意愿站在更高的位置上服务于中国女排对国内排球现状进行改革,如果是过去的郎平她往往直接会以关注当前的执教搪塞过去,而这次采访中郎平说也许将来也说不定,但是目前还是关注现在的执教。让人浮想联翩。给今天的这支郎家军时间,也给今天的这支郎家军足够的包容,郎平不是完人,但是历史已经证明她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是绝对的一丝不苟的,题主可以慢慢走著看,不要提前下结论。


更新一点。

郎指导对于职业运动员伤病预防和恢复非常重视,她自己就有很严重的伤,尤其膝盖,动过几次手术,甚至无法正常走路,好几次看到她上下楼梯都需要人扶。

她在美国成立了一个基金会,致力于帮助专业运动员治疗和恢复,早在她此次出任中国队主教练之前,就曾经帮助多位中国女排队员安排赴美动手术和疗伤。

而她坚持用科学严谨的训练方法,有针对性地根据每位球员的优缺项,重点训练,改变一味苦练的做法,还有包括控制饮食等,对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职业生涯延续,都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老将包括颜妮、曾春蕾都能在队中发挥重要作用,郎指导科学的训练体系功不可没。

————分割线————

@hunterwaye 的答案写得很全面了,感谢。

我补充一点。

郎平堪称是中国女排,乃至中国体育「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李娜法网夺冠之后曾经在采访中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我们现在这些能在海外训练比赛的运动员,都应该感谢郎平,如果没有她当年跨出的第一步,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郎平1986年正式退役,1987年就自费前往美国深造,在当时那个年代,作为为国家挣得过巨大荣誉的功勋运动员,选择出国生活,引起的非议是可想而知的,郎平初到美国的艰辛更是难以想像的,现在这段历史已经被很多媒体报道过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在此不做赘述。

郎平从给大学生排球队做助教开始,很快就在教练生涯中展示出更甚球员时期的能力,相继帮助多家具乐部取得冠军,在90年代也曾临危受命,把中国女排从低谷中重新带回世界高水平行列。

事实上,你翻看郎平的执教生涯,不管是义大利摩德纳俱乐部、诺瓦腊俱乐部,还是后来的广州恒大女排,以及一次执教美国女排,两次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她每次接手的要么是「一穷二白」的局面,要么都是球队处于低谷,而她总能「妙手回春」,把这些球队带成顶尖强队。

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她总是能以巨大的耐心,为一只排球队从最细节处打好基础。

我前面说郎指导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当然不是说在她之前中国的运动员从未向国外学习,但是能把一整套职业运动队管理体系带回中国,并且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运用成功的,到目前为止,可能只有郎平了。

(姚明想对中国男篮做的,几乎也是一样的事情,但他面临的情况确实要复杂得多)

推荐一部短纪录片,星耀征程

星耀征程-中国女排里约夺冠纪录片?

m.bilibili.com

看看郎指导是怎么管理球队、选拔球员、帮助队员从伤病中恢复、关注队员心理建设,甚至手把手教出一个助教、陪练和技术人员的班底,为中国排球培养后备人才。

你可以看到教练团队的准备会议,看到训练中仔细打磨的每个细节,看到技术不完善的队员用哪些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看到队员们训练后集体学习对手的比赛录像……甚至你看她们接受采访的状态,我觉得都可以明显看出和其他运动队在专业性、职业度、心气上的不同。

我们不能否认拼搏、苦练在体育中的价值,但是在当今的职业体坛,离开专业基础去谈精神层面,是很难有实际意义的。

郎指导在继承老女排的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上,加上了开放的心态、科学的管理、专业的态度。我觉得可以称为「新时代的女排精神」。


18 岁加入国家队,帮助中国女排拿下五连冠;34 岁出任中国队教练,战功赫赫。郎平一直是中国女排的定心丸,当国家需要她时,她便会义无反顾地归来。

2013 年,进入里约奥运周期的中国女排,迟迟没有组建。


在主帅人选「难产」的背后,是整个中国排球界的迷茫。


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在四分之一决赛中苦战五局,两分惜败于老对手日本队,被挡在四强门外,之后的亚洲杯,中国女排再次败给泰国队。


在亚洲被日本队、韩国队、泰国队压制,在世界排坛沦为二流,对于三年半后里约奥运的竞争,没人敢对成绩抱有奢望。


此时,正在广东恒大女排执教的郎平,随著五年的合同接近尾声,已经开始憧憬美好的退休生活。虽然她仍然想在有生之年为中国排球做点什么,但是她也知道,人到了这个年纪,不适合再拚命了。


经历了伦敦奥运失利的徐云丽、魏秋月等一批老将仍在彷徨,甚至在考虑什么时候、以怎样的方式淡出,只是无数次想毅然决然转身之后,她们又无处安放心中的倔强和不甘。


正值当打之年的惠若琪、曾春蕾重新出发之前,最关心的问题只有一个:接下来的四年,带领她们前行的那个人会是谁?


