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說,明朝有沒有可能跟上歐洲人的腳步,還是說依然不可能?

誤會了,沒有貶低滿清的意思,滿清還解決了藏蒙這兩個從來沒有解決過的問題,又擴張了新疆,只是單純好奇,或者說我提問的方式有問題,應該說,如果沒有滿清,明朝有機會學習洋人的那一套嗎?如果不行,是因為什麼而受到了阻力?還是會和滿清一樣被打?

再次補充,這個問題不是為了把滿清拉出來鞭屍,只是想知道同樣的境況下,大明會做出的舉措是否一樣,下場是否一樣

(話說我也不是明粉,中國的封建王朝之中喜歡大糖)


滿清、沙俄、奧斯曼土耳其……這些近代政權是一類的:

它們內部都沒有爆發革命或大政變,統治集團依然是封建地主階層的利益代表;但它們都因內憂外患主動向資本主義學習工業革命(洋務運動、清末新政),依靠所學的東西續命一時。

它們最終都爆發了革命,因為不打倒封建主義是無法真正實現工業化的(或者說封建地主必然是阻礙進一步工業化的,這些政權主導下的工業化都在很膚淺的層次)。

換漢人政權上去,最終還是要爆發革命的,因為哪怕是漢人政權——那也是封建地主階層的利益代表,是完成不了打倒封建主義的時代任務的。

但我們看這類政權中清朝明顯是表現的最差勁的幾個政權之一,為什麼?

因為資本主義不但帶來了工業化,還帶來了民族主義,而清朝存在民族debuff——所以漢人政權肯定趕不上英美法德,但也肯定比大清做的更好;大清不但不如沙俄奧斯曼,說實話連很多亞非拉土著們都比不上。


1644年,明末農民起義軍建立的大順政權攻克北京,明朝覆滅。


明朝根本撐不到工業革命的時候。

一大幫子朱家的造糞機器需要國家財政供養,土地兼并導致國家稅源越來越少,只能通過不斷加徵稅負緩解財政緊張,而不斷加徵稅負又會讓老百姓的負擔越來越重,稍有天災就會讓人鋌而走險,為了鎮壓又得再加征更多,於是更多的人造反-加征更多-造反更多,陷入惡性循環。

開展海外貿易可以增加財政收入,但卻會嚴重損害沿海大族商人的走私利益,他們在朝中的代言人在反對開展海外貿易時有無數的聖人言論可以用來佔據道德制高點。於是海外貿易無法開展,走私紅紅火火。

除非像滿清那樣大開殺戒,殺掉幾百萬個造糞機器和大地主,否則,明末的財政問題根本就無解。


很多答主還沒有搞明白一點。

題目並沒有要求新明朝自己搞工業革命,也沒要求明朝成為日不落帝國。僅僅是要求明朝跟滿清不一樣而已。也就是說只需要避免成為半殖民地就算。

在這個前題下,對明朝的要求並不高,憑藉明朝的體量,他只需要擁有一支勉強能對付得了日本的軍隊就可以了,甚至都不需要像日本一樣徹底的改革。

只要他的一個基本穩定的環境隨便發展一下工業,也不需要達到沙俄的水平,能夠武裝出幾十萬新式陸軍,和一支湊合的海軍就可以了。這個水平只要求陸軍只需要達到西亞病夫奧斯曼的水平就足夠了。海軍嘛,要求也不是特別高,能買幾條戰列艦就足夠了,都不需要自主建造。如果爆發與日本的戰爭,即使海軍打敗了,陸軍可以堆人數慘勝,爭取一個基本平等的條約就可以接受。這個要求真的不高。一個統一的漢族政權不難做到。

而滿清的問題是什麼,滿清的問題就是搞不了新式軍隊,因為新式軍隊的靈魂是民族主義,而滿清跟民族主義犯沖。近代滿清在改革上扭扭捏捏,看著就讓人生氣,你真以為是慈禧傻嗎?人家精明著呢,因為滿清不改革是等死,而改革是找死。所以歷史上滿清低限度的改革反而續了命。等到1905年之後,滿清加快改革力度之後,反而是快速走向滅亡,而滅亡滿清的恰恰是民族主。在社會民生還不是特別爛的情況下,正是民族主義讓革命黨如雨生春筍般湧現,也正是因為民族主義在新軍的萌芽才導致大半新軍跟著反清。

很多為滿清辯護,覺得封建國家都一個吊樣的人,始終沒搞明白,清末的清軍是多麼的垃圾。清末北京城被列強兩次打破,第一次才區區8千軍隊,第二次也才1.8萬軍隊。而2萬不到的列強軍隊,如果是想入侵西亞病奧斯曼土耳其純粹是送死。如果奧斯曼土耳其不是在西亞,離歐洲太近,人家隨時用拉十萬以上的軍隊打他,以其國力在東亞的話,妥妥的列強待遇。也就是說,如果新明朝有土耳其的軍事實力就基本穩了。

2019年中秋節時補充:

清王朝前期的統治水平確實不錯。但清王朝後期的發展國家的水平真的是極差的。可以說基本不懂變通。1900年之後只搞了一些有限的改革就讓財政收入從短短的8000萬兩級別,發展的1910年的3億兩級別。要是清王朝在1880年代就這樣干,何至於在甲午戰爭中湊不出錢來?

