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ossover这块招牌为什么到现在还是艾弗森?为什么艾弗森的右侧突破防不住?

1:重心够低,增加防守难度。

经常打篮球的应该知道,突破时压低重心能够提高第一步启动速度,AI突破时小腿几乎贴在地面上,足见重心压得有多低。

183cm的身高同样成加成buff,防守球员防守AI这种迷你型球员要把重心压得比平时更低,所以横向移动速度会进一步降低,自然会慢一拍跟不上节奏。

2:中投够准,对手只能选择近身防守。

防守名言:突破好的就放一步,投的准的就贴他一步。

一名球员如果突破无解,那么他的投篮一定不会差。

AI就是这种突破犀利,急停中投更是大杀器。张公子上文也提到过具体数据,我也不再多多阐述。

防守投篮准的球员是不能放的太远,恰恰为突破提供了机会。

3:crossover幅度大、假动作逼真,防守者容易失去防守重心。

众所周知,一切突破成功的根本——防守者重心。

艾弗森足够大的变向晃动幅度和逼真的肩膀,头部,手臂,腿部,甚至眼神的假动作。可以最大程度的晃开防守者。只要在左右方向上做假动作,使得防守者重心偏向压在任意一只脚上,进攻者就完全可以从另外的方向上突破过人。

说白了也就是,你往左走,我往右走。我们之间的距离只会越来越大!

如图AI肩膀,头部,手臂,腿部假动作可谓精髓。仅仅一个胯下换手科比被晃出镜头外。

AI突破不同于麦迪爆炸性第一步,也不同于欧文花式手活,

只需一个动作,真正的过人就像过清晨的马路。

4:突破急停,使对手防守突破时难度进一步加大。

众所周知突破后选择无非杀入三秒区或者急停跳投。在高速跟进进攻球员时,一个急停往往会让防守球员刹不住闸,这也是最容易晃倒防守球员的动作。

如果说当今急停跳投代表性人物是威少的僵尸跳投,那么老一代球星艾弗森、科比、韦德更是这一绝活的代表人物。

5:AI可以左侧突破,只是更喜欢右侧。

因为地球人都知道AI经常选择右侧突破,防守时更倾向于防右侧,无奈还是防不住。

反而AI选择左侧突破更能晃倒对手,因为防守者更侧重向右侧防守,左侧没有防备。

下图更是很好的说明AI左侧突破的实力。

可以左侧,但没必要。先防住我右侧再说。

AI突破速度可能没有TJ福特快,运球水平在杜兰特心中也不如欧文好,变相也不如巅峰罗斯来的夸张,气势也不如威少生猛。但AI是真正把突破做到人球合一,像流水一样顺畅。

AI的突破就像卡特的扣篮,乔丹的后仰,大梦的脚步,诺天王的金鸡独立,邓肯的打板,

是一门艺术。



谢邀。

郑屠和鲁达打架。郑屠知道鲁达右拳三下就能把他打死,所以,难道他就只管鲁达右拳,不管鲁达左拳了吗?

那鲁达一左拳过来怎么办呢?

有人就觉得:「我只要封艾弗森右手突破就好了——妈呀不对!他怎么突左手了!」

那么一个聪明的防守者,就会不停调整站位:

稍微侧重防备鲁达的右拳,顺便照顾他的左拳。

但鲁达的右拳太可怕了,幅度太大,速度太快,你只要不全力堵住他的右边,就还是会被过。「我明明侧重防他右手了,可他幅度太大,重心太低,变速太快,我还是被硬过了!」

而且,鲁达只是快,那没用。

洪七公教郭靖亢龙有悔,能发能收才是高手。

「我知道你右手会突破,我跟著呢——哎不对!怎么收了!」

当年博阿滕也想跟住梅西的节奏,结果我们都知道了。

Crossover史上三代大革新者,大O第一代,甲虫哈达威第二代,AI第三代。

AI的可怕之处,就在于来回带重心:你跟得住一次,能跟第二次?总有把你重心晃动,直接走你的时候!

当然也有聪明人:已经把艾弗森逼到了底线,前后步防他右手突破了。这就算没有破绽了吧?

但是,这个球众所周知了:

艾弗森一辈子浪投,但16尺到23尺的长中投,生涯命中率40%,MVP赛季42%。

神射手如库里,第一个MVP赛季16尺到23尺命中率39%,2016年巅峰季,16尺到23尺,命中率44%。

艾弗森的长投是不行,投篮选择也稀烂,但中投是有威胁,也射得进的。

实际上那一代的单挑大师,科比麦蒂艾弗森皮尔斯,因为没进入现有规则,都不太爱用掩护,都没现在这么三分+篮下,彻底的效率化:能够闯出来,是因为各自一手杀得死人的急停中投

3号闪电侠们所以能靠运球大杀四方,不一定因为他们快,还因为他们都有一手夺命中投——韦德、保罗、艾弗森,都是。

不能把全联盟当傻子啊。大家都是星球上最职业的选手,如果有法子扼杀艾弗森,那早就扼杀了。四个得分王浩浩荡荡,到31岁还能场均33分,那就是说明艾弗森的确防不住。

如果论快,TJ福特和迪·布朗(除了爵士球迷没人记得他了),都被吹过比艾弗森快。但节奏、幅度、爆发力、急停中投的手感才是关键。如果只看到艾弗森的快,是想简单了。

就像2006年总决赛前,巴克利还告诫达拉斯,说韦德右手突就是突,左手突就是投呢——道理谁都知道,可是小牛拦住韦德了吗?


是呀,全世界都知道艾佛森要从左往右变向,你们这些NBA防守悍将肿么就不会堵右放左呢?

