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韩信英布这些人不劝进刘邦当皇帝,那刘邦是汉王,他们是楚王,九江王。是类似于周天子和诸侯王大宗小宗的关系。这不正是想列土封疆的韩信们所愿意看到的政治格局吗?

后来刘邦当了皇帝,有了法理上的上下级,韩信等人不就被动了吗?


啥大小宗?

周王和鲁公、晋侯等等都姓姬才叫大小宗,韩信、彭越、英布这些诸侯王又不姓刘,哪来的大小宗?

你这就好像在问吕尚、微子等诸侯为啥不支持周王做天子一样。

汉王想不想当天子还用韩信等诸侯王劝吗?不劝进就是不支持,不支持就是反对,你敢反对汉王当天子?


刘邦在那个时候当皇帝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就算韩信、英布、彭越不写劝进表,难不成刘邦就觉得没人支持自己,自己就不当皇帝了?

正好有一个讨伐韩信等不臣行为的借口。

而且大小宗不是这么弄的,韩信又不是刘邦儿子。

韩信说来说去还是刘邦的臣子,即便是西周那种分封制,韩信也得按时朝贡刘邦。

我举个例子,古代禅让皇位时,有一套很无聊的流程——三劝三辞。

比如曹丕,在派人强迫汉献帝禅让,明显就是冲著皇位去的情况下,

他居然推辞了。

你敢信,都派人逼宫了,都强迫汉献帝写禅让诏书了,曹丕居然推辞了。

他是幡然悔悟,真的决定辅佐汉室?

拉倒,这就是个形式。

要是直接就答应了,这不就把狼子野心暴露的清清楚楚了?

这得表现委婉一点,要表现出是其他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曹丕要以天下苍生为重。

曹丕这是万般无奈,勉为其难才接受禅让诏书的。

可如果汉献帝不写禅让诏书呢,无非就是汉帝暴毙,新皇继位后继续禅让魏王。

韩信他们不写劝进表,刘邦照样登基为大汉天子。


我记著谁给刘秀说你就是别人的登天梯而已,你要一直不做皇帝人家就要换梯子了。

刘邦当了皇帝所有人都会升官了啊


顺水推舟。


刘邦的功劳最大,德行最高。却和韩信彭越一样同为王,当然不可接受,所以他们要劝刘邦更进一步。至于刘邦是当汉天子还是当汉皇,是刘邦自己选的。你可以看看劝进说辞,他们并没有劝刘邦当皇帝,只是劝刘邦更进一步,这是很顺理成章的。甚至可能他们觉得皇帝不好,秦皇二世而亡,见识不够远大的当然会觉得天子更好皇帝不好。在当时,刘邦选择当汉天子还是当汉皇,对诸侯是没有区别的,因为刘邦的汉皇本质上还是类似于周天子一样的角色。刘邦并没有因为秦皇二世而亡而排斥皇帝,相反他敏锐捕捉到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即使自己本质上是汉天子 但他也要当名义上的皇帝,为后代当实质上的皇帝奠定基础。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