面黄肌瘦的朱婷和纠结未来的张常宁一样,正跟随各自的球队备战全运会青年组的比赛。16 岁的袁心玥距离她成为世少赛 MVP 还有将近半年时间,此时的龚翔宇还是一位小二传,「千禧宝宝」李盈莹刚刚小学毕业……没有多少人知道她们的名字。


北京春天的一场沙尘过后,迎春花开了。


女排选帅,箭在弦上。

1

郎平有没有可能出山?


在中国女排再次遭遇困局时,人们又想起了「铁榔头」。18 岁入选中国女排的郎平,21 岁那年和队友一起为中国赢得第一个三大球的世界冠军。作为中国女排「五连冠」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在国人心中,郎平是中国女排的一个符号。


1986 年,郎平宣布退役,带著满身伤病赴美学习。27 年来,每次中国女排陷入困境,大家都会想起她,希望她能出手相助。


这次也不例外。


一年前的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在四分之一决赛中被老对手日本队淘汰。作为中央电视台解说嘉宾,郎平面对镜头遗憾落泪,「铁榔头」对中国女排的拳拳之心感动国人。


3 月 27 日上午,正在广州带领恒大女排备战亚俱杯的郎平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新来的排管中心领导邀她回京面谈。对于再次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邀请,郎平本能地拒绝了。


4 月 1 日中午,老队友张蓉芳突然来电,带来了她最担心的坏消息:招娣走了。


郎平陷在沙发里,一下午没站起来。往事历历在目,她一边回想,一边流泪。


郎平和陈招娣,相识于 1979 年。1981 年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那次,她俩住同屋。夺冠的那天晚上,腰部受伤的陈招娣是被郎平背回来的。

陈招娣是中国女排有名的「拚命三郎」,因为一次左臂受伤缠著绷带上场,人称「独臂将军」。陈招娣的腰伤很重,世界杯决赛因受伤被队友背下球场,是她 11 年排球生涯中的第 5 次。


回到房间,招娣只能直挺挺地躺在床上,郎平帮她洗澡,洗衣服,收拾行李……


她们是队友,更是战友。


郎平开始重新审视这一次中国女排的邀约,她意识到这可能是自己把老女排的财富传承下去的最后机会了。


从广州飞回北京参加陈招娣告别仪式,看到现场那么多自发赶来为招娣送行的人,郎平又一次深深体会到全国人民对女排的深厚感情。在人生又一个重大选择面前,她自问:全国人民为什么这么热爱女排,女排精神为什么历久弥新?她甚至对自己说:在中国女排最需要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能做些牺牲?郎平,你应该站出来!那时,她甚至忘了自己从颈椎到膝关节,仅清理手术就做了十次。医生早就警告她:最晚明年,她两侧的髋关节也得动手术,都换成金属的!


郎平意识到心里的天平发生倾斜。中国女排主教练的重担,她 34 岁的时候就挑过一次,压力之大,责任之重,工作之多,让她想起来就头皮发麻。当时她还年轻,两次因为过度劳累晕倒在球场上,她没敢跟父母说。后来父母在报纸上看到了,心疼得直掉眼泪。


「这一次就算我动心,也肯定过不了老妈这一关!」郎平自言自语。


周日球队休息,她约妈妈和姐姐出去吃饭,想试探一下她们的态度。没想到刚刚开始「吹风」,妈妈和姐姐就猜了个八九不离十,而且和十多年前一样痛痛快快地表态:你放心去干吧,家里的事有我们呢!


