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和聰明有啥不同?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般若波羅蜜具足。何者為十。

一者 善解無我真理。

二者 善解諸業果報。

三者 善解有為之法。

四者 善解生死相續。

五者 善解生死不相續。

六者 善解聲聞辟支佛道。

七者 善解大乘之道。

八者 善解遠離魔業。

九者 智慧不倒。

十者 智慧無等。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解無我真理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以善正慧觀察色陰。乃至受想行識皆善觀察。

如是觀察 不見色生 不見色集 不見色滅。乃至受想行識亦不見生 亦不見集 亦不見滅。

何以故。以真實故。不以假名世俗性故。其真實性與世俗性。是二種性文字章句所不能說。

以是因緣精進不息如救頭燃。精進勇猛利益眾生。

如是菩薩善解無我真理。

云何菩薩善解諸業果報

菩薩應作如是觀察。所言世間有諸果報。皆似伎兒乾闥婆城本性自空。所言眾生則非眾生。而橫執相著於我見。以是因緣不達真理。既不能了真道理故。作如是見。若言無我無人 無眾生無壽者 無士夫無養育 無男女等。及諸善惡業因果報。誰生誰死。

爾時菩薩雖無眾生。有業有報 如是悉知。非是眾生 非諸善惡業因果報 菩薩亦知。以正慧故。以真實故。

如是菩薩善解業因果報。

云何菩薩善知諸有為之法

菩薩摩訶薩應於一切有為之法。以善慧故而善通達。

作如是觀。是諸行法搖動不住。如朝露滴 日出消盡。如山水流 唯去不歸。何有智者。於行法中而生貪著其心戀慕。

若能觀見如是真實。見實因緣則生厭離寂滅之心。

如是菩薩善知有為之法。

云何菩薩善解生死流轉

菩薩以善智慧通達有為諸法。作是思量。遍諸世間被無明暗之所覆蔽 障其慧眼。如生盲人不見正路。何由能得出離生死。唯著生死貪愛繩索之所纏系。而取四取 趣向三趣。沉滯生死 以取因緣。而能造作善不善業。以善不善諸業行故。受三有生 有因緣生。以生因緣 有老有死。老死因緣 憂悲苦惱種種不絕。如是流轉猶若車輪。生死輪迴無復斷絕。

如是菩薩善知生死流轉。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知生死不複流轉

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觀。無明滅故 不著生死。不執著故 貪愛不生。貪不生故 取則不生。取不生故 有不相續。不接續故 生則不生。生不生故 老死憂悲諸苦惱等。悉皆斷滅究竟無餘。菩薩摩訶薩依此道理。以善慧故悉皆通達。

如是菩薩善知生死不複流轉。

云何菩薩善知聲聞辟支佛乘

作如是觀。若行是法得須陀洹果。若得斯陀含果。若得阿那含果。若阿羅漢。流盡六通 盡諸有結。無復系縛向涅槃道。

若行是法得成緣覺。自度自脫等於犀角。

如是諸法菩薩以善慧故皆得通達。雖爾通達而不取證。所以者何。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我今荷負諸眾生類。作師子吼誓度脫之。是故我今不應未度一切眾生生死稠林曠野險難。而獨度身於生死險。

如是菩薩善知聲聞緣覺乘道。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知大乘

菩薩乃學一切諸佛所制戒律種種經法。究竟無餘。不得學者 不得學道。不得所學一切種法。不以如是之因緣故而墮斷見。

如是菩薩善知大乘正道。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知遠離魔業

菩薩摩訶薩於惡知識究竟遠離。及非所宜國土聚落。受持讀誦路伽夜多外典咒術。貪求利養殷重恭敬。菩薩知已皆悉遠離 究竟避之。及諸結使 諸縛惱惑。能障菩薩清凈道者皆悉遠離 修對治門究竟斷之。

