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其实可以特指和田玉。

就像」「,特指黄河

所以问题应该是,为什么只有和田玉在中国才值钱,而西方往往喜欢钻石类彩宝?

大概从三方面来说说为什么?

分别是

1.产地产量

2.文化断层

3.文化灌输


1.产地产量

在古代,生产力是非常薄弱的。

幸运的话,在唐汉时期,辛苦干一年,能养活一大家子,有小积蓄就算不错了。

不幸在五代十国战乱时期,不逃荒逃难就不错了。

所以古代在祭祀,身份象征方面,基本以当时生产能开采的本土珠宝玉石为主。

不论古代,现代,玉石珠宝开采,都没有出现大规模,高质量的钻石彩宝一类,

所以在古代文化形成初期,只能就地取材。

例如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玉猪龙

遗址在内蒙辽宁一带,再来看看我们刚才的地图

岫岩玉,玛瑙。

所以在发现的玉猪龙中,很多都是岫岩玉。

随著文化的传承,即使战乱,朝代更替,中国文化本身并没有出现断代

所以岫岩玉也成了中国古代四大名玉

而在中国能开采的玉中,又因为和田玉开采,运输相对困难,远离当时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的中原,所以物以稀为贵嘛,再加上品质确实相对来说最高,而且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义智勇洁,所以。。。

当然一定会有人说,中国也产钻石,也产彩宝。

中国确实产钻石,比如山东,但总体而言,产量少,品质低。比如山东产的蓝宝石,因为铁含量偏高,所以颜色往往发黑,市场价格一直不高,而且开采历史短,也就百十来年。

山东产的蓝宝石,价格真的是石头价。


2.文化断层

一开始并不是只有中国喜欢玉石。

苏美尔人喜欢黑曜石、青金石

希腊人和古罗马人都用碧玉饰品

美洲印第安人、毛利人也喜欢玉石

玛雅人不仅喜欢玉,连造型上的品味和中国人如出一辙。

但上述文明,都没有像中国文明一样,能一直传承,没有出现断层。

所以自然玉石文化也一起没落了。


3.文化灌输

中国近代国力衰弱,所以导致文化软实力大大不如以前,文化不仅没有很好的输出,反而倒灌。

比如好莱坞电影。

随著电影一起的,还有戴比尔斯 的钻石/爱情文化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很大程度上,在世家各地,都传输了钻石文化。

再加上娱乐圈,政治,都不时会有钻石,彩宝的出现

无形中也是一种文化倒灌,造成了世界各种都钟爱钻石,彩宝的感觉


总结

你以为是审美问题,其实是文化问题。

以为是文化问题,深层其实是国力问题。

等中国什么时候国力强盛了,文化软实力可以和灯塔国掰手腕,甚至一家独大时,这类问题,也许可以变成,

为什么玉石能在全世界受欢迎,而不是钻石彩宝?


除了中外文化的认同、历史导致的玉文化影响之外,还有正经客观得限制~

「真爱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这个广告词的普及程度啥样?

中国玉石的口号或者广告词是啥?

第一,咱们就没有整体的规划,没有国际市场的意识。国际贸易这块咱们国家目前出口的都是啥东西,占到主体的还是一些工业生产的产品。这几年才逐渐摆脱国际市场的血汗工厂地位。珠宝玉石的定位是奢侈品。别说玉石,中国有啥国际化的奢侈品品牌。

第二,没有这样的资本力量能在中国的现状里横空出世一个」戴比尔斯「这样的公司。展开讲就是:1.市场自由程度不够。2.垄断,垄断经营啊朋友。3.时间上也不足。人家1888年创立的,那时候康有为还在给光绪递折子呢。我国完全开放自由经济才多久。

第三,行业自封称号居多,没有真正有领导能力的人出现。业内自封称号都是为了国内销售,也有牛人,但是在不多。例子就不举了,但凡是个做这个生意的都是:大家好,我是*****一堆头衔没有名字。这个东西能骗消费者,真正能被行业认可的有几个。另外说这个玉雕市场,玉雕产业不是走向艺术化,而是产业化。其实本质上目前和选秀、歌手、书法、绘画等市场是一个意思。在这几方面有所了解的就清楚这是啥情况。真大师多么?国内一流高校很多学科的论文水平都是逐年下降的今天?ps:这部分可以关注「郑也夫」先生的相关文章。目前国内,基本任何的商业目的都不是做大做强、做久做长。而是赚多赚快、赚稳赚爽。这个和情怀也没关系,很大程度上是环境太著急了。

