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齿背叛刘邦,还绑了他一家子,为什么抓到他不杀了他?


老子到处说:霸王没有别虞姬

广大人民信以为真的霸王别姬故事,在《史记》《汉书》中连影子也没有。虞姬为项羽殉情而死的流行剧情系清逸居士依明代沈采《千金记》《别姬》一幕为基础的艺术创作。

经对虞项生命终点考证,菜子发现虞姬在与项羽唱和后一起突围了,只是在路途中陷大泽中因天黑加沼泽而走散。最终虞姬战死于定远,项羽战死于和县。霸王别姬的今天模式只是艺术,而非历史。 真实的虞美人是战死而不是殉情。

完整内容及具体考证详见:中国人最不认真——霸王如何别虞姬(菜九段《古史杂识》增补本)

八卦楚汉:王陵团伙与大汉天下

菜子作《八卦楚汉:两个王陵一个妈》及《秦楚数据的挖掘与清洗:王陵列传(代拟)》等,也算是把寥寥无几的王陵史料做成了板块。从王陵与刘邦的深厚关系来看,说天下是王陵团伙打下来的,也不是胡咧咧。现在就来八卦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王陵是沛县的地头蛇,丰县人刘邦要在沛县发展,势必要找有势力的靠山才行。所以他一到沛县就加入了王陵团伙。估计刘邦是先结交了吕泽,然后被吕泽引见王陵,得到王陵的赏识与认可,正式成为团伙成员。

吕泽原本就是这个团伙的,团伙中还有雍齿,也是个大佬,可能刘邦开始也是要喊哥的,这个团伙或者可以称为王陵、雍齿团伙。

刘邦加入团伙前就迷倒了吕泽,除了把妹子嫁给刘邦,把刘邦引入当地最有势力的王陵团伙,也是为了刘邦早日做大做强。吕泽大概也是人气极高的,虽然不是团伙首脑,王陵、雍齿都很给面子,而刘邦确实也很有才干,一入团伙,就深得团伙上下欢心。载王陵史料的《陈丞相世家》如是记:「王陵者故沛人。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说的就是刘邦在王陵团伙的状况,刘邦的年纪或者还大于王陵,但王陵是团伙的头,所以刘邦尊其为大哥。但刘邦在王陵团伙只是一个过渡,可能进入沛县官场之后,就淡出这个团伙了。而刘邦的大舅哥吕泽估计还一直在团伙中。

大概在秦始皇三十五或三十六年,刘邦为县送徒郦山,还没走出丰县地面,这些民夫就陆续逃跑,刘邦无奈之下,也只好逃亡藏匿。与官场决裂后,刘邦与王陵团伙又热络起来,主要是吕泽出于对刘邦坚定不移的仰慕,顶著受株连的风险交通联络。除了卢绾、樊哙从正常的社会中前来沟通之外,可能吕泽是与刘邦来往最多,且程度最深,《淮南衡山列传》中那个鼓动刘邦起事的客应该就是吕泽。刘邦并没有采纳吕泽的建议,而是要等待时机。刘邦要等待的时机,就是陈胜起义。从吕泽与刘邦大致上同时起兵来看,刘邦应该是等到吕泽从沛县赶到芒砀山才发动起义的。吕泽并不是一个人,而是带来了王陵团伙。王陵团伙的王陵与雍齿都是在刘邦称沛公之前就加入到刘邦阵营的,都是起于丰的革命元老。不过根据刘邦集团元老起于砀起于丰起于沛来看,除吕泽外,王陵团伙可能没有赶赴芒砀山,而是在丰县集结。待到刘邦、吕泽从芒砀山杀到,潜伏在丰的王陵团伙就在内部发难,一举拿下丰。所以王陵根本不是那个从南阳起兵的,而是从起丰的元老,雍齿应该也是,否则刘邦就不会把丰交由雍齿把守。