如是菩薩善知遠離魔業。

善男子。云何菩薩智慧不顛倒

菩薩摩訶薩一切世間技藝道術悉皆學知。何以故。為欲成就利眾生故。不為欲得所知識故。但為光揚顯示如來正法功德之最勝故。於諸外法不生優勝功德之想。唯作是解。如來經教最深最極。諸律毗尼功德無量。是故菩薩不取外道邪見法則而為清凈。

如是菩薩智慧不顛倒。

善男子。云何菩薩無比智慧

菩薩摩訶薩於此世間 若魔若梵 若沙門若婆羅門 若人若天 一切十方。無有一人等於菩薩之智慧故。唯除如來應供正遍知。無有智慧能勝之者。若天若梵若人若魔。一切世間所有智慧無能及者。

如是菩薩智慧無比。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般若波羅蜜滿足。


根本智指的就是所有佛菩薩與我們一切有情眾生的根本(真如本性)裡面,本來就具有的智慧,因為是根本之中的智慧,所以簡稱為根本智。根本智具足無量清凈平等覺,純凈純善,圓圓滿滿,沒有絲毫欠缺。我們的根本就是真如本性,因為是自己的,所以也叫做自性。

  後得智,這是佛門裡面又一個重要的名詞。什麼是後得智呢?因為我們芸芸眾生墮入了無明,不知道自性是什麼,也不知道自性在哪裡,迷失了自性,佛大慈大悲來到世間講經說法,目的就是為了幫助眾生開啟智慧,破除無明,回歸自性,離苦得樂,得到和佛一樣相同的真實利益。佛講經說法是依據真如本性說出來的,是自性的流露,所以說佛經就是自性!眾生進入佛門學佛得到的智慧,與真如本性(自性)相應,與根本智是一模一樣的,是一不是二,因為是經過學習佛經,聽經明理之後得到的與自性相應的真實智慧,所以稱之為後得智。

德遵普賢:什麼是根本智和後得智?

zhuanlan.zhihu.com圖標


什麼是智慧?六祖壇經中,六祖慧能大師教人常念:摩訶般若波羅蜜。這就叫智慧,這句是梵文,按照翻經規矩有六不翻,這句屬於尊重不翻、多義不翻。翻譯成漢語,摩訶譯為大,比如菩薩摩訶薩,就是大菩薩,一般都是法身大士,甚至法雲地以上之法身大士。般若譯為智慧。波羅蜜,說全了是波羅蜜多,譯為彼岸到,這是倒裝了,實際是到彼岸,意譯為究竟圓滿,到家了。

因此摩訶般若波羅蜜,就是究竟圓滿的大智慧,禪宗求的是大智慧,是般若智慧,不是禪定,這是參禪人要明白的。各宗各派都是求大圓滿的智慧,像禪宗叫明心見性,教下叫大開圓解,凈土宗叫一心不亂,密宗叫三密相應,其實都是說的大圓滿的智慧,用詞不同而已,千萬別執著名詞相。

那如何得到智慧呢?通過三學戒定慧。我們常說富貴的華嚴,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三學戒定慧正源於楞嚴經中的四種清凈明誨章,佛在說四種清凈明誨之前,先說出三學: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後面四種清凈明誨,重點放在戒上,要特別注意楞嚴經上說的心戒,不是事戒。三學通俗說,持戒有功德會得定,持定有功能會開慧,這是講如何修慧。換句話說,持戒沒有功,得不了定,持戒就變成福德了,這些地方,讀經時都要仔細認真,而且後面的四戒,說的是五戒中的根本重戒,除去了不飲酒,都是從心上要求的。


智慧是創造萬物之源頭。本自具足,不是養成的,人人具足。


我感覺智慧就是閱歷、經歷,第一個人經歷的多了,體驗多了,對待一些事情的觀點就會給人一種充滿智慧的感覺。


讀聖經吧,聖經裡面有一章箴言書,裡面全部是充滿智慧的話語,為人處事,真正理解並且行出來的人真的就是充滿智慧的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