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后我个人觉得护旗这段,或者说从护旗开始后半段剧情都很傻x,但我朋友被感动的不行orz

我个人觉得在明知此举会引发日军强烈反击的情况下依旧坚持升旗护旗,让战士进行无谓的牺牲,这种无脑情节是在强暴我的精神与心灵。

特别是护旗时表现得为了国旗仿佛所有战士战死也值得,最后撤离时又说活著就是成功,前后矛盾也太大了。


护旗片段前半部分,与真实的历史相差不大;遗憾的是对国旗进行模糊化「技术处理」,只有在扶旗和远景时才能看清国旗。另外没有响起中华民国国旗歌;中国台湾1975版《八百壮士》更贴近历史,因为当时杨惠敏及很多在台的八百老兵健在,是根据他们的回忆拍摄。

后半段飞机袭击,是根据升旗前一天(10月28日)上午7,日军飞机低空侦察,企图轰炸;由于谢晋元团早在楼顶部署高射机关枪,敌机不敢低飞,无法轰炸攻击;就返回。


以下是我个人看法,一开始护旗是因为当时的谢晋元乃至整个国民党政府都还想要国际调停结束战争,只有让国际上看到上海还有中国军人抵抗才能把这出戏演下去,但是布鲁塞尔会议推迟就代表了国际上根本不想管这事,所以这场戏就没必要演了。

在特派员过来告知谢晋元这件时候大家就都知道再多死人也没有意义了,再加上谢晋元也看到了自己部队坚守对人民的激励作用,这个时候全军覆没无疑又是对全中国人民的抗战积极性的打击,所以大量日军包围下的四行仓库四百多人就和赵子龙一人深陷长坂坡一样,根本没人在乎你杀了多少敌人,能活下来一个人,就是对日军最大的羞辱,就是对国民最大的激励,就是八百壮士来说最大的胜利。


看得我浑身难受。这个戏剧冲突的来源是旗杆用了木架子支护容易被飞机射倒,那你换个其他结构形式,比如,用沙袋堆一个基础出来,又或者在屋面混凝土上打个洞,旗杆往那儿一插,不比木架子人肉架子强多了?


最近热播的电影《八佰》票房势头正盛,对于电影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电影的好坏,让票房说话,此处不再赘述。

今天我想聊聊关于网上比较有争议的一个片段:护旗。

在第一次看的时候我觉得煽情,二刷时才发现,护旗这段略有深意。

在开头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情节:由侯勇扮演的大学教授在四行仓库对岸的洋房中,时刻关注著对岸的局势,因为看的不太清楚,还特意找到望远镜,结果不远处传来一阵喧闹,大学教授调转望远镜,发现一群日本人把当时悬挂的青天白日旗的绳子隔断,旗子坠落苏州河。

这个时候,也是欧豪所扮演的端午战斗欲望最低的时候,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军事训练,原本是被派到上海做后勤工作的,结果却需要和日本人战斗,几次表明自己不想打仗的意愿,无奈在时局面前,只能扛起枪,开始战斗。

第一天战斗开始,需要他打扫战场的时候,他只能茫然的抱著头盔。日本人发射毒气弹,由于他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场景,他除了抱著头盔哭,啥也干不了。

之后,端午亲眼目睹了自己的叔叔被处死,自己开枪亲自处决了日本战俘等一系列事件之后,激起了他的战斗欲望。

当苏州河对岸的女学生来送旗时,端午发觉并主动搭救,也是在搭救过程中,第一次挂了彩,这也是端午由农民向战士转变的标志。

第三天早上,升旗地时候,旗的存在,让端午的战斗欲望达到峰值。升旗这一举动,让苏州河对岸的百姓看到了希望,也让苦守四行仓库的战士燃起了斗志。

面对日军来挑衅,端午已经不再是那个抱著头盔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的农民了,为了维护刚刚升起的那面旗帜,他端起了机枪,冷静地解决了这次挑衅。

实属不幸,他牺牲了。

与他一起牺牲的还有被强制任命的「护旗班」的和他一样在正规部队行军过程中所收拢的"逃兵「。面对日本人挑衅时,他们看到旗杆要倒,明知道冲上去无异于」人肉沙包「,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冲上去了,这面旗不倒,人们心中的斗志就不会消失,只要旗不倒,人们心中的希望就在。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几十万军队大撤退,留下了几百人驻守在四行仓库,不管做什么,从军事上来说,没什么意义,从政治角度来说,当仓库楼顶的旗不倒,对于在苏州河边驻守的外国媒体,对于在天上飞的各国观察团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旗不倒体现了中国人的抗战意志,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仍在抵抗。

网上有人评价「人肉护旗」纯属为了煽情而煽情,历史上根本不会发生的。因为当时的种种原因,亲历者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答案。而且现在我们坐在电影屏幕前,我们总是在以一种上帝视角在审视当时发生的事情,而在那种情境之下,在经历前两日的厮杀之后,每个人对于军人有了不同的感受,在面对日本人的挑衅,以血肉之躯保护在她们心中竖起来的旗帜完全是一种下意识地反应,并不觉得此处导演在过于煽情。当一个人在信心和力量几乎被摧毁的时候,如果有人向他们的精神支柱挑衅,拚死守护自己的心中的精神支柱完全是下意识反应

观众之所以会得出那样的结论,我想这完全应该由被删掉的13分钟的镜头背锅。


从影片中的作战效果来看,在楼顶立起一面旗帜,于当时战况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分散兵力,增大伤亡。而且,一旦将旗帜树立起来,必将引起日军更大的关注。因为藏身仓库与日军对峙,对日军来说,不过是一股溃兵在负隅顽抗,派出小股部队逐个剿灭可以了,而树起国旗,则说明那是成建制的正规军,日军一定是运用大部队和重武器。

影片中,谢晋元团长说,立起国旗,是为了激发苏州河对岸租界内国民的热情,点燃他们必胜的信念。而这一点,可能也是奢望的。

因为整个淞沪抗战,就是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刻意导演的一出戏。从918事变,到淞沪抗战前夕,近半年的时间,东北沦陷、华北失守、京津败亡,国军从东北一路败退。在军事方面,国民政府根本拿不出能与日军对抗的资本,所以,蒋只能寄希望于国际联盟的干涉,希望通过西方国家的介入,使战局缓解。

于是,才有了对于中国军队如同恶梦一样的淞沪会战,蒋介石把战场摆在上海,因为上海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国际都市,西方各国在上海都有租界和领事馆。以一城的粉碎,换取国际社会的支持,这就是蒋的计划。

所以别说是谢晋元手下的四百多人和一个小小的四行仓库,即便是蒋投入的近八十万军队和整个上海,都是一个大舞台,战争,不过是表演给西方看的。战况越惨烈,蒋的计划越可能实现。

立起一面旗,与其说是为了点燃国民,不如说是向西方列强表明:我军仍在坚守,我军仍在牺牲。

而结果,国联大会因故推迟召开,即便召开后的国联大会,也有许多鸡毛蒜皮的事情要处理,很少有人关注中国的战况。蒋介石在上海演得这场大戏,基本上落空了。而且因为在上海投入兵力过多,伤亡过大,导致南京保卫战的失利,日军进入南京,报复性地屠杀了30多万的无辜居民。

《八佰》中那些护旗而牺牲的好男儿,他们可能并不知道,他们的血,只不过是政客们手中那一杯虚伪的红酒。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