清王朝一個極端可惡的是一點,在19世紀各國到大力發展的年代裡。清王朝起碼有30年比較穩定的時間讓他們發展,可是他們發展出什麼了?很多人說換漢族政權也一個鳥樣。OK,那麼我們說漢族政權。北洋因為從沒有統一過,而且也沒有一個較長的穩定的時間來發展,就不說了。那就剩下另外兩個。TG與KMT。

先說KMT,KMT當然是腐敗無能的,這一點是個人都知道。但他們的能力是否就真跟清王朝一個檔次呢?在1949年之前,KMT根本沒有一個較長的穩定的發展時間(那十年不夠條),當然這也是他無能的一個方面。但如果,我是說如果,給KMT30年時間,讓他們發展會怎麼樣?很高興,這個假設歷史上居然給出了答案。答案就是台灣!到了80年代的時候,台灣是比較富裕,而且工業水平還不錯了。當然,台灣有日本打下的基礎。但這仍然證明了一點,即使是號稱腐敗無能的KMT,其治理水平仍然比清王朝高出一個檔次不止,至少KMT證明自己也可以搞工業,並且讓經濟長期穩定發展過。

至於另一個TG就不用說了吧,一窮二白也能基本追上來。

所以,如果清末換一個漢人政權,哪怕這個政府的執政水平跟KMT一個檔次,如果讓他們有30年基本穩定的發展,他們在30年內肯定可以讓國力提升一個檔次。如果不腦殘到限制工商業發展,其財政收入絕對比歷史上的清王朝要好得多。軍隊再怎麼爛也會比清王朝好得多。至少不會是那種2萬人可以打破首都的垃圾政權。而且如果當年的國軍,裝備跟日本差不多的話,打得絕對會好看很多。同樣,如果新明朝跟日本同一時代發展,憑藉其體量上的優勢,真到跟日本爭奪東亞霸權時,武器裝備估計跟日本差不多,就算其軍隊跟國軍一樣腐敗、喜歡吃空餉,軍隊打仗呆板(聽上去好像跟歷史上的明軍一個德性),了不起就用2-3倍兵力才與日本持平而已。這樣頂多丟掉朝鮮南部,起碼能保證東北的安全。也能保證日本不能踩著明朝向上爬,頂多讓東亞變成三強相爭(多一個俄國)。說到俄國,新的明朝肯定不會限制向東北移民,憑藉著地理上的優勢,東北仍然會是中國人的,而且東北地形也適合建鐵路,一旦新明朝在東北有大量的人,而且有一定的鐵路的話,無論是面對俄國還是日本都不會太被動。說起這個又想起清王朝的腦殘,因為東北開發太晚,所以甲午戰爭的時候,東北是沒有鐵路的,導致清王朝主要依靠海運來補給朝鮮方向的清軍,而北洋海軍失去制海權之後其實朝鮮就已經註定不保了。


不請自來

先說結論:絕對大不一樣!

明朝末年如果沒有建州女真建立滿清政權在邊疆地區起兵割據,持續侵擾,進而奪取中國政權;

沒有蒙古人建立瓦剌政權在土木堡屠殺明軍,俘虜英宗皇帝,還在寧夏叛亂;

沒有日本豐臣秀吉建立豐臣政權在沿海地區洗劫騷擾,入侵朝鮮;

沒有以楊應龍為首的土司叛亂;

沒有以荷蘭為首的殖民入侵;

中國完全有推進近代化,工業化,世界大明化的轉型契機。

這是因為我明朝聖君治世,每個皇帝都積極推動工業發展

比如武宗修一座「太素殿」就用銀2000多萬兩,而那時全國賦稅也不過每年400萬兩;

世宗嘉靖年間(1522-1566)用於服務修建宮殿的工場多達23處,專業工匠數萬人,民工不計其數,英吉利等彈丸蠻夷乃到1840年也未見得有此工業規模

以至於嘉靖四十一年(1562),御史林潤上疏盛讚道:

「天下財富,歲供京師米二百三十六萬三千石,而宗室祿米五百四萬石,即無災傷蠲免,歲輸亦不足供祿米之半。」[1]

為了防止底層重農思想阻礙工業化進程,從憲宗開始到神宗,皇帝與皇族齊心協力,力排眾議,以設田莊的巧妙手法為工業化製造了大量剩餘生產力。

僅神宗第三子常洵封洛陽,就賜田莊4萬頃。

至明末,皇莊,官莊和地主田莊已經成功佔有全國十分之九的土地,朱元璋家族膨脹至10餘萬口[2]

他們戮力齊心,積極響應工業化號召,縱容庄頭任意榨取農民財物、侮辱佃戶婦女、打死佃客,以防失地農民故步自封,不投身偉大的資本主義建設中去

稅收上,「明朝此前商稅約等於無」和極其沉重的農業稅所形成的剪刀差稅收制度為工業化輸送源源不斷的資本

剪刀差力度之大,以至於「州縣一年之間,輒破中人百家之產」[3]

大明的地方官員在這場工業化進程中也貢獻了不菲的成就

永樂四年(1406),江南蘇、松、常、杭、嘉、湖等府剩餘勞動力12萬戶(根據某觀點,歷史上「江南貧者無立錐之地,卻沒有大規模流民集團」,所以他們其實本質是剩餘勞動力)。

江南地區的工業化如火如荼,按照某種神秘的規律,北方省份因為受到江南「經濟殖民」,所以北方失業失地人口不叫剩餘勞動力而叫流民

憲宗成化初(1465),山東果不其然形成流民集團162萬人。成化六年,聚於荊襄之流民更是多達數百萬。[4]

儘管有以孫原貞為代表的北方農業傳統勢力試圖阻礙工業化,上疏建議給流民土地,適當安置。

朝廷仍果斷下旨:

男子十一歲以上皆斬之。[5]

成化七年(1471),為了防止荊襄反動流民集團攻打江南,中央朝廷和押解官吏共同發動智慧,通過刻意鑿船、利用盛夏瘟疫容易傳播的規律,減少口糧供應等種種方式消滅流民90多萬人[6]

永樂十九年(1421),鄒緝上疏:

貪官污吏,遍布內外,剝削及於骨髓。[7]

可見當時明朝的地主階級早已試圖去建立資本主義的剝削制度(這自然是海格特公墓里躺著的德國人和他的愚蠢信徒們所無法理解的豐功偉績)

明朝中央朝廷和地方官員齊力同心再加上我明朝成樂、永化年間一億四千萬人口[8]雄厚無比的內需(這顯然是道光十三年(1833)的四億人口[9]所無法比擬的)

要沒有滿清

我大明朝將天下無敵!

