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有著穩定工作的工程師,工資還行,妻子賢惠,兒子乖巧,父母身體康健。

別人都挺羨慕我的小日子的,可是,我想出家。

我今年32歲,最近公司有個升遷的名額,我必須拿到,和我競爭的雖然都是小輩,但是不得不說他們很優秀,一絲一毫我都不敢鬆懈。妻子每天也在後面盯著我,督促我向上,不斷問我升遷的情況,晚上在車裡吸了一根煙,慢慢騰騰的往家挪,今天宣佈結果,升遷的不是我,我得向妻子報告這個消息……

「沒事兒,下次還有機會。對了,兒子明天去貴族學校的學費湊不夠,要不問爸媽要點兒?」妻子柔柔的說道。

「我不是剛發了工資嘛,爸媽年紀大了,手裡哪有錢接濟我們。」我有氣無力的答道,這段時間,為了升遷的事,我已經很久沒有睡過好覺了。

「還了這個月的房貸,前段時間為了你升遷的事情,前前後後又塞了不少禮,早就沒了。先問爸媽拿點吧,以後我們有錢了好好孝敬老人家。」

「嗯,我明天去問問。」說完我就回了臥室。

第二天

「媽,軒軒上學學費不夠,手頭有點緊,能不能……」我實在不好意思,爸媽一輩子老農民,唉……

「拿著吧,孩子上學要緊。」母親溝壑縱橫的臉上掛著微微的笑容。

「對了,我爸呢?」

「你爸閑不住 前面有施工隊招人,你爸就去了。」母親說得平淡。

「怎麼這麼胡鬧,他可是快70的老頭了,明天不準去了。」我有些火大,我們家又不是窮途末路,哪裡要去受這種苦。

「沒事兒,你爸身子骨好,你們這不是過得緊張嘛,能貼補一點是一點,別嫌棄你爸媽沒用就好。」

我頓如五雷轟頂,手裡的錢彷彿烙鐵一樣,燙的我心臟都疼,爸媽操勞了一輩子,臨到老還要被我剝削,我實在枉為人子。

叮鈴鈴一聲驚響,妻子的電話打過來了:

「學校的名我已經報好了,你快把錢打到我卡上錢下午不交錢名額就廢了。」

「貴族學校不能不上嗎?普通學校也挺好的。」

「老公,孩子以後不能像我們一樣苦,我們累一點,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妻子還在喋喋不休的說著,我的耳邊只有嗡嗡的響聲,脊背被壓的直不起來,我媽的錢,我最後還是收了,貴族學校,還是上了。

只是我的背,越發的佝僂,我失去了抬頭的能力。

又有一日,孩子要報補習班,妻子說:「要不先問爸媽要點,以後我們有錢了,好好孝敬老人家。」

我以一個極其怪異的姿勢轉過頭看著妻子,忽然間,我看到了一張桀桀怪笑的臉,貪婪的留著哈喇子,瘋狂的往自己的小兒子嘴裡塞滿各種東西,旁邊蒼老的老人機械式的負重前行,骨瘦嶙峋,腰彎到地上,艱難的挪著。

我彷彿一個旁觀者看著這一切,我沒有任何辦法改動畫面中的任何一處,他們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我接受不了,我無法呼吸,我明白我活下去的唯一辦法,就是逃避……

「師傅,請為我剃度,我想出家。」


學佛是要自私一回,世人習慣於操心別人,卻不懂的關心自己,而人是獨來獨往,獨自輪迴,誰也替代不得。《地藏經》雲:所受諸苦,至親也不肯代受(非原文),相逢之下,苦痛逼身時,誰能代受?生老病死。

老苦。老話講,病臥三年,牀頭無孝子。

死苦。人沒等死透,就入了冷熱地獄,或者搞些什麼名堂,折騰活人,也不讓死人好過。

人都是自私的,即便是親情,其實也是騙局。因愛生恨,傷害自己的往往是最親的。

情是束縛,情是牽絆與掛礙,生時還沒什麼,一但死去離別時,情越重,痛苦越深。

所謂的情,有時是莫名奇妙的,父母對子女,應該是愛的,這毫無疑問,然而,也正因為是自己的孩子,所以才會過分的指責,或者過分的寵溺,甚至以愛的名義,把這弱小的心靈徹底毀滅。