郎平又想到女儿。上一次她出山时,女儿白浪只有两岁。收拾行李开车离开时,她根本不敢回头。后来白浪长大一些,最大的愿望是妈妈能在家门口的麦当劳上班。


17 年,那个在 1996 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颁奖仪式上坐在妈妈腿上的小女孩长大了,已经是即将大学毕业的大姑娘了。郎平没想到,不用她讲,女儿也已经深深体会到妈妈对排球的感情,对中国女排的热爱。女儿对她说:妈妈还年轻,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吧。

可她还是很纠结,毕竟开弓没有回头箭,身体行不行,有没有足够的精力,她的心里都打著问号。可只要一想到自己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中国女排这个集体的培养,她又感觉责无旁贷,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距离 2016 年里约奥运会只有三年半的时间了,没有助手,没有团队,运动员老的老,小的小,这些年基础也打得不好,这么短的时间,对于带好一支球队是远远不够的。这一猛子扎下去,不知道要掉几层皮,很可能根本看不到想要的收获。但她转念一想:结果重要吗?是不是我来收获重要吗?只要能帮助女排发展,她甘当铺路石。


1995 年,恩师袁伟民「三顾茅庐」,最终推动她下定决心的,是恩师那句沉甸甸的重托:「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


为不负使命,尚没有太多执教经验的郎平倾尽心力,带领低谷中徘徊的中国女排重返亚洲冠军宝座,又登上奥运会和世锦赛亚军的领奖台。1998 年底,她眼含热泪把象征中国女排帅印的排球交给继任者胡进。


她没有想过 15 年后,自己会再次站到决定中国女排命运的十字路口。


2013 年 4 月 15 日,经历了最后一晚的纠结,郎平出现在里约奥运周期中国女排主教练竞聘会现场,她拿出了深思熟虑的四年计划——


用一年时间完成选材,确定国家队 18 人大名单,组合一支以老带新的队伍,同时培养有前途的年轻队员,为下一个奥运周期做准备;到 2014 年底在亚洲取得领先优势,2015 年力争冲出世界二流集团,争取进入或靠近第一集团,2016 年奥运会力争突破。


郎平为这份竞聘报告确定的标题是:传承女排精神,走出低谷,再创辉煌!

2

正式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给姑娘们准备了一份「见面礼」:调查问卷。

说说你的性格特征,谈谈你的技术特点,你认为国家队在里约奥运周期的奋斗目标应该是什么?你能为球队做哪些贡献?你希望教练在哪些方面给你更多帮助……到国家队报到的第一天,姑娘们从领队胡进那里拿到这份调查问卷。当时郎平还在越南,在正式接手中国女排之前,她必须带领恒大女排完成亚俱杯比赛任务。


从思考、组织语言到落笔,很少有队员一气呵成,她们发现完成这张问卷是一次和即将出发的自己的对话,也是第一次和大名鼎鼎的郎平对话。


1995 年,第一次执教中国女排时,郎平也是从了解运动员开始的。当时中国女排和现在有几分相似,与世界强队的差距越拉越大,在亚洲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那时候的郎平很年轻,赖亚文、孙玥那一批球员只比她小十来岁。作为过来人,她知道,要带领球队走出低谷,首先要帮这些几乎对排球生涯心灰意冷的姑娘们重拾信心。


18 年以后,国家队名单里年龄最大的队员生于 1985 年,「90 后」已经占据半壁江山。和这些年轻人交流之前,郎平往往会想想自己的女儿:如果是浪浪,她喜欢什么样的方式沟通,她是需要理解、鼓励,还是刺激?


结束亚俱杯回北京的当晚,郎平就收拾行李搬进天坛运动员公寓。姐姐开车送她的一路上,不止一次叮嘱她:必须加油努力,但是千万别太拚命。郎平也是这么想的,不过还有后半句她话到嘴边儿又咽回去了:真到较劲儿的时候,是身不由己的。


胡进已经把回收的问卷放在了郎平桌上,她顺手翻了翻,看到娟秀的字迹,她会再关注一下球员的名字。老女排的队员,都是从书信传情的时代过来的,她们总是感觉见字如面。


郎平坐在书桌前开始阅读问卷,她想赶在第二天和姑娘们正式见面之前全部看完。


2013 年 5 月 10 日,郎平正式带队的第一天,她比通知全队的训练时间提早 15 分钟到达。


开车驶入训练局大院,这里虽然经过一次次整修,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宿舍和训练馆也都换了地方,但她还是觉得那么熟悉、那么亲切。从 18 岁到 26 岁,从 34 岁到 38 岁,她把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这里了,如今,53 岁的她又回来了。


因为来得早,训练馆门口的那个车位空著,她熟练地停车入位,下车开后门拿背包时,她习惯性地看了看马路牙子和车轮的距离,完美!

