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有著稳定工作的工程师,工资还行,妻子贤惠,儿子乖巧,父母身体康健。

别人都挺羡慕我的小日子的,可是,我想出家。

我今年32岁,最近公司有个升迁的名额,我必须拿到,和我竞争的虽然都是小辈,但是不得不说他们很优秀,一丝一毫我都不敢松懈。妻子每天也在后面盯著我,督促我向上,不断问我升迁的情况,晚上在车里吸了一根烟,慢慢腾腾的往家挪,今天宣布结果,升迁的不是我,我得向妻子报告这个消息……

「没事儿,下次还有机会。对了,儿子明天去贵族学校的学费凑不够,要不问爸妈要点儿?」妻子柔柔的说道。

「我不是刚发了工资嘛,爸妈年纪大了,手里哪有钱接济我们。」我有气无力的答道,这段时间,为了升迁的事,我已经很久没有睡过好觉了。

「还了这个月的房贷,前段时间为了你升迁的事情,前前后后又塞了不少礼,早就没了。先问爸妈拿点吧,以后我们有钱了好好孝敬老人家。」

「嗯,我明天去问问。」说完我就回了卧室。

第二天

「妈,轩轩上学学费不够,手头有点紧,能不能……」我实在不好意思,爸妈一辈子老农民,唉……

「拿著吧,孩子上学要紧。」母亲沟壑纵横的脸上挂著微微的笑容。

「对了,我爸呢?」

「你爸闲不住 前面有施工队招人,你爸就去了。」母亲说得平淡。

「怎么这么胡闹,他可是快70的老头了,明天不准去了。」我有些火大,我们家又不是穷途末路,哪里要去受这种苦。

「没事儿,你爸身子骨好,你们这不是过得紧张嘛,能贴补一点是一点,别嫌弃你爸妈没用就好。」

我顿如五雷轰顶,手里的钱仿佛烙铁一样,烫的我心脏都疼,爸妈操劳了一辈子,临到老还要被我剥削,我实在枉为人子。

叮铃铃一声惊响,妻子的电话打过来了:

「学校的名我已经报好了,你快把钱打到我卡上钱下午不交钱名额就废了。」

「贵族学校不能不上吗?普通学校也挺好的。」

「老公,孩子以后不能像我们一样苦,我们累一点,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妻子还在喋喋不休的说著,我的耳边只有嗡嗡的响声,脊背被压的直不起来,我妈的钱,我最后还是收了,贵族学校,还是上了。

只是我的背,越发的佝偻,我失去了抬头的能力。

又有一日,孩子要报补习班,妻子说:「要不先问爸妈要点,以后我们有钱了,好好孝敬老人家。」

我以一个极其怪异的姿势转过头看著妻子,忽然间,我看到了一张桀桀怪笑的脸,贪婪的留著哈喇子,疯狂的往自己的小儿子嘴里塞满各种东西,旁边苍老的老人机械式的负重前行,骨瘦嶙峋,腰弯到地上,艰难的挪著。

我仿佛一个旁观者看著这一切,我没有任何办法改动画面中的任何一处,他们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接受不了,我无法呼吸,我明白我活下去的唯一办法,就是逃避……

「师傅,请为我剃度,我想出家。」


学佛是要自私一回,世人习惯于操心别人,却不懂的关心自己,而人是独来独往,独自轮回,谁也替代不得。《地藏经》云:所受诸苦,至亲也不肯代受(非原文),相逢之下,苦痛逼身时,谁能代受?生老病死。

老苦。老话讲,病卧三年,床头无孝子。

死苦。人没等死透,就入了冷热地狱,或者搞些什么名堂,折腾活人,也不让死人好过。

人都是自私的,即便是亲情,其实也是骗局。因爱生恨,伤害自己的往往是最亲的。

情是束缚,情是牵绊与挂碍,生时还没什么,一但死去离别时,情越重,痛苦越深。

所谓的情,有时是莫名奇妙的,父母对子女,应该是爱的,这毫无疑问,然而,也正因为是自己的孩子,所以才会过分的指责,或者过分的宠溺,甚至以爱的名义,把这弱小的心灵彻底毁灭。

成熟后的自己,性格偏执,思维观念,一半的功劳在于早期的教育与父母的影响,假如养的不好,受家庭的影响,比如单亲,离异,各种家庭变故,或者长期处在那种不和谐的家庭之中,那成年后就会成为不可爱的人。

既然生下来了自己,为什么又要经历这么多?很多人都有这方面的疑问,但却不反思你为何生在这样的家庭之中?

佛教的讲法是,识神(中阴身期间)由于业力感召之下,投生在有缘的家庭之中,恋母则是男,恋父则是女,又有报恩报怨,所谓无缘不来,试想这是何等的荒谬!

然而,父母有生养之恩,无论什么品行,对自己有多么的虐待不公,从因果角度讲,这是自己的业力,生养之恩不能磨灭,这也是十月怀胎之苦的报偿,但现代科技也改变了这一观念,但恩德还是不能抹灭。

《菩萨戒经》云,孝为根本,(非原文),离开此都不能讲做人,成佛要先成人。

关于出家。

通常出家要先争取父母同意,还要综合考虑,而且出家之后并不是不管父母。上报四恩,父母恩是其中之一,但这个报恩并不是给点好的,冰冷的房子住著,每年回去带点钱礼物就是孝顺了。

菩萨的孝是通过佛法度三世父母脱离轮回。

无论能否出家,但观念要明白,不然做和尚像做贼一样,怕人讲闲话,吃素还的避开,生怕别人觉得自己另类,这都是愚见,也是初学人的认识。

原因是佛法没学到位,不明白它的意义有多重大,为人讲法时,自己也没底气,说服不了别人,同时也不能圆融,随顺众生。所以,就反而觉得自己不对,问出颠倒的问题。

理想与实际要分开,感情与理智要懂得平衡,否则就会怀揣著宗教热情,但结果可能与你想的大不相同!

