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翻到「你怎么看待隔壁老樊」这样的问题,评论了一大堆鄙视的人。你觉得歌不好听你可以不听,为什么要攻击呢?

ps:不是谁的粉丝,就是很好奇。


攻击就是他们的不对了,再怎么也不能去主动攻击别人的作品吧。我们能主动攻击的对象只有一个:侮辱音乐的人。

鄙视链的话,是圈子内总体/平均素质决定的,有些人素质低下,同圈人也很无奈啊。。。


谢邀。这个嘛,我觉得是个人素质问题和胸怀的问题。素质上:本身过分diss自己不喜欢的就没必要,因为你不喜欢不代表别人也不喜欢。 胸怀上:反正我作为一个不懂乐理没学过音乐的人在听歌时往往选择能引起我强烈共鸣的歌,尤其是想静一静的时候。无论哪种类型都可以,只要能唱进我心里。更多时候,我觉得音乐是给我一种陪伴和力量。这里不得不安利我毛,最开始就是他那首《像我这样的人》让我在最迷茫的时候得到了陪伴和安慰。这是我需要的,他唱给了我,所以我一直支持他。不用去管什么鄙视链,反正从音乐里找到前行的动力最重要。我觉得这是音乐对我的意义。


并非鄙视链 而是德不配位 隔壁老樊并非一无是处 可是凭他的创作水平 还不足以排到网易云歌手榜第一的位置 当当网路歌手就行了 可你非要把他捧成音乐圈顶尖真的没必要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国内的音乐已经后退很多了吗?以前有周杰伦张学友张信哲谭咏麟等优秀歌手 现在新生代歌手有谁?口水歌并不代表著低俗 可如果一个音乐市场都是口水歌呢?那音乐还会有进步吗?

劣币驱除良币 我们国内并不缺少优秀的歌手 可惜的是这样的歌手已经很少了 现在是依靠流量 依靠抖音 依靠传唱度高低来取决音乐热度的 可有些优秀的歌曲 传唱度并不高 传唱度高的往往是那些容易洗脑旋律简单的 而这些歌往往听久了就没有什么内容(隔壁老樊就是这样的)所以说音乐还是要有高低

不然歌手们为了音乐的热度放弃做音乐的初衷 一味的做旋律简单洗脑的歌(隔壁的泰山)让这些音乐占据所有 音乐圈吃枣药丸

而且现在已经开始有团队开始做抖音歌曲 这些歌曲的特点就是副歌洗脑 他们将副歌放在抖音的bgm里 然后塞钱给大v们用他们的音乐拍视频 其实你仔细去网易云听了整首就知道 他们有些歌甚至不是原创 是很多首歌拼接起来的缝纫品(类似离人愁 最近很火的悬溺)

所以说音乐还是要有高低之分

你的流量 你的传唱度 你的知名度 要配上你的实力


没有办法,我以前就回过类似的问题,个人觉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比较喜欢谷建芬,刘欢的好多观点。喜欢百花齐放。记得有个网友说让做摇滚的去欣赏流行的不可能。崔健老师是中国摇滚的开拓者吧,他在有个节目上不是也欣赏流行的吗。我挺怀念beyong。 还没有注意过国内的摇滚乐队唱(black or white)还挺喜欢这首流行摇滚的。 我的感觉是没有低下的音乐形式,只有偶尔出现在一首或几首歌上没有做好的歌曲或唱好歌手 。 最讨厌因一首歌或几首就否定一个作曲者或歌者的所有作品。 下边内容声明: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 ,我觉得观点适合回答你的问题 。 音乐圈向来有鄙视链,之前就有人总结过音乐圈鄙视链,听欧美的看不上听日韩的。听古典的瞧不上玩摇滚的,玩摇滚的鄙视玩流行的。玩流行的瞧不上说唱的,地下说唱瞧不上土嗨说唱。 稍微了解一下,就会发现音乐相关的鄙视链还真是多种多样:

音乐地区鄙视:欧美&>日韩&>港台&>内地&>东南亚及其他地区

音乐流派鄙视:古典&>爵士&>摇滚&>民谣&>电音&>流行&>说唱

音乐专业鄙视:作曲&>指挥&>管弦&>民乐&>声乐&>音乐教育&>音乐学

唱法鄙视:美声&>民族&>流行

这种鄙视链,从学音乐的弥漫到听音乐的,除了对音乐本身的偏好之外,扩展到对音乐播放器的高低评价。

当然他们也有难得统一的时候,那就是他们都看不上网路歌手、网路歌曲。网友总结吐槽的这条鄙视链,网路歌手连上榜的资格都没有,虽然看起来像调侃,却异常真实。 还有曾红极一时的QQ音乐三巨头;汪苏泷、徐良、许嵩,他们三位也被网路歌手这个大帽子「荼毒」很久。每次发新歌,也总被称作网路歌曲。不管新歌究竟如何,不管创作人是否有才华,总是敌不过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

人们总是把音乐用高低来区分,从而延伸出审美优越感。可是音乐作为人类文明的衍生物,我们要允许它多样化的发展,我们要海纳百川包容万象。还有,到底是谁在给音乐下定义,音乐本身的好与坏,歌曲是传统还是网路的评价又是由谁来认定。是不是有传唱度、大众化、抖音化的歌曲都是网路歌曲?

难怪《我是唱作人》的导演会说:『人都要把自己往一种小众的里面拗』,在流行音乐文化占据主流市场的时候,小众音乐似乎成为一种独特的符号,它象征著独特、高级甚至阶级。音乐圈鄙视链就是这样:我们都希望自己在一个圈层中,而且是一个高级的圈层中。

李荣浩在事情发酵以后又发了一条微博,他表达了对于音乐,只有喜不喜欢的区别,不要因为个人的不喜欢而把整个类型的音乐都贬为垃圾。 在音乐上,我们也应该尊重音乐的多样性,独立性。音乐本没有没有高低贵贱,雅俗共享不是要去划分雅与俗,是在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个人审美不同喜好不同这件事本就存在,而存在即合理。

最好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


我觉得可能有几个原因吧

1.专业的看不上业余的却又无法保证自身的素质,然后人有从众心理,从而附和。

2.有些人喜欢通过鄙视火的东西来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

3.如果是火的歌手或歌曲,水军黑粉齐上,你也分不清是敌是友,这可能是营销手段,毕竟也会有人产生怜爱或反叛心理,你们都说不好我就觉得好等等等。

其实,那些批的口口是到的,不一定对音乐真的有那么多了解,任何一门知识研究到深处只会自感学识浅薄,真正的理由只是不喜欢,喜欢批判这也和性格修养有关系,我们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歌手和歌就好好欣赏,毕竟,歌在那里,总有人会去听,能够给一部分人带去快乐或所思所想就可以了,不能要求人人爱,也不会人人厌,鄙视链不仅存在于音乐之中,也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


我只知道很多非专业人士只要看到一个歌手有多高的成就或者学校多么牛逼,就会自然而然地戴上滤镜,认为ta唱什么都是好的


老铁,人多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觉玩摇滚才是最牛掰的,有人觉得玩电子才是最潮流的,也有人觉得我自认为土嗨反而更贴近他们的生活......于是,鄙视链就形成了。音乐就像三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鄙视链是动态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