走进训练馆,工作人员还在打扫,馆里的灯已经全亮了,墙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和「艰苦奋斗 刻苦训练 顽强拼搏 为国争光」的红底黄字标语格外醒目。


训练馆的门两侧,沿著墙边摆的全是长凳,右边一侧座位很多,主教练为便于洞察全局,都是坐在正对中间场地的那个位置,相邻的座位,一般留给助理教练。队员们则是从核心主力到边缘国手,越靠近门边坐的,不是进队时间晚,里面没地方了,就是进出次数多,一直没能扎下根。此外,队员们通常都是进国家队的时候坐在哪里,在这一个奥运周期就不换地儿了。



郎平重新执教国家队后挑选的第一批球员,此时没人知道她们有多少人能坚持到里约奥运。


郎平换好训练服和球鞋,看队员们还没到,又从包里掏出笔记本,在训练计划下面写了几句。这时,从公寓坐大巴过来的姑娘们陆陆续续走进训练馆,耳朵里都塞著耳机,各自沉浸在自己的节奏中。


徐云丽、杨珺菁、曾春蕾、王一梅、惠若琪和张娴都是伦敦奥运周期的老队员,进馆后径直往里走,看到已经进入工作状态的郎平,她们谁也没敢吭声儿。


二传手沈静思到球馆最里面的储藏室拿东西,路过时不经意一瞥看到了郎平。看沈静思有些惊讶,郎平抬起头,说:「小葵,跑步前进!」沈静思没想到,郎导竟然知道她的昵称。


看队员们都准备得差不多了,郎平站起身,有力地喊了一声:「好,集合!」姑娘们迅速跑过来按大小个儿排成两行。队长惠若琪和新入选国家队的老将颜妮,分别是两列队的排头兵。


郎平并没有准备特别的开场白,直奔主题布置上午的训练安排。


因为组队之后马上就要出去比赛,摄影师赶来拍了集体照,这张照片,定格了参加 2013 年第一期集训的 22 人,包括 14 名运动员,6 位教练和 2 名队医。


3

从准备活动开始,郎平一直站在场边观察,看到哪个队员拉伸动作不标准、不到位,她都会走上去轻声提醒,及时纠正动作。


这些年,不论是带国外职业俱乐部女排、美国女排还是广东恒大女排,接手球队时,她都是从纠正错误动作、改掉坏习惯入手。郎平总说:在错的路上练得越多,离目标就越远。


有球训练开始,包壮、袁灵犀两位陪打教练正准备上场,郎平把球要了过去。第一轮,她要亲自上手扣球——


「防守尽量不要倒地!」「努力保持身体平衡!」「注意先动脚!」……郎平的声音混在队员的喊声、连续不断击打排球的咚咚声,和此起彼伏的球鞋磨擦地胶的吱吱声中,传得很远。


一堂课下来,郎平的嗓子就哑了。考虑到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助理教练李铁鸣想去给她买个无线麦克风。郎平想了想没同意:「不可能分组训练时场里都听我一个人的声音,别买了,过两天我适应了就好了。」


刚练了两天,助手赖亚文问郎平:「下周就出发,没剩几天训练了,周日还休息吗?」


郎平当然知道赖亚文是什么意思。从当年的队友,到师徒,再到现在的好搭档,赖亚文在替郎平担心:所有人都因为郎平上任大大调高了对女排的期望值,但国家队刚刚组建,队员的差距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弥补的,没练几天就出去比赛,对手中还有上个奥运周期中国女排在亚洲的最大对手泰国队,打不好会挨骂。


「还是让她们休息休息吧!」郎平坚持周日给队员们调整一下,她指指自己的脑袋,「讲太多她们这儿就进不去了,给她们留点时间消化,下周咱们接著来。」


周日终于可以不用早起,但郎平还是早早醒了,躺在床上想著训练中发现的那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起床拿起手机,看到白浪从美国发来的祝福,她忽然想起这一天是母亲节,赶快穿鞋去客厅,就看到 80 岁的妈妈正和姐姐一起张罗早饭。这么多年了,郎平无论做什么选择,全家人都是全力支持,做好后盾。此前她一直想著退休了就有更多时间留给家人,结果还是让她们又陪著自己踏上新征程。


郎平想带妈妈出去吃个饭共度母亲节,老太太心疼女儿,提议就在家里吃,郎平一想也好,中午陪妈妈聊聊天,下午还能早点赶回公寓批改全队的训练日记,她想给每个队员写一段希望。