这个时代,是很难看清的,魔强法弱,在哪里我看都没什么区别,各有利弊,不要把寺院过于神圣化,还是应该如实的去观察,结合自身去做选择。

保持一份平常心吧!


谢邀

作为个在在佛教里打过酱油的业余人士来讲,认为不自私。

出家也有责任要承担 不是就一个饱三个倒等死

对于信众你得有作为法师的责任

给予信众在佛法上的滋养 像教孩子读书一样 帮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佛教观念等

对于同为出家人的师兄弟你得有相互照顾和合共住的责任

出家人在寺院在佛学院等宗教场所也要和其他出家人和合共住,互相帮扶 互相学习 等

对于寺院而言

你的常住也需要为寺院的发展建设做贡献 出坡劳作等

对于世间的父母师长而言

现代社会 出家一般也要对家里有所照拂 虽不能常伴父母左右但也应心怀感恩常念恩德引领父母在佛教的道路上正确前行等

对于社会而言

佛教与当代社会也不是毫无关联,佛教事业的发展都需要为社会注入新力量 以佛教精神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引领信众更好的为中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虽然看似出家但其实也还和这个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所肩负的责任 。所以你看自私吗?


不邀自来。

出家是否自私,相信您看了印光祖师所言:

「古人谓出家乃大丈夫之事,

非将相所能为,乃真语实语。

非抑将相而扬僧伽也。」

说明真正如理如法地出家,不但不是自私,甚至是伟丈夫之行为。但出家可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只要弄一件出家人的衣服穿穿,再剃个光头就完事了的那么简单。

关于出家这个问题,

印光老人曾给了我们很明确的慈示。

下文部分恭录于莲宗印光祖师之文-------

《复泰顺谢融脱居士书二》

有关是否应该出家,一代高僧------印光祖师给出了非常明确的两个标准,具体详见原文如下:

--------------------------- -----------------------------

……

至于出家为僧,乃如来为住持法道,

与流通法道而设。

若其立向上志,发大菩提,研究佛法,彻悟自性。宏三学而偏赞净土,即一生以顿脱苦轮。此亦唯恐不多,多多则益善也。

若或稍有信心,无大志向。欲藉为僧之名,游手好闲,赖佛偷生。名为佛子,实是髡民,即令不造恶业,已是法之败种,国之废人。

倘或破戒造业,贻辱佛教。纵令生逃国法,决定死堕地狱。于法于己,两无所益。

如是则一尚不可,何况众多。

古人谓出家乃大丈夫之事,

非将相所能为,乃真语实语。

非抑将相而扬僧伽也。

良以荷佛家业,续佛慧命,

非破无明以复本性,

宏法道以利众生者,不能也。

今之为僧者,多皆鄙败无赖之徒。求其悠悠泛泛,持斋念佛者,尚不多得。况能荷家业而续慧命乎。

今之佛法,一败涂地者,以清世祖不观时机,仰遵佛制。革前朝之试僧,永免度牒,令其随意出家,为之作俑也。

夫随意出家,于上士则有大益,于下士则大有损。倘世皆上士,则此法固于法道有益。而上士如麟角,下士如牛毛。益暂得于当时,(清初至乾隆年间,善知识如林,故有益。)祸广覃于后世。致今污滥已极,纵有知识欲一整顿,无从措手。可不哀哉。

以后求出家者,

第 一 要真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

第 二 要有过人天姿,方可剃落。

否则不可。

至若女人有信心者,即令在家修行,万万不可令其出家。恐其或有破绽,则污败佛门不浅矣。

男若真修,出家更易。以其参访知识,依止丛林也。

女若真修,出家反难。以其动辄招世讥嫌,诸凡难随己意也。

如上拣择剃度,不度尼僧,乃末世护持佛法,整理法门之第一要义。

祈与令师及一切相识之僧,剀切言之,则其功德无量无边矣。至祷至祷。

--------------------------- -----------------------------

------------------以上部分原文恭录完毕--------------

在印光老人著作《印光法师文钞》里,印光祖师有提到两人:

一位是后来出家为僧,被印光老人预言,后将有可能成为「 荷担如来慧命之龙象」 的弘量法师(俗名张汝钊,又称张曙蕉);

另一位是谛闲祖师的高足-----显荫法师。

他们两人都是属于是很典型的「过人天资」这类人,但结局却完全不一样,显荫法师最后结局并不好,也是印证了印光老人提出的出家必须具有一个首要条件,即:

「 以后求出家者,

第一要真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

这一条,是您是否具足出家之最必要、最根本条件,也是您是否可以出家的最基本的一个判断。

如果这个条件不具足,那么哪怕就算您有和显荫法师、弘量法师一样的过人天资,那也仍是不适宜出家的。

显荫法师的过人天资,印光老人是很赞叹的,但印光老人很痛心地多次提及显荫法师的结局,是很让人警觉、痛惜的。

而弘量法师出家后的修为的确符合印光老人说的两个基本条件,所以她可以排除万难,一心修道,最后终于在修道上取得了成就。

有关弘量法师、显荫法师之文章,详见以下链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p/77741091

https://m.ximalaya.com/renwenjp/19476967/281701846

以上敬请参考,若有失礼,

纯属水平有限,敬请海涵。

南无阿弥陀佛。


端看你的发心,如果为自已安乐利益出家是自私心,自私自利。

若为众生解脱生死烦恼出家则是大慈大悲之举,已发菩萨心,自然不是自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