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学毕业,预计今年7月初从成都出发,骑行川藏线,现有队友一名,我俩都是第一次骑行川藏线,想找一些靠谱的骑友组队。知乎有同样打算的大佬欢迎联系,菜鸟求带。

如何寻找靠谱队友,也望各位多多指教!


谢邀

我觉得川藏线的队友还是很好找的,不管是川藏北线317还是南线318,只要你敢走路上总是会遇到队友的。不过注意,317确实是没有318好组队

分享一下我去年走川藏线的经历给答主做个参考。

我是在去年七月份走的川藏线,从家出发的时候就我一个人,本身就抱著随缘的思想去的,也做好了独行侠的准备。

这是从家出发去成都的本人,在俱乐部领队给我拍的,刚刚高中毕业,脑子一热就去川藏线了。

本来是决定走318的,然后被俱乐部领队一顿忽悠改走317+318的混合路线,从成都出发走317再改走318。

到成都的时候还是孤身一人,玩了两天在行者app上看到有一个浪骑川藏的活动,就报了个名,感觉冥冥之中确实是有天意,让我遇到了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队友董老师。

我跟董老师

董老师,上海人,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体育老师,讲真的要不是有董老师,我这一路上都是没有明确规划的,出发以前做的行程准备就是一张淘宝15块的藏地旅游地图,在上面标了28天的行程,其他什么吃饭住宿景点一概为零,但是董老师刚好补了我的空白让我这一路都没多操心。骑车的时候我都喊他大爷,毕竟他女儿都跟我一样大了,但他对我喊他大爷这事儿挺头疼的,总说我把他喊老了。董大爷的爱好不多,最大的爱好就是每天晚上吃晚饭顺带整点白酒然后找人唠嗑,这点我最佩服他,不管是谁他都能唠,只要杯子里有酒这话头是肯定不会停的。所以我们这个小分队的成长壮大董大爷那肯定是头把交椅的功劳。

我跟董大爷走的是317,不得不说317这段路那是真的人少,除了自驾就是摩旅,很少有遇到骑友的时候,所以我们一直到江达才捡到第三个队友小罗。

八美镇,个人觉得317最美的地方

从成都出发第14天的时候翻越雪集拉山,我出现了中等程度的高反,因为之前在到马尼干戈的时候遇到了暴雨,没有准备好雨衣发了低烧,并且感冒,心情极度低落,一度想放弃旅程回家。

矮拉山 当时已经有高反了,而且不知什么原因开始烂嘴唇

估计是老天爷不想让我这么早放弃,我在雪集拉山距离垭口大概十公里的地方遇到了一个被抛弃的同志小罗。罗同志的境遇挺惨的,本身被他的骑行大佬爸爸带出来骑川藏线,结果他老爹把他带到色达就拍拍屁股走人,只剩他和一个队友,那个极品队友也是跟他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俩人搭伙不到一星期就说拜拜了,在我遇到小罗的当天,他还被藏区野狗追了将近一公里,驮包都被咬烂了,没水没补给,真是惨。

下坡的小罗罗
奇葩地名
小罗跟董哥

小罗虽然被甩了,但是实力是真的强,爬坡逆风能跑20码,毕竟人家老爹15天走完318,我等凡人只有仰望的份。收编小罗的过程其实很简单,就俩字,真心。小罗当时对走川藏线其实没啥概念,就是他老爹给他布置的任务,在一起同行的前三天小罗就是个急先锋,时常把我跟董哥拉个十几二十公里,整天就见三次面,早上吃早饭一次,午饭找家饭馆等到我们见一次,晚上吃晚饭见一次。不过在董哥极强的思想教育能力下,罗同志开始明确走川藏线就是看风景交朋友这一指导思想,从均速30码跟我们日渐同步成20码甚至15码,天天爬坡在我前面晃悠还不让我追上,气的我想锤他。

