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Z 50mm f/1.2 S:标刚结构的标杆标准镜头

Z 14-24mm f/2.8 S:风光无限的风光镜头

题外话:Z 50mm f/1.8 S 和 Z 14-30mm f/4 S

谢 @哲生 @非洲有鱼其名为咸 @哈次卡西 诸位邀。

真是不好意思,这篇回答一咕,小半年过去了,尼康新一代的机身 Z 6II,Z 7II 都出来了。

当时还只存在于发布会宣传材料中的镜头,现在也确确实实成为了大家能买到的产品。

那就聊一聊吧,这两枚 Z 卡口的标杆镜头。

尼康 (Nikon)尼克尔 Z 50mm f/1.2 S 大光圈定焦京东¥ 14999.00去购买?

尼康 (Nikon)尼克尔 Z 14-24mm f/2.8 S京东¥ 16800.00去购买?

Z 50mm f/1.2 S:标刚结构的标杆标准镜头

这个题目的由来是尼康资深设计师原田壮基提到的——尼康 Z 50mm f/1.2 S 是一枚基于标刚(Biogon)结构的镜头。不过,在聊具体光学设计之前,我们有必要聊一下 50mm f/1.2 这个规格对于尼康公司,以及尼康用户和粉丝的特殊意义。

在光学设计里,法兰距除以卡口有效直径就能大致获得该卡口系统的理论最大光圈值,对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问世的尼康 F 卡口系统来说,这个值是 1.06。

这个值对于当时来说简直是地外科技一般的存在,也没有人会想像短短几十年间,超大光圈的定焦镜头能被研发出来并且实用化,而后自动对焦镜头的出现又对镜头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预留动作机构,还需要考虑对焦优化相关的像差矫正。

结果?

结果就是尼康这几十年除了 58mm、55mm、50mm f/1.2 几枚手动 f/1.2 镜头以外,没有别的 f/1.2 大光圈镜头,更别说 f/1.2 的自动对焦出现了。而对面在转入 AF 时代果断把卡口砍掉重练的佳能,则靠著后发优势,一举拿出了 50mm f/1.2 AF,50mm f/1.0 AF,85mm f/1.2 AF 等高速大光圈 AF 镜头,一转攻势。

尽管进入数码时代后,随著 CMOS 性能的提高,f/1.2 和 f/1.4 之间通光量导致的信噪比差距已经不再成为镜头开发选择的主要决定因素,无反时代短法兰距的卡口系统更是将系统理论值提升到 f/0.x 的水平,甚至超过了空气里折射镜头所能达到的最大光圈,卡口也不再是镜头设计的限制因素。

在数码无反时代,f/1.2 和 f/1.4 标头之争,更多是权衡体积、售价、画质等多方面因素后才做出的设计决定,而非设计水平的直观体现。

但是对尼康来说,这个 f/1.2 AF 规格的执念又怎么会放下?

这枚标杆镜头,尼康必须造,这是对过去几十年压著一口气的释放,更是对支持自己用户的一份答卷,也是让设计师在 Z 卡口大展宏图的一次好机会。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枚几乎没有妥协的 f/1.2 标头。

Z 50mm f/1.2 S,作为一枚标头却有著 82mm 的滤镜口径,物理长度达到 150mm,重量达到 1.09kg,体积上比起旗舰的 Noct 58mm f/0.95 也毫不逊色。

在如此充裕的镜身空间内设计师也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15G17E 的光学设计,2 片 ED,3 片非球面,9 片光圈叶片,同时配备尼康广受好评的纳米结晶镀膜和新研发的 ARNEO 镀膜。

而围绕著这 15G17E 的光学设计,我们有很多事情可以讲。

先来看几枚竞争对手的光学设计,左为索尼 FE 50mm f/1.4 ZA,右为佳能 RF 50mm f/1.2 L。这两枚镜头的核心组都是应用了双高斯的设计思路,或者具体一点来说,双高斯里的 Planar 结构。

Planar 结构是改良的双高斯结构,通过将双高斯结构中加厚的负镜分为两块独立的薄型负镜,再组合,由原先的 4 组 4 片镜片变为 4 组 6 片镜片。这一结构在单反时代撑起了大光圈标头的一片天,但先天性的缺陷又导致它对场曲、彗差和球差的矫正无法同时顾及。