他们当然知道,而且他们的确这样防过,但是结果呢?

这张图很直观地展示了艾佛森是如何对付堵右放左的。刚开始时防守者对自己的左路(即ai常走的右路)很警惕,但ai只用四次运球就彻底瓦解了防守。第一次运球是试探防守者对右侧的警惕性(嗯,的确很警觉),之后两次高重心后撤运球的目的是引诱对手上前(ai毕竟中投靓仔,不上前就直接出手了),为变向提供空间和爆发的同时,破坏对方本已站稳的重心。

在此过程中防守者仍然十分警惕,甚至于警惕过了头,导致重心过度偏移到右侧,处于完全侧身防守的状态却不自知,大大减少了有效防守面积——他实在是太惧怕ai的变向了。一看对手已经上当,ai直接对著防守者前侧脚使出杀手锏,最后一次运球是标志性的低重心变向,又一次「全世界都知道的变向」得手了。

那你要说了,如果我直接在边线或者底线附近锁死ai的右路呢?他要是敢做从左到右的变向大概率得出界吧?但问题是,他同样会左路突破呀!

即使真的真的跟上了ai的右侧突破,你又能防得住他大幅度的急停中投吗?

的确,艾佛森的右侧过人是他17年职业生涯最常用的招数,没有之一,但这绝不代表他只精于这招或者对方只用专心防守这招即可。如果假定一种极端条件:艾佛森进攻时只能选择右侧变向突破,其他的技术都禁止使用,那么他绝对是能被防住的,但这明显不可能是实际情况。我们只是在各种精彩集锦中看到ai无数次用同一招晃过了防守者,就以为那些防守者都是草包,殊不知真正在比赛中时,除了这个变向,对位者还要警惕他的急停中投、后撤步、连续变向和其他各项技术以及他那风驰电掣的速度。

NBA历史上很少存在超级球星是有明显技术短板的,尤其是外线球星,防守者往往只能从这些人手里选一杯毒药喝掉,而艾佛森直接主动递了一杯出去。

最后,你有可能不知道,其实这个招牌变向并非艾佛森原创,而且当年甚至他自己也无法防守这招!(详见视频)

艾佛森如何学会他的招牌变向?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跟著晃啊晃,然后就发现自己坐在地板上。。。「

带点私货,推荐一个我最喜欢的NBA大神

篮球比赛,你见过哪些非常真的假动作呢??

www.zhihu.com图标

看球吧,不能太印象流。

现在不比当初移动网路没普及的时候,只要有一个能上网的手机,随随便便用哪个搜索引擎查查当年的比赛录像,而不是只会在短视频平台上看集锦,都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拿2001年总决赛第一场来举例(腾讯视频就有全场视频2个多小时, AV画质),双方一开场就上来攻最强点。

湖人第一攻是格兰特吊传沙克然后清空弱侧让他单打,76人则是麦基找到从底线绕两个掩护切出接球的AI,由穆大叔上来挡拆架开小鱼,投了一个标志性的长两分,打铁。

唠嗑收下篮板长传给到快下的小鱼,随后跟进在外线一次周转,76人内线的注意刚被吸引,篮下的沙克就接到了球,标志性的背身顶开左肩翻身小勾手,湖人拿下第一个2分。

这三个回合就是整个系列赛五场的缩影。

AI生涯中最赖以生存的得分手段,是建立在突破威胁下的中距离跳投。他会像雷吉米勒或是汉密尔顿那样从肌肉丛林中绕过重重掩护出来接球,摆出他招牌的三威胁,晃动后用跳投解决战斗,而不是集锦中一次又一次的交叉步突破,独步天下的「左手探身晃肩大幅度拉球变向过人」。

很多人觉得AI在职业生涯长达近40分钟的场均时间每分每秒都在运球,晃动,突破冲击篮下,这是天大的误会。中距离这种被现代NBA视为最没效率的得分方式是那个年代所有顶级得分手必须掌握的杀招,包括四大分卫在内以及后来的韦德、阿里纳斯,早期都有一手高出手点低弧度的双动投篮(当然大家命中率区别很大),为的就是能在极其有限的空间里抓住出手机会,甚至是强行出手(比如新秀赛季AI单挑MJ那一球)。

AI生涯中绝大多数突破得分都是攻防转换中进行,半场阵地战中他的突破选择是相对谨慎的,不分局势就选择盲目冲击篮下对不起他身上那些伤疤,尤其是对于一个身高体重都属于轻量级的后卫来说。

另外,「全世界都知道他会从右侧过人」这个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AI虽然不像今天的欧文那样有著近乎全能的均衡左右手,但他左路突破的威胁同样使每个防守人必须警惕,AI职业生涯左侧的终结能力同样顶尖。

科比在分析欧文的进攻能力那个视频里很好的向大家诠释了一个概念,就是一个顶级得分手的得分手段都是建立在他拥有其他选择的威胁下的,如果你没有稳定的左侧突破得分能力,那么你在球场上的表现会捉襟见肘。AI能拿下四个得分王,季后赛场均得分历史第二(仅次于帮主),「只会从右侧过人」这种说法,实在是幼稚得可笑,就像很多球迷会印象地认为「鲨鱼技术糙速度慢」「乔丹没有三分威胁」「姚明是国人吹出来的」一样。

退一万步来说,当你作为防守人面对AI做出突破动作时,你的反应难道是原地呆著不动,甚至是去右侧等著他变相切球?

说真的,直接从左侧过木头桩子一样就过去了,别太天真,小老弟,你自以为的「全世界都知道」,只是因为你的世界太小。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