从当运动员时起,郎平就有写日记的习惯。18 岁进入中国女排的第一天,主教练袁伟民找她谈话,提出的要求之一就是每天写训练日记:一天训练下来有哪些心得,有什么收获,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电子书查看完整内容

电子书

荆棘与荣耀:新时代女排奋斗记

马寅

阅文出版社

¥29.90 会员免费

发布于 2020-10-10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道格艾格李道格艾格李职业捧哏,源于山东的封建余孽。

利益相关:前排球运动员,现在是个膝盖有伤的废人,文采不好,看到这个问题有些激动,思维却又磕磕绊绊不知道能否表达清晰。

将就看一下吧。

—————

意味著光明。

女排不像男排那样,已经完全由硬实力(身高、臂展、骨密度、耐力、爆发力、弹跳力等身体综合素质)掌控。

排球这项运动,对于队员个人来说,是有极其清晰的天花板的。不客气的说,国家级别队伍,只要能打到全球16强,基本团队里甚至包括替补在内的每一人,技术方面都可以算作顶级球员。

剩下的就只有拼团队配合、脑力、反应速度和身体素质了。

也正因为如此,男排比赛的比赛普遍缺少观赏性———除非慢动作回放,否则整场连球都看不清,甚至还经常会把比赛打出「回合制」的效果。

没有任何歧视女性的意思…女排的力量和空中战斗力、拦截能力比男排弱不止一点半点,身高等方面也差不少,甚至连女排的排球网高度都比男排矮一截。但也正因为如此,相对于男排来说,地面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尤为突出了。观众们可以收获更多的观赏性,队员们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技术去弥补身体综合素质的差距。

简单来说就是:强者恒强,但弱者也总归还能有一些反击机会。大家攻击力都没有多夸张,地面防守做好,收益比男排要大很多。

这也导致,女排多年来的打法几乎没有大幅进步。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教练,都更强调攻防结合。虽然在力量、身高和速度上也进行著常规训练,但其优先顺序却并不靠前。

说回郎平。还记得郎平的外号么?

铁榔头。

扣球力量换算平时打架的话,一拳能给人下巴干废、或是颧骨干平的那种。当年的女排场上,也就只有诸如古巴那种黑人女队倚靠先天身体优势,方才能有与其对抗的能力。

从她还在役的时候起,基本就是强调重攻的代表人物。可惜时运不济,彼时训练方式的不够完善,给这位巾帼女将留下了太多的伤痛。但也多亏了这一段经历,让她愈发清楚的看到女排未来的发展趋势。

高度、速度和力量,空投重炮即是正义。

甚至可以说,除了比男排多重视一点地面防守外(毕竟短期内力量和高度方面的差距较难排依然很大,防守收益依然较高),女排想要在未来不断的赢下去,就得不断地「男排化」,不断地加强空中进攻和空中拦截能力。

同时,还得结合科学训练法和结构化饮食,完全摒弃过去那种「滚地肉多摔不疼」的思维,尽可能的避免队员们再次撞上阻挡自己前行的大山。

她才是真正愿意为了胜利,去不断调整制度、战法甚至自己认知的教练员。

起码三年内,她将是唯一能为女排照亮胜利之路的人。

—————

ps:四年前,我收到过一个郎平+全体八一女排队员签名的纪念排球。

珍藏至今,舍不得充气摆出来,因为据说油性签字笔掉色严重。寄过来的时候也已经有了多处晕染。

大大方方承认我是业内粉哈哈哈哈哈哈哈


利益相关:前排球运动员,现在是个膝盖有伤的废人,文采不好,看到这个问题有些激动,思维却又磕磕绊绊不知道能否表达清晰。

将就看一下吧。

—————

意味著光明。

女排不像男排那样,已经完全由硬实力(身高、臂展、骨密度、耐力、爆发力、弹跳力等身体综合素质)掌控。

排球这项运动,对于队员个人来说,是有极其清晰的天花板的。不客气的说,国家级别队伍,只要能打到全球16强,基本团队里甚至包括替补在内的每一人,技术方面都可以算作顶级球员。

剩下的就只有拼团队配合、脑力、反应速度和身体素质了。

也正因为如此,男排比赛的比赛普遍缺少观赏性———除非慢动作回放,否则整场连球都看不清,甚至还经常会把比赛打出「回合制」的效果。

没有任何歧视女性的意思…女排的力量和空中战斗力、拦截能力比男排弱不止一点半点,身高等方面也差不少,甚至连女排的排球网高度都比男排矮一截。但也正因为如此,相对于男排来说,地面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尤为突出了。观众们可以收获更多的观赏性,队员们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技术去弥补身体综合素质的差距。

简单来说就是:强者恒强,但弱者也总归还能有一些反击机会。大家攻击力都没有多夸张,地面防守做好,收益比男排要大很多。

这也导致,女排多年来的打法几乎没有大幅进步。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教练,都更强调攻防结合。虽然在力量、身高和速度上也进行著常规训练,但其优先顺序却并不靠前。

说回郎平。还记得郎平的外号么?

