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东西,说用也有理,说不用也有理。

如果只是为了普通话读著押韵顺口,那还真是新韵更顺口。

如果是想写的比较符合传统,说白了,显得更像一首古典诗词,那就按古人的规矩来。就比如你要学古人铸一口大鼎,上面刻几个字,就是得用金文篆书更适合。别说现在是二十一世纪都用简体汉字了要与时俱进什么的,与时俱进的话现在谁家煮肉还用鼎啊。那么话说回来了,为啥到现在您还要铸鼎玩呢?因为这个东西虽然不煮肉了,但是多少年形成的传统文化里的符号作用和装饰意义还在啊,拿著送礼恭贺人家公司开张豪宅落成什么的,显得庄重有内涵,摆在家里也觉得有格调。所以说这个实用性已经有所变化了。你还舍不得完全放弃它的这种装饰作用,要拿来充门面的,说白了,要抬高逼格用的,那就把它做的专业点。装逼最忌讳的就是装一半,一半还露著。就像当年的干露露。你说她装没她装了,你说她装了她没装全。拿著一个形制是西周的青铜器,刻个方正大黑简体,不是那个味儿了。说什么诗词主要是表达感情的,单纯要表达感情的话KTV吼两嗓子真比苦哈哈的琢磨半天憋一首几十个字的律诗来的更痛快。就像鼎是煮肉用的,但是现在给您一口鼎让您煮肉去,您会用么?还是高压锅更顺手不是?另外也不用说阻碍了诗词大众化什么的,自古以来用得上鼎煮肉的人也不是多数。

当然,现在还是有专业的研究人员会用鼎煮肉,就像一部分人还能写高水平的古典诗词一样,格律精严内容出彩的也不在少数。也有很多人喜欢写新诗,用新韵,写的也很好,就像高压锅压出了一锅好肉,一样香喷喷。但是比较烦人的就是那种非要拿著鼎当高压锅用的。你让他去写新诗,对不起,逼格不够,就是喜欢这种之乎者也五七言一顿的感觉,你让他按格律和既有的规矩来,他又嫌不自由,束缚了他生来不羁的天才。好嘛。您牛逼,您说什么都对,我认怂服了还不行嘛。


过几天来看这个问题,发现题主只是想收获一帮新韵爱好者而已,简直搞笑


为什么用平水,既然是学习作诗,那么必然要加大对古诗的阅读量,然而读古诗词又不押韵,极端一点比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然后自己发现有个叫平水韵的东西,还有个叫词林正韵的东西,简单看了看,卧槽这韵部划分啥玩意?然后看看新韵,ing,eng,ong押韵,晶和宫押韵?这又是什么鬼东西?这诗真难学……


总结,平水已然是旧时代产物,读音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搁在今天的确有局限性,典型例子如十三元。至于新韵,也有划分不到位问题,之所以觉得简单不过是因为拼音的功劳。既然两者都有缺陷,那就看自己爱好吧,反正平水也能追溯部分中古音的变化,音韵学方面会研究得深一些。而如果想学诗,音韵学是一定要知道的,更别说为了什么顺口,你连为什么顺口都不知道有什么资格说为了顺口?声韵的确在变,「新」韵也的确是一种趋势,这也不是冲突。然而作为一个学诗的人,麻烦沉下心,这种简单的东西都学不会,那还有什么面目去说攀上诗词高峰?

另,自诩天才者请勿扰,自诩意重于律者请勿扰。我只知道目前这么个情况,大部分人,会平水的,基本都会新韵,会新韵的,不见得会平水。研究的路上,多学点相关的东西,总不会错。


用新韵写格律诗,真的入不了方家之眼吗?

现在用古韵写诗词的人,自己写完也是用古韵来读的吗?

差不多的问题。

既然用新韵了,那格律也是可以不用的。为什么呢?新韵不就是出韵出律的平水韵吗?与其舍一而就二,不如一二皆舍,方得大自由,能有大佳作。

换另一个角度。格律平水韵难吗?相比于浩瀚的诗词文章积累钻研,这不算难吧。这点功夫都不舍得花,怎么让人去相信你在诗词这条路上真用心了?无法相信你的努力和用心,你说你的成果很好,大家会相信吗?

