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自己不一样,

你以为自己精神自由,

你以为自己收获了新观点,

你以为自己创造了新价值,

你以为自己独立于任何人,

你以为自己的格调不一样,

你以为自己获得了些成长,

你以为自己看问题有新角度,

你以为自己拥抱了深邃思想。

你有太多的「自以为」,

在行动上却「不作为」,

在思想上自以为高人一等,

实际上咀嚼的是别人剩下的残羹剩饭,

别人输出什么,

你便接受什么,

随风摇摆的思想,

摇摇欲坠的根基。

没有自己的逻辑体系,

谈何思想独立?

在行动上无所作为,

谈何个人成长?

算了吧,

你就是想在吃饭的时候

找个事情打发时间,

排解无聊,

就别添加那么多无所谓的价值了。


无法有效判断的年轻人,看多了容易把自己装成独立特行的猪。


我讲现实,你谈情怀,

我说情怀,你说道理,

我说道理,你谈段子,

我说段子,你上价值,

我说事实,你说观点,

我讲逻辑,你谈情绪。

我说数据,你讲故事。

我想一本正经,你想插科打诨。

这是音量游戏,谁声音大,谁有理。

这是消费游戏,谁花钱多,谁有理。

这是快乐游戏,谁更快乐,谁有理。

文化类的娱乐节目,一样是流水线生产,跟网红奶茶店没有区别,金句、段子,价值,都是论斤卖的。

如果把所有的奇葩说选手的言论,用文字写下来,你仔细品一品看看有没有道理,有些甚至都不通顺,更不用谈论点和结论之间的逻辑通道了,压根没有。同样的论据和故事,完全是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的,所谓辩论,只是自圆其说而已。什么说服你了呢,大多数时候,是那个语境氛围,情绪和选手的语气打动了你。

讨论的辩题都是在你生活的核心焦虑之外游走,无关痛痒的结论,事实上你不太需要。

辩论到了最后,只是一些关于词语和概念界定的语言游戏。

道理是最不值钱的,谁咖大,谁有理,取得的成就决定他说话的分量,碾压一个人的,从来不是他比你多懂了什么生活真谛,而是那些他从来不会说的人脉、资本、见识、阅历的积淀。这就是为什么,奇葩说的观点不会在你生活中work的原因。因为你缺的从来不是观点,不是视角,不是道理。

辩论早已有之,古希腊的「智者学派」,诞生了大批的诡辩家,差点没把政体搞崩溃,这大概是辩论界的顶峰。空谈误国,这句话是真的。

看完奇葩说之后,应该思考的不是选手们的观点,然后发朋友圈说,自己今天又博学了,而是应该直面自己的现实而具体的问题。

一开始的奇葩说,说是为少数,最后成了少数者的军阀,为了少数人的生存方式,践踏多数人的价值。

并且还告诉你,我是少数者,我值得尊重,你是大多数,但是你没有资格代表大多数,可是我本来也没想代表啊,上来就给我扣帽子。你看,大多数人连争辩的话语权都没有。

这个世界上,弱者恰恰不是奇葩说那些奇葩所代表的少数人,真正的弱者,是无法发声,别人听不见你的声音的千千万万个平凡人。他们说话了,但是没人愿意听。

而生活不是辩论,我们不能像他们说的那样生活。


知乎用户:怎么评价李诞在《奇葩说》上说罗振宇是传销??

www.zhihu.com图标知乎用户:抖音有多好玩,会让人沉迷吗,为什么??

www.zhihu.com图标

割裂现实。

映像最深的一期《要不要高考结束后再离婚》。

映像深刻的地方不是任何论点,而是观众席的「家长区」几乎不会被反方的观点影响。反方是胡老师,庞颖,肖骁和二排的詹青云。这几个人可以说是奇葩说的收赞机器,但他们完全无法撼动家长票。

这就是奇葩说这个节目和现实割裂的最显著表现。

奇葩说描述的内容,让大家觉得这个世界可以有无数种选择,每个人都可以不一样,变成了「大多数」仿佛就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而现实中,往往最多数人的选择,才是最优解。这个最优解,不是人为主动选出来的,而是无数人的生活试错后,留下的唯一一个生门。

所以,但凡是有一点生活经历,或者说但凡是真正的经受过生活狠狠的摩擦的人,都不会被情绪和政治正确的大话所撼动。

因为他们知道,

自由是好的,但现实中的自由是有成本的。

独立是好的,但现实中的精神独立依赖于经济独立,而经济独立比想像中难得多。

追求本心是好的,但现实中的本心需要向生活责任妥协。

追求梦想是好的,但现实中一日三餐才是梦想的载体。

普世价值中所描绘的一切都是对的,但之所以「明明有正确答案,现实中大部分人却走向了不正确的选项」,因为现实中一切的「对」都是有巨大的成本的。

奇葩说最糟糕的影响就在这里,它在空中定义了对错,却从不讨论现实中对错产生的因果。

她让没有生活阅历的人,奋不顾身的去追求一个被灌输的结果。却无视了不同的人,需要接受路径的曲折。

雄鹰站在悬崖上向东方一指:海上有仙岛,名字叫蓬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飞过去。它说得如此铿锵如此有感染力,让母鸡们走到悬崖边跃跃欲试。

========

鉴于中国没有逻辑教育,我不得不声明一件事。

这道题讨论的是「不好的影响」,所以我只回答「不好的」。

奇葩说「好的影响」不在题干中,不是本题的讨论范畴。求各位杠精放过。


随手答

有一段时期,高校辩论很火爆,无校不辩。本校队集训之前,有一位特立独行的单身高龄老师做过一段特别深奥的简短发言,大概是说:辩论带给你们真正的益处,是开拓思维,学会整理。

它并不是一个输赢的工具,而是思维训练的手段。

他很肯定地说,辩论容易入魔道。

这个魔道,就是为辩而辩,走向口齿伶俐之徒,会毁掉自己。

当你面对一个辩题时,需要从丰富的材料中提炼,更需要一些高超的攻防技巧。组合材料,碰撞观念,确实令人眼界大开,有益。

但是,攻防技巧,是另一回事。

它不在乎真理,不在乎事实,在乎的是用什么逻辑陷阱,让白变成黑,或者,让白变得更白。

辩论在高校的没落,不是坏事。

这位受命组队的高龄老师,很反感电视直播辩论这种形式,在集训中反反复复提醒,辩论作为一种思维训练手段,是极好的,但它不宜走向社会人群。

因为辩论中存在的一些以点攻面的技巧,很容易令社会人群出现无理性的共鸣。

特别容易让一部分思辨能力不足者,盲目走向极端化。也就是试图从辩论中,寻找到某种固定化的共鸣结论,这种后果,有百害而无一利。

奇葩说干了一件什么事呢?

它打开了这个盒子,让辩论与社会话题联系在一起,走向了社会化的挑逗,然后,自然而然,出现了社会无理性共鸣。

人人都从中寻找自己的共鸣点,强化自己的极端观念。

这种影响,好比将一把锋利的刀,交给一群四肢无力的弱者,最终,伤及自身。从辩论中寻找所谓的胜利者,这种浅薄的娱乐化欣赏观,令人成为口齿之徒的无脑拥趸。

奇葩说,最终在观赏者中,成功地挖掘出不计其数的奇葩受众。

让这些人走向更加极端的输赢争论,也许是它带来的最大恶意。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