參考

  1. ^《明史·諸王傳》
  2. ^《朱元璋傳》 吳晗
  3. ^《明史·食貨志》 其二
  4. ^《中國人口通史》-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 路遇 騰澤之編著,1999.10版 第六章 明清時期 第664頁
  5. ^《明憲宗實錄》
  6. ^《續文獻通考輯要》卷三《戶口考》
  7. ^《明史·鄒緝傳》
  8. ^《中國人口通史》-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 路遇 騰澤之編著,1999.10版 第六章 明清時期 第676頁
  9. ^《中國歷代戶口、田地、 田賦統計》〈甲表86《清宣統年間調查(公元1912年匯造)之戶口數的修正》 梁方仲.


我的答案是依然不能。

第一,為什麼在歐洲能夠出現工業革命?或者說資產階級革命的前提是什麼?

工業革命的前提是資產階級發展壯大,使其對提高生產效率有著極大的需求,從而促使國家重視科學,重視提升技術,從而使工業近代化,提升了國家實力。也就是說資產階級發展壯大是工業革命的前提。

那麼,為什麼歐洲的資產階級能夠發展壯大?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與中世紀國家(鑒於很多人對封建社會的說法有爭議,這裡用中世紀的說法)根本對立,中世紀國家必然對資產階級進行打壓遏制,但這一情況在歐洲出現了特殊情況,歐洲中世紀各國,上受教會打壓,下受分封制制約,特別是在中世紀後期發生的十字軍東征、英法百年戰爭、三十年戰爭等大規模混戰的發生,導致歐洲中世紀國家出現了普遍性的財政危機,這種危機,從嚴重情況上看,遠遠超出了明末的財政危機(明朝末期還能勉強維持軍隊開支,而當時的歐洲王室,就是把底褲買了也換不起財政赤字),一方面為維持國家運行,另一方面為了實現中世紀國家最終形態——君主專制,歐洲王室不得不逐步將政權讓渡給由於新大陸發現而迅速暴富商人,高利貸者,特別是將國家貨幣和控制金融權力的讓渡,催生了歐洲資產階級,這種方式雖然短期內打壓了教會對歐洲國家的剝削,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君主專制(法國),但無異於飲鴆止渴,中世紀國家自己培養出了自己的掘墓人。這也是為什麼英國資本主義革命在工業革命之前就爆發,實際上此時的資產階級早已經完全掌握了歐洲主要國家的政權,歐洲資本主義革命實際上只是將資本主義制度明確下來,並最後擺脫中世紀殘留的標誌性事件而已。

第二,是否因為中國中世紀皇帝對歐洲進步沒有清晰的認識,而導致中國近代的衰落?或者說,有了清醒的認識,皇帝們是否有能力進行改革?

對比上面回答,是顯而易見的。中國早就實現了歐洲中世紀國王們夢寐以求的君主專制,上,沒有教會的打壓,下,明清兩代只有短暫的時期發生了大規模戰亂,和平統一的時間是主體情況,財政收入由於新作物的引進,而不斷增加。這使中世紀的中國既沒有革命的需求,也沒有革命的條件。長時期的和平統一,導致既得利益階層務必強大,特別是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在經濟、政治、文化等等方面形成了完備的中世紀統治制度,完全實現了秦始皇制定的中央—地方中世紀制度設想,對人的完全中世紀式的束縛。這使得中國皇帝既完全沒有必要來培養一個為自己掘墓的勢力,也沒有能力觸怒既得利益階層,改變歷史軌跡。

事實上,對於資本主義的快速發展,清代帝王著清醒的認識,康熙、雍正、乾隆等清代帝王,要麼對西方科技發展有一定了解,要麼掌握一門到幾門外語,甚至清代將從西方翻譯過來的科技書籍,作為皇子、貴族必學科目。正是基於這種了解,他們清醒的看到,資本主義就是來推翻自己的,自然不可能主動進行改革,甚至在已經明確意識到西方一定會超過中國,侵略中國,依舊拒絕資本主義發展方式(康熙、乾隆),拒絕資本主義思想在中國傳播。

第三、回到問題本身,如果近代面對西方侵略的是漢族王朝,是否比清朝做的更好?

答案依舊是否定的。在我個人看來,沒有哪個新建王朝像清朝那樣繼承發展上一個王朝遺產那麼好。清代前期,雖然帶著明顯野蠻部落的色彩,造成了揚州三日,嘉定三屠這樣駭人聽聞的屠殺,並始終保持滿族貴族為主體的統治模式,但在順治之後,清王朝實際上開始了與漢族的同化,變異族統治為中國中世紀統治。

讓我們看看明朝留下的政治遺產:

經濟上,固化地主—農民的生產關係,採取重農抑商的政策,打壓商人,強化社會生產對土地的以來。實現稅收貨幣化,強化了社會經濟流動。開始海禁,轉變宋元商業發展模式。

政治上,上層設置內閣,加強對政治管控,地方政、軍、經分開,設立巡撫、總督,加強中央集權,並有效保持地方施政的靈活性。

文化上,推行科舉制度,實施八股取士,加強文化專制。

清朝完全繼承了以上內容,並予以發展。

明朝滅亡的原因和清朝的改變:

經濟上,海禁鬆弛,缺乏對遠洋貿易的有效管控,造成商人富裕,國家清貧的奇怪狀態。

改變:加強海禁,只開放廣州,設立十三行,隔絕中西商貿往來,實現內陸國家對遠洋貿易的有效管控,有效的充實國庫。

明代實行以貴金屬最為貨幣的經濟形式,但稅收方式依舊存在巨大漏洞。

改變:在一條鞭變法的基礎上,實施攤丁入畝、火耗歸公,調整稅收模式,制定人口激增下稅收方式,保證國庫收入。

政治上,內閣過於強勢,使明代後期黨爭嚴重阻礙行政運行,降低了行政效率。

改變:設立軍機處,建立以皇帝為中心的秘書班子,皇帝成為唯一決策者,加強君主專制。

明代繼承人培養存在漏洞,除太子以外,不注重皇子培養,太子也不能很好的參與政治運行,導致缺乏統治手段。

改變:建立秘密立儲制度,調整帝王與繼承人的關係,同時,皇子、貴族深度參與政治,通過政治活動培養,繼承人政治手腕。

文化上,明末,王陽理學盛行,社會思想混亂,動搖統治基礎。

改變:繼續加強科舉,同時大興文字獄,嚴厲打壓不同意見,形成文化上的君主專制。

軍事:明代中後期重文抑武嚴重,導致軍隊戰鬥力低下。

改變:延用滿族貴族,在旗將領統軍,將文人官僚體制與軍官體系徹底分離,只保留任職上的交叉,有效的保持了軍隊的戰鬥力。

從以上對比,可以發現,清代制度實際上是明代的繼承和發展,我們不能要求,清代統治者超出歷史局限性制定出符合資本主義的制度模式。假設沒有清朝,或是李自成代替明朝,經過明朝末期的社會混亂,統治者也只能總結設計出清朝中後期的政治制度,這是不是哪個民族、哪個個人可以改變的。

第四,進入近代,中國能否發生日本明治維新這樣的改革?或是直接掉頭,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我們看日本明治維新,不難發現其成功有兩個關鍵因素。

從外在看,由於中世紀中國的富有,西方列強將侵略的重點放在中國,而非日本,給了日本學習的時間,但這一點其實並不重要。

從內在看,日本幕府政治,遠比不了中國的君主專制,日本各個幕府,從來都完成日本的統一,更不要說建立專制,這給了資本主義思想文化生產方式,向日本傳播的空隙。日本幕府與地方的矛盾,更是關鍵中的關鍵,日本人尬吹坂本龍馬,就是因為以坂本龍馬為代表的倒幕力量,敏銳的發現了長洲、薩摩與德川幕府的矛盾,吸引兩藩參與倒幕運動,為倒幕勢力提供實實在在的軍隊和資金,這才是明治維新能夠成功的關鍵原因。

而中國呢,中世紀的經濟、政治、文化經過兩千年的發展,深深滲入每個中國人的腦子,清代大力發展的君主專制,不僅是政治制度的專制,更是經濟的專制、文化的專制。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以滿足既得利益階層的利益為紐帶,不存在空隙,這樣一個完備的中世紀體制,是中國獨有的,更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而這一體制的由來是中國中世紀2000年的歷史形成的,除了來一次徹底的革命,難以從根本上推翻。

中國近代悲劇,可以將中西方比喻為行駛在兩條道路上的車輛,在十字路口的相撞,一個是行駛在平坦道路上的老爺車,一個是因為道路不平,而改裝的裝甲車,最後老爺車差點車翻。這個結果,與司機有關,但不是根本原因,任誰開,老爺車也撞不過裝甲車呀。


要搞明白:明朝的滅亡是一個必然事件,無論滿清是否入關,它都支撐不住。所以,根本等不到工業革命的歐洲就會滅亡。

但如果換了一個漢族政權,變革的阻力不會像滿清一樣那麼大。

事實就是,只有漢族精英才有能力改變中國。晚清的洋務運動,主要是漢族,推翻滿清的志士,孫、黃等人也是漢族,至於我黨的主要領導人,更不用說了。中國就是在漢族精英的領導下走向新生的,也只有在漢族精英的領導下才能走向新生。

政治很不正確,但事實很正確。


下場肯定不一樣,畢竟滿清為了牢固自己的外族統治地位,已經窮盡了封建主義的所有手段,所謂封建社會發展的頂峰就是這個意思,清末的百姓幾乎完全淪為行屍走肉的奴才,所有前朝萌發的先進理念和生機皆被扼殺,整個社會進程甚至在開倒車,才導致近代100年的積貧積弱。

但如果當時沒有滿清入侵,明朝能否趕上大時代的步伐,完成原始積累,一躍成為世界列強呢?個人認為也困難,畢竟明末同樣存在大量無法靠改革消化的社會問題,常年累積的封建原罪帶來的弊端,如土地兼并,黨爭,貪污,階級固化等早已成尾大不掉之勢,加之遇上小冰河末期的不可抗力,整個王朝的氣數其實已經所剩無幾,王朝更替只是時間問題。

但儘管如此,如果是一個漢人政權取代明朝,明末萌發的資本主義種子將會大概率被保留,那這個國家還是要比滿清統治好上不少


會完全不同。

這關係到明朝的儒學和滿清儒學的本質區別。

眾所周知,儒學是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它包括了自然觀和社會觀。我們現在批評儒家一天到晚跟你強調什麼道德,那應該屬於儒家社會觀的範疇。而幾乎沒什麼人關心儒家的自然觀(對標西方的自然科學)。儒家是有認識世界的想法的,所謂西漢董仲舒的天人感應。以及宋朝的天人合一就是儒家對自然的一種思考,這是程朱理學對儒家思想最重要的貢獻。而如何認識世界,儒家也提到了,那就是格物致知。