进入无反时代,宽裕的镜后距给更加复杂的矫正组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于是我们看到了双高斯标头以全新的形态出现在我们面前。对于索尼来说,通过在第二片镜片使用高精度非球面镜片来矫正球差,在双高斯结构尾部采用 ED 镜片来修正色差,此后再进一步通过一系列镜片修正剩余的像差,属于比较保守的双高斯改型。这一思路最早在松下的镜头上得以应用,但把它做到主流、全画幅、旗舰 AF 镜头的,索尼是第一个。

当时 FE 50mm f/1.4 ZA 发布后,可以说是风光无限,在解析力等指标上把老前辈们是按在地上随便摩擦,不过这也是时代的眼泪,反望远阵营的 AF 大光圈标头当时只有适马 50mm f/1.4 Art,FE 50mm f/1.4 ZA 面对的:要不是尼康 58mm f/1.4 G 这种用球差换取细腻过渡区的、传统单反双高斯改(没办法配置无反这种奢华的后置矫正组);要不是佳能 EF 50mm f/1.4 这种全面减配的弱鸡;要不是一个球差色差双爆炸,除了 f/1.2 规格亮眼要啥啥没有,测啥啥不行,纯靠信仰支撑的 EF 50mm f/1.2 L,那是不是相当不讲武德?

所以索尼的 FE 50mm f/1.4 ZA 的成功宣告:双高斯 + 后置矫正组做高素质 AF 无反标头的方法可行,并且效果还很好。这一盘踞大光圈标头接近七十年的结构,在二十一世纪依旧有著强劲的生命力。

那后来的佳能有样学样也就并不让人吃惊了。不过,佳能的做法激进得多,一方面松下为无反镜头提出了主成像组后加修正组的思路(单反上的先行者则是尼康的 58mm f/1.4 G),索尼则按照这个思路打造出了在当时素质最好的 AF f/1.4 大光圈无反标头,前人已经把路铺好,后来者自然可以走的更顺。

佳能这位来自奥林巴斯的设计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改良方案:双高斯的前半部分用凹镜和正负胶合的结构控制场曲、抑制慧差,类似 Isostigmar 结构,后半部分则是在传统 Planar 基础上加了额外的一组矫正组,用于矫正因对焦引起的球差和慧差波动,同时还有矫正炫光的效果,之后在核心组前后各布置一些矫正组消除残余像差——后面的多胶合面矫正组其实颇有些 Sonnar 的味道。

相较于索尼,魔改程度更大一些,但总归还是没有逃出 Planar 的范围。

尼康对于无反时代标头的设计,给出的答案是:Biogon。

Biogon 最早诞生于上个世纪 40 年代,由 SWC 38mm f/4.5 开创,它是一种常被用于小光圈超广角镜头的结构,是一种传统的对称式设计,可是,这一结构在进入数码时代后却几乎绝迹了。

图中圈起来的部分,就是典型的负-正-负 Biogon 结构,而前端的两片,则明显具有反望远镜头的特质。

将类 Biogon 设计作为核心,可以提供几个好处:光圈的位置更自由了,利用反望远和无反结构创造的充裕空间可以放置更多矫正组。尽管这一思路早在数十年前就有人提出,但碍于材料的不成熟、设计的高挑战性,一直没有实装的产品。

直到蔡司下场——这一由蔡司 Master Prime 50mm T/1.3 开创的、在 Otus 55mm f/1.4 上带入摄影世界的复合结构,终于在现代 AF f/1.2 大光圈镜头上大放异彩。

蔡司 Otus 55,作为第一枚现代高素质复合结构标头,其前几片镜片和 Master Prime 的思路是一致的,先提供过矫正的场曲和慧差,接下来接一波高屈光度材料连击,再补 ED 玻璃和 S-NBH 材料的胶合组对色差进行矫正。蔡司将其看作是一个由高屈光度的负镜扩散光束打头,异常色散玻璃居中消灭色散,再用后组削弱其它像差的 Distagon 复合结构。

尼康 58 Noct 和 50 S 同样沿用了这一思路,不过,其资深设计师原田壮基在 58 Noct 和 50 S 的访谈则把这一种复合结构看作是围绕一个负-正-负 Biogon 打造的光学系统。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核心的负-正-负结构与单独作为镜头的 Biogon 结构还是有著明显区别的。这一结构虽然与 Biogon 有著同样的屈光度分配,但这些镜片在像差矫正的作用中,与传统 Biogon 已经是分道扬镳了。

