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说以前的医生,去看看现在很多医生,有多少比例能够对现代医学有个很好的认识。

整个医疗体系不开中药和中成药的几乎都快找不到了,如果作为一个医生不能对这个问题有深刻认识,怎么指望他能对保健品有足够的认识。何况他可能还是个中医粉呢。


1、购买保健品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情感因素,而不是理性因素!

当情感依赖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会动用一切来欺骗自己的理性。

当医生怎么了?当医生就能不生病?就能让儿女留在身边陪伴?就能不被儿女嫌弃自己唠叨?就能孤独的时候有亲人陪伴?就能……

在疾病面前,医生并没有比平常人有更多的豁免权!——而疾病,是身心皆有的。

2、这里就不得不吐槽一下中国早期的医学教育水平了。除了一些老牌医学院以外,建国后火速建立和普及的各层次医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很多「医生」,也就是个蒙古大夫,但是靠著现代医疗制度和现代药物,倒不怎么出大事儿。很多所谓的老医生,上过中专医士专业的都算正规军了!还有海量短训班培养出来的。过去的医师证不是考的,是发的。90年代末才有的全国性的统一考试。之前各地卫生局自己发,可想而知会有多乱。所以,真别以为有些「老医生」就真比普通人能多懂啥,靠黄连上清片、银翘片、牛黄解毒丸、藿香正气水和止咳糖浆看一辈子病的医生我见过好几个。其中好多还混到很高的位置——一群卫生口的领导坐一块儿吃饭,大谈怎么开天眼见过么?所以信保健品是真不奇怪。

回答完毕~


1、 人老了,身体机能逐渐下降,面对的更多是衰老和无力感。面对生老病死,既有看的开的豁达一面,也有更加惜命的感觉。健康、平安,几乎是所有中老人的主要精神追求。

2、作为年轻的子女,一般忙著为生活打拚,且身强体壮,不容易理解和体会老人的孤独和无助感,从精神层面给与父母的温暖和鼓舞不够。推销保健品的,恰恰相反,本身就是暴利,所以特别热心,对老人主打感情牌,关心、照顾,甜言蜜语说了一火车。老人很容易就被打动了,然后,就容易忘了产品本身是否有效了。

3、人类本身都是非理性的。当你从情感上被打动被感动后,做事已不会考虑的那么理智清楚了。有些老人买了无用的保健品以后,也许就扔那儿不用了。但他不会后悔,也不会觉得不值得。


那这些老人的子女是否常年不在身边?或者很少关心老人?

我们公司是有做保健品的正规公司,做不过会销上那些三无的保健品……

老总有反思为什么,所以请了会销的老师来给我们讲解会销的流程……基本情感付出的多,而且老年人是重点客户,几轮筛选下来就能基本了解老人的家庭状况、家庭成员状态,然后在知道基本身体情况后开始忽悠……抓住老人怕死的心态、抓住老人子女不在身边需要人关心的心态等开始推,有几个人老人能扛住这类的攻势?何况,现场的话术、说辞都是设计过的带著很多的心理暗示,一个头脑不清楚,能带头拉出一堆头脑不清楚的……

而这类的会销推销的保健品你会发现:持续性不长——都是新出的牌子、价格非常贵——但成本很低,估计产品价格是售价的10%都不到、销售很热情——比子女付出的都多,比自己亲妈好像还要孝顺、产品针对性很强——几轮排查下来还不知道老人有什么毛病?何况年纪大了总有不舒服,针对几个重点强攻再说说小毛病不处理大毛病马上来的理论~在来点玄学~等等等~

反正那节课上完我们叹为观止……还能这样,我也算是学会了点皮毛,但是我的三观接受不了,销售居然还能这么说服自己的厚脸皮」为了大爱而销售「」不是销售是为了爱「……呵呵哒~~反正吃这碗饭的估计自己的心态都被调整的很好

而我们……继续按原来的方式做产品,会销那套野路子我们是玩不了,毕竟50几年的企业,不可能卖完这批就换个名换个地的打游击……成本也不能支持我们这么做,而且老总听完会销的课就说,还是用良心做吧…重点还是良心…

而那些做会销的三无保健品,其实也危害到了良心商家,因为整个行业被负面消息笼罩了,而我们企业的客户都是吃了20几年产品的老客户,不像年轻人会分享传播……大背景也是头痛的


与年长后人脑中对于激励/回馈区块的功能衰退有关系,具体文献懒得查了。。。

主要原因还是怕死吧,老了容易给骗,这个很简单的道理,唐企听过吧,几百块的骗老人几万买。


1、我国有中医传统。神秘主义泛滥。

2、烧香信佛有用吗?也算一个寄托吧。

民国到解放这段时间,中医几度差点被废。解放初医疗条件极差,西医人员极缺,迫于无奈弄了成千上万的赤脚医生下乡,这些医生能有个初中学历就不错了。你认为他们能有什么科学素养和逻辑思辩能力。再说数千年的中医洗脑,把经验当科学,信这些东西没什么奇怪的。中医本来就是保健品的发源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