但是,重點來了。如何格物致知,儒家之前並沒有一套說法。於是在明末,王陽明提出了陽明心學。即只要不違背我本心的,讓我問心無愧的事都可以做。

明末很多讀書人受到陽明學說的影響,開始了對自然觀的探索,並且發揮拿來主義,只要問心無愧都不妨礙自己的研究。有很多人轉到了佛家,認為修禪能夠提升對自然的認識,也有人轉投了西方基督教,認為上帝創世也是一種合理的看法。還有一些人轉而開始學習西方的科學,認為這也是一種格物致知的好辦法。他們是第一批把西方科學技術介紹到中國來的人,他們都是大儒。

而清朝做了什麼呢?把程朱理學提高到了空前的地位,因為他們的統治者需要的是一種靜止的社會,他們巴不得社會一點點都不發展,思想陷入停滯。這等於是把儒學發展到王陽明的一系列成果都推翻了從頭再來。使人們自己給自己劃定一種不可逾越的界限,這樣就再不可能發展科學了。

而王陽明的思想最終受益的國家是誰呢?是日本。他們學習了這種不違本心即可為的思想以後,對科學發展完全不排斥,一手讀書一手砍人,終於發展出了一個強盛的現代國家。

一直到現在,日本還享受著陽明思想帶給他們的好處,中國還沒完全擺脫理學的桎梏。為什麼毛主席要搞wenge,就是他老人家也想雜碎這種思想的束縛,可以說這種舉措很有成效。但是現在中國人還是沒完全脫離這樣的束縛,可以說,滿清的一系列操作,害人不淺。甚至讓整個中國的國民性格都受害。


對於滿清八旗集團來說,近代化到來或者說為了應對工業革命有三個選擇:

1,康雍乾模式,閉關鎖國,通過剃髮易服,文字獄,奴化統治,使漢人愚昧甘心當奴隸,然後再用自己的野蠻加以統治,這個模式操作了200年,卓有成效,1840年的中國妥妥的野蠻國家。被列強一頓胖揍,太平天國摧枯拉朽,為了保持祖宗基業,在八旗不堪用的情況下,康雍乾模式瓦解了。

2,康有為模式,這個也是光緒皇帝的目標,通過消除滿漢隔離,學習日本,富國強兵。這種模式下,勢必人人平等,不學無術的八旗子弟毫無疑問會失去鐵杆莊稼,奪人特權,當然要拚命,所以光緒在八旗內部沒人支持,老佛爺收拾光緒是八旗眾望所歸。康有為忽視或者假裝看不到,滿清根本不是中國王朝,保中國與保大清是矛盾的,失敗是必然。

3,老佛爺模式,作為一個異族統治集團,滿清把中國視為產業,洋人來搶當然要反抗,不過比劃一下之後,發現自己那兩下子完全不夠看,這時候,方法一,可以動員漢人百姓,建立舉國體制,這樣八旗也就不復存在了。方法二,直接跪了,反正洋人要錢不要命,漢人要錢也要命,兩害相權,直接做列強的中國區代理人,起碼還有些殘羹冷炙。於是寧與友邦勿喪家奴就是最理性的選擇。

所以說,滿清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是歷史證明的,並經過實踐證實的,對滿清八旗統治集團利益最大化的選擇。聯合列強,量你們中國的人力物力,讓列強老爺們高興,八旗大爺們做中國的二鬼子,這是最優解。


第一:我是有點皇漢,哈哈哈哈

第二:明朝到這份上,黨爭!土地兼并!皇族幾十萬人不交稅不納糧,和地方士紳一起吸血!除了遼東和大同的軍隊之外都比較渙散,是啊你說當兵保衛老爺們的財產自己還沒吃的,給誰誰干!

第三:國祚兩百五十年的王朝基本都該死了

第四:老朱家的皇帝除了五個不錯的其他都是奇葩

第五:貪污並守財到李自成來了才出銀子,食肉者鄙未能遠謀

它本就該亡了,和太平天國後來一樣,自己不成氣候怪的著誰!皇漢的我也這麼說


明朝要想面對工業革命的歐洲列強,則必須考慮一下明朝如何活到鴉片戰爭。

明末有什麼問題呢?小冰河高潮階段,王室幾十萬人成為朝廷嚴重的負擔,以及土地兼并問題。也就是說只有解決以上問題才能讓明朝活下來,否則明朝是必亡的!

知乎很多人討論讓朱元璋或者朱棣穿越成崇禎改天換命,挽天傾。這裡不討論這麼玄幻的事情,我們討論一下如何在合理的情況下讓明朝活到鴉片戰爭。

我覺得明朝最有可能的是發生大革命。因為明朝中後期是心學的天下,心學極為繁榮昌盛,人們思想開始極大地解放。比如虛君論,很多大臣甚至公然說希望聖天子垂拱而治。而這就是大革命的苗頭。

有一天,農民受不了土地兼并,商人受不了當官的剝削,當官的想著聖天子垂拱而治(這樣顯得當官的太高大上了,那就外加一條,當官的動不動就被皇帝錘,首輔都換幾個了,當官的表示很生氣)……於是下到黎明百姓上到達官貴人發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這場革命之後皇帝沒有了,或者成了虛君,王爺們這個大包袱自然也沒了。

明朝大革命的中堅力量應該是商人,因為明朝中後期的商人勢力極為龐大,他們建學舍培養一批批的人進入朝堂。可以說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擁有左右朝堂的實力。有人會問了,既然商人這麼強了,為啥還要大革命?你想想,有機會成為當權者,誰願意當狗??要知道明朝商人地位很低的,穿綢緞都犯法!(商人是大革命的中堅力量的另一個原因是,書生造反,十年不成。)

