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确,什么叫深度?

窃以为,一是见解独到,二是看见事物的本质。

下面就是从文章里体现你的深度。

深度其实分为几层。

第一层是,你文笔到了,思想没到,还处于故弄玄虚的状态。这里阐述怎么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第二层是,文笔到了,思想深度也到了。这里阐述如何获得深度。

最初始一层,是看起来有深度,就是掌握了语言表达的技巧。

就是玩弄语言技巧,比如说语言陌生化。相对来说比较快,容易出效果,看著感觉高深。

想快速提高这个,可以先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将所需分割为几层模块,分而治之。

我是懒人,懒得查询太多专业的东西,直接这样分:辞汇,修辞,句式。

三者处理好了,就能随心所欲表达各种方面的内容。

之后就是大量阅读,琢磨你喜欢的,有"深度"的语言特点,不断仿写以达到对三个模块锻炼的目的。

比如,我说我喜欢简媜,喜欢她语言的古味和独特,看著也觉得高大上。这个例子不算是"有深度",只是单纯阐述一下模仿的方式,凑合看吧。

我不知道谁教她这些,但我确定她已从现实生活中杂乱、分裂的事物上实现了她独具一格的统筹能力。

这是以前的仿写,写得不好。

我想,若心在云水间,那必是已然已于杂乱无章的世事中华丽抽身而出,于心间根植了濠濮间想以及具备了统筹身心的能力。

这个是模仿句式,还有辞汇。

简媜的这个句子让我感到很耳目一新的,是她对"统筹"这个词的独到运用,因为一般来说处理生活琐事很少用这个词。

下次遇到相似情形,你也能用"统筹"这个词 。

到达第二层了,真正具有思想的深度,有独到的见解。这个源自于积累。

怎么办呢?就是「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对外界事物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观察,博览群书以陶冶情感志趣。

积累,一个是书本上的积累——大量阅读,积累大量的思想碰撞融会贯通运为己用;还有就是阅历的积累——对生活的体察,对人的看法更深更透。

你需要去做笔记,积累大量的原始知识。

关于生活阅历,这个没有什么办法。各类大诗人被贬后文章深度确实上了一个层次,但阅历的积累是个很自然的过程。可以现用情感体察和阅读积累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关于阅读积累举些例子。

一,各类典故,理论。这是你阐述你观点的重要支撑。像钱锺书,他就喜欢掉书袋,但不否认他掉的书袋有意思,有助于他的阐述丰厚明晰。

下面是他的论偏见。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不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头前的姿态。魔鬼在但丁《地狱篇》第二十七句中自称:敝魔生平最好讲理。可见地狱之设,正为此辈;人生在世,言动专求合理,大可不必。当然,所谓正道公理压根儿也是偏见。依照生理学常识,人心位置,并不正中,有点偏侧,并且时髦得很,偏倾于左。古人称偏僻之道为左道,颇有科学根据。不过,话虽如此说,有许多意见还不失禅宗洞山《五位颂》所谓偏中正,例如学术理论之类。

这里就可看见钱老丰厚的积累了。

积累多了,自然融会贯通,运用的时候就能从脑子里蹦出来。

二,积累前人思想。你要是自己暂时没有什么思想深度,可以先借鉴前辈的。

就拿"人性"这个话题举个例子。

感觉现在年轻人,虽然自己体会并不甚多,但特别喜欢看人性的东西——可能因为自己本身就是人吧,对内在的好奇。

可以多看看人性的——这个相对来说容易出深度。

自古以来人性这东西真的算是写烂了,你要是自己没有挖掘出什么,可以先看看前辈挖掘出的东西,借鉴他们的观点。

因为他们对本质是体悟得很透的。

理论上的,可以先看看人性论。

还有文学作品中的广博吸收。稍微摘录一点。

张爱玲:善良的人永远是受苦的,那忧苦的重担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只有忍耐。(写善良)

鲁迅: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人生的喜剧悲剧)列夫托尔斯泰:人们往往把欲望的满足看成幸福。(欲望与幸福)王小波:我认为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按这个标准,别人说我最善良,就是我最邪恶时;别人说我最邪恶,就是我最善良时。(善恶判断)

积累不仅限于书籍,包括影视,也是可以的。

毕竟影视类也在传递精神内核。很多成功的优秀影视作品都会在内容上追求人性方面的深度。甚至它的表达技巧,它的台词,都是可以为我所用的。

比如说暗黑骑士、浪潮之类。

三,收集思想的火花,不断思考追问。你在平时生活中可能突然对某些事物有所感触,记下来,努力将那模糊的感触清晰化。

说不定就是你独到的微光呢。简爱的作者就喜欢这样。

不断地思考,追问,将表述清晰化,也就是不断地在追求事物的本质化,有助于一针见血。

很多时候有些话语打动人心,只是人们平时能体会到那道理,只是不那么深入,不那么明晰,讲不出来。你讲出来了,明晰了,意会而又言传,自然深入人心,打动人心。这也是深度。

以大量思考阅读作为支撑,便会在日积月累中自然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和独到的思想深度。

四,训练反向思考的能力。

"文以载道"的那个"道"有了,你需要合适的文把它展现出来,说清楚,说明白,将意思表达明确,具有一定艺术性,让人想看更好。这个回到第一层。

不敢说我自己多么有"深度",只是今天看到这个问题,想著把自己小小的微不足道的经验分享出来。

有些忙了,暂时先写这些,以后有时间可能会回头来补充。

祝你不断进步,写出属于自己的深度。


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甬泉语文中考的视频 · 305 播放

我来说一个技巧,仅适用于训练。

打开知乎,看一下热搜榜哪条新闻能引起你的兴趣(不推荐键政话题),然后,自己写一篇文章,将最直观、没过脑的观点、感受和理由写下来。

然后自己再就以上内容提出相反的立场、观点和理由。

后期可以继续加大难度,依据「否定之否定」定律重申第一个观点。

重复联系一个月,你会充满深度但也会丧失很强的表达欲望。

不过不要急,我管杀就管埋,在这一状态的你可以来知乎搜另一个问题:如何做自媒体/公众号

金钱将重新激起你的表达欲。


提升思想高度 如果你博览群书,相信你必然会妙笔生花


首先应当具备一定的哲学涵养。

可以试著将自己的思想以喻象的方式隐藏在文章中。怪诞的意象堆积的话容易使文章显得高深,但不利于整体理解,容易因小失大。

另一种就是就是直接展开自己的思考过程,这一点讲究逻辑的完整,而且容易有翻译腔。

分别举例一下吧。

「充溢的精力使我喜悦,血液平缓潺潺的流动声回响在耳朵里,我激动地屏住呼吸,声浪一阵一阵地猛烈撞击著鼓膜,而他的问候刚响起,汹涌的波浪立时消失,再不见动静。」

在这样的打斗事件中人们不可以按成败来论英雄。它们的魅力也确实在于,人们在一般极短的时间里,以一种在市民生活中任何别的领域里均不会有的快捷并受到几乎感受不到的信号的指引,必须做出这么多的、各种各样的、强有力而相互严密协调一致的动作来,所以完全不可能用意识去检查这些动作。相反,每一个运动员都知道,人们必须在比赛前几天就停止训练,而这样做没有任何别的原因,仅仅是为了好教肌肉和神经达成最后的默契,而不使意志、企图和意识参与其中或者甚至横插一杠。

第一个例子自己写的,水平极低,只是单纯举例而已,还请见谅。


这涉及到认知深度的问题,可以进行深度训练解决。


咳咳咳哦哦我也


谈论具体事务都会显得很浅,而一旦描述抽象的东西都会显得高深许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