真正的队伍大扩充是在318,说真的,六七八月份的318,骑自行车的,骑摩托车的,开汽车的那人是真的多,跟赶集似的,压根别怕找不到队友。

绿衣服的高哥,弹吉他的郁哥

在我们三个人横插318的第一晚,因为我本身比较皮,迅速跟同一个青旅的骑友们打成一片,当天晚上就在青旅客厅开paty。上图绿色冲锋衣的帅哥老高是个很有才华的流浪歌手,本身是个浪子追求著自己的世界,当时他跟董哥还有我结下一面之缘,后来也加入了我们小分队,不过这都是以后发生的事情。当晚最重要的事情是我们三人小队跟图中弹吉他的郁哥摩旅小队酒后拜把子,哭诉为啥没早点遇上,郁哥跟他的朋友陈哥俩人是骑摩托的比我们早了将近十天抵达拉萨,一路上一直给我们提供路况信息,真的很感谢他们。

我和欧洲

在318的第二天,我们三人小队分散了,小罗因为有了老多人跟他竞速又来了精神,哗啦就冲出去了,我则是被拉爆了干脆中间当了咸鱼,董哥则是一直佛系骑车,导致我们三个分的很散。路上我我混进了欧洲的三人小队,他们是从滇藏线来的,三个人大学刚毕业即将各奔前程,分别前一起进行骑行了一次。我记得当时能混进欧洲的队伍纯粹是前一天在一个有著茶马古道牌子的小卖部跟欧洲宇同学玩了抢位子这个游戏,最后我们俩妥协共坐一条小板凳混了个脸熟,没想到第二天又遇上了骑行水平也差不多于是就厚著脸皮蹭进了他们的队伍。队里还有另外俩人大唐跟灨舟,很遗憾这部手机里没有他俩的照片,之后再补吧。

老高跟郑哥(最右侧脸)

在波密的时候三人小队再次遇上了老高,这回我们把酒言欢,老高被董哥的魅力折服,当场吹了瓶拉萨啤酒表示加入,最边上的老郑,他是一路独行过来的,当时在酒会上也是个闷葫芦,但董哥一直给他散烟倒酒让他感受到了我们大家庭的温暖(大雾)也一并表示要加入我们。

我们五人小队跟欧洲的三人小队在到然乌的时候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其实就是加了个微信好友还没正式结伴,后来我们六个人被泥石流堵在了路标k4060,因为那里只有一个藏民开的家庭式旅馆,只有五张床,我估摸著路估计要堵一晚上,趁大部队还没来抢先把五张床都包下了,说实话心真疼,一个没水没电的破屋,一张床开价100,地铺开价20,但是没办法咬咬牙订了下来。后来发现这决策是真的正确,因为路堵了整整一天半,后来的骑友要么在藏民客厅花二十打地铺,要么在边上一个废旧建筑工地里打地铺,或者回头爬十几公里的坡回去一个镇子里100一张床过夜。

老郑则是因为在当地刚好有一个当年部队的战友就带著大唐到战友的村里去借宿了一宿,所以五张床也就刚好瓜分完毕。

堵车当天的k4060
堵车也挡不住开篝火晚会的热情

堵车的晚上不断有武警的工程车开到前面去修路,加上泥石流导致基站的损坏晚上基本上没有网路,我和小罗还有欧洲他们的三人小队就在路边的空地上来了个篝火晚会,因为我包了旅馆所有的床,不仅我们三人能住,同时也是帮欧洲他们抢订的,所以这晚之后,我们两只小队就正式合并成一支8人中队一起向拉萨前进。

插一句,我们到达林芝的时候遇上了领导人队伍,感觉是最nb的偶遇哈哈哈哈。

我,欧洲,老郑

上图是在林拉公路上,我们仨错误的估计了距离跟自己的肚子,路上因为没吃的直接瓜分了欧洲的早饭,八个小肉包,吃完感觉啥都没吃似的 ,后来路上遇到了一个神奇的大姐如下图

开著丰田卖凉面,就是这么自信

我们仨饿到在地,感觉要光荣在路上的时候后面开来了一辆丰田轿车,还拿著个电喇叭在放那种环卫车经常放的歌曲,她看见我们仨倒在路边,直接拿著大喇叭招呼我们「前面三个小伙zei,恰面条嘛」。说真的,你哪能想到,一辆成都的丰田轿车,一个看淡人世的大姐,会在318一个前没村后没店的地方卖凉面凉粉,价格还良心,一碗五块,口味随心。当时的我真是感动到哭出来,直接来了十块钱的面条一次干饱。