既然商人是大革命的中堅力量,那麼大革命之後明朝應該走的是一場資本主義的道路。大革命的商家們推選出幾個人成立新的內閣或者議會什麼類似的東西管理整個明朝。

有人會問了,大革命又如何?災荒連連,老百姓沒飯吃還是要錘你們。要說小冰河這個東西,崇禎沒解決,然後他死了。清朝倒是成功解決了小冰河問題。人家大屠殺,十萬百萬的屠殺,從北殺到南,從地圖這頭殺到地圖那頭,人少了,糧食自然就夠吃了。

明朝商人最賺錢的是什麼?走私,航海。本身明朝中後期就有一大批海貿商人,組建個艦隊在容易不過。啥也不多說,楊帆,出海。外面太多太多的糧食,黃金,白銀等著明朝去掠奪了。國內的饑荒?那是什麼?都坐著船去大航海發財了!

至於那些東印度公司,荷蘭人,西班牙人,倭寇,,,不重視沿海的明朝時期都解決了,更何況要大航海的明朝?無非是死多少人的問題。但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這樣一來明朝就很容易活到鴉片戰爭了。那麼問題來了,大航海了快300年的明朝會沒有自己的工業革命??即使明朝真的菜沒有自己的工業革命,大航海還不會學嗎?那麼問題來了,繼續點科技樹點了快300年的明朝,日不落確定要跨海而來打明朝嗎?小日本確定要對明朝進行甲午海戰??


很長時間不玩知乎,因為知乎已經越來越反智和淪為某些狹隘的民族主義的擁躉的狂歡地帶。尤其是明清問題上,特別喜歡撕逼。

我最近因為某種機遇參與了明清古代宗祠村落的實地考察,我到了那個著名的明朝大臣胡宗憲的宗祠參觀,當地的名門望族,明朝時期,胡家就出了胡富和胡宗憲兩位高官等等,然後這個龍川胡氏也沒有因為明亡清興就此完蛋,還存續至今。

以這個胡氏家族作為證明,其實大量的封建地主家族根本不關心明亡清興,更關心它們的家族存續。這種佔有龐大地產的眾多封建家族才是中國近代工業化的最大障礙。

清朝能成功統治中原二百年,實際上就是得到這些封建地主階級的支持。

明朝如果能長時間存活就必然要得到這些地主的支持,可是事實是,明末的大量地主們都拋棄了明朝。一個在封建王朝裡面都被封建王朝統治基礎力量地主們所拋棄的朝代,拿頭去和工業化的西方列強打?

明朝還更排外和堅守漢本位主義思想,如果還出個崇禎這種死腦筋的領導人,政策不靈活變通,那死得會更早與難看。

都說滿清誤了中華。實際上就是宋朝以後的狹隘的程朱理學儒家文化坑了中國才對。尤其是宋朝意淫的漢民族主義最坑爹。

明朝連滿清在軍事上比它厲害都不願意承認,都不敢光明正大地與滿清議和,死要面子活受罪,指望它能面對十九世紀的文明更強大的西方列強能表現比滿清好,你不是開玩笑嘛。

華夷思想這一關,明朝明顯比滿清還難過去。承認洋人比大明強,你不是打明朝自詡天下第一的臉嗎?

然後滿清以小族壓打壓主體民族,那就不會確定朱家皇帝以一家打壓異姓,這打擊範圍可比滿清大多了,凡是不姓朱的,我大明都要防著。像曾國藩、李鴻章之類的手握重兵的,我朱家皇帝能放心嗎?不派個太監公公盯著,皇上也睡不著覺啊。

然後奇特的景象出現:

明朝中國與西方列強進行外交事務的實際負責人員是太監公公,老外表示:中國流弊,對殘疾人這麼照顧啊。

然後有卵的漢人官員武將很不爽,要造反了,明朝皇帝表示,洋人要錢,這幫亂臣賊子要命。大明皇帝主動給西方列強當狗,像後世的蔣光頭一個操作:

反抗我的老百姓,殺!

反抗我的官員,殺!

散布民主、平等嚴重威脅我大明統治的思想,封殺!所謂思想家,殺!

大明皇帝看誰不順眼,殺!

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

改革可以,但是凡是觸動大明皇帝的合法性的措施,全滾蛋。

民間民智大開:

「明朝皇帝的祖先朱棣是篡位的」,

「民族英雄韓林兒被朱元璋謀害」,

「昔日方孝孺氣節偉大,今日皇帝賣國求榮」,

「天賦人權,憑什麼要無條件聽姓朱的一家的話?」

「人民才是國家的主人」

「打倒權貴!朱皇帝是新權貴的朋友,人民的敵人!」「今天割遼東,明天讓台灣,這個皇室死去吧」

「砍頭不可怕,還有後來人」

「無恥啊無恥啊,就在昨天,黃宗羲先生被東廠的人殺害了,黃先生的血,不會白流!!」

「打倒朱皇帝!解放全中國!!!」

明朝皇帝要忙死了。明朝末帝表示:皇明之亡是諸臣誤我,愛皇愛國之心不純!

大明錦衣衛天津分衙門指揮使吳大人表示:我信你個鬼。

最忠心的李千戶倒是表示,我這麼忠心大明也沒個好下場。

單純相信民族主義就能救近代中國的人估計要不然是書獃子就是社會閱歷太少。


每次這種日經問題就是屁股大會,清吹沒幾個,明粉一大堆。

連寧願餓死自己,也不要李自成造反的奇怪的言論都出現。

某狐狸寫的真的把我逗笑了,地主老財就這樣晃晃悠悠把幾千年的中國秩序打破送給資本家?

