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實非常想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這個換取財富的地方,哪裡可以有我也很想去換一換。

開個玩笑,這種辯題肯定不能夠往科幻或者奇幻的方向去發展啊,比如說窮人通過獻祭自己的生命然後獲得了權力地位和榮譽,聽起來就很像是像邪神飛天意麵教主。奉獻自己,差不多給我一種錯覺,似乎是在講浮士德。

我相信,嗯,肯定這種字面意義上的表達,它應該是彰顯出更加社會性的或者更加現實性的問題(當然也並沒有說辯論,不能夠往奇幻的方向去思考)。

我想貧窮的人,他的壽命往往會比較的短暫由於身體在比較惡劣的環境下勞作,獲得的財富也並不能夠很好的讓他提升自己,擺脫這樣的環境,我還記得芭芭拉曾經寫過一個故事,好像是說的在底層的生活就會陷入這樣的無限的惡性的循環裏,這個窮人該不該的問題,如果用從這樣一個角度去思考,那個就談不上該不該,他就是肯定不應該。

那麼怎麼改變呢,跟窮人也沒有關係,而是要更好的進行社會的福利保障,更好的讓窮人能夠獲得義務的教育,更好的讓後代擺脫這樣的貧困,脫貧致富。


仔細研讀了現有其他兩位答主的回答,一位強調切分「財富」與「財富帶來的後續影響」概念,老實講有點一廂情願,觀眾又不是不知道財富金錢作用的弱智小孩子……

至於另一位,長篇大論要在物質與精神二元化上做文章,推薦反方把窮人定義成物質與精神雙缺,而用命換來的財富只能是物質財富——我百思不得其解,為啥?

這把財富定義解釋得更清新脫俗(精神財富),以及主動削弱窮人現有自身素質(都缺)——這難道不應該是正方該做的事情嗎?

反方主動幫正方做有利的定義解釋,然後主動切割出弱點戰場(換來的財富只能是物質財富,不能是精神財富,憑啥?),這是什麼樣的慈善精神?——我們一般俗稱為「白給」。

…………把令人窒息的分析立論操作拋在腦後的分割線…………

1.切題

這個辯題在定義解釋上做不了什麼文章,「財富」與「一半生命」這麼淺顯易懂的白話文有必要非得加二創,把觀眾與評委當不識字的傻子忽悠,聽你們扯什麼為精神文明建設不惜付出生命——這種離題萬裏的歪門邪論?

對反方而言,窮人也只是迷惑性的幹擾性選項,誰要哪個持方真敢對窮人這個經濟收入較低的羣體過多賦予歧視與偏見(正方很可能踩雷)——輕飄飄來一句,窮人的命久不值錢因此去拿命還錢就算賺對吧?貴方辯友是否就否定了窮人後半生髮達的可能性?認為窮人一輩子,貫穿終生都拜託不了無法正當獲取財富的詛咒?

把歧視窮人的帽子給正方送上並且戴穩,正方絕對不敢再拿「窮」這個字眼來說事。

反方要切題抓住的辯題關鍵點就是簡單粗暴的「命比錢重要——即使人再窮」

2.立論

先搞清楚這個辯題的主旨範圍在哪裡……一半生命與財富,對缺乏財富的人來講應不應該換?——起碼不是讓你瞎扯拿命換精神財富(享樂,覺悟)這類跑題奇論。

簡單來講,就是命和錢,是古典的「義利之辯」的一個同類辯題。

我揣測正方的王道立論是「半條命指不惜己身地奮鬥」——現實中已經成立的既定事實複述一遍……然後用「存在即合理」的潛在邏輯給你渲染一下窮人一無所有隻能拚命的孤絕悲壯感,都不用把窮人應該用一半生命換取財富的辯題偷換成打工人應該努力拚命工作的洗腦正能量——只需要問你窮人除了拚命工作,還能靠什麼養家餬口?

一半生命與財富的取捨問題交換能結合實際,解釋成窮人更應該拼搏奮鬥、靠自己努力脫貧的正能量——這還怎麼破?

反方的論不就出來了嗎?

