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拜师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说:「真想入道的时候自会有师父来找你。」这句话虽然道理没错,但是未免让人太过于抓心,说了等于没说一样。

拜师确实是一件急不得的事,师徒之所以能成为师徒,都是长期的磨合和缘分,师父也不会随便收徒的,假如真是遇到了师父,在相识的初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师徒之间要经过长时间的双方了解,严谨选择,徒弟找师父,师父也要选徒弟,毕竟传承不能随便拉个人就传,人品德行都要相互了解,相互考验。

作为徒弟,找到了自己想拜师的人,仰慕对方的德行,钦佩对方的本事,也要考虑自己能否有让人家收徒的资格?自己身上有哪些闪光之处,是勤苦好学还是天资聪慧,亦或是人品过硬?

这些绝不是一句:「师父我向道之心虔诚」就能解决的,说实在的,向道之心虔诚的人多了去了,也要明白自己是真的想追求信仰还是一时的冲动,拜师不是一件儿戏的事。

所以应当修持好自身,做好充足的准备,等真的遇到明师的时候,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首先问问自己,发心是什么,喜欢的是道教的什么,又为什么想要加入。再考虑要不要加入。

皈依拜入道门并不难。有道士愿意收即可。收徒者理论上至少要是传度弟子(正一)或者冠巾弟子(全真)。至于收徒条件,那就看个人缘法了。记名弟子几乎没有门槛,正式徒弟各有各的机缘。

通常而言,道教拜师分为两种,一种是拜本师,一种是拜学师。

那么,拜本师和拜学师有什么区别?

1、拜本师

做为一个世俗的普通人所拜的第一位师,所行的第一次拜师礼,也是皈依道门(无论俗家还是出家)成为道教信徒所拜的师称为拜本师,也称皈依师,要叫「师父」,意为事师如父。通说认为,进入道家门仿如第二次投胎,这时拜的师父,如同再生父亲,所以敬称为「师父」。

如果拜的是住庙或者有坛堂的道长,师父会选择一个好日子,做一个道场,举行正式的收徒皈依仪式,然后师父赐徒弟道名,成为某派第多少代弟子。如果是散居在家且不立法坛的道长,那就繁简由人,看师父的吩咐安排。

2、拜学师

拜学师,又叫拜先生、拜师傅等,是教授某一方面知识和技能的老师。拜师父(本师)一生只拜一位,学师(先生)可以拜多位。但是,有了本师之后,再拜学师通常需要征求自己师父同意才可以。


考虑好是入道还是入教,还是入道又入教。


泻药。想入道是好事,但知道什么是「道」并不容易,随便入道,有很大的可能是入的歪门邪道。正道难觅,在拜师前,先擦亮自己的眼睛很有必要。怎样擦亮自己的眼睛?多学习《道德经》,用《道德经》做依据,去判断每一个所谓的师傅。


真想入道不用拜师,如果有其他目的,拜了师也一定入不了道。这个道理很简单,当你真的饥饿的时候,你会自己找吃的。你找个师傅请教怎么吃,说明你还不够饿而已。这个例子虽然不怎么恰当,都是能说明问题。是不是要进行下一步的行为,还是应该自己反思一下自己的初心。三思而后行


修炼从来都离不开滚滚红尘。若还年轻,那就先过好世俗的生活,四十过后在考虑。如果已经过了四十,那就要问问自己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看关键词是道教。体道容易入道难。


汉堡包面前插三根香,然后苦修到香燃完为止。没……指点,吃汉堡包(切记不要自大)。世间没有巧合,众生平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