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流派,是從心理動力的視角進行治療的?最近思考了很久,不太理解這個問題的邏輯。


謝 @BeginsChou 邀。我不確定自己是否理解了這個問題,根據我的理解簡要回答一下。

潛意識的概念其實並非弗洛伊德獨創,真正將精神分析與其他學說之中提到的潛意識區分開來的也就是潛意識與意識之間的動力(dynamics),它們之間如何相互影響,其中,潛意識幾乎決定性地作用於意識,意識卻只能對潛意識施加非常微弱的作用。經典精神分析之中的許多概念,譬如新的地形模型(本我、自我、超我)、防禦機制等正是為了更加準確地描述這一動力而被創造出來。

至於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到了心理動力學(psychodynamic)的轉向,則是精神分析引入美國之後,環境因素要求精神分析變得短程、經濟以及科學,而這一名稱的轉變從某個角度來說也是在保留了精神分析最為核心的動力部分的基礎之上,讓它聽起來更加「科學」的一種嘗試。

當然,此處之所以將科學二字冠以引號,是因為這是一種狹隘的科學定義,而精神分析一貫屬於的詮釋學等顯然被剔除掉了。


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所以也可以理解為從精神分析的視角去解讀來訪者(個案概念化),其實是一個意思……詳見《心理動力學療法》、《心理動力學個案概念化》萬千心理,第一頁詳細解釋。


心理動力學派是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礎上繼承發展的一個大方面。其中有兩個主要的基本假設。

1、心理決定論。個體的行為、情緒都是由心理決定的。

2、潛意識理論。個體存在一些我們無法意識的想法和心理活動。

心理動力取向有精神分析、分析心理學、個體心理治療,我記得燦在主義心理治療也是一種動力性治療方法。

而精神分析又可以分為經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兩者之間的基本假設與諮詢設置都是有區別的。經典精神分析是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是後續的繼承人發展,主要有客體心理學、自我心理學、自體心理學。


精神分析以潛意識決定論為基礎。

認為人的行為和決定是被一種名為力多比的性本能(還有死本能)驅使的。

學派認為,這是人類一切心理活動的原因。


可以看看陳會昌的人格心理學


因為在治療失敗以後,可以更容易的把責任推卸給患者,哈哈哈。精分啊,呵呵啊。


精神分析裡面有個很根源性的名詞叫做力比多。。。你瞭解了就知道了。


詳情請看傅老師的信箱 ~嘿嘿


我是傅老師,你就是小周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