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奇乐评人又不像影评人,大众可以看影评人的观后感考虑自己去不去看这个电影。乐评人说的都是大家听过的歌,听过了自然每个人心里都会有判断,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也不会因为你的评论而改变什么,这个职业不尴尬吗


现在乐评人的素质越来越低了,这年头仿佛只要懂点和声乐理曲式都能叫做乐评人,某些乐评人只不过是蹭热度博关注的野鸡,对,我说的就是丁。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音乐评论家?

首先,具有高度的音乐修养和鉴赏能力,能理解音乐内容和形式的奥秘

其次,有一定的思想理论水平,能对所评论的对象加以鉴别,发现其优劣得失,并加以分析、概括,作出理论上的说明,特别是从哲学、社会学、美学角度上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审美评价。

思维严密,善于分析与综合,判断准确,有勇气,有创见,敢于独树一帜,对庸俗吹捧、无理的攻击或带有偏见的评述敢于抵制,坚持原则,

最后,还要有高度的写作水平,能有条理地、准确有力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理想的音乐评论家应集音乐家、美学家、科学家与文学家于一身。


是桥梁!

连接专业与大众之间的桥梁。

把专业的东西用大众能听懂的说法告知大众,便是一位好的乐评人。

把任何东西吹得云里雾里的,以此来彰显高深,便是差的乐评人。

好的乐评人评乐、论事、客观(相对)。

坏的乐评人愤慨、对人、主观(绝对)。

同理,对于看乐评的人也分好坏,能听得进去批评、接受缺陷的人是好的听众。

听不进去道理、辩论只争输赢不辩道理的人,是坏的听众。

好的听众,可交流。

坏的听众,笑笑就好。


乐评人从专业的角度,用通俗易懂的话,并从尽量客观的角度出发,告诉普通听众一首音乐好在哪里,差在哪里。

乐评人其实是一个非常吃力不讨好的角色,普通听众可以说「音乐是主观的,我听完喜欢不喜欢好听不好听有我自己的判断」,当乐评人的观点与普通听众一致时,普通听众会觉得这个乐评人说得不错,仅此而已;而一旦乐评人的观点与普通听众意见相左时,礼貌一点的会质疑乐评人的意义,暴躁一点的直接就骂娘了。

就像题主所说的「这个职业不尴尬吗」,尴尬,非常尴尬,但就像知识分子始终要保持清醒,拼著被骂被网暴也要说一些很多人都不爱听的话,这是知识分子对时代、对祖国、对人类文明的责任。

乐评人也一样,批评了一首很红的神曲,被999个人骂了,但有1个人因为这篇乐评开始反思,开始提高自己的审美,这就是意义;分析了一首歌好在哪,999个人不明所以随手点个赞,但有1个人看完乐评后有所启发,也想让自己「知道ta好在哪」并因此去研究音乐的好与坏,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这就是意义。

所以,乐评人的意义不是捧谁或黑谁,而是提升普通听众的审美能力、辨别能力、思考能力。

不过话说回来,当下国内好的乐评人确实不多了,专业能力、审美能力、客观意识、文字功底都兼具的太少了。在一个文化层次足够好的环境里,乐评人和文学评论人理应是一样的,只不过音乐的门槛比文学低,乐评人的门槛也就相应低了。


能改变世界的职业只有复仇者联盟。乐评人跟影评人并无区别,都可以马后炮,也可以车前引。影评人说好,你也可以不喜欢,这东西没有任何强制,只存在引诱,即引导更有见解的审美。


事先声明,我所认为的乐评人和乐评,是从专业的角度分析音乐,比如唱法,比如编曲,比如和声走向等等,否则就都是听后感。那些只分析歌词的和只谈感受的我也能做到,从小到大的语文阅读理解和写作谁不会


首先,乐评人大多数都是兼职的,或者说是热爱才做这件事,单单靠乐评这个是赚不了多少,所以这个职业本来就很尴尬

第二,乐评人可以起到传播和介绍的作用,还有普及音乐风格和专业术语。他们发掘和分享音乐和专辑,进行专业客观的优缺点分析,加上自己的看法,比如说说如何改进等等。但他们愿意分享的音乐总体是好的、他们喜欢的,否则不喜欢就切掉了,干嘛要听完然后还分析

第三,我认为乐评人应该分类。因为不管乐评人听的歌多么杂,只要是人就会有偏好,这个人不喜欢不代表这首歌不好。我就看过一个有摇滚偏好的人写一期节目的听后感,然后他就很明显喜欢摇滚范的音乐,然后就「贬低」世界风的和hippop,但在我看来这一期的音乐是精彩的,不同音乐风格的歌都做的很好


