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不同了,當代古典音樂在我的眼裡看來就是劍走偏鋒,當代音樂作品越來越晦澀難懂,就算出現什麼大師級人物,也不可能想貝多芬那樣子廣為人知,可能現在不是沒有,只是你不知道罷了


1.古典樂創作時段跨度很長,大部分形式已經有人創作過了。

2.難度相當大,需要很多年的鑽研和沉澱。做演奏家已經很難,何況還要作曲…以前生活沒多少誘惑,現在人大多有些浮躁。

3.不符合快節奏的時代潮流。走古典樂道路已經很難,更何況創作。

一首成功交響樂曲子往往要幾年的磨合。在這個短視頻、口水歌流行的當下,

除非家底雄厚到不用考慮經濟。

不然真的又慘又沒錢,那些大師的曲子一輩子都聽不完,不會有人聽你的曲子。


有啊,比如

阿蘭·佩特松,1911 - 1980,Allan Pettersson,瑞典作曲家,被譽為瑞典的布魯克納。他的代表作是貫穿其一生的17部交響曲,他如今也被認為是20世紀下半葉最重要的瑞典作曲家之一,也是20世紀重要的交響曲作曲家之一。其作品大多為單樂章形式,規模宏大以至於冗長,使用複雜的對位法,但始終保持調性。

艾略特·卡特,Elliott Carter,1908-2012,美國作曲家,師從布朗熱。早期的音樂風格傾向於新古典主義。他的風格非常艱澀、嚴苛,追求音樂的複雜性。

……

影響肯定不如貝多芬,技術(思想)絕對不差。


潘德列茨基王西麟這些現代嚴肅音樂作曲家,搞無調式的協奏曲交響曲,和普通人離的太遠了。


同理

現在這麼多人寫詩,為什麼沒有出現但丁這樣的詩人

現在這麼多人寫小說,為什麼不能出現一個陀思妥耶夫斯基

貝多芬是天才,他是第一個提出 『藝術家高於一切』 的人,而且貝多芬在精神上已經超越常人太多了,他這樣的藝術家就像尼采提出的『超人』,是尼采心中完美的酒神式藝術家。

從技術層面上說,現在知道古典音樂作曲方法的人太少了,就算你真的做出來了,金色大廳也只會演奏貝多芬,莫扎特,而不是現代作品。

每一種音樂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古典音樂鼎盛時期自然會出貝多芬,就像現在流行音樂盛興,就有了周杰倫。


不同時期的音樂有不同的風格,音樂的發展反映了時代的變遷。比如現在的電音,一個飛速發展的行業,優秀作品也有很多喲。

還有一個就是現在的人從小就接觸古典音樂的不多了,就像古代文學一樣,古人所接觸的只有文言文,詩詞賦論名篇當然有很多,但現在則很少了。

一些著名的鋼琴演奏家也能創作出一些吧,但現在也沒人聽,不是所有人都熟悉古典音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