人们注意到刘邦集团里面有个丰沛功臣群体,但没有注意到王陵团伙才是其中的核心。

重要的话说三遍

王陵团伙才是刘邦集团丰沛功臣群体的核心。

王陵团伙才是刘邦集团丰沛功臣群体的核心。

王陵团伙才是刘邦集团丰沛功臣群体的核心。

但这个核心对刘邦有点距离感,他们团结在了吕泽周围。

这倒不是吕泽的本事比刘邦大,而是王陵团伙对刘邦有点意见。估计与刘邦好大言有关。当初刘邦加入团伙的时候可能话说得太满,诸如:老大,以后我就跟著你干了。言犹在耳,刘邦就进入官场,游离于团伙之外。那你当初说的话还算吗?你是在忽悠老大,还是忽悠大家?虽然大家没追究你刘邦的责任,与你保持距离行吧。以王陵为代表,始终与吕泽搞在一块,离刘邦远点,就隐含了这个意思。刘邦说那个空话也没有什么算计,就象我们为了进一个好单位会拍胸脯说什么诉求也没有哪怕去看大门也行,真要让你看大门肯定不干了。

刘邦并没有感觉到他那个大话的后果,还是对团伙的首脑人物雍齿委以重任,在将唯一的根据地就托付给雍齿后,刘邦与王陵团伙全力击杀秦泗水守壮,立功的是曹无伤,是吕泽部下,不知是不是王陵团伙的。取得大胜后的刘邦集团旋即遭受了雍齿之叛。

周巿为魏略地招雍齿投魏,雅不欲属沛公的雍齿,即变换旗号为魏守丰。于是,刘邦唯一的根据地丰连同刘邦的父母妻子全脱离了刘邦掌握。悲慛啊,刘邦还拿人家当大哥,人家已不当你是兄弟了。雅不欲,古人解释为素不欲,原来雍齿打心眼里就不想属沛公,可沛公居然糊里糊涂地委以重任。大家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刘邦不知道做错了什么,就是当年好大言啊。所以雍齿背叛刘邦,实际上是王陵团伙对刘邦不满的总爆发。刘邦拿雍齿也没有什么办法。打吧,两边都是熟人,根本打不起来。雍齿人比刘邦少得多,就赖在丰不走,刘邦也没有办法。吕泽在扩张过程中张罗了不少外部势力,但吕泽也是这个团伙的中坚,即使刘邦是他的偶像,吕泽也不能站到雍齿的对立面去。所以吕泽的态度,决定了他不会让他的人,比如让陈豨去攻打丰。

因为吕泽采取这样的态度,刘邦也不好相强,毕竟对阵双方敌意很淡。严格地说,雍齿就是厚著脸皮赖在丰了,刘邦的家眷全供起来了,你刘邦能怎么样。看到刘邦一筹莫展,说不定王陵团伙也当戏看呢。

看来在刘邦集团内部根本没有办法解决雍齿问题,所以刘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到处借兵,最后还是项梁襄助了五千人马,往丰县城下一站,雍齿只有逃到魏国了。

解决了雍齿问题,刘邦在对秦作战中大显神威,与项羽联手,杀得秦国柱石章邯惨败连连。功劳簿上把斩李由之功寄在曹参名下,实际如何,还真不好说,因为王陵团伙所在的吕泽部也参加了击李由之战。

在刘邦项羽取得连续胜利后,秦军突然发力,击杀楚国主心骨项梁,造成楚地震恐。章邯挥师击赵,赵国君臣立即处于覆灭的边缘。

楚怀王迅速接掌楚国军政大权,部署对秦决战,沛公作为援赵楚军的开路先锋,王陵功劳簿上记了定东郡,就是刘邦集团整个功劳被记在王陵名下了。王陵在吕泽部没有什么显著的表现,但作用非常。比如吕泽部过河可能目的不是救赵国君臣,而是要寻找雍齿,就是王陵的主张。

