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电影市场的青春片很多 但基本是豆瓣评分很低的烂片 大家都讨厌出国堕胎车祸的烂俗情节 一般人的青春都不会经历这些 那到底怎样的青春片才是成功的?真正的青春片应该拍什么?


青春片也有很多种,比如美系的《明星伙伴》,我觉得是美剧青春片的高峰了。台湾绝对是《流星花园》。怀念青春,就是拍给捞菜梆子看的,我觉得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挺好的。你要走社会派的青春批判,去年的《伯德小姐》就很有意思了。以前香港也有《无人驾驶》。你打算丧还有《去他妈的世界》。都是成功的青春片。你如果要追求票房成功。台湾改日漫的风格搞太多了。温和化美剧嘛,拍鲜肉明星工作室嘛。你搞那个台湾改日漫,大家看腻了。你搞社会派青春票房肯定就小众了。你搞丧的国家能把你搞丧了。想想大家感兴趣的,就是爱豆们在星光璀璨背后的故事。《明星伙伴》既不太假,也不至于过于真实。把不符合中国文化的比如飞叶子改成玩电子烟,赛季烟弹反正也不可能有尼古丁,还能炒作这事。把炸裂的性爱场面改成爱抚亲吻。去除校园元素,拒绝早恋。再来一个我不能永远是流量鲜肉明星的自强不息。模特,名人子弟,成长中的偶像。不要和《glee》一样尬舞。我觉得当代青春偶像片走一个修正和反讽中间的路线。应该是可以创造一个新风格的。


《快把我哥带走》《成长教育》


中国电影被韩国电影电视剧影响,喜欢摘特例。又臭又长的韩国电视剧如何制造冲突的?就是要让人不能好好的生活。都好好生活了拍什么呢?但是在电视剧刚刚兴起的时候,韩国电视剧就是受欢迎。当然,当时电视机走进千家万户,是个电视剧都受欢迎。还珠格格还成了一代人的回忆呢,你看现在拍还珠格格有几个人买账?

说到底,观众的口味被提上来了,脱离生活的电影容易被指责。除了那些特殊设定,只有细节符合生活才容易被接受,这跟文学发展的路子差不多。艺术无法脱离生活单独存在,能经得起时间磨炼的只有人性。经典高分电影几乎都是这个路子,探讨的永远都是不同环境下的不同的人,这些人无论怎么牛b,都还是具有人性的。但是经典电影中大部分会去挖掘,提升,突出,让每个观众都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这一点,才是我国青春片不具备的。我们看到的好像每个中学生都叛逆,都会出事,但背后叛逆的原因却没有突出,没有提升,甚至都不去挖掘,不去想。

我最喜欢的一部爱情片是怦然心动。怦然心动里是怎么制造冲突的?全是靠著生活里平平无奇的一些小事。最后提炼出什么?性格,坚持,贫富,纯真,理想。我没看过国产青春片,因为大环境让我毫无兴趣。几个20多岁的人去演中学生,是无法演出那种纯真感觉的。年轻的患得患失,面对喜欢的人收不住的自卑,羞涩,懵懂中变得坚定的三观,受环境影响时的自我否定和动摇,要把这些拍出来,要依赖很强的环境搭建和控制能力。环境情节不说,目前这些小鲜肉我也没兴趣去看他们装嫩。

回归正题,真正成功的青春片怎么拍?像怦然心动一样,拍生活。突出点应该是在时代的变革,以及人物的成长。矛盾设置以学生为视角,学校家庭才是最经常活动区域,所以应该以这两点为主。爱情的话,懵懂时期的纯真把控不了不拍都没问题。但是估计没有这个点,不会有投资方给钱。顺带一提就行了。

闪光少女这一类电影,可以作为国产青春片的榜样。以爱情为主题,算了吧,这个钱我给骗子,这个时间我睡个觉,都比去电影院买罪受要好。


我觉得青春片的特色应该是「做蠢事」

人一生只有这个时候才能放肆的活著,所以才显得美丽

青春片不应该流俗于痴男怨女的爱情,而应该突出青春期的荒诞不羁


此间的少年

北大学生自己拍过,因为不是特别专业,拍的很一般,除了杨康剩下的几个演员和书中描写气质差距过大,令狐冲用力太猛。而且删掉了几段,比如段誉和王语嫣的故事。要是江南能亲自拍《此间》我就死而无憾了。


《过春天》《阳台上》《七月与安生》《嘉年华》《悲伤逆流成河》《踏雪寻梅》不可否认都是近年来很好很好的电影。

但是……青春片非要拍性的迷茫和冲突吗,我觉得青春的悸动也很美好啊,但悸动不一定是起源于性,我是说,青春里偷偷看对方一眼都会很开心的满足,和成年后一定要有肢体接触的满足完全不同吧。