再换一个角度。知道平水韵之前的韵声变化吧,知道书同文之前的文字变化吧,假如今天我们用了新韵,那么明天是不是又要用新新韵,后天又要新新新韵?如此新新新无极限也。再者,可以用新韵,那么方言,土话,是不是都可以一块用?照道理是都可以的,但是这样之后,五湖四海的诗词道友们一起聊天打屁的时候,是不是还要把各自的诗词先翻译一下普通话,才能聊天?如果不翻译,别人压根就搞不明白你这诗是什么回事,那如何去说你这诗好?

再换一个角度。平水韵比新韵用起来困难吧,你肯定这样认为,既然平水韵是难的,那迎难而上,是不是更显实力?别人 迎难而上,你中道而改路,谁的实力强,这不用说,也是显而易见的吧。

不入方家眼在于,一,没见识,二,无功夫。人家不是看不起你用的新韵,而是看不起你竟然用新韵。


谢邀

简单说点儿个人的看法。

读音不同,这个是既定事实。没有办法改变了。

当下的人谁也不知道这个字儿唐朝怎么念,宋朝怎么念了,毕竟那时候也没有录音机。但是,随著技术的发展,读音往后发展肯定是越来越趋于稳定。因为我们有了记录声音的技术设备了。还人为规定了一个通用的标准发音----普通话!

读音的统一对社会来说,肯定是好事儿,对诗词来说,就不一定了,因为读音的改变,破坏一些原本优美的韵律感。但是,前面说过了,既定事实了。谁也没有办法。

首先你要明白一点,古诗词不是一个简单的读音问题,而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在这个体系里面,读音仅仅是一个很小很小的部分,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我举个例子,远上寒山石径斜,这里的斜据说要念霞,才跟后面的家,花押韵。的确,如果念邪的话,破坏了韵律上的美感。但是,古诗词所蕴含的,不仅仅是韵律上的美感。还有其他的部分。并且我认为韵律上的美感所占的比重很小很小,如果不发声朗诵的话,可以忽略不计。

问题是,我们的整个庞大的古典诗词体系难道都仅仅局限在发声朗诵这么一块的审美当中吗?当然不是,我们的文化,历史,价值取向,审美取向都蕴含在这个体系当中。

那么接下来,我们现在写诗要不要用古韵?

我的意见是,随便。依据个人习惯。你爱用啥用啥,只要你写的好,不押韵都行。不要格律都行。前提是,你要写到所有人都说好。

最后说一句,对所有人说的,平水韵或者新韵或者其他什么乱七八糟的韵,都有自己的一个体系。您爱用谁用谁,我没有意见。但是,除了平水韵这个体系之外,剩下的所有的什么新韵也好,通韵也好,还是其他什么韵。统统加在一起,也没有平水韵的体系博大精深。我不排斥您用哪个体系,但是,在您没吃透整个平水韵体系之前,请不要对平水韵说三道四的,因为您没有资格!!!


打个比方吧,传统诗好比古玩。

今人依照古玩原样,用传统原料和工艺仿制,这样的高仿品市场上也不便宜,成品率其实也不高,尤其名家。

原料,工艺或造型并不遵循传统,制作的东西就不该叫高仿品;创作中参入了现当代的工艺,手法和造型等,可以叫新传统陶瓷,属现代创作作品。

所以,不循古韵,何不玩现代诗去。


诗离不开吟,所以有音才有韵,知道韵的来历也就知道韵的地位。

窃以为,意境为第一,别的都是小事,能求就求,以下功夫在平水韵上的说法,不合逻辑。


这是有一部分老古董,不肯放弃平水韵,因为这是彰显他们nb的一项技能。新韵大家都知道,不能彰显他们nb。然而这是极不利于古诗词的发展的,因为写出来的东西,现在人读起来有时根本不押韵,甚至会十分拗口。但是现在人学写诗平水韵是必须要学的。为什么?因为你得懂古诗,你得知道古人这里韵并没有错,但是写诗,还是推荐用新韵,为了现代人读起来舒服。

如果你要写一首古风,也是可以继续用平水韵的。


不仅古体诗,还有近体诗,甚至现代诗,都应尽量用新韵。打算给古人看或难处理,平水还是可以用的。

古人有些也用新韵。如以下仅按新韵押韵: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光风,人有三宝精气神,知而会用大道成。

出自《广成子.自然经》

上联:春江花月夜。下联:秋山风雪天。《郑岗随时对》张若虚,对仗是否工整??

www.zhihu.com图标


古韵今韵随便选,写得好的还是写得好,写不好的还是写不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