由于本文讨论的是尼康镜头,我们就按照尼康的说法来。

这几枚镜头如上文所言,在前半段的镜片功能和布置方面都比较类似,在接下来的镜组,我们就能看到这几枚镜头的区别了,58 Noct 和 Otus 55 都在光圈后部署了一组平场胶合,用于矫正高阶球差和场曲,而 50S 则没有使用胶合,应当是对这方面较低的需求所致,同时还要考虑到 AF 镜片的布置——毕竟 MF 镜头有著肌肉那夸张的扭矩来驱动,但 AF 镜头还是得考虑马达推动力的规格。这次尼康使用的是 STM 步进马达,主要还是为了视频静音对焦,不像佳能直接一个 400mm f/2.8 L 的 USM 糊脸……由于环超的体积比较大,并且要驱动比较沉重的对焦组,使用了环超的佳能和索尼镜头也显得更加的粗短,而由于核心镜组需要多个大口径厚镜片,但对焦组较轻较小,因此尼康是部署核心镜组的前半部分粗壮,但后面收细比较明显,最后的这个矫正组同时也借鉴了 Sonnar 的思想。

从光学上说,尼康的这枚 50mm f/1.2 设计风格上要远比佳能来得激进。

如果说佳能代表著对双高斯标头七十年历史传承与改进的终极之作,那尼康就是新时代将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标刚结构的复兴,代表著反望远新势力的后起之秀。

Z 50mm f/1.2 S 的实测表现也非常优秀,解析力和像差控制都是顶级的水平,近摄球差放宽,牺牲部分解析力换取更加柔美的过渡区和焦外,颇有 3D Hi-Fi 设计之遗风。

关于 3D Hi-Fi 的更多介绍,可以看这里:

Nikon镜头的「3D Hi-Fi」指的是什么??

www.zhihu.com图标

总的来说,现代风格,顶级标头,良心定价,买就完事。

Z 14-24mm f/2.8 S:风光无限的风光镜头

聊新 14-24mm 之前,我们先看一看老 14-24mm。

2007 年发布的尼康 F 口大三元镜头,技惊四座。

这是第一次有厂家将大三元的广角端推进至 14mm,放弃 24-35mm 这段焦距,也就放弃了一些兼职人像拍摄的功能,专注于提供纯粹的高素质风光超广角镜头。

这一规格的镜头是如此的难以设计和制作,以至于第二家推出了同规格的产品的适马 14-24mm f/2.8 迟到了十一年。

在 2020 年,尼康将这枚 Z 14-24mm f/2.8 S 作为 Z 卡口大三元的压轴之作,希望再次书写当年 14-24mm 的传奇。

尼康做到了吗?尼康做到了。

凭借著无反结构的短法兰距,Z 卡口版 14-24mm 在保持和前辈类似体积的前提下瘦身 1/3,仅重 650g,并且将前组的曲率压得更平,也因此可以借助遮光罩配件安装 112mm 口径的圆形滤镜。当然,方片滤镜支架系统和后置滤镜也都是支持的。

新的 14-24mm 著重改善了老款抗眩光能力较弱的问题,简化过的前组减少了空气-玻璃介面,降低了无用反射发生的可能性,在老款纳米结晶图涂层基础上加入了抗反射高清涂层,也就是 ARENO 涂层。ARENO 涂层对垂直入射的光线有著更好的抑制效果,同时前组还配备了抗污氟涂层。

光学素质方面自然不必担心,基本上从广角到长焦端都有著极佳的解析度表现,全开也好,收到 f/8 也好,解析力表现都非常在线,符合它顶级超广角变焦镜头的定位。

慧差控制非常好,简直不像是变焦镜头,色散控制也不错,唯一的遗憾是畸变略大,不过在畸变可以靠内置文件轻松修正的今天,这一点可能对大多数人的影响都不大。

结论?成功接过老一辈 14-24mm 的棒,继续保持尼康在超广角变焦镜头的领跑地位。

和竞品对比的话,索尼有 12-24mm f/2.8 GM 这一规格更高的镜头,但是定位更高,售价更昂贵。尼康 14-24mm f/2.8 应该和佳能 15-35mm f/2.8 L,索尼 16-35mm f/2.8 GM 对比更加合适,而在这三枚镜头中,最适合纯风光拍摄的当属尼康的 Z 14-24mm f/2.8 S。

Z 7/Z 7II 搭配这颗镜头拍风光是非常合适的选择,系统重量也就 1.2kg?风光爱好者狂喜。

尼康(Nikon)Z 7 全画幅微单机身 数码相机 Z7京东¥ 15499.00去购买?

