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捉妖记2》首日票房5.55亿,打破中国影史单日票房纪录


谢邀,虽然不知道为啥邀我

反正我是去看梁朝伟的

为了看梁朝伟,女人们什么都能忍受。


谢邀。

还没看

所以对电影本身没办法评价只能从侧面入手了

系列电影一直都是一个卖点

只要开门红 后面的票房问题不大首先来看一下目前中国电影票房总排行(数据来自豆瓣)《战狼2》568323万元《美人鱼》339323万元

《捉妖记》243817万元

《羞羞的铁拳》221347万元《前任3:再见前任》192851万元《捉妖记》稳稳地中国内地电影票房前五那么自然而然地保证了第二部的票房

再来看看20180218 12:40实时票房

春节档《捉妖记2》目前总票房第一《唐人街探案2》也是沾了第一部的光两部片子的票房甩其他作品几条街

目前上映三天

虽然捉妖记超唐人街快三亿票房

但实时票房已经抵不住了上座率也被甩了十几个点从排片和上座率之间的关系来看《唐人街探案2》是14.413《捉妖记2》是11.0048很明显 唐人街依旧保持著应有的热度捉妖记没有稳住上映当天的势态

反过来说

《捉妖记2》首日票房破五亿

本身国产电影二刷三刷的观众就不会太多

后期全靠没有看过的人来撑了实时票房慢慢衰落也是正常情况

再来对比一下同档期其他电影

《唐人街探案2》

第一部打了个厉害仗张子枫最后那一笑绝对的点睛之笔国产电影最大的弱点之一就是很难有记忆点唐人街1完美让大家记住了本身国内推理类电影就没什么优秀作品

抛开别的不讲 陈思诚绝对是个鬼才

以及...刘昊然现在也是票房一大卖点啊受众定位:儿童除外 男女通吃

《红海行动》

非洲实景拍摄 场面下了不少功夫主演们也都是演技在线的好演员看配置有点《战狼2》的熟悉感但战狼太过于个人英雄主义了《湄公河行动》的团队有质量保证本身这种题材在男女受众比例上会有点偏

黄景瑜也算是稍稍拉回来点

不过春节档上类型片也真的胆子够大很容易黄啊!受众定位:青少年儿童除外 大部分女生除外 不分年龄地针对有情结的观众、喜欢大片的观众

《熊出没》《小马宝莉》

针对有幼年儿童以及他们的父母们

《西游记女儿国》《祖宗十九代》

不说了 感觉差不多看演员能值回票价系列

受众定位:青年朋友们

综上所述

《捉妖记2》的受众定位算是没什么雷的基本上是男女通吃老少皆宜型再加上胡巴这个大招财宝吸引了一大批儿童和女生你们看看最近胡巴拍了多少广告了以及 大家都懂的上映前三天的票价 是最划算的但是第一天是最有优惠保障的

大年初一大家都放假

带著全家看看电影肯定是首选《捉妖记2》了

哇,这个也是简直棒了,吃瓜群众目瞪口呆脸?_?

谢邀,如图这是春节档上映的几部电影而从总体数据来看,15年大年初一3.58亿,16年大年初一6.6亿,17年大年初一8.07亿,可以看到从总体趋势而言,每年观影人数都在逐年增加,而今年更是超过了13亿。所以《捉妖记2》能拿到这么高的票房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观影人数的增加。而在大年初一上映的影片中,最有可能创造更大票房的就是《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红海行动》与《西游记女儿国》。而在其中,《唐2》与《捉2》都是续作,而且原作的口碑都比较好,所以这两部在前三天口碑效应不明显的时候就更容易吸引更高的票房。

春节是一个合家团聚的节日,外出观影的也大多数是一家人,而在有孩童的情况下,家长们一般会比较倾向于可爱画风的东西,所以这种情况下,《捉2》显然更合适。

所以如何评价《捉妖记2》能拿到这么高的票房?前作的名气+良好的时机+或许还有一点小小的运气。

第一次收到邀请,谢谢,不过我没看这部电影。

大年初一看了《唐人街神探2》,初二看了《红海行动》,很早之前就打算去看《捉妖记2》的,但是鉴于上映前铺天盖地的宣传,以及本著续集不过关的态度(1都拍成那样2不会更好,并且演员表里各路明星更多了,注定最终电影的呈现不怎么样),还是拒绝贡献票房。

之前回答过妖猫传电影票房的问题,但实际上只是说了说观众评价的现状,有些跑题。

电影票房跟本身质量并不是很相关,一般来说宣发才是造成影响的关键因素。

对于春节合家欢来说,大家知道有这么部适合一家老小的2D电影就够了,其他的无论是《唐探2》还是《红海行动》都稍显恐怖和血腥,按分级来说并不适合小朋友看。当然还会有人说《熊出没》,但是那个是完完全全的儿童片,相比于《捉妖记2》来说受众有限。

好了我们回到宣发的问题。

我记得很清楚的是,从2011年上映的《失恋33天》开始,中国单部电影票房基本上进入了亿元级状态。当时这部电影的票房具体是多少我不记得了,只记得是小成本收获上亿票房,在当时以至于之后两年都是被热议的对象。

《失恋33天》这部电影在宣发上回避了传统的手段,而是通过在网路和电视上发布一个采访短片,大概是关于对失恋那段时间的回忆和描述,具体内容可以上网找找看。这样的手段很对这部影片受众群体的胃口,类比《前任3》,很多人不解这种片都能卖这么多钱,实际上它也是通过细分受众群体来宣传的,我跟朋友看了实在没有感觉,但有的观众就相当有共鸣。

好了扯回来,《捉妖记2》从宣传片上看是胡巴继续找父母的历险故事,那它的受众群体就十分广了,萌萌的动画形象(觉得不萌的别激动),第二部还请来了梁朝伟,即使是不上网,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宣传物料,无疑加深了观众的印象,等到想去看电影的时候,打开购票软体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印象最深的那个。

除了有意识去看某部片的观众,其他春节档临时随便看片的朋友一般都不会先看看口碑评价还有宣传片,就是想到什么看什么,哪部看起来最无公害就看什么,预售也一样,毕竟预售的时候《捉妖记2》的排片远远高过其他影片,时间和场次上的选择也是这部影片占优势(反正我是提前一个月买了家里电影院大年初一《唐探2》的票,当时捉妖记有5场,时间从早到晚分布均匀,而唐探只有1场,还是晚上8点,我想要不是我提前一个月就买了票,估计这场可能会改时间,因为大概到2月初的时候,家里电影院唐探的排片也才是3场,同期捉妖记已经8场了)还是说了好多乱七八糟的,只是想说,票房这种事主要是看前期宣发+后期口碑,宣发基本上占80%,你很少看到哪部影片靠口碑能一下卖出13亿对吧,还得是宣发来扛这个大旗。这里说的是大部分的基本情况,少数的极个别情况另作讨论。
抢钱圈钱之作,证明我国人多,钱多,傻瓜多。证明这代观众不行啊?各大投资商快过来圈钱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