现在很多网路上活跃的「乐评」人参差不齐,热衷于评论热门综艺选秀的歌曲,热衷于蹭热度,所以才给你一种「他们说的歌我都听过」的感觉,有的还精于挑刺,实在不懂他不喜欢还要折磨自己干什么

还有的人不懂装懂,明明带有原生态和藏腔的吟唱被说成了岛腔,那么明显的发声和共鸣位置都听不出来,直接一个刻板印象,一个流行乐和音乐剧融合的歌直接说成日本风,就算是林椎名檎做了很多类似的音乐,这风格也不是日本创新和独有的

好的乐评人可遇不可求,与其看那些听后感,还不如用自己的耳朵鉴别


谢邀。

竟然还有看电影之前先看影评的人呀,不害怕被剧透吗。

我还是挺喜欢看影评的,但是绝对不可能在看电影之前看影评,太影响观影体验了。

在我看来,影评也好,乐评也罢,最大的作用,就是激荡起观众与听众的心理共鸣。人类是一种社会化极高的群居动物,很难独善其身,自娱自乐,一定会在意外界的认知与看法。所以,对于影迷与乐迷这些艺术欣赏者来说,阅读影评与乐评,最大的乐趣,就是寻找一份观点上,或审美上的认同感。

这种认同感,就像你喜欢吃某家餐馆的饭菜一样,忽然你在网上读到了关于这家餐馆的评论,和你一样,肯定了这家餐馆的味道,并且稀里哗啦碎碎念一通,你就会觉得,嗯,他很有品味——嗯,我很有品味——嗯,这就非常爽。

弹幕文化能够兴起,我觉得也包括这方面的原因。虽然我从来不发弹幕,但是呢,看剧或看动漫的时候,看到一些共情处,就会忍不住打开弹幕,看一看有没有人和我发表一样的看法呀。当然,看电影我绝对不会开弹幕,因为,对于我来说,看电影是一件相当严肃的事情。

那么,影评与乐评,之于弹幕以上的意义又是什么呢。高级感呗,人这种动物,就是一追求著认同感,一边追求著高级感。


作用就是当你看到不喜欢的乐评时,可以有那么一个弱势群体让你骂一骂:「真是什么人都能当乐评人。」


我认为应该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歌曲解析 架构如何 什么拍子 什么乐器 和声怎么样 词都有哪些背景知识 您说个一二三 好的地方给予总结 不好的地方给予建议 但是 目前来看 我国的音乐教育普及度太低 任重道远 很多乐评人没有客观分析只有主观喜好?甚至喜欢自我上升高度评论充满傲慢与偏见 那就不是乐评人 那是乐贫人 贫嘴的贫


首先,我觉得问题中描述的这两种情况,无法直接对比。一边是没看过的电影,存有新鲜感;一边是已经听过,或许还和其他人讨过的歌,多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印象。

至于两种意见相碰,如果互不待见,不用心去发现、欣赏,自然就会产生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的结果。

在目前的认知中我认为,乐评人影评人的作用(不考虑商业因素)都应是帮助大众更好的理解作品,向公众更多的展示作品的细节,创者的想法,出发点,以及幕后的故事。


评论音乐,或者宣传歌手。


我觉得你问题描述特别好。

音乐是服务大众的,乐评教人如何欣赏,有时会让你反省自己的品味。

我听歌从来不用人教,是否被感染也不取决于别人的品味。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是乐评人,音乐软体上听到首歌,就留言呗,夸奖也行批评也行。特别是你花钱听了首歌,觉得难听你就骂,听美了想夸就夸。

但职业类毒舌乐评人标榜自己是明察秋毫的真理就有待商榷了。首先音乐人做音乐肯定不是为了给某个职业评价的,多数是为了表达。如果说人家对反馈有需求,也是市场反馈,或者期待听众的正反馈。

如果没人问你(没请你指点,也没听众邀请你评价)可你一定要当著众人指出人家心血的虚弱之处,对并不专业的大众解刨歌曲结构论证人家哪里如何差,那就别怪喜欢这歌的人骂你了,你的作品是一段段乐评,既然觉得自己可以批评人家的作品,那自然任何人也可以批评你的作品。

也确实没错,谁都有表达的自由嘛,那最后发展成对骂也忍著点吧,自己先挑起来的。

ps:丁太升这类毒舌乐评人未来的出路,我替他想好了,就是炒作公司,谁谁谁想火,想给自己的歌增加曝光,就雇丁太升评价自己作品,反正他大概率没好话……


引领听众审美。但我不知道dts这类乐评人存在的意义。


不是很有作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