尼康这两枚镜头都是非常逼近天花板镜头,展示了 Z 卡口的画质可能性。如果你是一名主摄影向、追求画质的发烧友,那 Z 卡口是有著非常多的亮眼镜头,值得各位考虑。

题外话:Z 50mm f/1.8 S 和 Z 14-30mm f/4 S

按尼康的说法,万物皆可 Biogon。

很多学摄影的朋友会对为什么同一个焦段的镜头,不同规格售价差距那么大有疑问,我们今天就以 58 Noct,50 1.2 S,以及 50 1.8 S 来讲解一下。

我们依旧按照尼康的说法将核心组视作一个变种 Biogon 来看,可以发现,随著光圈的增大,所需要矫正的离轴光线也越多,像差矫正难度越大,因此其镜组的配置也就越复杂。

在 50 1.8 S 上,只需要最简单的 3G4E 负-正-负结构就足以解决大部分问题,由于镜片尺寸小,可以在这里布置一篇非球面进行校正,后面的矫正组结构也相对简单,最后一片镜片也是使用普通球面镜片就可以解决。

在 50 1.2 S 上,镜组结构就复杂很多,由于镜片尺寸增大,也没有在这里布置太多的特殊玻璃,出于平衡加工难度、售价以及量产的考虑,主要的特殊玻璃布置在后组,尺寸比较小,也比较方便 STM 马达推动,最后一片镜片使用了非球面来平场并矫正残存的像差。

而在旗舰 58 Noct 上我们就能看到各种尺寸巨大无比的特殊玻璃,前组布置的大尺寸非球面胶合,定心难度巨大的 E9E10 胶合,由于完全不需要考虑自动对焦的问题,就可以放肆地布置这些厚重的巨大玻璃——毕竟 ATP 马达(手拧)是最好的马达。

这就是同一个设计思路在不同定位、不同价位镜头上的演化。

而就算是里面最简单、最基础的 Z 50mm f/1.8 S,也是这一规格里的佼佼者,比那些基于双高斯改的 50mm f/1.8 优秀到不知道哪里去了,这就是先进设计思路下放的成果。

尼康 (Nikon) 尼克尔 Z 50mm f/1.8 S 全画幅京东¥ 3899.00去购买?

14-24mm 和 14-30mm 的故事也是类似的,抛开沉胴式设计不谈,如果 14-30mm 展开后,其镜片布置和 14-24mm 也是基本一致的。

平面前组的超广角变焦镜头,真的是太有意思了。

尼康(Nikon)尼克尔 Z 14-30mm f/4 S 超广角京东¥ 9699.00去购买?

以上。


先说z50 1.2S

很明显采用了反望远结构

硕大的前组堆料

对比佳能的双高斯增强版

我更期待和适马40art 反望远结构一战

我觉得这货甚至能覆盖在4433上

z口的镜头从来没让我失望过

比如色散抑制都可以达到apo级别的85 1.8s

然后z14-24 2.8s

整个前组都是一块非球面镜片

这用料你开心吗?

和自家Z7一共也就1200克左右

风光出行高像素轻便套餐

提供两种遮光罩 一种普通的 一种上112的UV

也可以上后置可插入式嘛

z口的镜头 Sline标

14端顶到天花板的mtf

官方宣传片还说了0彗差

简直就是星空利器

边缘的星星几乎都是点点 没有拖尾

尼康:这是我全部的实力 我真滴一滴也没有了

尼康用户:我荷包的钱也是一滴也没有了


先说Z14-24mm F2.8 S-Line吧,这头有点惊到我了

首先是MTF,对于一个超光变来说,这个素质无疑是爆表的,大直径的复杂型非球物料直接怼,不仅用了NANO镀膜(优化侧入射光线),还用了ARNEO镀膜哦~!(优化直入射光线),这种双待遇即使是比金圈更高级别的S-Line里都很少见,奢华嘛?简直太奢华!

即使只看MTF我就已经开始脑补这货的反差与通透度会如何了.......