正方的必爭之地在偷換「半條命」的概念,輕視人命的份量,必然要包裝——可能是努力奮鬥的勵志光環加持——那麼反方就應該針對這點,咬死「半條命」的重要戰場不能退讓。

1.利弊比較戰場:強調窮人也是人,重申人命從來、將來一直重於財富的普世道德規範。

窮人就真的一無所有,是正方辯友偏見歧視、大眾普遍印象裏那種無可救藥毫無改變可能性的那種人嗎?窮人的命就不值錢,值得為財富而犧牲?

正方辯友太看輕人生命的份量,以及太看重財富的價值。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財富卻可以賺取——為了死物而漠視人命,這是對人類道德的背叛,是人道主義的恥辱,更是對人文主義的褻瀆。

2.價值導向戰場:指出以命換錢雖然存在但不合理的本質,通過案例場景輸出價值。

舉個極端點的例子,一位身患絕症的窮人,為了給家人留下一筆遺產,同意由我出錢讓他頂替我坐牢,而刑期是他剩餘生命的一半——對方辯友,你認為他就應該為錢代替我入獄對吧?

換個合法的例子,大家知道礦工吧?在以往勞保法未貫徹落實的時代,礦工就是用命換錢——那麼按照正方辯友的邏輯,他們就應該捨棄自己健康的未來,換取他們別無選擇的財富薪酬對吧?

按照現實中我們確實存在窮人拿命換錢的現象——所以我們就應該讓窮人拿命換錢?

送你一句網路過氣流行語,「人不能,至少也不該」……

3·共識及避諱的補充

1.正方應該不會直白地誇大「財富」量級與作用,對應的是反方也不應該對標剩餘「一半生命」的短暫……這應該是成熟辯手心照不宣的共識。

否則正方講你只需要半條命就能富可敵國,為所欲為——而反方冷笑一聲說你下一秒原地去世……這辯論賽還怎麼打?

2.尊重窮人羣體,不要貼固有印象的歧視標籤(缺乏精神財富的定義立論簡直令人窒息)——因為我們都有可能變成窮人,尊重社會底層人民也是尊重自己。

人命重過財富是普世道德規範,要是屁股歪成精神資本家會被大眾吊路燈的……

3.對於財富的萬能作用不能視若無睹,回應方式十分簡單,第一是質問窮人只能靠賣命才能換取財富的前提是否成立?第二是狀告加戲的對方你偷換概念跑題了即可。

比如說正方講一個窮人能用命換來的財富改善家人處境——第一你就問他們窮人是否只能靠賣命?第二就是對方辯友你們把今天的辯題變成了窮人應該付出半條命換取改善家人的生活。

第三第四就可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冷嘲熱諷讓對方辯友摸著自己良心說,假如你是窮人家的孩子,願意為錢讓父母應該犧牲半條命?

只有找窮人放高利貸的才會與正方辯友英雄所見略同吧……

總之就是扣住「人命關天」,「以人為本」等核心價值觀以不變應萬變。

以上。


生命這種看上去實實在在但打起來虛無縹緲的東西不打受身實在太可惜了吧。


即使退一步,我認可放棄一半生命而選擇財富會讓未來的人生更加順暢,窮人會有更多可能,下一代有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居住環境,更多的面子,更光明的未來。

但我仍然無法認可窮人應該放棄一半生命換取財富,因為我說不出口,享受著一定財富帶來的優勢的我說不出口。

我無法勸人放棄生命,更無法勸人為了財富放棄生命。

因為我一旦認同,生命便偷偷的標註上了價格,我再也沒有資格罵那個通過金錢逃避死刑的車主,賣女的醜漢;再無法憐憫那些徹夜工作然後一躍而下的碼農,還有埋骨長城下的冤魂,三角貿易中的屍骨。

如果生命有了價格,誰又不是死得其所呢?

從此我應該向那些被我鄙夷的人道歉,因為那些受害者,誰又不是「罪」有應得呢?