后来我们八人就一直结伴直到布达拉宫城下,中间结下的友谊跟回忆,我觉得就是这趟川藏线最大的收获

右起老郑,灨舟,我,大唐,欧洲,欧洲队里曾经的大佬

上图是抵达拉萨的第二天拍的,董哥还没到,小罗老高比我们早一天抵达已经拍过照片了,所以很遗憾我们八人中队没有一张完整的合影。


我回来还愿了,2019年初提的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多知友的热心回复,这里非常感谢。很庆幸自己最后坚持了下来,2019年大学刚毕业就出发了,磕磕绊绊地完成了旅行。回来后一直想写点东西记录一下,说来惭愧,一直拖到了现在。

之前无意间看到了骑行318一篇博客,了解到《国家地理》曾经出过一本专刊介绍318国道,标题是中国人的景观大道。

国家地理-318专刊,封面是姊妹湖

专门买了这本书,简单翻了一下,便决定要去一次。因为从杂志来看,实在是太吸引人了。318不是传统意义上一个单独的景点,不是爬山,看到的是山??,赶海看到的是海,就像杂志的封面,它是一幅山水长卷。甚至有时我在想:如果说爬过了华山,其他的山也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走过了川藏线,可能其他的景也就不过如此了吧,想到这里有点莫名兴奋。正如这本杂志在篇首写的那样:

从上海到西藏樟木长达5000多公里的318国道,是中国乃至于世界上一条美景高度集中的景观长廊,自然景观类型之齐全多样、异彩缤纷乃世所罕见:从海平面的长江口到地球之巅的珠穆朗玛;从中国地势的第三阶梯到第一阶梯;从盆地到平原、高原;从丘陵到低山、中山、高山、极高山;从淡水湖到咸水湖;从雨林到灌丛、草原、荒漠......;优美壮丽同在,幽景旷景并存。这条路还是人文的巡礼和历史的隧道:从浙江河姆渡7千年前的水稻到昌都卡诺遗址的小米,从良渚文化的玉到三星堆的铜;从周庄的老屋到丹巴的碉楼;从唐蕃古道到藏彝大走廊......东西汉藏,南北羌彝,无分尊卑,多元一体。这样一条大道,路虽人为,景乃天造,钟自然之大美,显人文之深奥。完全可以称之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

完整意义上的318国道是从上海出发到拉萨终止,全长5000公里。虽然我们的川藏线是其中的一部分,从成都到拉萨,全长2100多公里,但却是其中最壮丽的景观,毕竟从上海到成都这一段,和我们平时生活的地方也无太大的区别。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2006年10月加厚刊 景观大道珍藏版京东¥ 16.00去购买?

既然决定了,首先一个问题便是什么时候去,刚好那年大学毕业,因为要去读研,所以有整整一个暑假的时间。我给自己的理由是:现在不去,以后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了,因为可能不会有这么完整的时间,也没有这么充沛的精力,也可能没有年轻时说去就去的冲动了。

决定了要出发之后,仍然对未知的旅途充满了畏惧,毕竟第一次要去这么远的地方,花费中这么长的时间,而且要以骑行的方式去完成这段旅途。在互联网上简单搜索一下318国道,就不难知道这段旅途山路崎岖,一直都在上山下山,盘山公路也是一边是山,一边是悬崖。更重要的,一切都是未知的。不过,现在回想起来令我依然惊讶的是,想到这些困难,除了开始有一些畏惧,后来更多的是兴奋,内心慢慢地是挑战的欲望,甚至有时激动地睡不著觉,困难反而更加坚定了我出发的决心。可能这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年轻时说去就去的冲动了吧,或许这也是年轻时旅游和年长时旅游不同的心态吧。

下面这张图是川藏线的海拔变化图,这基本是我们能走过的最高山了,所谓天路,不过如此。骑行川藏线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旅游方式,一路住宿、救援,吃饭都比较完善,甚至是在路不好的情况,安全起见可以租个车,把人和自行车一起拉过去。骑一路、吃一路、住一路、观景一路。

川藏线海拔变化图

写著写著忘记了问题本身,如何寻找靠谱的队友。这一点很重要,骑行很苦逼,一来可以相互鼓励,坚持下去,而来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状况,队友之间可以相互照应。我当时去时候是和我的两个高中同学一起出发的。如果是在没有特别熟悉的人,暑假的时候成都有很多专门的骑行旅店也会组织很多人一起出发,也可以和他们一起。这些旅店的信息我下面的攻略里面也有,可以参考一下。安全起见,最好还是要和熟悉的人一起出发比较好。