不仅如此,老尼嫣然一笑,说出这么一句:」可以在整个变焦范围内再现美丽、清晰的点状图像,让您体验到拍摄迷人星空带来的满足感。「

全焦段优异慧差抑制?

老尼你是不是看不起某些标榜」我家理念超勇「的」奢华顶级变焦头「?

不对,等等,650g我确定没看错?没有错,就是650~~

这物料,这素质,可以上平滤镜,650克,STM静音马达,我觉得只要预算OK,没什么理由不带著它去山野,海边。

Z14-24 S-Line就是个尼康做的新标杆。


至于Z50 F1.2 S-Line,预料之中,和佳能完全不是一个路数的玩法,一寸长一寸强,各种像差纠正理念包容在了这套有史来最复杂的消费级AF50结构里,结果也很明显,比佳能长很多,但边缘衰减也好得多。

和Noct58用一样的ARNEO镀膜,有没有Noct标已无所谓,它很可能将成为最强的消费级AF50镜头。

至于实拍如何,我试试看能不能借到一个玩一下。

这枚镜头我相信无论在暗光还是平时户外,都会有让人动容的描写力。

这两枚镜头的发布让大家知道尼康的底气,即使营销实在是XX,硬核的团队依旧在燃烧自己支持民用消费事业部。


其实反而这次尼康对了

首先对于主要人像的镜头,轻小并不是最重要的,所以看到这体积并不意外,况且也就比rf1.2重100克.

但是风光头就不一样了,重就是重,轻量化绝对要排第一,再然后才是解析度之类的.而且尼康两个都做到了.

现在尼康的情况和当时的佳能很像,很多持币的用户,看到这两个镜头,都有入z口的想法包括我,都在等一台更好的机身,而且大家要求也很低,只要这台机器对焦能摸到m3,视频规格稍微好点,哪怕没有4 60,也有很多人入坑.

等等党们,加油等


Z 14-24

可用112mm螺口圆形滤镜!!!

同时具备使用后置滤镜的功能!!!

双面非球镜片前玉!!!

仅重650g!!!

画质最少最少能完虐大灯泡!!!

附带两个遮光罩,一个轻便型,一个大型(安装螺口圆形滤镜)

在各家新锐F2.8超广变里面,Z14-24最轻,14起步还能用螺口滤镜,光这个规格参数就让其他各家大三元超广变全体黯然失色。

而且,z14-24还是正经的内变焦+内对焦结构,毫不含糊。这20-30%的大幅减重并不是靠某些厂商所用的内变改外变、砍后组距离等等一类的偷鸡手段达成的,简直是镜头结构工学上的奇迹。这要是放有些厂商上面,厂商和粉丝怕是都不知道该怎么吹好了。这更加说明了尼康深厚的光学实力。什么叫牛逼?这就叫牛逼!

EF 16-35 三代
Z 14-24
16-35 GM

Z14-24与EF 16-35三代、16-35GM的镜组对比。可以看到Z14-24的前玉曲率跟后二者其实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前玉直径大了不少(三者镜筒最粗处直径都是88.5mm,咋就这么巧呢),如果后二者是平口镜头的话那Z14-24没有理由不能称之为平口镜头。只不过作为一个视角达到114度的超广镜头,前玉直径变大了,再用80几mm直径的螺口滤镜肯定会有暗角,只能用更大的。要把110mm+的滤镜旋镜头上,那镜头前唇口处就要外翻扩张,变成一个夸张的喇叭口,非常难看而且结构强度、摆放平稳性都堪忧,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现在Z14-24的作法:搞个大些的遮光罩,螺口滤镜旋在上面。这样临时卸滤镜的时候直接连遮光罩一起取下,不用费劲一圈圈转螺纹,遮光罩还能保护一下滤镜,简直一举多得。

再放一张大灯泡的镜组图。拿这种真正的灯泡头来跟Z14-24对比一下前玉曲率那就一目了然了:

AF-S 14-24 F2.8G ED 大灯泡

无反各家F2.8光圈超广变的比较,再感受一下(顺带一提,Z 24-70 F2.8在各家新锐24-70 F2.8里也是最轻的,Z 70-200 F2.8在各家新锐720里除掉RF720这个外变焦之外也是最轻的):

索尼12-24 847克 灯泡

佳能15-35 840克 平口

适马 14-24 795克 灯泡

索尼16-35 680克 平口

尼康 14-24 650克 平口

梦回2007,真的,作为尼康铁粉眼泪都要出来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