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的少数防天反导系统存在击碎陨石的可能性,但总体上缺乏远程感知手段,也就是配套的对空情报雷达能否及时监视到这类流星的逼近是个问题。

  • 流星不像敌方弹道导弹一样有上升段,没法搞早期天基红外预警。所以也没法导引火控雷达及时对准来袭方向。
  • 流星本身也缺乏先验知识,不像反导有「主要来袭方向」这一说,人们完全不知道何时到来,来自何方。

需要制造一定数量的巨型雷达覆盖天空的所有方向并交替开机以确保24小时不间断对空监视,代价高昂。即使如此,通过雷达发现未知天体的距离并不远,留给地面的拦截时间也非常短。

所以更主要还得开发天基的超远距离感知手段,提前预警,拓展发现距离。


可以,但不太容易。因为能够到陨石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主要是中美俄三家及其盟国,拦截弹与雷达也几乎都部署在北半球,南半球存在面积巨大的盲区。

地面预警雷达和光电设备受到地球曲率遮挡,导弹预警卫星虽然登高望远,但也是对著地面而非宇宙摄像的。陨石不太讲武德,如果它从预警卫星背后偷袭南半球国家,就不太好拦截。

不但是军用的反导系统,连天文学家的小行星监测设施,北半球也长期好于南半球:

「在2017年发现的2057颗近地小行星中,包括ATLAS在内的3个北半球天文台发现了其中超过95%的小行星。但是这些对北方天空的观测却漏掉了大约30%的南方天空,也就是说对该区域的任何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都是「视而不见」的。」

撞地小行星探测计划扩展至南半球----中国科学院?

www.cas.cn图标

其次,陨石的特性与洲际导弹不一样。陨石速度更快,即便将其击碎,也有可能变成「陨石雨」造成更大面积伤害。对抗陨石不但需要有针对性的拦截弹和更多的监控设施,还需要专门的演算法来甄别不同威胁度的陨石。


陨石有不同的大小,越大的越重,拦截需要消耗的核弹头当量也越大。太小的难以监控和跟踪,太大的击中也没用。大到一定程度的小行星或星体碎片,全球核武库共同发射也没有半点用。

长期看来还是要发展航天科技移民太空,人类都在地球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有风险的。在人类有足够技术力移民太空之前,还是希望不要有太大的陨石或星体撞击地球吧。


陨石太快了,导弹几乎做不到,我们能做的是在其轨道上提前布置好炸弹或者发射卫星影响其轨道使其偏离,追踪陨石轨道还是不难的,现在近地轨道上每片碎块都有被追踪且都知道其轨迹


如果真的要这么做的话,科学家和收藏家会骂人的


如果陨石是被跟踪了的,可以做到用导弹击碎,但我们还做不到跟踪所有进入地球的陨石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