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喜欢的人,对未来也有规划,希望能够面对自己的问题,但是暂时又不知道问题在哪。


没什么指点,心念会变的,道心暂时不足,遇到因缘马上就能转变,我们会卡在自己的心念下,转不过弯,问题就在这。

什么时候能通过修行,慢慢的看透自我,看透假象时,自然就少了分别所带来的恐惧与担心,解决方法就在是这个。


远离佛教,进入社会,就好了


不知道你想出什么家,在佛言佛,佛说我灭度后,正法余有五百年。迄今,佛法已经灭去两千多年了,这就是现实现状,即使我们不愿意承认也是这么回事,正法已经灭了,这是佛说的,不是我说的。当然,经本还在,这就是佛教真经《阿含经》。推荐给你,有心上人就成家立业,居尘修炼。这是最好的途径了。

我是过来人,也曾经去出家,为了信仰为了真理为了精进修行,结果又跑回来,死心塌地自学正经正法。为什么?因为出家难,难修正法。因为末法时期不学正法了,把正法说成是小乘法而弃如敝履。本来出家是专修真经正法,是专业,在家是业余。但是如果专修附佛外道伪佛经的话,就如南辕北辙,车越好马越快,背道而驰,距离佛教真谛,乃至究竟解脱也是越来越远。

佛住摩竭提国那罗聚落时,舍利弗亦在摩竭提国那罗聚落。有外道出家名阎浮车,是舍利弗旧善知识,来诣舍利弗,问讯共相慰劳已,退坐一面问言:贤圣法律中有何难事?

舍利弗告阎浮车:唯出家难。(问)云何出家难?答言:爱乐者难。(问)云何爱乐难?答言:乐常修善法难。复问: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常修,善法增长耶?答言:有,谓八正道,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阎浮车言:此则善道,此则善向,修习多修习,于诸善法常修习增长,出家常修习此道,不久疾得尽诸有漏。

阎浮车问舍利弗:云何名善说法者,为世间正向,云何名为世间善逝?

舍利弗言:若说法调伏欲贪,调伏瞋恚,调伏愚痴,是名世间说法者,若向调伏欲贪、瞋恚、愚痴,是名正向,若贪欲、瞋恚、愚痴已尽无余断知,是名善断。

复问: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能起善断?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二正士共论义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谓涅槃者,云何为涅槃?舍利弗言:涅槃者,贪欲永尽,瞋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诸烦恼永尽,是名涅槃。复问: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得涅槃耶?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何故于沙门瞿昙所出家修梵行?舍利弗言:为断贪欲、瞋恚、愚痴故,于沙门瞿昙所出家修梵行。复问: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得断贪欲、瞋恚、愚痴耶?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谓有漏尽,云何名为有漏尽?舍利弗言:有漏者,三有漏,谓欲有漏、有有漏、无明有漏,此三有漏欲尽无余,名有漏尽。复问: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得漏尽耶?舍利弗答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所谓阿罗汉者,云何名阿罗汉?舍利弗言:贪欲、瞋恚、愚痴已断无余,是名阿罗汉。复问: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得阿罗汉耶?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所谓阿罗汉者,云何名阿罗汉者?舍利弗言:贪欲、瞋恚、愚痴永尽无余,是名阿罗汉者。复问: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得阿罗汉者耶?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所谓无明者,云何为无明者,云何为有明?舍利弗言:所谓无明者,于前际无知,后际无知,前后中际无知,佛法僧宝无知,苦集灭道无知,善不善、无记无知,内无知、外无知,若于彼彼事无知暗障是名无明。

阎浮车语舍利弗:此是大暗积聚,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断无明耶?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所谓有,云何为有?舍利弗言:有谓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复问: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断此有耶?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所谓有身,云何有身?舍利弗言:有身者,五受阴,云何五受阴,谓色受想行识受阴。复问:有道有向断此有身耶?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阎浮车问舍利弗:所谓苦者,云何为苦?舍利弗言:苦者,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恩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所求不得苦,略说五受阴苦,是名为苦。复问:有道有向断此苦耶?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阿含经)


在家有在家的麻烦,出家有出家的麻烦。

家庭工作压力巨大,造业严重,属于喧嚣的寂寞。然而五欲炽盛,物质追求应能部分得到满足。

出家没有收入,克制欲望,承受贫穷是必然的事。社会地位暂时下滑,政z压力也会很大。也不是找个寂静地等著养老,有很大的课业修学压力。

逃避的心态是不稳固的,如果情形改善,或许容易后悔。做人如果反复不稳重,什么事情都很难成功。

决定的原则是,即便没有任何好处,但因为它值得投入一生,从而认定这条路义无反顾。不妨观察半年,等到自身境遇好转,同时保持闻思,再做决定。


请祥读《印光大师文钞》。印祖从不劝人岀家,甚至有很多学佛多年的居士也是一心出家,但印祖都是劝其不要岀家,末法时期,在家比岀家殊胜太多,除非真立大志,弘传佛法,否则就是只做个规规矩矩的出家人,都对佛法无益,何况连做个规矩的出家人都很少,这还是印祖所在的民国时代,现在更糟糕。细读师之文钞,很多问题都会看的更清楚,帮助自己选择。

因此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就好,印祖如是说,如在做好前八个字的基础上,更能深信切愿,老实念佛,则至善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