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意思?不限話題


瀉藥

帛書《老子》通釋——「上善若水」章 - 知乎 玄易道人:帛書《老子》通釋——「上善若水」章


「善」的儒道之別

「善」的儒道之別,決定了對「上善若水」的解讀。

儒家的「善」,是指仁義禮智四行的融合,體現為仁愛、仗義、恭謙、理智。孟子的觀點是「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所以「上善若水」被解讀成了和而不爭,謙卑就下,是為「上善」。

道家對「善」的解讀則截然不同。首先,道家不談仁愛,認為仁愛是愛憎的產物,而愛憎則是對人類的區別對待,違背了道家平等公正的原則;其次,沒有愛憎便沒有親善遠惡,「天地視萬物為芻狗,聖人視百姓為芻狗」,於是,沒有仁愛,也沒有善良;但同時,也沒了醜惡!

那麼道家的「善」究竟是什麼呢?

老子認為,得道有「四重境界」:心中有道,謂之「信」;心中明道,謂之「知」;知行合一,謂之「善」,天人合一,謂之「至」。所以,「善」指明道之人,將道的準則付諸實踐,用道的法則指導自己的一言一行,故能無往而不勝。這裡,「善」是善於,擅長的意思。

「上善若水」,在道家的詞典里,就是取天地之德,行天地之善。水滋潤萬物,養育大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就是「水利萬物而不爭」。利,指利於,是助萬物之需,成萬物之勢。而「不爭」則是以弱勝強,以柔克剛。「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不爭不取,看似柔弱,但世間萬物,卻無不依附於水,不離不棄,到頭來水征服了一切。聖人之道,似水效仿天地,「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將得天之勢融入一切行動中,借天力以成人事,於是「無為而無不為」。

道無所不能,其中,以弱制強是道的精髓所在,而水則完整地體現了道的這一行動準則,是「知行合一」的典範,無疑是「善」,而且是「上善」。


老子在這裡提出的善是看到水善於利用自己的特性,而有利於萬物。老子提出的善不是善惡之善,而是善於之意。水的特性是什麼呢?是不爭。不和萬物去爭,有物阻擋就繞過,有物需要就給予。我們眾人為了生存,要求爭名奪利,要去出人頭地,對於水這樣不爭的特性是厭惡的,但水就承載了眾人所不喜歡的特性,而這樣的特性就是成道所必須的,所以說水幾乎像道一樣。所以老子說最好的善就像水一樣。


因為水是存在最廣泛的物質,如果老子活在我們這個年代,他有可能會寫成,上善若原子,分子電子,質子,中子,場。

高存在度的東西就是善,越是超凡脫俗,越是個性的東西越不善,

至今,老子觀妙觀醮的境界沒人明白,估計不去修行,不親身體會,死都不知道。


最好的莫過於像水一樣(善於適應環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