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拜師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說:「真想入道的時候自會有師父來找你。」這句話雖然道理沒錯,但是未免讓人太過於抓心,說了等於沒說一樣。

拜師確實是一件急不得的事,師徒之所以能成為師徒,都是長期的磨合和緣分,師父也不會隨便收徒的,假如真是遇到了師父,在相識的初期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師徒之間要經過長時間的雙方了解,嚴謹選擇,徒弟找師父,師父也要選徒弟,畢竟傳承不能隨便拉個人就傳,人品德行都要相互了解,相互考驗。

作為徒弟,找到了自己想拜師的人,仰慕對方的德行,欽佩對方的本事,也要考慮自己能否有讓人家收徒的資格?自己身上有哪些閃光之處,是勤苦好學還是天資聰慧,亦或是人品過硬?

這些絕不是一句:「師父我向道之心虔誠」就能解決的,說實在的,向道之心虔誠的人多了去了,也要明白自己是真的想追求信仰還是一時的衝動,拜師不是一件兒戲的事。

所以應當修持好自身,做好充足的準備,等真的遇到明師的時候,一切都會水到渠成。


首先問問自己,發心是什麼,喜歡的是道教的什麼,又為什麼想要加入。再考慮要不要加入。

皈依拜入道門並不難。有道士願意收即可。收徒者理論上至少要是傳度弟子(正一)或者冠巾弟子(全真)。至於收徒條件,那就看個人緣法了。記名弟子幾乎沒有門檻,正式徒弟各有各的機緣。

通常而言,道教拜師分為兩種,一種是拜本師,一種是拜學師。

那麼,拜本師和拜學師有什麼區別?

1、拜本師

做為一個世俗的普通人所拜的第一位師,所行的第一次拜師禮,也是皈依道門(無論俗家還是出家)成為道教信徒所拜的師稱為拜本師,也稱皈依師,要叫「師父」,意為事師如父。通說認為,進入道家門仿如第二次投胎,這時拜的師父,如同再生父親,所以敬稱為「師父」。

如果拜的是住廟或者有壇堂的道長,師父會選擇一個好日子,做一個道場,舉行正式的收徒皈依儀式,然後師父賜徒弟道名,成為某派第多少代弟子。如果是散居在家且不立法壇的道長,那就繁簡由人,看師父的吩咐安排。

2、拜學師

拜學師,又叫拜先生、拜師傅等,是教授某一方面知識和技能的老師。拜師父(本師)一生只拜一位,學師(先生)可以拜多位。但是,有了本師之後,再拜學師通常需要徵求自己師父同意才可以。


考慮好是入道還是入教,還是入道又入教。


瀉藥。想入道是好事,但知道什麼是「道」並不容易,隨便入道,有很大的可能是入的歪門邪道。正道難覓,在拜師前,先擦亮自己的眼睛很有必要。怎樣擦亮自己的眼睛?多學習《道德經》,用《道德經》做依據,去判斷每一個所謂的師傅。


真想入道不用拜師,如果有其他目的,拜了師也一定入不了道。這個道理很簡單,當你真的飢餓的時候,你會自己找吃的。你找個師傅請教怎麼吃,說明你還不夠餓而已。這個例子雖然不怎麼恰當,都是能說明問題。是不是要進行下一步的行為,還是應該自己反思一下自己的初心。三思而後行


修鍊從來都離不開滾滾紅塵。若還年輕,那就先過好世俗的生活,四十過後在考慮。如果已經過了四十,那就要問問自己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看關鍵詞是道教。體道容易入道難。


漢堡包面前插三根香,然後苦修到香燃完為止。沒……指點,吃漢堡包(切記不要自大)。世間沒有巧合,眾生平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