说来很有意思,川藏线上只有成都到成都的下一站雅安有火车,也就意味著,你在川藏线的中途,想回家只有两种方式,要么,要么原路返回从成都回家,要么到拉萨,从拉萨坐青藏铁路回家。出发了也就不能再回头了。今年,川藏铁路要全面开工,走了一路才知道修川藏铁路将会多么艰苦卓绝,一路都是山,难度和青藏铁路完全不是一个级别,我们从拉萨回来走的青藏铁路,那边平坦地多,山脉不多,愈发感觉祖国的伟大。

一路走过川藏线,第一个感觉就是地名好美 ,比我听过的大部分地名都好听。大家感受一下:

雅安—二郎山—泸定—康定—理塘—巴塘—芒康—然乌—波密—林芝

网盘的链接是当时参考的攻略。

链接: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App,操作更方便哦。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MEYDJxhiaXVQy5sXam9GJg

提取码:6904


【图-啥!】——写个川藏线318国道的骑行心路吧

话说用【图-啥!】作为标题,一方面是由于沿途出现好多喷著「图啥」那样的石头,可能是骑行者、徒步者出发一段时间后心情的真实写照吧,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在达到拉萨的那一刻才明白「图啥」的双重含义。骑行318也不知道每个人抱著怎么样的心态,去虔诚朝圣、去挑战自己、亦或是去修行感悟……我想每个人都不一样吧。最初的我也不知道自己带著怎么样的想法去的,最多可能是基于一种新鲜感与纪念感。

6月28日中午,我们抵达了成都。按照攻略,进了侠客行青年旅舍。第一次住青旅,还有些小兴奋。

自行车装备购置的过程确实麻烦,租赁地点在侠客行二楼,我选择了喜德盛逐日710,租金800,还意外交了2000大洋押金,完全没在预算之内,不得不推迟一天,用花呗堵上了这个口。结束后这个押金迟退了半个月,真的是,建议以后不去侠客行租车,可以考虑去波尔,整体比较划算。其他托包、防雨罩、冲锋衣、手电筒、尾灯等等都在波尔购置的。所有自行车租赁和装备购置大概2000大洋左右。

7月1日,早上5点收拾出发,晚上九点多到雅安,135公里。还未出城,欢的车前后出现爆胎,货架掉落,耽搁了些时间,侠客行自称是新车,卸了轮胎后,内胎是修补过的,心里莫名给他们画个圈,还好店里小哥比较有责任感,平衡了下心态。中途经过川酒基地,茶文化长廊,第一天是比较累的,蒸发了四升水,晒伤了左手(因为半只手套丢了)。

第一次长距离骑行,多少有些不适应,后期PP受不了,忍耐,再忍耐。隧道是比较可怕的,暗又窄,路上的车速比较高,尤其是半挂大货车,挺多。倘若在隧道摔车,必定小命不保。刚开始我们都是推著靠边走的,后面的隧道情况会好些。中午在邛崃吃完奶汤面拍了一张累趴的照片。

雅安,四面环山,雨城,听当地人说这儿每年下雨300多天,名副其实,当地慵懒的气息,喝茶,打麻将,好不惬意,晚上9点半之前,九成的店铺已经关了门。我们住在雨城记忆客栈,第二天一大早逛了下城市,中午继续出发,赶往天全县。

刚出雅安,可看到茶马古道的雕塑,在赶往天全县的途中,第一次碰到了徒步的哥们(自称重庆的小曹),预估得徒步两个月左右到,最后加了微信,之后才了解到他曾经去了好多地方,新疆,西藏,菲律宾等,去的地方越多,可能孤独感越强烈吧。

天全县到新沟镇51.3公里,沿途基本以上坡路为主,有一段施工区域,路况不好,泥泞,前面可观察到有飞石滚下。一大早刚出发时候,第一次被狗追,吓得我急速蹬车。沿途骑行的人不少,我们骑行在崇山峻岭之间,山顶上云雾缭绕,时不时有泉水冒出,还有很多小瀑布从山间流下,旁边有一大哥给它取名为胭脂。