雍齿奔魏不久,魏就被章邯灭了。于是雍齿又奔赵,结果章邯又差点灭了赵。估计雍齿也厌倦了这样的逃啊逃,王陵团伙的老大们,快来救命。所以刘邦所部清除了援赵通道上的秦军后,吕泽和王陵或者接到了雍齿的求救信,强烈要求归队。所以吕泽部也不一定以救赵的名义过河,刘邦可能知道他们是去接团伙要员雍齿的,也不便反对,说不定还再三关照他们,接到人后赶快回来,还要西征呢。虽然雍齿占丰让刘邦很狼狈,但因为有著深厚的历史渊源,刘邦从来也不打算把雍齿怎么样,吕泽、王陵要接回来就接回来吧, 不过参加革命的时间从重新入时算,不是创始阶段的老红军了。雍齿加盟的时间以从赵地加入为准,前面一笔勾销。对雍齿的处理大概就到此为止了。

刘邦迎回了吕泽及王陵团伙,才开始正式的西征。攻克南阳之前,张苍犯法当斩,王陵在刑场上看张苍很对眼,就破戒向刘邦求情。刘邦本来对王陵老躲得远远的,心里很不好受,现在王陵求情哪有不答应的,反正中国历来是人治,什么法不法的,还不是人说了算。于是张苍就无罪释放了。然后刘邦就克南阳武关灭秦了。在这个过程中,王陵没有什么作为,没关系,六年后,刘邦把定南阳的功劳算作王陵的了。

灭秦后,刘邦原本可以如约王关中的,但实力超强的项羽要改变游戏规则。毫无作战准备的刘邦仓促间选择了让步,不王关中了。带了少数随从,到鸿门宴上见项羽落实出让王关中权利了。除了刘邦之外,整个王陵团伙没有出现在鸿门宴上。项羽没杀刘邦,主要是此举会引发更大的危机,其中的关键也包含了王陵团伙的存在。王陵团伙在吕泽、王陵、雍齿之外,还有王吸、薛欧、陈仓、唐厉、陈遬、毛泽都是以中涓或舍人从起丰者,中涓或舍人都是亲信之人,而亲信的对象应该是吕泽或王陵,其中王吸、薛欧后来位列汉初十八功臣,足见此团伙还是相当强大的。有如此强大的团伙,加上刘邦自己的亲信,阵容不是一般的强大啊,项羽怎么能胡乱杀人呢。不但不杀人,还要在彭城附近划块地,让刘邦为首的汉国君臣安顿家眷。所以刘邦归封去了四川时,特意安排了二舅哥吕释之与王陵回到丰县照应家人。刘吕家人就在项羽的眼皮底下安居乐业的情况下,刘邦要讨还王关中的权利了,这就是还定三秦,此举违反了他与项羽的私下及公开交易。但项羽剥夺刘邦王关中在前,尽管是刘邦主动作出姿态,如果不是项羽要打要杀,刘邦怎么会放弃这样的权利。所以这里面的账很难算。刘邦拿下三秦,怕项羽怪罪其毁约,就先下手为强,恶人先告状,不等章邯覆灭,就出兵东征。东征不是为了打平天下,而是讨说法。现在记录到刘邦的函谷关线战事激烈,其实武关线也很激烈。史料中的王吸、薛欧出武关因王陵兵迎太公,此王陵非王陵团伙老大,团伙老大王陵此时在丰不在南阳,南阳的王陵是同名同姓的另一人。王吸、薛欧很可能是王陵团伙的成员,不过史料发生时,他们的职级尚低,不足以担当武关线的主帅。所以史料记「令将军薛欧、王吸出武关「,实为冒领了吕泽之功。出武关击楚是汉的重要部署,此线的主帅只能是王陵团伙的重要成员吕泽,只不过因日后吕氏的功劳被清除了,就让重要功臣王吸等替代或冒领了。王陵团伙在吕泽所部较为集中,所以因吕氏功劳基本湮没,王陵团伙的轨迹也不清楚了。项羽以郑昌为韩王,汉以韩太尉信灭郑昌,汉任命其为韩王,史料如是记。联系到吕泽的出武关讨伐楚,南阳旧韩之地是必由之路,再联系直到楚汉战争的最后阶段,吕泽部仍然在南阳作战,则韩王信之功很可能是冒领了吕泽之功。吕泽助韩王信攻占南阳或取得优势之后,就东征,打破楚军阳夏封锁线,挺进到下邑,与刘邦会师。这一路上的作战史料阙如,但毫无疑问,一路硬仗是肯定的。