铁榔头。

扣球力量换算平时打架的话,一拳能给人下巴干废、或是颧骨干平的那种。当年的女排场上,也就只有诸如古巴那种黑人女队倚靠先天身体优势,方才能有与其对抗的能力。

从她还在役的时候起,基本就是强调重攻的代表人物。可惜时运不济,彼时训练方式的不够完善,给这位巾帼女将留下了太多的伤痛。但也多亏了这一段经历,让她愈发清楚的看到女排未来的发展趋势。

高度、速度和力量,空投重炮即是正义。

甚至可以说,除了比男排多重视一点地面防守外(毕竟短期内力量和高度方面的差距较难排依然很大,防守收益依然较高),女排想要在未来不断的赢下去,就得不断地「男排化」,不断地加强空中进攻和空中拦截能力。

同时,还得结合科学训练法和结构化饮食,完全摒弃过去那种「滚地肉多摔不疼」的思维,尽可能的避免队员们再次撞上阻挡自己前行的大山。

她才是真正愿意为了胜利,去不断调整制度、战法甚至自己认知的教练员。

起码三年内,她将是唯一能为女排照亮胜利之路的人。

—————

ps:四年前,我收到过一个郎平+全体八一女排队员签名的纪念排球。

珍藏至今,舍不得充气摆出来,因为据说油性签字笔掉色严重。寄过来的时候也已经有了多处晕染。

大大方方承认我是业内粉哈哈哈哈哈哈哈


很多人认为女排的胜利是女排精神的不灭。其实是凤凰磐涅, 因为老女排是举国体制的胜利,新女排是市场机制的成功。 没有许家印的五百万年薪和上亿的投入,郎平不会再回中国。 恒大女排的辉煌和郎平的出色表现, 中国体委才接受郎平的全部改革要求并改革原有管理体制。 所以老女排背后站著的男人是袁伟民, 新女排背后站著的男人是许家印! 总局也是被逼无奈,提前半年就与郎平谈,就是动员郎平服从大局, 郎平幸亏不是体制内的人,否则她顶不住。直到竞聘上岗的上午( 下午三点竞聘会),总局再做努力,谈到十一点,郎平一步不让。 最终总局让步,答应所有条件(其实就一个条件, 球队一切她说了算,总局不能派人包括党的书记), 总局只能提供经费,场地,协调队员入队。

女排的冠军彻底粉碎了国家体制。她力排体制压力, 完全按照美国的体制训练,建立一套脱离体制的管理系统, 队医大部分是美国人,15人团队负责她们的心理身体和技术, 选拔全国各省优秀教练负责技术, 而绝不是过去的几个陪练和一个队医的状态,纪律方面更自由轻松, 更人性化,这次队员破格从少年班选拔,三级跳, 老队员大部分没留。她带领女排走了另一个道路, 充分调动了人性的一面,而不是压力和为国争光。 这次从伦敦彻底落低谷后国排中心领导只能随了郎平的意, 不做任何干涉,全部放手,依从郎平对国排的彻底改革。 这次将是对国体制的一个最好的参照和示范。

郎平是第一位既是奥运会金牌队员又是奥运会金牌队总教练的女子。 她对中国体育事业的最大贡献就是给中国体育带来了真正的改革。 中国女排是第一个也是现在唯一一个总教练负责制的国家球队。 这是郎平上任前强烈要求的,不然她就不上任。 她把在美国学习的体育管理用上了。 美国和西方国家没有国家体委和文化部。 纳税人不用出钱养一帮行政长官和不出成绩的球队。 文化和体育是市场制。 郞平拒绝接受国家体委给排球队派的行政长官们。 队员全是她亲自选的不是派的。结果证明她是对的。 而且女排已不是全部由纳税人来奉养。,这和其他国家球队形成鲜明对照。 郎平的改革成就在体育领域的影响和作用将比她率队夺冠要大得多。

==========分===割===线==========

关于郎平不为人知的10件小事

1.女排精神究竟是什么?

