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道亦如此。


《道德经》中老子把人的修养比喻成接近于「水」的存在,水可以有无数的表现形式,但是水不跟其他事物或者人,比凶斗狠,争强好胜,而是伺机而动,可以飞流直下三千尺,可以潮起潮落,可以海市蜃楼,也可以潺潺流淌。

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水的形式和状态受环境影响,人的修养、德行、追求、文化、基本素质也应该是这样,道法自然核心要素就是顺势而为,无为不争。

人生哲理就是懂得利用规律办事,在自己弱小的时候伪装,示弱,甚至是跪tian,当自己强大时就守护一方净土,给自己爱的和爱自己的一个家园,当自己成家立业之后,功成名就之时功成身退,事了佛衣去,深藏功于名。

就像金庸小说《侠客行》一样,狗杂种在侠客岛吃了249吨腊八粥,呆了87天,最后一天去看最后一幅图,结果不认识字,感觉字就像蝌蚪一样,游来游去,很温暖,然后练成《太玄经》其他人纠结图文混排的映像,内心都有一个执念,绝世武功学会一定是一方诸侯,可以天下第一,其心正,则事顺,事顺则乃成,但凡私心杂念过重,根本没有那个心性和心境练就绝世武功。守护和爱才是人生和生命的真谛,执著占有和控制,是不合乎情理的。

上善若水的境界不是说道德的,这是一个最大的错误,以为《道德经》就是说道德的,反而不是,道是宇宙洪荒,天地玄黄的运转规律,德是人文主义对于个体属性的塑造,有客观存在身份,也有主观存在灵魂(精气神)《皇帝内经》中的藏象系统的修行。

那么上善若水的境界,是讲心性、心境。人心和人性,智慧和超脱的。可以说《道德经》就像一个找到自己的武功秘籍,可以打通任督二脉,绝对不是能够统一天下的兵法、或者《葵花宝典》之类的,而是类似道家《先天功》和《太乙金华宗旨》以及瑜伽术里面脉轮学说。

人通过打坐、坐禅、入定、冥想,可以找到自己身体和灵魂的契合,灵魂和自然的契合,以及身体和自然的契合,天人合一,天地合一,我和无我合一。

人生哲理就是我们要明白人生的意义,生活的智慧,以及利用具体的知识,转化成我们内心的力量,砥砺自己的斗志,和自己不羁的灵魂,和对自由的追求。

《古董局中局》多少人为了佛头浪费一生时间去追求,反而浪费美好青春,多少人守护一个真相,颠沛流离,漂浮的不是世事浮沉,而是人性变化,历史惊人的相似,人性在欲望的海洋来回挣扎,所有人都以为自己会水,可淹死的全是会水的。

没有谁比谁真正的聪明多少,因为聪明本身就是伪命题。毫无疑问,人生哲理是经历过后才明白的道理。

17岁的韩寒面对所谓30-40岁的巨儒面前,人生经历看似简单,平淡且枯燥,别人读了韩寒的文章却置疑人家才华和学问,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进大学校门,看似没有人生经历,让所有30岁念完大学才工作的人受不了,一辈子侵染在教育环境烘托出来的灵魂,没有一个没有进过一天大学校门的人的灵魂有趣。

有一个女提问者,说韩寒像烤鸭,坐立不安,一个17岁面对镜头,面对几十人的质疑,能够坦然自扰,没有口吐芬芳,这才是基本素质,请收起人性的傲慢和偏见,不要用自己的生存观念对于别人的人生指手画脚。

看完视频的我没有生气,众生无明,能理解韩寒的不多,更高级别的哲人独处著,不是因为他们孤独,而是他们环顾四周,却找不到自己的同伴!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你可以理解为让人不反感的「装孙子」


《道德经》第八章开篇就说:上善若水。告诉我们人应该修道,但是修道要有一个榜样。这个榜样就是水,我们应该向水学习。

为什么老子用水,而不用空气、阳光,或者其他的?因为他觉得水跟人很亲近。

有些人不太会去看太阳,因为怕晒,看到太阳就撑伞,太阳大了就不出门。有些人不知道空气那么重要,因为没有感觉。所以你说空气污染,他没感觉,你说空气很好,他也没感觉。可是水就不一样了,我们每天都要碰到。老子很喜欢用水来象征良好的德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