《留侯世家》记刘邦对张良说狠话: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这个功多,史料中没有任何痕迹,或者包含在吕泽的东征过程中,及后来的战斗中。汉败彭城,守丰的王陵可能也败退到下邑一带与吕泽会合。此前发生了项羽羁押王陵母诱降王陵事件。估计项羽不想以武力攻克丰,而以招安形式让王陵归顺。王陵母深明大义,以死坚定王陵追随汉王之心。王陵如果以前对刘邦还有点疙瘩的话,至此应该将种种不快统统抛掉了。项羽招安不成,就强攻丰,王陵非项羽之敌,丰应该沦陷了。

整个战争期间,王陵是正宗的没有战斗功的,但他并非文职人员,除了守丰外,还有部下封侯了。《功臣表》中武彊庄侯庄不识(以舍人从至霸上,以骑将入汉。还击项羽,属丞相宁,功侯,用将军击黥布,侯。《汉书》作:武疆严侯严不职)或当归属王陵,丞相宁不详何人,王陵的丞相是确凿无疑的,有网文称今人陈直先生《史记新证》也持此说。从内容上来看,此侯并非始终与王陵在一起,应该是东征之后归到王陵麾下,只能是在彭城惨败之后的事了。此侯没有记录到什么战功,与王陵战争期间的表现平平高度吻合。

王陵表现平平,但可能因名望高的缘故,在吕泽部也还是很受尊重的。尽管王陵可能在战争期间只是跑龙套,而吕泽部不是跑龙套的,重头戏还是不少的。刘邦主要与项羽相持于荥阳,没有得到记录的南阳战事就由吕泽主持,则王陵团伙的重要作战内容也应该在南阳一线。王吸、薛欧原本地位不高,到大封功臣时,分封户数都居前列,即表明他们战功卓著,甚至超过被立传的傅宽。吕泽部留下痕迹的有彭城斩龙且及陈下决战,王陵团伙肯定会全力以赴,才能战胜强敌。联系到定三秦的擒董翳、章邯也有王陵团伙的贡献,则王陵团伙为刘邦定天下的贡献也是不可或缺的。

汉定天下后,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刘邦与臣下探讨项羽失败原因记载涉及王陵,但这个记载应该是假的。以刘邦对王陵的无比尊重,不可能当那么多人说那些调侃意味很重、会让王陵下不来台的话。何况刘邦绝对不会当著吕泽及众多部下的面夸奖战功并不突出的韩信。因为韩信的功劳被文艺创作式地夸大了(没有背水一战杀陈余及水淹龙且的韩信战功就平淡无奇了)。封雍齿事件提示封功臣遇到麻烦,汉六年整个二月没封一个功臣,说明真的停顿了。张良献计封了王陵团伙的重要成员雍齿。刘邦也承认雍齿功劳多,受封二千五百户,在整个功臣群体中算是多的。据说从未打过败仗的傅宽也只封了二千六百户,可见雍齿之功劳也是相当大的,可惜基本上没有留下什么痕迹,这也是楚汉战争得不到清晰认知的原因,没有记录的历史真是太多太多了。

王陵团伙的老大王陵的分封要比雍齿迟多了,这不是刘邦要为难王陵,而是正相反——为了更好地利益输送。分封从理论上应该是按功劳大小顺序分,王陵在战争年代实在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功劳,又不能少分。所以刘邦等把大功臣都分差不多了,突然厚封王陵五千户,与灌婴、樊哙差不多,能摆上台面的功劳是定东郡南阳,那个时候王陵是低级军官,击败东郡尉是刘邦集团全军的事,定南阳也是全军的事,怎么是王陵的功劳呢?没能摆上台面的功劳不好办,只有用这样似是而非的办法了。刘邦为了王陵也是拼了,很艺术,也很到位。作为团伙老大,王陵的表现不如其他团伙成员,刘邦、吕泽不用说,雍齿比不了,王吸、薛欧也比不上,但只要团伙还在,老大就不能场面太难看。刘邦的长者风范、驭人之术就因此体现出来了。

