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心理咨询师其实还是在讲道理,反正我和ta说的时候是这么感觉的,但是道理真的人都懂,那么心理咨询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还是仅仅是这个心理咨询不够专业,或者是我自己问题。


每次我的咨询师提出一个解释时,只要我表露出没有什么感觉的样子(都不是否定)...咨询师就会和我说,那可能是我想错了,或者,现在还没到讨论这个的时候。

总之,对于道理或解释的理解一定是和感受绑在一起的。

如果这个道理真的适用于我们,我们的身体感受会告诉自己。不是「道理都懂依旧过不好自己的人生」而是「这个道理不适用于我们」。

(感到自己日渐被我的咨询师惯出感受第一的毛病,但我喜欢,嘻嘻嘻。)


要是讲道理有用的话,我肯定优先讲道理。因为高效。

但事实上道理的内化,有的时候「听」是没有用的,需要「体验」和「练习」。而这个是「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的一个很大的分界线。(当然咨询中可能也会适当的有一些心理教育的成分:比如告诉遭遇家暴的来访者有哪些法律求助途径;提供部分有关学习的神经科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自身学习方法的问题等等)

如果你感觉到自己和咨询师的工作中对方「道理」让你感觉到不舒服,不用急著去解释到底是谁的问题,可以试著和你的咨询师去讨论这个部分,看看你们可以一起在后续的咨询中去做哪些调整,让咨询对于你而言更有效。


不是的。

好的咨询师一般都是竭尽全力地去创造条件,让来访者可以自己领悟到那些道理,并且愿意自觉主动地在生活中践行这些道理。

很多来访者之所以觉得痛苦,就是因为ta陷入了某种刻板固化的认知模式,这套认知模式非常强大。

咨询师妄想用自己那一套所谓的正确的认知去替代来访者的认知模式,根本不可能做到。因为这时候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就陷入了一种竞争和对立的关系,而不是合作同盟关系。这对咨询起效是很不利的。

如果咨询师陷入到讲道理这种境地,咨询效果大概率是比较有限,来访者也很快就会脱落。

讲道理要是有用的话,来访者完全可以通过自我对话,自己说服自己。那些道理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得由来访者说了算,让ta们自己为这些道理建构独特的意义,外人强加的道理只会让人反感。


我的咨询师从来没讲过道理。

但我学会了ta的思维方式,遇到问题都能用ta的手段分析自己了。

这可比讲道理一劳永逸多了。


心理咨询中讲不讲理——这个话题也许非常有意思,因为人们(咨询师和非咨询师)会发现咨询中「讲理」会有许多的困境。

图片来自网路

举个例:某心理咨询师说:「你的焦虑没有什么必要,就是自我不够强大」,从道理上看,这句话似乎没有问题,但是来访者的感受是什么呢?也许是这样的感受:「我现在明明是焦虑,看来你没有办法了?」,「我知道我不够强大,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你说了我就强大了?」,这些倾听者的感受会反应给咨询师,如果咨询师继续「讲道理」,我想这个咨询就会不愉快地结束了——咨询师感觉当事人不可理喻,当事人感觉咨询师更不可理喻。

不仅是心理咨询是这样,人和人的打交道也如此,很多人总是如实地把自己的感受全说出来,可谓真诚无比,但是没有人待见他/她,甚至远离他惧怕他/她,如此真诚的人何故招来这么不公平的「待遇」?显然有些「真话」是不可说的。譬如,一个大人跟孩子说「你早晚会死的,高兴什么呢?」,高兴什么且不说,「早晚会死」是千真万确的,千真万确抹杀了高兴的心情,反正早晚都死那就苦闷吧。「道理」上说得通,不过「世界末日」也来了……那么人一定要欺骗和自我欺骗中生活吗?不是!人注定是真实地生活,不管她/他以什么方式真实——老鼠爱大米是真实,「爱你象老鼠爱大米一样"也是真实,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真实地感受和生活,这些就是存在,存在是「讲理」的。

图片来自网路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人想改变自己的存在状态,他/她需要另一种生活,这该怎么办?论语里有这样一段话: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不同个性不同处境的来访者,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同的——心理咨询的「理」就在这里,而不是为来访者设定「正确」的生活法则。若咨询师热衷于给来访者所谓正确的生活法则,便是执著,控制自然会产生,则必然发生恶性反移情

图片来自网路

如此举一反三,有万花筒似的「理」,但是有一点是无可置疑的——都是在那特定的事实上寻找可行路径。

甘露可以救人,也可以毒死人。

创造的勇气(罗洛·梅文集)京东¥ 27.10去购买?

存在之发现(罗洛·梅文集)京东¥ 34.90去购买?

原创文章,未经作者同意,请勿摘录或转发,谢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