有人曾经问郎平,女排精神是什么?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2.要么你同意我的要求,要么我走人。

2013年4月,总局邀请郎平出山之时,总局提前半年就与郎平谈,郎平一步不让,要求必须保证她对女排选人用人的绝对话语权、搭建复合型教练团队、打造女排大国家队模式、甚至改变国内职业联赛规则等。 最终总局让步,答应所有条件(其实就一个条件,球队一切她说了算,总局不能派人包括D的书记),总局只能提供经费,场地,协调队员入队。总局接受了郎平的要求,郎平声明不参加竞聘,要么你同意我的要求聘我,要么我走人。

3.我这一生,只属于球场不属于官场。

当年五连冠「老女排」的领军人物,那支队伍中很多老队员退役后都选择了从政,孙晋芳、张蓉芳早就是局级干部了,其它人也至少是处级,但是郎平却没有走这条路。 郎平在自传中透露了一件小事,让她感到自己终究是属于排球场的。有一年,女排在湖南郴州训练,训练基地是竹棚子,四面透风。一个星期天,郎平在家休息,郴州基地的主任来敲门让郎平跟领队去一趟国家经委,到了那里郎平才知道,这个基地主任是向国家经委要钱,说是建设训练基地,所以拉郎平是出于其名人效应,因为基地领导的级别到国家经委可能都得不到接见。 郎平想,为女排改善条件是个好事,在旁边帮著话,因为那儿的训练条件确实需要改善,改善了可以继续为国争光。郎平出面的确管事,上面果然给予考虑,很快就拨了款。 但郎平后来才知道,这笔款到位以后,他们并没有马上用来建设训练基地。这件事被告到中纪委,中纪委又反馈给国家体委,还提到了是郎平去要的钱。之后体委要郎平写检查,郎平很委屈,自己又没有拿钱,凭什么写检查?可是,应该承担责任的人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对于这段往事,郎平在自传中是这样评价的:「这个事件的阴影在我心里好像再也抹不去。有些人是这样当官的,当了官还得顺著别人说话,不管这是不是你的思想,上面说什么,你就得说什么。我当不了这样的官,我没这个修养,我心太软,老同情人,我不是当官的料。」

4.反问记者:你觉得我应该入美国籍吗?!

2008年北京奥运会,郎平指教美国女排(基本都是业余球员)击败中国女排并最终获得银牌,曾遭到国内很多愤青们五毛党们和一些媒体的疯狂攻击,并且大骂卖国贼,有很多传闻都称郎平已经加入美国国籍。 当有一次记者问到郎平关于国籍的问题,郎平说:我一直都是中国护照,我现在去每个国家都要签证,除了中国。我从没有想过入美国籍,你觉得我应该入美国籍吗?!郎平的女儿白浪出生在美国,郎平则是女儿的法定监护人。所以对郎平来说,获得美国国籍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她拒绝改变自己的中国国籍。即使能为了女儿远离祖国并离开中国女排,但郎平时刻都没有忘记:她永远都是中国和中国女排的一分子!「我年纪也大了,真的不想以后回到国内被人骂。」郎平如是说。

5.郎平的伤病超乎想像。

1995年第一次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带领中国女排登上亚特兰大奥运会亚军领奖台,此时的郎平已是心力交瘁,主诊医生打开她的膝关节之后吓了一跳,她膝关节的磨损程度,已像个六七十岁的老人。 「女儿向我跑来时,我不敢抱她,我怕抱不动她。」 这是昔日的世界第一主攻手发出的无奈感叹。 现在,郎平已经摘除了全部髌骨,前后做了7次软骨移植手术。一跑步就是骨头撞骨头,出水就出积液。郎平的医生曾经说,五十岁的郎平,她的心脏已有六十岁,关节已经像是七八十岁的老人。 但就是这样,她依然第二次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带领中国女排王者归来!而且,郎平还成立了郎平基金会,帮助受伤的运动员尽早的康复。她说:「我看到我的很多队友,在工作生活中他们都承受了很大的痛苦,对生活品质影响很大。所以我成立了这个基金会,尽我一切所能帮助他们。」

6.心细如发。

里约奥运会上,巴西奥组委分给女排的训练场地路途远、条件差,郎平教练辗转联系到了国家电网的巴西公司,巴西公司多方协调,为中国女排找到了合适的训练场馆,并承担了安保等部分后勤保障工作。而在平时的各种训练中,为了防止队员意外受伤,郎平还会提前去勘验每个训练场馆的地胶是否存在隐患……

