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男子。復有十二種勝法。菩薩成就。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等十二。

一者 安隱心為與一切眾生樂故。發菩提心。

二者 愍念心他惡來加 能忍將護 不生異相故。發菩提心。

三者 大悲心為荷眾生 大重擔故。發菩提心。

四者 大慈心為拔一切惡道苦故。發菩提心。

五者 清凈心能於余乘 不生願樂故。發菩提心。

六者 無染心為離一切煩惱濁故。發菩提心。

七者 光明心為求無上自性清凈光明照故。發菩提心。

八者 幻心能知諸法究竟無物故。發菩提心。

九者 無物心能知一切無所有故。發菩提心。

十者 堅固心於諸法中不可動故。發菩提心。

十一者 不退心能證諸法究竟盡故。發菩提心。

十二者 度諸眾生不生厭心如說修行故。發菩提心。


佛說的心就是身口意,也就是我們想的,說的,做的,一切行為舉止,會影響別人,會留下痕迹,會種種子的這顆心,所以想的不會錯,說的,做的就不會錯,怎麼樣才能想對呢?聽經明理才行,因為佛已經把所有正確的在經中講出來,告訴我們,我們只需要依教奉行就可以了。

那麼怎麼修呢?聽懂聽明白了,就會按照佛在經中講的真實殊勝義理去對照,對照自己的起心動念是不是跟佛的教戒一樣,雖然我們一樣生活,工作,但是目的是為了去得到它們,還是為了更好的護持弘揚佛法,這就是兩個概念了,一個是執著,一個是大做佛事,借假修真,完全是兩種境界。明白了這點,自己聽經明理懂了明白了,幫助別人也懂也明白,這是應當份內的事情,為什麼?因為眾生的自性一樣,大家都應該得到和佛一樣的真實利益,而且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不為名不為利。只為了帶給眾生真實利益,這裡面就巧妙的用上佛的智慧慈悲德能降伏住貪嗔痴了。


「性主七分,命主三分。」「修心入手,修心了手。」在性命雙修的丹道體系之中,心性的修養至關重要。沒有一定的德修作為根基,就難以承當修鍊大事。

所以修心是根基 修心就是開心量。

現今產生的種種慾望和貪求,使天性靈性受到蒙蔽和破壞,要凈化和完善個體生命,就必須逐步清除這些障礙。所以,要積功培德,與人為善,常行方便,助人為樂。

須知行得一分善事,即多一分光明;行得十分善事,即多十分光明;時時處處行善事,則時時處處皆光明。「人心不死,道心不生。」逐漸掃除迷障,使自己的本我天性靈覺恢復純凈,陰霾盡去,而神光常存,則無時無處,不在大道之中,合於先天,與道為一。

俗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道德修養高深的人,與人為善,樂於奉獻,對於內心世界是一大財富,精神上必然充實,心胸自然開闊,內炁平和,毫無芥蒂。所謂:「德正則心安,心安則炁順。」

與此相反,假如心地不純,德行欠佳,甚至心術不正,道德敗壞,必使心神經常處於不安定狀態,往往妄念起伏,心火熾盛,難得清靜,即使從事功修,亦難以見到效驗。


所謂修心,就是明白自己,明白真實的自己。

至於如何修,就是在平時的生活中,有煩惱有情緒波動的時候,反觀自己,為什麼會煩惱?因為什麼不開心?不要帶偏見和立場,要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問題,才能真的看明白,真的了解自己。


什麼是真正的修心,就是看別人看什麼事都只看好的方面,只看別人的優點,不看也不說別人的不好。有了問題都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往外怨。有大德曾講「找好處開了天堂路,認不是閉了地獄門」。怨人煩人,喜歡找別人的不好,就是在往心裡裝垃圾,時間久了身體也要得病。這不僅是修心,更是最好的養生。


從找心開始,如果不知道如何找,請參照我講的,(太乙金華宗旨)視頻講解,裡面有。

觀念,定,靜,也是不可缺的,


佛教的方法介紹下:修心就是修正自己的心,使之符合於宇宙的規律,首先是對因果輪迴生起定解,修出離心,然後修菩提心,發誓將一切眾生安置於佛地,最後修人法二無我,證悟法界真相。或者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這些得找明師,一步一個腳印,按次第系統修學。


體休則靈顯,靜下來找的自心本我,集中一念,守一尋中,可以修心


修心就是自我成熟,自我解救的過程,認識生命的無常,希望能不被一些虛妄的東西纏縛自己,就是修心。

修心的方法,都是從熄滅三毒開始,三毒就是貪,嗔,痴。沒有人能一下子熄滅三毒,大家都是漸進性的盡量去做的。


(一)何謂修心?

簡單理解,就是修鍊自己的內心和意志。

而站在實際修行的角度,修心是一種深度的生命體驗

更進一步去理解,

修心,

其根本在於——清楚認識並且感知到「我」和「身體」「心」、「情緒」、「念頭」等,

以及同各種外物之間的區別。從而,通過「觀察」這個「身體」「念頭」「情緒」「心」,以及各類外物,來找到「我」。進而,解決世界級難題——我是誰?

何謂修心?這便是「修心」。

(二)如何修心?

儒釋道三家,各自給出了具體修行實踐的方法:

1、儒家曰「格物」、「致知」。

推究事物本質,端正事業物境等末用,

從而修鍊內心,求得內在的良知本體,

認識自我,認識世界。

2、釋家曰「止觀」、「定慧」。

停止思慮,空掉念頭,從而通過進入「定」下來的這種境界,來「觀察」自我內心,認識世界。

3、道家曰「守中」、「坐忘」。

或聚焦自己的意識,而歸為「一」,或虛化自我意識,而歸為「無」。從而,認識自我,認識世界。

看似三家方法不同,

實則,三家方法本質上都是為了——獲得旁觀者視角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說白了,就是把「我」從「我」身上摘出來之後,且「站」在一旁,再去「看看」那個「我」

具體選擇什麼方法,也要看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接受程度,

可稱為「緣」。除此之外,由於修心只能自己體驗,因此唯一真正的參考指標,就是自己具體實踐之後的具體體驗,可稱為「份」。

如何修心?依緣分修心。


修心《修心》 無事心不空, 有事心不亂 ; 大事心不畏, 小事心不慢。 2021.4.周子清海口隨筆 0 贊同 · 0 評論查看完整文章


哈哈!換個不一樣的說法!

修心簡單的說,就是提升堅持原始的方法獲取多巴胺的能力!

比如說餓了吃飯,困了睡覺,休息好了運動,這些原始的方式都能讓人感覺快樂!

但是人有智慧,可以繞過原始方法,直接獲得快樂。。。比如吸煙,吃美食,遊戲等!

而走捷徑獲取快樂,比原始獲得快樂要容易得多!就算是明知道不對,也忍不住一遍一遍去重複!以至於有束縛之感!

擺脫這種束縛就是修心!至於如何修?自然是在點滴中積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