第四,产品无统一评价标准,市场就没办法做好。别说国际,国内都做不好。钻石为啥内让大家都放心。4C标准真的靠谱?4C不也是人检测,检测人员经过培训之后得到统一认识,然后做一个相对中立的评价?玉石很难?其实也可以评价,而且国内就有一些大佬写过(我也写过哈哈哈哈)。但是为啥推行不了,推行是要成本的。不是你说好,大家都认可。这需要行业带头人,以及一群有能力的人才能推行。做标准难在兼顾他人利益,就像你是一个真诚的人,你认为染色是造假。嘿,就有人希望他的名字叫优化处理。咋搞?如果市场倒闭到大多数人都要去做所谓」优化「(造假)。就咋办,你做出来的标准怎么适应?

第五,产量问题。大家都知道钻石其实挺多的,只是优秀的钻石比较少。玉石这个东西讲体量的,他不可能以克拉记,都是以克记。实际的产品数量远不及钻石。一个东西国际化推广的重要前提是得有量啊。说真的,玉石这东西但凡量大到能满足国内市场,造假都得少一半。对这里你就想到了,咱们又不光是和田玉、翡翠。说对了,光和田玉就8大类几十小类。还想把绿松石、青金石、黄龙玉、金丝玉等等加进来可能么?人家钻石咋做的?以单一品类、单一颜色做评价标准。

综上:实际操作起来其实和文化历史等关系不大,只是条件没有达到。为啥你认为中国人可以接受钻石、红蓝宝等国外就接受不了?咱们接受能力强?不是,有客观条件制约滴。


玉石储量大呀!

大到什么程度,岫岩玉产地,隐隐觉得整个山都是!

就算是和田玉,当年奥运金镶玉那会儿,有人质疑玉石这么珍贵,那么多金牌够不够。专家出来解释说,玉石储量很大,刚发现一整座山都是。。。

一整座山都是!

所以但凡玉石除了珠宝级翡翠外,都是智商税。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和玉大叔先说一下我们新疆地区与和田玉的文化渊源,大概距今3800年前,在今罗布泊地区的孔雀河北岸的古墓沟生活著一群古罗布泊居民,从他们的墓葬中,出土了软玉质玉珠,作用是死者颈腕部装饰品。这可能是现存最早的和田玉器。两汉以后,南疆地区兴起了鄯善精绝等城郭王国,考古工作者在尼雅(古精绝国)、楼兰(古鄯善国)两座遗址中分别采集到玉珠,说明在当时的社会已经继续使用和田玉器。

但刚才说的是已经被考古确切证实的,其实在更古老的时期,和田玉在神话中就已经出现了,相传远古之时,天柱倾塌,九州崩裂,大火燃烧,洪水汪洋不息,民不聊生,女娲炼以五色石补苍天,挽救了众生,又将多余的补天之石散落在大地,成为今天的各种美玉。这个神话将玉说成补天之物,可见我们民族对玉有著特殊的喜好。有诗文这样写到:「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出自《涉江》,描述了诗人屈原梦想有朝一日能腾云驾雾,饱览昆仑山的美景,这一时期,所谓的中国历史中的和田玉其实就已经开始转移到昆仑山这一带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独山玉,青海玉。

上面的这些历史记录我们可以看出,从上古时期中国的先祖就已经开始使用和田玉作为生活的装饰了,实际上这些考古发掘出土的玉器被仔细鉴赏后可发现其艺术价值并不高,可能是在古代,人们所使用的工具质量有限,加之加工技法不成熟,只能以石刻类似的方式雕琢玉石,受到技术与工具有限,所以玉器本身大多没有纹饰。《穆天子传》记载,在2900年前,周穆王与西王母相会于昆仑,两人难舍难分,后周穆王载玉万只而归,由此可见到了周朝的政治生活中,玉就已经占有显著地位,当时的皇家 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玉文化」。后来到了战国时期,玉又有了更多的涵义,玉象征伦理道德观念中高尚的品德,儒家有「君子比德于玉」的观点;到了东汉关于「玉、石之美者,有五德」的说法,就是将玉石的5种物理性质比喻为人的5种品德:「仁、义、智、勇、洁」。古语有云:君子无故,玉不离身。