7.为中国女排建立强大的美国医疗康复团队。

在2014年的新一代中国女排阵容中,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正式组建有美国名医加盟的医疗保障团队。 郎平结合自己在国外执教多年的经验,扩大了教练组规模,并引入了包括几名外籍教练在内的国际化专业团队,带领队员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进行体能训练和伤病康复训练。 中国女排医疗康复团队医生:Sherwin S.W(美国) 卫雍绩 王凯;体能师:Larson Garrett(美国);康复师:Mar Chong Daniel(美国);科研团队负责人:葛春林;数据分析:袁灵犀。这些最专业的体能训练师,康复师,运动医疗师,大多都是美国人,郎平出国之后,把人家最先进的运动理疗康复理念和技术,都拿来为我中国女排所用。一个细节,一个小视频,足以说明郎平的康复理疗技术,就在这次里约奥运会上,郎平给看奥运的钢琴家朗朗「擀饺子皮」,敏锐感觉到了钢琴家朗朗手臂上因为劳损而产生的硬块。郎平经常用这种方法为队员们放松肌肉,随身携带」擀面杖」,由此可见,郎平对理疗康复是多么的专业细心和认真。

8.靠打鸡血靠精神都不能赢球,必须靠技术!

里约奥运会上,艰难战胜巴西后,郎平说:「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意志品质」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球赛暂停时郎平指点的是技术细节,并非是在打鸡血。她经历过女排给全民打强心针的年代,但是自己主动从「精神」中走出,让体育回归到体育本身该有的技术话题。

9.谈前任老公。

女儿3岁的时候,郎平与老公白帆离婚,直到现在她也没有明确说过是为什么。有一次被问到了,她说,「这个问题我不想多说,因为我有很多渠道发声,但他(白帆)没有,所以我不管说什么都对他不公平。」

10.是郎指导更是郎妈妈。

举国体制下,我们对运动员一直是半军事化管理,个人活动的空间很小。几年前,有人给女排送东西,还只能隔著栅栏给,因为女排队员禁止走出公寓大门。郎平则借鉴美式思维,不让队员在严格的训练比赛氛围下太过压抑自己,对女排的管理充满人情味。郎平平时鼓励队员展示个性,朋友圈中的女排队员经常靓丽出镜;在国外比赛后,允许队员们去逛街购物,整个球队气氛轻松融洽。有人认为,「郎平模式」才是中国体育模式的精髓,她摆脱了体制的僵化,真正走上一条自强的成功之路。她所倡议的科学化管理、人性化管理,不论资排辈,走市场化道路,才是中国女排重新夺冠的根本。 在女排颁奖仪式上,获得冠军的中国女排姑娘等著登上领奖台,把一条腿先放到领奖台上,一边抖一边等待宣布冠军,笑翻全场。获胜之后在大巴车上,更是集体唱起了最炫民族风,许多网友纷纷感叹:没想到你们是这样魔性的中国女排。

女排夺冠之后,国际奥委会官微配文写道:「在中国体育史上,几乎从来没有一个人能连续30年受万众顶礼膜拜。只有郎平做到了。球员时代的五连冠带领中国走上世界之巅;执教以后再次率领中国女排重回世界之巅……这30年来,中国女排的所有荣誉,几乎都和这个女人息息相关。」

而回顾里约奥运会的整个女排比赛,只输了一场的美国是铜牌,输了两场的塞尔维亚是银牌,输了三场的中国女排是冠军。所以,输不可怕,要赢该赢的!

有人说,这其实也是郎平模式的胜利,其更深的启示在于,改革必须彻底。干事业要象郎平那样:让我干就一个条件,一切由我说了算。你可以在旁边监督、看结果,不行也可换人,但不能插手乱干预。 中国女排的这块奥运金牌,实际上是尊重国际化,市场化,职业化的竞技体育的运行规律的胜利。从1981到2016 整整35年的时间 郎平这把「铁榔头」,就是这样,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国人。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那种为了胜利一往无前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和勇敢 那种体育竞技独有的紧张刺激、酣畅淋漓的魅力 将永远成为无数国人在这个夏天难以磨灭的印记 今天,我们为郎平喝彩!不只是因为排球,也不只是因为金牌。今天,我们为郎平喝彩,更因为郎平代表了我们中国人意志品质中最高贵的部分——言有物而行有恒,独立不惧,君子有终。这就是郎平!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