你這個也太理想了。

英國人為了確定資產階級的利益還有光榮革命砍,美國還為了社會秩序解放勞動力還整出兄弟鬩牆,到了大明這就和和氣氣?

資本主義出現會徹底摧毀古代中國基層的生態環境,而中國古代尤其是明清皇室的本質是地主階級的代言人。

更別說到了明末也是人口大爆炸,太平幾百年,人口龐大到人命不值錢,雇幾個流民可比買一台機器能幹的多嘞!

至於整改革還是趁早拉倒,

封建王朝本質就是和沙俄,奧斯曼一個德行,拿現代科技給自己統治續命,欺負比自己還未開化的國家還能靠體量碾壓,遇到硬一點就被徹底打傻了。

想要徹底開化,必須革命。

從剛解放農牧到把人類送上天的這不到一百年,可是流了幾千萬斯拉夫人的血。

沒有帶清你帶明就沒學孔老二這奴隸主的學問來教你什麼是士農工商嗎?

奇巧淫技這詞可不是帶清發明的。

想要帶明開化富強,你得先把老朱家殺的人頭滾滾再說


一定與清相同,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中國近代化的唯一途徑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我們不靠什麼神仙皇帝。在維護封建專制主義上,明與清完全相同。

看了這麼多回答,沒發現一個是從唯物史觀分析問題的。所謂「明、清粉」和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無限誇大某一個細枝末節的部分先進特徵,從而想證明這個朝代具有發展成近代制度的可能。細枝末節有用嗎?有正常高中歷史教育的人,都應該學會用唯物史觀分析問題,哪怕不會,也應該記得「明清是我國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最高峰」這個結論吧。

中國與西歐國家最大的不同,中國經濟制度上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關鍵在「自給自足」,而西歐並不存在任何一個國家能完全實現國內的「自給自足」,政治制度上,西歐的封建與我國的封建完全不同,簡單說,西歐封建還有「議會」作為制衡,中國的皇權是專制集權,不存在制衡。

關鍵在於:經濟基礎是決定因素,制度是派生的,有什麼樣的經濟就有什麼樣的制度。統治者的意志,只能促進或延緩經濟基礎決定下的社會趨勢,但無法逆轉。除非新的經濟因素強大到摧毀原有的經濟基礎。同樣的,在制度層面,根本政治制度是本源,其他的官僚機構都是為根本政治制度服務的。

  1. 朱元璋和李自成

中國當時主流的經濟模式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這種經濟本身就是壓制商業貿易的,所有的物質資料都能自給自足,自然沒有貿易的需求。

唯一的變數就在於,承接於兩宋於元代的重商貿易政策,加上元末農民起義,對於傳統經濟有了一定程度的衝擊。但當時新的經濟因素並沒有成長起來,同時歷史選擇了成長於小農經濟最深處的朱元璋,堅信農桑是治國平天下的根本,促進了這一進程,選擇了「開國禁海」的國策。當然如果歷史不選擇朱元璋,除非選擇一個大力推行重商主義的領袖,才有可能改變這一經濟基礎,但這樣的領袖,大概率無法在小農經濟盛行的國家登上領導地位。所以,明末的李闖王,即使成功建國,同樣逃不脫這一命運。

2. 明成祖與康熙

小農經濟下的君主,作出違背小農經濟規律的政治決策,必然是受制度外的因素刺激。這個刺激,可以是君主的野心和雄才大略,也可以是外來的威脅,也可以是內部的需求。

很多人喜歡提明成祖即位後修訂了禁海政策,開海遠航。鄭和時代確實是中國人建立世界霸權的最好時代,但這是不可能的。遠航本身是成祖一力推動和當時國家經濟狀況的綜合產物,註定不會形成穩定的制度。原因,成祖的聖旨說的很清楚:「邊關立互市,所以資國用」。重要的是「國用」,成祖時代,遠征蒙古、修建北京,每一項都是耗資巨大,農業稅並不能負擔如此重的開支,封建統治者最常用的解決方法,就是貿易,一如兩宋時期,兩宋對於商業的開明,也是有彌補國家農業收入的考慮。當然,其他的因素,如成祖的野心,如宣揚國威,如尋找建文帝(存疑),也共同促進了開海政策。

當然,結果也很明顯,這一切都依賴於一點,即皇帝需要,當君主不再有野心的時候,當國家財政不再有大規模需要的時候,自然會回到小農經濟的軌道上來。

明的下場最終和王權專制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一樣,由王室資助的遠航,而非經濟的需要,一切都依託於君主的意志,註定了盛極而衰的命運。

康熙時代也有些像,不過康熙時代是軍事火器的發展,這是出於戰爭的需求,以及康熙本人對於科技的興趣,一旦君主失去了強大敵人與擴張的慾望,也就趨於保守,任何一個專制君主,無論民族,都不願意地方力量威脅自己的統治,成祖如此,康熙也是如此。所謂華夷之辨,在經濟基礎和專制制度面前,是細枝末節的東西。

3. 徐光啟與近代科學

明末徐光啟對近代科技的研究,以及康熙對近代科技的興趣,註定是曇花一現,如同水滴入汪洋,激不起波瀾——無法形成有效的制度。而根源是:小農經濟不需要創新。

看看當代中國的科技發展,依靠的是系統的義務教育、大學制度,以及全民的科學知識普及,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經濟發展需要。同樣,當時的西歐,有大學制度,有研究科學的環境,有不同程度的社會支持,後期還有經濟方面的需求,所以,才會有創造性的發現與發明,在四書五經的科舉制度下,徐光啟只能是那個時代的最高點了,但也僅限於他自己,而不能擴展到社會。即使是康熙對於科技有興趣,也不會有設立什麼「皇家科學院」的想法——沒有需求。