几千年来玉石的发展与帝王是分不开的,从周代祭天的礼器,秦国的传国玉玺,明代的子冈牌等都是采用和田玉制成。中国历史上的三位皇帝痴迷于和田玉,分别是秦始皇,宋高宗和乾隆皇帝。

自从和田玉登上历史舞台,它就不只是一种珍稀的矿物质,而是一种可以祭祀祈福的「神物」,历经千年的发展传承,它还成为了玉文化的代表。中国是唯一将美丽的石头称作「玉」的国家,中华民族也是唯一将玉石道德化、人性化的民族,所以说玉文化在中国的流行不是孤立的,既然有它的历史渊源,也必然会流传下去,成为炎黄子孙一笔记录历史的文化遗产。


这个问题其实角度比较刁钻,准确的说不是在中国玉石才值钱,是因为历史因素,只有中国能找得到美玉,其他国家没有的东西,如何知道它的价值?

要了解玉石的历史,这可就远了。

翻开《今本竹书纪年》、《列子·周穆王》及《史记·赵世家》,我们会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周穆王十七年癸亥,前往西王母国,呆了一个月,甲子吉日,天子执白圭玄璧宾于西王母。

专程跨越万水千山,来到西域旅游这么久,最终还以白玉结缘,虽然这些传说非正史的内容不算可靠,但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根据后来穆王西征故事推断:中国与西方早有通商之路,有玉石自西方而来,便是一个例证。

目前新疆山料的最主要产区且末,历史也十分的悠久,五六千年前且末的先民就已经开采玉石并且向东运抵中原,向西甚至远达巴比伦帝国以输送玉石,《汉书·西域传》中记载该国位于鄙善以西720里,精绝以东的区域。在距今6000多年的关中地区仰韶文化遗址中已经出土了新疆产的和田玉。可见比中国正史记录的历史还悠久的远古时期,和田玉就已运输到了陕西、甘肃等地。

著名的玉石专家杨伯达先生在大量研究后指出:「商、西周时期,我国的玉器由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进入了以和田玉为主体的时期。」比如安阳的殷墟妇好墓出土了755件玉器,要知道妇好可是中国的第一位女军事家,多次出征西域,这样的陪葬品足见和田玉在历史中的重要性。

自西周起,和田玉就已经作为中国的通商鉴证之一,为一国的对外贸易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以至于汉武帝在修筑长城的时期,专门修筑了一座「海关」,为了纪念这难得的贸易关口,特意以西域输入玉石取道而命名为「玉门关」,虽然几经易址,这名字倒是没有改过,后来的中国最出名外交官张骞的第二次出使西域,以及东汉的班超出使,都是从这里出入的。

可惜玉石贸易千年,也许是运费太贵的缘故,一直都属于皇家独享的珍藏,民间难以流通,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才真正算是「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就必须要感谢北京奥运会的大力推广。

奥运会第一次在咱们家门口举办,对外展示的最好礼物莫过于运动员的奖牌了,北京奥运会奖牌的主设计师是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肖勇,当年在设计定稿的时候,他认为中国的文化中只有和田玉在传统文化中同时拥有礼赞和荣耀的意义,不但是东方文明的符号,同时也可以把奥林匹克精神(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充分展现出来,设计一出炉就被奥林匹克官网评价为:「中国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你看,这就是和田玉的魅力。

北京奥运会的奖牌用玉,是青海省政府捐赠的,可以说为和田玉打了一个大大的广告。不过和玉大叔认为,纵览几千年的昂贵玉石之路,恰恰展现了和田玉对中国商业从萌芽到发展的重要性,玉不仅仅是一种名贵的商品,也代表了东方大国的形象,随著祖国的日益强盛,中国文化也一定会成为世界主流的引领者,到了那个时候,和田玉文化也一定会更加灿烂,这就是未来的趋势。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