我喜欢《我们的少女时代》这种。

我不否认拍关于「性」的青春片可以好看,思考,有深度,以及吸引人眼球,但我觉得作品还是要多元化,并不是非要拍关于性启蒙的,拍性犯罪的,和拍性朦胧。当然可以拍,但没必要拍这些来彰显独特和艺术。我记得新概念火的时候,很多文章都关于「朦胧的乳房」「学校的婊子」「早熟的自慰」,仿佛标志新概念就是对过往避而不谈的性拨开描写,看多了觉得,腻歪。

我觉得一部分人太避讳,另一部分人又太当回事了。我很喜欢的一个作家,最近的两本书里,都有关于偷情的片段,古代的那一本,我能理解一开始是活下去的需要,而后来,是本性的需要,水到渠成,南方有令秧。而另一本,哪怕我很喜欢很喜欢那位作者,我也不太能理解,钢铁侠和女主角为什么会成炮友,会睡了又睡,我不理解这对于剧情发展的帮助在哪里,最后的伏笔男主的要挟?可以但没太大必要。男人和女人的矛盾太多了,并不是非要有「这个女人是我投资人的炮友」这种情节的……画蛇添足。

我看告别天堂的时候,那谁在自己女朋友和校妓之间摇摆不定,我是可以深刻理解的,它拆分了灵魂和肉体,在那个年纪,完全无法做到「渣男」。但是在景恒街里,明明是随随便便睡来睡去的北京纤维世界,为什么偏偏男女主的感情特别地别扭地隐匿而扭曲呢。毫无理由地爱情,我看不清。

就像这几年的这些电影,我有时候想,明明他们拍纯粹的感情,也可以很好很好的,大家现在都不缺性启蒙的东西啦,该懂的人早就铺天盖地地懂了,不懂的人看了这些也不懂。

我们当然需要《嘉年华》这样的电影,但《狗十三》和《喜欢你》,也是很好的下饭菜。

或者说我们也可以试著拍一些不那么重的东西,轻一点,松一点,讲一段情愫,一个好故事,或者一幅好看的画,都是很好的创作,我们并不需要所有高分青春片都是来给我们讲道理的。

进电影院想放松一下,不是来上犯罪教育课程


不堕胎,不作死,表现青春洋溢和热情奔放的同时也需要展现阴郁,失落,打击和挫折。

最后少用娘炮演员,我上高中那会这样的男生不是什么大少爷的代表 娘炮是要被很多人揍的...


《谁的青春不迷茫》

这样的,没有烂俗的车祸堕胎接吻失忆,简简单单讲故事,平平淡淡叙回忆


《青春派》中国高考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教育的一个折射点 。体现了中学时期的美好。这是一种青春的记忆。


就是讲述青春时真实发生的故事,真情实感,朴素感人,没有任何虐恋打胎车祸打架出国的狗血桥段,就是描写清新的校园,明亮的教室,冬天树枝上的积雪,夏天池塘边的凉风,描写两瓶汽水,一道阳光,描写一本日记,一个外号,描写可以在一个地方什么都不想地就这么坐一下午,描写傍晚的操场小树林,青春片就像是我们毕业纪念册里的那张照片,也许现在看起来那会儿的每个人都巨傻无比,但青春,不就是这样的吗?


《致青春》很烂,但《中国合伙人》是一部不错的青春片。
真正的青春片应该像《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反应一个时代的大部分人的价值思想,而不是堕胎啊,车祸啥的,不是说找一堆人帅哥、美女演绎下凄惨的爱情,这就是在缅怀青春了,不是每个人的读书时代、青春时代除了狗血的爱情之外(话说这些青春片里表达的是爱情么?我怎么压根就觉得完全是生理需要呢)就没了其他的东西了,年少无知时的漫无目的以及成长期的迷茫,读书时期充斥的暴力(热血?)、叛逆,这才是我想看到的,而不是关注著电影屏幕上的劈腿、堕胎这类的。
那些年这样的 不错,出国堕胎车祸啥的,我真没有,但是,一个姑娘漂亮到班上男生都喜欢(不讨厌)的,我的确经历过

我觉得豆瓣评分越低越成功,因为豆瓣绝大多数都是非专业且伪文青,不合他们口味的电影基本就符合大众口味,符合大众口味票房相对就高,票房高对一部商业电影来说就意味著成功,什么?你说艺术上的成功?艺术上的成功你看豆瓣干什么?豆瓣评分跟艺术没有半毛钱关系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