從此我便與壓迫者為伍,為惡魔搖旗吶喊,讓窮人為我賣命,然後我會站上預設好的賭桌,用血紅色的籌碼同卑鄙者去賭自己會有光明的未來,最後滿盤皆輸。

拿著醫院的診斷書回家,聽到母親笑著歡迎我,告訴我大城市工作太累就回來,小縣城也不錯啦,附近剛建了個大學城,推著小推車賣手抓餅也能養活一家老小。

然後我想我會走近屋裡,親親還在熟睡的孩子,告訴他,或許我會用我的生命換取你的財富,但是你長大我還是會和你說【別用生命換財富】


當然上面最好結辯說,畢竟亂七八糟,更要注意與自己論點的結合。


循例,先切割辯題。

窮人:就是窮人嘛,沒錢的人,沒啥好說的,不過值得思考的地方是,窮人除了物質資源缺乏,其精神財富是否也會缺乏呢?

一半的生命、換取財富:也沒有太多值得考究的地方,但是同樣的,財富單純指物質財富呢?還是也包含精神財富?

應不應該:經典利弊比較。

一、思路

圍繞著上面定義的兩個爭議部分展開,即窮人和財富,作為反方,我想到有兩種打法,第一種是以生命價值為核心,即生命是否可以與財富互換?這裡面需要注意的是,生命誠然無價,而財富在這個辯題裏也沒有給出上限,一萬不行,一百元不行,一億不行,一百億呢?或者全世界的財富呢?

其次,以精神層面(財富利好的可持續性)為核心,前提是,窮人不只物質匱乏,精神也空虛,而財富只提供物質層面的援助。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精神極度空虛的人,發了一筆橫財,真的有意義嗎?真的可以體驗到財富的快樂嗎?這份快樂哪怕折壽的損失都能彌補嗎?

換句話來講,為什麼要討論這個辯題,或許是窮人在漫長的一生中會飽受折磨,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和痛苦等等,舉個例子就是蟬的一生,十七年蟄伏於黑暗的泥土裡不可終日,見到光明的時候壽命卻只有三天。兩種不同的生命階段進行利弊比較,就看何者利大於弊了。

二、論點概論

總的來說,如果反方按照上面的思路走,會有幾個論調:生命至高無上;窮有窮的開心,富有富的快樂,若二者相對平等的前提下,折壽不可取;慾望是無底洞,財富填補不了精神的空虛;應該還有挺多的我就懶得想了,核心差不多是這樣就行了哈哈哈……

三、共識

總的看下來,會發現在這個辯題裏前提非常重要,尤其是反方,必須要打下來的共識核心思路,就是融合窮人的物質精神雙重匱乏,割裂財富的物質精神雙重飽滿。

所以,窮人不僅人窮,其志亦短,甚至對窮人來說,最大的問題是精神上的問題,而不是物質的問題。

財富卻只是單純地指物質財富,不包括精神財富。

是的,看起來像是雙標,但只是對兩個名詞的獨立定義而已,只要能說服評委就行。

四、補充

其實如果覺得上面的共識太難啃下來,也可以用佛系一點的打法,如果說財富也包含精神財富,那麼是不是意味著窮人的精神也可以不那麼匱乏?這樣的話,戰場就變成了討論生命的價值,我覺得有點寡。

此外精神的空虛不一定就是很痛苦很麻木的精神狀態,也可以是一種容易滿足的,沒有更高追求的精神狀態。例如一個窮慣了的人,身上只有一塊錢,晚飯是個饅頭就夠了;身上有一百萬,晚飯還是一個饅頭就夠了。因為精神的空虛註定他們的層次過低,即便是想要攀登高層次,也只是對高層次的惡俗模仿,例如暴發戶的大金牙和大金鏈。

總之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辯題,很多角度可以切入,最好的論述方式就是引用大量的例子和故事去闡述論點,例子和故事我就不幫忙找了哈哈哈。

五、關於反方四辯的總結

嗯,確實上文一直沒怎麼談,但是作為四辯,相信有這些內容已經能給到不少的靈感了,如果要說是總結思路的話,可以去看我的另一篇回答,關於新辯手建議的,我不知道怎麼用手機端發鏈接啊不好意思哈哈。

有疑問的話留下評論我會補充的。

歡迎友好的擡槓、反駁和交流。


你會去賣腎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