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判斷是對諮詢師的移情,還是選擇了一個與過去父母相似的,冷漠的苛刻的評判的諮詢師。強迫性重複引發創傷性的體驗?


"選擇了一個與過去父母相似的,冷漠的苛刻的評判的諮詢師"

這個是強迫性重複,而非移情,移情是指當你面對一個「冷漠的苛刻的評判的諮詢師」你的情緒反應是什麼?

憤怒,失望或者其他?

移情還可以指,當你憤怒和失望時,卻害怕告訴你的諮詢師,取而代之的是跑到知乎來發個問題,以確認自己對諮詢師的這個憤怒和失望是不是自己移情的原因,即使有答主告訴你判斷的原則,你可能還是無法正面的表達這個情緒,這裡對表達憤怒的恐懼也是一種移情。

移情還可以指,當你憤怒和失望時,你只是害怕親近一個人,因為憤怒和失望可以讓你和他保持距離,當親近和依賴一個人時,你可能會感覺到自己的脆弱和恐懼,而你並不想有這種體驗。

。。。。

這樣的展開不一定適合你,但可以有無限的可能性,正是這樣的深入和展開才能讓精神分析得以達到其目的。

移情不是簡單的體驗到對方是什麼樣的人,而是你在對對方是什麼樣的人做出判斷之後,產生的一系列情緒反應,想法,以及行為。

重要的是要和諮詢師去討論這些移情,打開一個新的視角,當然有時候也會陷入僵局,需要治療師有一些敏銳以及需要一些耐心去等待一些莫名的契機,來感受到what『s going on here。


這個問題我以前也想問,不過後來有答案了。

13年4月到15年7月,我每週一次都要去一個「精神分析自我成長小組」(理論教學和自我體驗混合的)。中間有很多讓我感覺很糟的情況,後來我每次過去都說不出話來,只是想看看還有沒有被理解的可能,不過通常諮詢師表現出那副大義凜然的樣子,其他人要麼也不說話,要麼會直接指責我,更讓我難受。

我們最後一次課上了10個小時(正常是3小時),諮詢師和我說,他對我產生了很嚴重的移情,總覺得現在的我就像過去的他,也因此對我的很多事情很關心,卻也經常不耐煩。雖然不清楚其中什麼深層次的原因(只能猜到一二),這次交談也肯定不是他對我的全部感受,但是我覺得他的道歉讓我又感覺和他有了交流的希望。

要判斷這種感覺更多是我的移情,還是諮詢師的問題其實不難。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如果是發生在諮詢室裏,諮詢師的態度是很明顯的標誌:如果只是自己的移情呈現出來,在諮詢裏是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出問題的時候會感覺「我們總是在談諮詢師希望我談的事情」(),和「即使諮詢師在聽我說話,我的感覺不是被理解(也看不到這種可能),而是被忽視()。

人在強烈的情感需求下,要判斷是誰的問題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回過頭來看看,在諮詢裏是不是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感受下是不是被接住了還是不難的。所以,諮詢費一次一次地付會比較好,因為每次付費的過程,也是重新感受諮詢對自己的影響的過程。

很多時候,諮詢師會對來訪者表現出「冷漠」「苛刻」,其實是對來訪者的表達有所觸動的,只是觸動了自己被壓抑的需求,因此(或長或短時間裡)會只顧著自己而無法理解來訪者的需求。要麼和來訪者爭奪諮詢的主導權(),要麼以一種政治正確的態度拐彎抹角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雖然實際情況是,即使沒有改善的可能,很多人也放不下這段關係,因為自己背後的需求實在是太重要了。這既是自己被治癒的希望,也為別人傷害自己提供了可能性(所以尼采才說「希望會延長痛苦」)。


我正在看朱迪思赫爾曼的《創傷與復原》。

你想說的是不是這個東西?

在我看來,來訪者本人並不需要去區分。你如果看37-38頁寫到的理論,無論是「重複性強迫衝動」,或是「困境中努力適應」,或是「內外圖式被破壞需要發展新圖式」,或者「企圖重現或掌控創傷產生時重大挫敗感」……無論哪種理論模型,治療的核心都是類似的:

在進入舊場景時,產生與之前不同的新經驗,以此打破創傷循環。

那麼,簡單說來,心理諮詢在這裡的意義,就是創造了創傷產生時候的場景,並等你去重構它。你感受到的重複,以及相伴而來的恐懼,都是正常的。

你只是必須先找到一個靠得住的諮詢師,which在國內目前來說不怎麼現實。


其實,我想說的「心理諮詢中的強迫性重複」是指這個。(見下圖)

其中「恨女人的男人」指的是因為自身沒有安全感,而用各種手段控制他人的人。既可以是男人,也可以是女人。

作者:Dr.Susan Foward


有趣的問題;理論上移情是創傷情景的再現,但在前移情時期需要分析師擔任缺失或不良的心理結構機能,這段時間需要正確的分析以此使來訪者感受到理解與被治癒的希望,移情在分析師-來訪者間的交互模式開始顯現。也就是說移情是分析師-來訪者的共同交互模式,能夠從過往史評估中找到客體關係的發生學原型,而強迫性重複的創傷則多會帶有隱喻特徵,再進行情感評估時不會出現過激的情感表達(正向移情/負向移情)。

也正是因為前移情階段需要分析歷程,也可以通過諮詢頻率這類時間變數進行判斷

當然這是個人理解,歡迎各位指出不足


從理論上來說:

強迫重複是Freud晚期在《超快》中提到的一個概念,他認為這是人類主體精神運作的基本原則,更甚於快樂原則,所以此文提為《超越快樂原則》,這個所謂的「超越」就是指強迫重複原則。這個原則在精神上有多個層次的體現,比如說死驅力。

移情可以說也是強迫重複的一種體現,只不過移情是治療關係中,分析家、來訪者兩人關係中的一個術語,因此,移情可以理解為治療關係中,來訪者的一種重複現象。也就是說,過去和生命中某些重要人物互動的情景在諮詢關係中重現。


移情是 情境再現,主要發生在諮訪互動部分,諮詢師保持中立充當「幕布」,來訪者投射、諮詢師觀察分析求證,解釋。

強迫性重複既有可能發生在諮訪,也有可能是來訪者和其他人的人際關係互動,在其描述後,諮詢師幫助提煉概括出來求證。

倆者既可獨立,又可銜接,還可能互相轉化。因為經典精神分析在長程最後有一個「再構」過程,必須先經歷移情、投射、分析,才能到達人格再構。本質上可以理解為各種「防禦模式」是素材原料,諮詢師是工具,諮訪雙方來炮製,最終結果是人格再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