出了新沟镇,开始面临第一座大山,二郎山,事实证明:二郎山和后面的山比起来,就是一个小土包。7月份,当地雨季,这几天一直下著小雨,身体舒适感贼好,今天一直想著下午就要到达泸定县城,也可以看看泸定桥,大渡河啦。中午,在二郎山隧道口,帮他们秀了波狗粮,我举著自行车拍照,他们来了个公主抱,纳尼!!!出了隧道口,第一次看到了雪山,远处白皑皑一片。想说的是,其实眼睛是最好的留影机,相机很难拍出来眼睛看到的深度与广度。现在海拔2250,一段上坡路程后,到达日浴高原观景台和大渡河观景台,第一次真正领略到什么叫做鬼斧神工,什么是大自然的力量。作为黄土高原的崽子,我终于看到优美风景啦。

泸定县城不大,但五脏俱全,红色名城。看到了不少旅游团前来参观学习红色革命精神。泸定桥10元门票,桥下河流湍急,水质浑浊,路旁就是当地的广场,果然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民风也豁达自然,比我们这边热闹多了。我就在旁边一个人拍拍视频,发发票圈,走走看看。

7月5号,终于要到康定啦,情歌故里,浪漫康巴,早早就看到沿途的标语。今天的行程是比较轻松的,折多河与大渡河在瓦斯沟会合,我们告别大渡河,沿著折多河西行。途中经过一个叫做日地的地方,这个地名单纯啊。在这里,我们稍作休整,但还是少不了我拍的黑照,一路上坡,著实累。发现这边的地名都特别好听,细细品味下,比如拉乌,如美,莫多,红龙等小地名以及后面的芒康,理塘,巴塘,林芝等大地名都很有感觉,觉得别有一番韵味。

从康定到折多塘,14公里的上坡路,途中遇到一个高地,可俯瞰康定城市,蓝天白云,青山建筑,路桥流水,应有尽有。路过牛背山附近,拍照拍照拍照。两点多到了四郎翁姆客栈,第一次入住藏族风格的客栈,第一次喝了酥油茶!傍晚和所有骑友吃了客栈的饭,晚上认识一位从杭州骑行来的独臂大哥,莫名佩服!今晚是在半山腰住著,海拔3300左右,天气挺冷的,多亏了客栈提供的电热褥,睡觉的时候可能是氧气有些稀薄,挺不舒服的,呼吸困难,心跳加速,上个楼梯也喘的厉害。之后红景天和板蓝根成为了日常必喝品。

骑行第七天,目的地新都桥,人称摄影师的天堂,22km上坡,40km下坡贼爽,要翻越折多山,啥叫折多山?就是道路弯弯曲曲的山,折磨人太多的山,越到高处,雾越大。到了海拔4300处,方圆10米,人畜不分。大多数人到这个地点多多少少会有些高反症状,头微涨,有些嗜睡的感觉,我补充了些能量,缓了缓。继续下坡2公里左右,天气晴朗,视野开阔,能俯瞰看到群山俊玲,康定情歌四个大字映入眼帘,植被成为草甸。之后走错了路,某处拍照也拉下了头盔,返回找头盔。

赶到了新都桥,趁著天还没有黑,我们拿著相机与机架,去了香薰谷,畅游了薰衣草紫色的海洋,我骑著自行车直接混了进去,事后出来才发现人家还收门票,暗自窃喜ing。夜晚在阿秀拉庄园,漂亮的老板娘组织了跳舞唱歌,穿著少数民族的服装,找找我。另外这儿的早餐是这几天最正常的早餐啦,杂粮锅贴和大米粥,碗儿也很精致,往常的是馒头,超黏那种,不习惯。

晚二刷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从清晨到夜晚,从山野到书房。只要最后是你,就好。」,下一站我们三人和一大叔包车绕道去了稻城亚丁,偏离川藏线318国道200多公里,稻城亚丁是梦幻中必去的地方,牛奶海,冲古寺,冲古草甸,珍珠海等,特别期待。

稻城亚丁去了后悔一时,不去后悔一辈子,门票266,学生票200。可能是审美疲劳了,也可能是额外花费了七天骑行的预算,而且门票参观的范围是一部分,没有包含牛奶海,需要额外买票,觉得不划算,不过这儿的景色整体还是挺美的,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来拍拍落日下的山,意境想想会很不错。