成熟後的自己,性格偏執,思維觀念,一半的功勞在於早期的教育與父母的影響,假如養的不好,受家庭的影響,比如單親,離異,各種家庭變故,或者長期處在那種不和諧的家庭之中,那成年後就會成為不可愛的人。

既然生下來了自己,為什麼又要經歷這麼多?很多人都有這方面的疑問,但卻不反思你為何生在這樣的家庭之中?

佛教的講法是,識神(中陰身期間)由於業力感召之下,投生在有緣的家庭之中,戀母則是男,戀父則是女,又有報恩報怨,所謂無緣不來,試想這是何等的荒謬!

然而,父母有生養之恩,無論什麼品行,對自己有多麼的虐待不公,從因果角度講,這是自己的業力,生養之恩不能磨滅,這也是十月懷胎之苦的報償,但現代科技也改變了這一觀念,但恩德還是不能抹滅。

《菩薩戒經》雲,孝為根本,(非原文),離開此都不能講做人,成佛要先成人。

關於出家。

通常出家要先爭取父母同意,還要綜合考慮,而且出家之後並不是不管父母。上報四恩,父母恩是其中之一,但這個報恩並不是給點好的,冰冷的房子住著,每年回去帶點錢禮物就是孝順了。

菩薩的孝是通過佛法度三世父母脫離輪迴。

無論能否出家,但觀念要明白,不然做和尚像做賊一樣,怕人講閑話,喫素還的避開,生怕別人覺得自己另類,這都是愚見,也是初學人的認識。

原因是佛法沒學到位,不明白它的意義有多重大,為人講法時,自己也沒底氣,說服不了別人,同時也不能圓融,隨順眾生。所以,就反而覺得自己不對,問出顛倒的問題。

理想與實際要分開,感情與理智要懂得平衡,否則就會懷揣著宗教熱情,但結果可能與你想的大不相同!

這個時代,是很難看清的,魔強法弱,在哪裡我看都沒什麼區別,各有利弊,不要把寺院過於神聖化,還是應該如實的去觀察,結合自身去做選擇。

保持一份平常心吧!


謝邀

作為個在在佛教裏打過醬油的業餘人士來講,認為不自私。

出家也有責任要承擔 不是就一個飽三個倒等死

對於信眾你得有作為法師的責任

給予信眾在佛法上的滋養 像教孩子讀書一樣 幫助他們樹立一個正確的佛教觀念等

對於同為出家人的師兄弟你得有相互照顧和合共住的責任

出家人在寺院在佛學院等宗教場所也要和其他出家人和合共住,互相幫扶 互相學習 等

對於寺院而言

你的常住也需要為寺院的發展建設做貢獻 出坡勞作等

對於世間的父母師長而言

現代社會 出家一般也要對家裡有所照拂 雖不能常伴父母左右但也應心懷感恩常念恩德引領父母在佛教的道路上正確前行等

對於社會而言

佛教與當代社會也不是毫無關聯,佛教事業的發展都需要為社會注入新力量 以佛教精神服務社會奉獻社會 引領信眾更好的為中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雖然看似出家但其實也還和這個社會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也有所肩負的責任 。所以你看自私嗎?