因为吕泽在战争年代的核心作用,王陵团伙的核心其实也成了吕泽。但这个核心在汉八年与韩王信的作战中身亡,造成老大空缺的情况。刘邦还是念这个情分,所以临终回应吕后问萧何继承人的时候,将王陵排在曹参之后。这样一来,也便于王陵团伙的维系。王陵的能力不行,没有关系,让陈平帮衬一下,政治势力还是讲资历的,用活刘邦、吕泽的早年大哥,对维系政权利莫大焉。关键在于,吕后居然执行了刘邦的安排,在曹参死后,安排王陵为右丞相,以陈平为左丞相辅助之。结果到了吕后称制准备以吕易刘,欲封吕氏子弟为王,在所有朝臣都无异议的情况下,居然遭到与吕氏关系更铁的王陵的公然反对,声称要维持老皇帝的既定方针。吕后毕竟做贼心虚,不敢立即给王陵脸色看。怎么办,以吕易刘还要进行,那就先把王陵挪开,让他明升暗降,没有实权。于是王陵成了少帝太傅。虽然王陵的公开反对没能停止吕后以吕易刘的行动,但有此一阻,或使吕后认识到刘邦身后的势力还非常大,以吕易刘的步子不能太大太快。最终以吕易刘功败垂成,不知与王陵的阻挠有没有一定关系,真的很难说。如果有关系的话,则王陵团伙在刘邦打天下坐天下的过程中都居功至伟。

本文字基于菜子以下的研究而作:

吕泽问题从头说

薛欧、王吸出武关考(修订稿)

高祖本纪汇注

菜九段包括楚汉战争在内的秦楚之际研究尽在菜子学院

九段道场.菜子学院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c_1085846284442750976

屠刀变种即八卦

——自序《八卦楚汉》(又名《屠刀三集》)

最初用八卦的方式聊聊楚汉,并不是有什么新的研究新的发现,而是在旧有发现的基础上,以更不正经作文的手法,将旧有发现从既往的大块上切割下来,再切换角度或变换叙事方式,再讲述一次或几次。

这不是浪费生命嘛?

确实有浪费的嫌疑。但是人生的无奈就在于,你不降低姿态,不把旧有功课小型化、多样化,你的传播机会就少,被完整阅读的机会更少,你的受众数量会少很多。

老话说,只要东西好,不怕没人要。可惜,时代变了,无论你的东西有多好,也可能真的出不了手,更休想传下去。所以,只有形成新的裂变,获得更多的关注,以期流传下去的机会,在膨胀了数量之后会得到相应增加。那么一个题材常常被一次二次乃至七八次被八卦也是理所当然了。

菜子用功的重点是秦楚之际,主要内容是人们自认为比较熟悉的楚汉战争史。没想到这个本应可靠简单的历史,居然错误层出不穷比比皆是。要解析一个错误,往往要把整个历史记录翻一遍,所以论述起来篇幅常常相对庞大。而引入八卦的方法,简单将其中的要害之处剖析一下,也便于人们了解并接受对这段太不靠谱的历史记载的菜子贡献。

菜子的贡献表明,人们心目中对这段发生久远的历史的固有判断实际上是大有疑问的。因为几千年的认知惯性,菜子此前有很多解读,尽管明白无误,但还是没有发生什么作用。看来再正确的认知,也敌不过人们脑子里固有的根深蒂固认知。所以换一种表达方式,对自己的管见作新的推销,增加新的理解视角,但愿这个努力能起作用。