一天逛完亚丁,路上奔波400余公里,当晚到达理塘,川藏线上最高的县城,拥有最漂亮的城门和最广阔的草原,著名的《康巴情书》的出生地就在这儿。今晚的住宿地——国富大酒店,特别划算,标间80,不过饭菜依旧很贵,人均20起步。庆幸的是当地人车价不乱要,很是真诚。现在呢,川藏路上的骑友越来越少了,骑友的话也越来越少了,一般只是相互竖起大拇指鼓励一下对方便骑走了,不再像刚从雅安出来那样嘈杂了。

海子山,挺有诗意的名字,海子山下有姊妹海,现在已经更名为情人湖,湖水碧蓝如同宝石般镶嵌在山间。我和永下车后,跑了很远很高的地方,去录视频,海拔4685千米,气喘的厉害。

巴塘到芒康,超级超级烂的路,即使是坐在小汽车上,全程也像在蹦迪。今天下著中雨,40公里的路况泥泞不堪,包含著施工路段,有点悬崖上跳舞的感觉,山上不时有小石头滚下,我们选择了搭车,一辆一辆被泥水侵蚀过的车诉说著行程的艰辛。今天算是正式入藏啦,沿途身份证检查的很频繁,没有身份证的人直接会被打回四川啊,还好我们的装备齐全,身份证也没有丢。经过了金山金沙江大桥(临时搭建),听说年年修,年年跨,金沙水拍云崖暖,金沙江威武。

芒康到觉巴村,出现了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 澜沧江峡谷,一边是高山,一边是澜沧江,碰到了一位徒步直播的兵马俑小哥哥,点赞。天气变换尺度有点大,刚开始是冬天,穿著T恤,骑行服,冲锋衣三件套,30公里下坡阶段,手和腿已经冻的麻木,依次经过卡均村、拉乌村、多美村、如美村、日瓦村,过了如美县城,上坡阶段,又像是到了夏天,10km 上坡,海拔上升500 米左右。啊,太累了,还要提防两侧的岩石落下,提心吊胆呐。碰到了朝圣者的雕像,骑行,徒步,叩拜。

拉乌山下了一半地时候,有种穿越了的感觉。内地早已消失多年的柴油拖拉机,还在使用,不过看到的是拖拉机和一辆小汽车相撞的交通事故,停在路边,正在商议。其实沿途的交通事故也不少,主要是以大货车为主,要不因为转弯太急而侧翻,要不因为下坡没刹住而撞到挡土墙,货车真是太难了,各种环山公路,上山容易上不去,下山容易刹不住,心疼半挂和大货车。

觉巴山亦称脚巴山,脚上粘满泥巴的山,你可以想像下当年的路有多艰难。7月14日,开始从觉巴村到左贡,100多公里,经过第一座海拔5000的山,名叫东达山,沿途的山已经没了植被,显得光秃秃的,有种荒凉的感觉,再加上群山之间穿梭的电线杆以及山下成群的牛羊也是一番别致的风景。

从今天起的一个星期,我们将进入川藏线骑行的另一种精华地带:荒山与森林、雪山与蓝天、小溪与大河,最爽的下坡、最幽静的国道、最险峻的山沟、带瀑布的公路。

左贡到邦达,今天的骑行沿途是最目前最美丽,最壮观的,103km 看起来不少,其实属于休闲级别的,坦途沿著玉曲河一路西行,缓缓上坡。沿途山间的植被都是些小型的灌木,山顶裸露著光秃秃的岩石,山腰植被数量逐渐过渡,山下流淌著河水,分级明显而又自然,时不时还能看到藏民搭的白色的帐篷,夹杂著蓝色与红色缠绕著的花边,星星点点,还有黑白相间的牛儿在玉曲河边河水打盹,,甚是好看,甚是惬意。

邦达到然乌,上到业拉山山顶的时候,有一种会当临绝顶的感觉,眺望远方,看到的都是一个又一个小的山头,又像是很多个小土丘。紧接著到了传说中的怒江72拐,后来又叫怒江99拐,这不是川藏线上最长的下坡,却是川藏线上最陡的下坡。从垭口(海拔4658)到怒江边上(海拔2740),陡峭的40 多公里路程,海拔落差近2000 米。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垂真差异十分明显。谷底温度达到40度,山顶温度却只有10度多。天堂与地狱一线,一不小心车子就有可能会冲入万丈深渊。

