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不需要三纲五常的条条框框,推崇致良知,倘若遇上灭霸这号人,他内心的正义和良知就是灭掉一半人口,维持宇宙生态平衡,那怎么整?还是致良知有更严谨的定义?


谢邀。问题是个好问题,例子也很形象,我需要进行两个范畴的分殊来解决您问的问题。

宋明理学把人的知识分为两种,1.德性之知 2.见闻之知。

德性之知指的是具有普遍性的善良意志,是每个人不学而能的良心。有这种良心,我们普遍性的内心里都有善良的部分,比如有同情心,向往和平等。心学的良知属于这一类的知。

见闻之知,顾名思义就是来自于耳目见闻的知识,需要后天的学习才能获得,良知无法让人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致良知无法解决见闻之知的问题。

良知只是最初的一念发心,所谓致良知,就是让这一念的善良扩充,不要因为私欲就让它隐而不显,它并不提供具体问题的解决措施。

在致良知的道德实践中,要在良知为头脑的前提下,使用见闻之知,来使行为完成。比如说,对陌生的小婴儿有恻隐之心是良知,看见小孩掉到了火里,良知发动——要救,怎么救?去找水。去找水这件事不是良知告诉你的,是你的水能灭火的知识告诉你的。良知是先行者,知识是帮助良知的落实。

良知是相同的,但是见闻之知则可以不同,上面小孩的例子,有些人可能会想别的办法,比如去找灭火器。或者有些人头脑不是很清楚,去报警,警察来了已经来不及了,办法想错了不代表他就没良知,见闻之知和良知是两个层面的问题。

回到你的问题,如果灭霸要杀死宇宙中一半的人是致良知的话,那必然是出于如下情况:灭霸的良知是想让宇宙达到和谐,为了宇宙万物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毁灭一半生灵,尽管心中不忍,但是只好这样。

良知是让宇宙达到和谐,毁灭一半生灵是达成这一善良目的的办法。这个办法即使是错的,也是属于好心做了坏事,并不因造成了不好的后果就成为坏人。

不过虽然我没看过灭霸,但一听名字就知道他是个大坏蛋,他应该不是这么想的。

总之,良知是具有普遍性的道德意志,人人皆有人人皆同的。但是见闻之知则不是,出于同样的良知,不同的人在某一事情上或许会想出不同的办法,因为每个人的见闻之知不同。这不同的办法或许是冲突的,但背后的良知则是相同的,并不能因见闻之知是相对的,就说良知也是相对的。


其实很简单,按四句教的说法,「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良知是很朴素的东西,用朴素的现实的善恶观就大多能够判断

灭霸认为「人口数低于环境承载力」是善,但也知道「杀人」是恶,所以灭霸灭掉一半人口的行为就不是「为善去恶」了,就是简单的「为善也为恶」的电车难题,自然称不上格物,也不能说致良知了

所以当普通人就不要屁股歪到给灭霸站台了,实际遇到的电车难题上,普通人就是拿了个马桶橛子路过而已

举个更有意思例子,比如卧底,卧底要「为恶」的,那是因为有「大恶」存在,所以跟著「为小恶」,但最终目的是为「除大恶为大善」。所以历史评价很重要,在怎么现实俩难的问题,历史往往会给出恰当的评价,多看看这些评价,就能知道善恶观并不复杂,明白时代的潮流,也就体会到现实的良知了,在现实实践中体会良知,而不是搞个形而上学的定义。


良知不属于任何人,同样一个人的行为并不一定就代表良知,即使他打著良知的名义。春秋五霸挟天子以令诸侯,希特勒发动二战,都是人的行为,良知不以人类存在与否而增损。致良知,则我命在我不在天地,人类去其半,我何容心焉(此言未免不仁)。


学心学的目的是自己如何致良知,穷尽一生都无法做到,哪有工夫管别人致良知?要研究别人致良知的话,那就是一门新的学科了。


在阳明心学里,良知是个实践问题,而不是理念问题。所以良知并没有严格的内涵和外延。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征。源于古希腊的归纳和演绎,适合于更小规模的组织体,而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组织体,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不可能用归纳演绎的方式去统治,更多的时候需要依赖实践性的一般原则。

灭霸这个问题,非常好,因为这恰恰是中国古代权力体系的一个核心问题。比如黄河闹水患,主张赈灾的人是善的?还是不主张赈灾的人是善的?很多人说当然是主张赈灾的是善的。问题就在于,实践中,很多主张赈灾的人以仁义道德为名,行贪污腐败之实。主张赈灾然后不仅可以贪污赈灾的款项,而且可以在其他地方多收税。那么主张不赈灾的就是善的?直觉告诉我们,肯定也不对呀。这种实践性问题在古代社会是千千万万的,直到今天,这种问题依然是存在的。

所以,讲到阳明心学的良知,就必须讲知行合一。没有知行合一的前提,就不存在致良知的实践。

灭霸这个问题就可以分析了。灭霸的理念和行为在电影上看来是一致的,也就是知行合一的一个人。他做到了,在实践过程中,他也是道德自律,也就是一视同仁,连自己也是规则之内的。对他而言就是一个致良知的过程。这没什么毛病。

但是灭霸的致良知,未必成为你的致良知。因为你从自己的实践中得知,这种行为是恶的。所以你的致良知就不会这样选择,你不这样选择,不作恶,革除自己心中的恶,同样是致良知。这就是实践理性。

这两种致良知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依赖于知行合一的前提。但是由于每个人的掌握的世界的深度和宽度不同,对同一件事情会做出截然不同的的选择。但是,这不就是世界的真实面目吗?道德只是人们希望的样子。

问题来了,致良知没有统一的标准吗?是不是存在一个先验的,连续的良知统一体呢?从王阳明的人生轨迹和他的著作看,他认为良知是一种选择,所以要致良知。所以,对于存在一种先验,永恒的人性良知,他是持怀疑态度的。这大概才是他真正的智慧所在。

实际上,在一个权力为核心的体系中,知行合一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就意味著致良知很难做到的非常高的要求,会催生很多道德表演艺术家。

而不以权力为核心的社会体系中,知行合一相对就容易好多,因为风险成本低呀。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来自某些其他文化体的人,傻的可爱,忒实诚。


这种人本身就属于良知被完全蒙蔽终不可教化之人, 阳明先生的做法是直接除去, 以致自己的良知。


你这问题首先我们要确认灭霸灭掉一半人类的是否为良知,你认为是吗?就像希特勒要灭掉犹太人一样!这是一种病态心里扭曲!你认为呢?


前提一,灭霸是主观唯心主意,估计是王艮教的灭霸。不可取。

灭霸灭掉一半人口,为的是让资源延续,既然目的是让资源延续,为何要去靠灭杀别人的这个手段达到资源延续,完全可以用其他手段。

我如果是灭霸,知道整个宇宙资源有限,现在也需要解决如果让资源延续下去,那就通过改变资源配置手段达到资源延续,而不是灭掉一半人口。

最后

雷锋说过一句话,对待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般的决绝,对待朋友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哪有什么错与对,不过是价值取向+自然规律的选择罢了…… 跑题了


物种都不是一个,不适用


良知与人们的价值观很相似,致良知可以看作把价值观更加符合世界的某一面。

世间不分是非,不分善恶,一切善恶是非只不过是生命区分出来的。善恶是非的标准很多,看你遵循哪一个标准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法则,一切生命的世界法则都在主观世界被情况选择。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