此前菜子作《屠刀集》《屠刀续集》,以为再往下续是大概率事件。此番八卦,虽然看似没有什么锋芒,其实质还是与屠刀一样,八卦所及,一样会是现行认知松动瓦解,一样会是有人痛有人哭有人嚎,其杀伤力自然也与屠刀相仿佛。所以八卦虽然长相不似屠刀,但对错误观念的毁灭性打击效果,绝不在沉重威猛的屠刀之下,算是花式屠刀吧——一点也不凶巴巴、恶狠狠,效果丝毫不逊色啊。此前的《屠刀续集》虽然没冠之以楚汉之名,实际上也是专讲楚汉的。现在的八卦楚汉,更是楚汉专题。只是现在无突破、无新意、无新建树的讲解,就算是破解根深蒂固错误认知过程中的反复砍杀吧。不过这些错误观点不止是根深蒂固,而且坚如磐石,估计穷菜子余生之力来反复砍杀,也难以大功告成,只能砍杀多少算多少。尤其是对一些重点错误的反复八卦,看似重复劳动,但也表明越是错误的史料,可以八卦的点也越多。至少这样反复的八卦,会让原本平面的问题,分离出若干层次,显得立体起来。而立体起来的问题,应该更容易引起关注,这或者是菜子近期琢磨出来的传播伎俩吧。

近来为年轻人讲解写作之道,提出理解与表达相互促进的理念,以此作为提高能力,促进成长的快速通道。菜子如今做这样无突破、无新意、无新建树的三无表达,也算是对自己主张的身体力行。对个人成长的收益是,即使是这样的三无表达,也可以提高理解的品质与展示表达的层次。

在八卦的过程中又对八卦手段有新的设计与理解,即因史料缺乏,很多史实不可解,而八卦的方式,可以作探索式探讨陈述,这在正规研究文字中,反而不方便这样做。没想到八卦的不正经居然可以完成正经手段无法完成的事,看来八卦不仅不能轻慢,还可以寄予厚望呢。

菜子2019年3月


刘邦是一个完美的政治家,完美的政治家做对自己有利的选择,而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张良问刘邦最憎恶的是谁,刘邦回答是雍齿。还说:我欲杀之,以其功多,故不忍。

雍齿功多,既然功多,显然是有能力的人。

还在打仗的时候,争取一个有能力的人,才是最应该做的,哪能随便杀。

再说刘邦也确实不喜欢杀人的,能放过基本上都放过了。

季布是项羽的大将,数次窘辱刘邦,项羽死后,刘邦赦免季布的罪,还任命为郎中。

蒯彻是韩信的谋士,曾经劝过韩信背弃刘邦,刘邦也没治他的罪。

贯高阴谋行刺刘邦,这还是在刘邦称帝之后。阴谋行刺皇帝的大罪,放到别的时候,要诛九族了。刘邦同样赦免了他。


不是不想杀,是没来得及,如果刘邦再多活10年真有可能杀了,但刘邦一生都在平叛,最后在平叛英布时中箭,最后因为箭伤死了。假如刘邦生前能把他认为的对大汉的威胁消灭干净了,大概率就杀了。


最核心的原因是为了收买人心,雍齿多次背叛刘邦,后来又跟随刘邦。这样的一个人刘邦都能容忍,给其他开国将士们的印象是高祖心胸开阔,宽容大度,他们从此以后更加心甘情愿地为他卖命。作为皇帝,这也是一种高明的驭臣之术。


刘邦杀人最大的理由,是看对方是否威胁他的统治,而不是有没有仇。韩信是不是谋反了不重要,重要的是韩信有谋反的实力,对统治有威胁,所以必须杀。雍齿虽然跟刘邦有仇,但对皇权一毛钱的威胁都没有,刘邦都不稀待杀他


项羽封刘邦于汉中,都南郑,刘邦在南郑几个月就开始有人跑了。

刘邦封雍齿什邡侯,该地区蛮汉杂居,山区约占总面积60%;耕地约占总面积30%;这接近发配了。不过,好歹封侯了。而且历史书说得很清楚,雍齿封侯是因为政治原因。


丰沛功臣集团的元老,很有威望,杀了会造成部分人动荡!具体实例可以看下张良劝说刘邦封雍齿安定人心,这就是一个正面例子。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