7月17号,从然乌到波密,骑行132公里,缓缓下坡柏油路,攻略上说的至少有4个涉水区,实际上只剩下一个涉水区域了。沿途的安目措湖、帕隆藏布江、雪山、冰川、森林,小瀑布是经典的318没错啦。有碰到了传说中泾渭分明,两种分支河流,在会合后各自分流绵延数百米不混合。今天也可能是进入西藏以来最爽的一天,我们大部分时间在林间穿行,晚上抵达藏王故里。

接下来又是下雨的一天,我们为了不耽搁行程,搭车前往林芝八一镇,刚开始沿帕隆藏布江起伏著下坡,路两旁是原始森林,我们沿著森林穿行,路过通麦,通麦海拔仅2070m,是川藏线西藏段的最低点。继续前行到达通麦天险,曾经号称「通麦坟场」,这里曾经是川藏线最险的一段路,典型的泥石流、滑坡区。如今,隧道和桥梁的修建,道路已经有了改善。途径鲁朗新镇,藏语意为「龙王谷」,鲁朗林海,西藏旅游的焦点。翻越色季拉山,会和中国最美的山峰「南迦巴瓦峰」擦身而过。

我们在林芝停留修整了一天后,出发去大本营拉萨,迫不及待的心情呐,朝圣布达拉宫。由于林(芝)拉(萨)高等级公路的通车,大部分汽车已经从高速公路行驶,所以今天的国道基本上都没有汽车。高速公路与国道,像青蛇与白蛇一样缠绕纠结。林芝出发,先到工布江达县,沿途的尼洋河静静的流淌著。出了工布江达,我们沿著静怡的尼洋河继续西行。K4378 后进入山区,几分钟便可看见一块巨石挺立河中,上书四个大字:「中流砥柱」。这是林芝一大景点。该石被当地藏民奉为神石。传说这块巨石是「贡色德姆」修身养性坐禅念经时的坐椅,上面还种有夹竹桃。

按照攻略,工布江达县城沿途经过松多村,再翻越米拉山后,经墨竹工卡,一路下坡就达到了拉萨。米拉山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东西两侧的重要界山。米拉山以东林芝地区温暖潮湿,植被茂盛;而以西拉萨地区气候干燥寒冷,植物稀少,是川藏线上最高的山,海拔5013米。途中可住宿的地方就是墨竹工卡县城,这儿是松赞干布的故乡,曾统一西藏,正式建立吐蕃王朝的君主。

终于,终于,内牛满面,到了拉萨。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八廓商城统统得去。在拉萨我们待了两天,去了三次布达拉宫广场,宏伟壮观,拍照的人也特别多。拉萨,也是最接近太阳的城市,特别晒人。晚上去了大昭寺,八廓街,随处可以看到叩拜行礼的朝圣者,这儿地形特别复杂,堪比迷宫。小昭寺前吃个茶,八廓街前发个呆,布达拉宫后转个经筒,都是很有感觉的一件事。


好问题,最好方法大学找。一般来说大学里是有自行车协会的,都会有那么几个热血青年。不行的话自己走也不是不行。

当年我的队友就是一个协会的,但是他是云南人,我是广东佬,我是川藏线,他是滇藏线。所以我在四川的时候自己一个人走,到了滇藏线与川藏线的交汇点就一起走了。

其次就是路上找,如果 7/8月去的话,一大堆大学生去骑行,不怕遇不到对口味的队友。我们当时的队伍最后集结有十几个人呢,很有趣的。

路线很安全的,放心出发。


1.出发前在网上找,通过豆瓣的川藏骑行小组或者其他专门的骑行论坛(biketo或者省级市级骑行协会网站);大学的骑行社团。

2. 出发前在青旅找,成都的青旅里有不少等待组团入藏的骑友,旺季尤其多。

3.出发后在路上找。上路后会遇到很多骑友,尤其是每天下榻的时候。这种方式我觉得最靠谱,因为前两个方法都只是,「找到骑友」,而无法判断是否「找到了靠谱的骑友」。靠不靠谱,除非之前早就认识,只有在一起骑车时才能判断。


带自己的男(女)朋友一起去。

如果骑了一趟川藏线还没分手的话, 那就结婚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