不邀自來。

出家是否自私,相信您看了印光祖師所言:

「古人謂出家乃大丈夫之事,

非將相所能為,乃真語實語。

非抑將相而揚僧伽也。」

說明真正如理如法地出家,不但不是自私,甚至是偉丈夫之行為。但出家可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只要弄一件出家人的衣服穿穿,再剃個光頭就完事了的那麼簡單。

關於出家這個問題,

印光老人曾給了我們很明確的慈示。

下文部分恭錄於蓮宗印光祖師之文-------

《復泰順謝融脫居士書二》

有關是否應該出家,一代高僧------印光祖師給出了非常明確的兩個標準,具體詳見原文如下:

--------------------------- -----------------------------

……

至於出家為僧,乃如來為住持法道,

與流通法道而設。

若其立向上志,發大菩提,研究佛法,徹悟自性。宏三學而偏贊凈土,即一生以頓脫苦輪。此亦唯恐不多,多多則益善也。

若或稍有信心,無大志向。欲藉為僧之名,遊手好閒,賴佛偷生。名為佛子,實是髡民,即令不造惡業,已是法之敗種,國之廢人。

倘或破戒造業,貽辱佛教。縱令生逃國法,決定死墮地獄。於法於己,兩無所益。

如是則一尚不可,何況眾多。

古人謂出家乃大丈夫之事,

非將相所能為,乃真語實語。

非抑將相而揚僧伽也。

良以荷佛家業,續佛慧命,

非破無明以複本性,

宏法道以利眾生者,不能也。

今之為僧者,多皆鄙敗無賴之徒。求其悠悠泛泛,持齋唸佛者,尚不多得。況能荷家業而續慧命乎。

今之佛法,一敗塗地者,以清世祖不觀時機,仰遵佛制。革前朝之試僧,永免度牒,令其隨意出家,為之作俑也。

夫隨意出家,於上士則有大益,於下士則大有損。倘世皆上士,則此法固於法道有益。而上士如麟角,下士如牛毛。益暫得於當時,(清初至乾隆年間,善知識如林,故有益。)禍廣覃於後世。致今污濫已極,縱有知識欲一整頓,無從措手。可不哀哉。

以後求出家者,

第 一 要真發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

第 二 要有過人天姿,方可剃落。

否則不可。

至若女人有信心者,即令在家修行,萬萬不可令其出家。恐其或有破綻,則污敗佛門不淺矣。

男若真修,出家更易。以其參訪知識,依止叢林也。

女若真修,出家反難。以其動輒招世譏嫌,諸凡難隨己意也。

如上揀擇剃度,不度尼僧,乃末世護持佛法,整理法門之第一要義。

祈與令師及一切相識之僧,剴切言之,則其功德無量無邊矣。至禱至禱。

--------------------------- -----------------------------

------------------以上部分原文恭錄完畢--------------

在印光老人著作《印光法師文鈔》裏,印光祖師有提到兩人:

一位是後來出家為僧,被印光老人預言,後將有可能成為「 荷擔如來慧命之龍象」 的弘量法師(俗名張汝釗,又稱張曙蕉);

另一位是諦閑祖師的高足-----顯蔭法師。

他們兩人都是屬於是很典型的「過人天資」這類人,但結局卻完全不一樣,顯蔭法師最後結局並不好,也是印證了印光老人提出的出家必須具有一個首要條件,即:

「 以後求出家者,

第一要真發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

這一條,是您是否具足出家之最必要、最根本條件,也是您是否可以出家的最基本的一個判斷。

如果這個條件不具足,那麼哪怕就算您有和顯蔭法師、弘量法師一樣的過人天資,那也仍是不適宜出家的。

顯蔭法師的過人天資,印光老人是很讚歎的,但印光老人很痛心地多次提及顯蔭法師的結局,是很讓人警覺、痛惜的。

而弘量法師出家後的修為的確符合印光老人說的兩個基本條件,所以她可以排除萬難,一心修道,最後終於在修道上取得了成就。

有關弘量法師、顯蔭法師之文章,詳見以下鏈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p/77741091

https://m.ximalaya.com/renwenjp/19476967/281701846

以上敬請參考,若有失禮,

純屬水平有限,敬請海涵。

南無阿彌陀佛。


端看你的發心,如果為自已安樂利益出家是自私心,自私自利。

若為眾生解脫生死煩惱出家則是大慈大悲之舉,已發菩薩心,自然不是自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