大小們地主願意把耕種幾十代的土地賣了開工廠嗎,官僚們願意放棄唾手可得的剝削商人機會讓利給商人嗎。知識分子會拋棄四書五經去學西洋的「奇技淫巧」嗎。農民會放棄土地主動當不知未來的自由勞動力嗎。皇帝和士大夫會主動放權,任由國家流向一個明顯不能掌控的階級嗎。

在槍炮沒有架在腦袋上前,每個人的回答都是不能。

每個人都是自己和祖輩的經驗的奴隸。

沒有大破自無大立。


本來不想 理會這個話題的,但看了肉嘟嘟的回答,覺得不說點什麼不行了。

先說結論,不會有什麼不同。再論題目,蒙古就是清自己本身,而蒙藏關係早在忽必烈的時代就確立了,所以對於清,蒙藏根本就不是問題,所以談不上清解決了蒙藏這個明從來就沒解決的問題。下面進入正題。

首先,清不是以儒治國,而是以儒治漢,所以儒到了清變成什麼樣並不是重點。重點是漢儒在清的規模太大,清自己的上層也被儒化了,清末學習西方科技機會也就仍然被儒把持著,都是先讀好了五經四書才有資格去學數理化,就這一格局,明清並無不同,所以明儒逼反了炮兵,清儒葬送了海軍。

其次呢,儒作為拜天子教,她的自然觀,當然是皇帝為天子,世間萬物都為天子的奴隸(率土之賓莫非王臣)。至於道德觀也是自然觀的一部分,儒最重視人與禽獸的區別,尊卑之序男女之別是天然的先驗的人與牲口的區分標準,當然是以天子為核心的人類社會的統治集團高距自然之上奴視客觀世界了,世間萬物都得圍皇權統治轉,哪有客觀的視角呢?

為什麼儒的世界的的科技總發展不起來?因為任何東西一出來馬上就要被問這對皇上有什麼用,這個法拉第們都無法回答,無法回答就必須把精力放回到維護統治上去,官要考評,民要完稅,誰有功夫繼續下去?

王陽明心學與儒的體系本身一樣,相當的主觀,與以客觀為基礎的科學並無緣份,反倒是佛教心經還更客觀一些,跟科學相容。日本近代科技崛起並不是王陽明的功勞,而是墨子的功勞。真正下苦功做實事的武士們是墨家的吃苦實幹作風(非攻這一點武士們倒沒學會,因為非攻了還要他們幹嘛),反倒是天皇家的儒高高在上,摘了基層武士苦幹實幹的桃子,把舊日本引向作死挨打的不歸路。
  • 如果清軍不入關,明朝還是會掛掉;(沒有不滅的王朝)新的王朝建立,但沒有八旗制度;沒有八旗制度,就沒有種族隔離;(為什麼北魏孝文帝不搞種族隔離??)沒有種族隔離,大規模的文字獄很難發生,沿海遷界也不太可能;沒有文字獄和沿海遷界,中西交流會更加頻繁;(天啟共7年間引進西文圖書數量,超過1644到1840總和)中西交流更加頻繁,鴉片戰爭可能不會發生,也可能會更早發生;………………如果鴉片戰爭還是輸了,中國被迫需要變革;(鬼子和清朝都尋求變革)沒有八旗制度,變革只需要得罪士紳,不需要再多得罪一幫旗人;(跟鬼子差不多)不額外得罪一幫旗人,洋務可能更提前;不額外得罪一幫旗人,也不會出現把皇帝關到瀛台的情況;不把皇帝關到瀛台,更深層次的變革可能出現(參考戊戌變法各項);更深層次變革,可能就輪不到孫大炮跳出來開炮;(孫大炮見李鴻章的時候還願意給XXXX大廈添磚加瓦)孫大炮不開炮,剩下的時間…………………………………

歷代豪門貴族也算特殊,但我大清除了這些豪門貴族,再生造一個特殊團體,也算是登峰造極了!!一個被有意無意迴避忽視的制度,卻容易被某些人神經認為是「借古諷今」!!!

然而明朝挺到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的幾率不大。

如果明朝真的在原本的基礎上又延續了幾百年,那就證明,明政府通過一系列改革解決了不少弊端。

我不覺得這種情況下,明政府會對歐洲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會視而不見,並且還會故步自封。

連這點本事都沒有,還能存在到第一工業革命完成時期?

能把一個王朝從垂垂老矣變成重煥生機,這其中有多難,願意動動腦子的人都知道達成這個成就有多震撼。

一個二十歲的人活到四十歲,大多數情況下並不困難。但讓一個生患重病的八十歲老人活到一百歲,還得保證他的身體器官有基本的活動能力,這難度怎麼看都不在一個檔次。

至於我為什麼在例子中說「保證他身體器官有基本的活動能力」?原因很簡單,一個什麼都幹不了的政府還能存在於世界上?

綜上,能活到工業革命時代的明朝,比起滿清,優勢真心不是一星半點。


一個朝代,早期通常比較開明,而且經過亂世滌盪之後,貧富分化不嚴重,所以比較容易改革,比較容易接受新事物。

而任何朝代的末年,總是有些積重難返,總是土地兼并、官僚家族之類的嚴重分化,既得利益團體固守舊制,所以很難發動有效的進步改革。

所以我的回答是,錯不在滿還是漢、明還是清,錯在西方入侵與朝代暮年相疊加。如果明朝結尾,是李自成建立新朝代,到鴉片戰爭也是近300年,也到了朝代覆滅的壽限了。我設想一個比較好的情況是,這個明朝之後的朝代,像西漢那樣,只維持200年,就發生王莽式的亂改革,天下大亂,再出現一個類似漢光武帝的牛人重新洗牌,王朝續命且接手王莽改革後的一張白紙,就可以隨意揮灑爭奪世界霸權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