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的意义对于战争中的日俄两国都至关重要。那么在讨论战役的价值之前我们需要先探讨此城的战略意义。

对日方而言,旅顺作为俄太平洋舰队的基地,需要率先封锁以避免任何对于日本海岸不利的局面发生,同时能够在开战之后确保陆军通过黄海向朝鲜输送兵力。

旅顺/亚瑟港内的俄舰对于当时尚为弱小的日本舰队无疑是巨大的威胁:

7艘前无畏舰,7艘巡洋舰,25艘驱逐舰,17艘鱼雷艇以及10艘炮舰与单桅帆船。尽管不少俄舰在性能上稍逊日舰,但是这支俄海军的亚洲分队在战列舰数量上就已超过日舰队的6艘。旅顺作为条件良好的内满洲不冻港,赋予俄舰一旦开战随时出击的能力,届时日本海制海权将会是一个问号。除此之外,海参崴驻守的4艘俄巡洋舰也时刻威胁著从千岛群岛至东北地方的海岸线。

俄方也正是因为旅顺和奉天两地的强大军力才对于与日开战抱有十足信心。西伯利亚铁路的输送能力尽管缓慢,但是只要铁路沿线的重要据点为俄方所控,俄军就能源源不断地获得新兵源。日俄战争后期库罗帕特金在奉天坐拥的3个满洲军32万兵力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而同时,日本帝国的20万常备军和能够动员的40万预备役迫使军方思考如何速战速决,而不是缓慢地等俄国巨人拾起了百万兵力的铁拳再来决一死战。所以日方在1904年2月采取了极不光彩的方式不宣而战,意图迅速让旅顺港内的俄太平洋舰队失去行动力。

1904年2月8日的偷袭以及其后的仁川湾/济物浦海战让日本陆军确保了仁川,平壤附近港口的安全。黑木为桢的第一军得以向鸭绿江方向推进,并在当地打赢了政治意义远大于战术意义的第一仗。

这张图我认为并不好。但是可以对日军的行动做一个阐述。

与此同时,东乡所率领的联合舰队仍然需要倾尽全力封锁旅顺港,沉船布雷。以至于日俄双方的海军主力都被旅顺这一枷锁所控制。这个处境反不利于日方: 当日本舰队不遗余力地专注旅顺港时,海参崴的俄舰就得以腾出手来袭扰日本海。更不用说日海军在锁港行动中还触雷损失了初瀬(Hatsuse)和八岛(Yashima)这2艘战列舰。陆地上的情况对于日军亦不容乐观: 旅顺与奉天的联系需要切断,以避免任何俄军通过满洲铁路向港口增援以及提供补给的情况发生。"兵贵神速"一词用来形容日军的战略目标再为合适不过。于是则有接下来的南山战役。

5月中旬发生的南山战役尽管成功切断了俄军南北方向的联系,日军也损失巨大。南山阵地的俄军在相对有效的领导之下坚守阵地,给予日军6000余人的损失,己方仅有1000余人伤亡,其中约600余人还是在撤退途中指挥混乱造成的。

这一场战役完全可以看做旅顺第一次总攻击的预演: 俄军南山阵地由附有细小枪眼的碉堡,铁丝网以及木制钉板构成,士兵驻守在这些半永久工事中辅以机枪火力支援。日军绝大多数的损失都集中在对俄军山岳阵地的密集人潮突击当中。俄军在大量杀伤日军后果断选择撤退。这也是我认为整场战争中俄军领导层行动较为果断出色的战役。然而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俄军在撤退途中因为命令未能及时送达而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而这损失竟然超过了激战时的伤亡。同时施托塞尔令俄军弃守大连市,将所有兵力集中于旅顺固守。

接下来直接说乃木的第3军对于旅顺的围攻。实际上乃木作为旅顺总攻的指挥者是名正言顺的。正是他在十年前的战争中率兵攻下了清国旅顺口,他必然对于当地地形有所认知。只可惜他仍以为旅顺能一如日清战争时那般"踏破",就像他在自赋的汉诗中对清国的嘲讽那般。除此之外,尽管乃木在南山战后曾亲临南山战场视察,却没有对人潮突击所带来的灾难性战损比有任何意识。

对于日军在旅顺的重大损失乃木一定要负责任,但是需要理清楚损失主要出现在什么时候,日军的损兵折将是否同样使得俄军造成重大损失,才好对他个人的指挥能力做出评判。

第一次总攻击日军阵亡5017人伤10843人,于8月24日时停止,战果仅仅是拿下了203高地北方的174高地以及盘龙山东侧的要塞。其中最出色的战果是174高地。日军为此付出了1700将兵伤亡,给予俄军1100余人死伤。除此之外,日军在旅顺旧城区要塞的突击几无战果。值得注意的是,日军此时并未发现203高地的作用,因而选择全线突击,并且把重兵用在了对俄军旧城要塞的无用攻击上。

然而乃木很快从第一次总攻击的惨状中汲取教训,在第二次总攻击中选择挖掘战壕向前推进的方式攻击俄军阵地,至10月底拿下了盘龙山,水师营以南的俄军阵地以及203高地北部的一座山头,日军得以炮击203高地。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认为乃木在第二次总攻击中的表现是可圈可点的。

仍然需要说明的是即便在此时日军仍未发现203高地的用处,而战线实际上也得不到显著的推进。日军在第二次攻击中的折损有不同说法。我目前清楚两种: 一种是死1092人伤2782人,另一种是损失4800余人。

第二次总攻击与第一次战果完全不同,但乃木仍遭到诟病: 大本营急需乃木速战速决,一方面海军需要在长时间的锁港中得到休整,一方面辽阳-奉天一线的战事也迫在眉睫地等待第3军的支持。

等到11月26日发起的第三次总攻击中,乃木由于先前的缓慢推进遭到大山岩与儿玉源太郎的指责,选择听取儿玉的建议,部队佯攻俄军旧城要塞的同时集中兵力拿下203高地,以图立即消灭俄旅顺舰队,助海军进行休整,面对即将到来的俄第二太平洋舰队。

203高地的战事涉及到最为激烈的白刃战,先前战况一边倒的正面人潮突击已由挖掘战壕代替,高地在反复的争夺战中多次易手,终归在12月5日由日军夺取。日军在第三次总攻击中战死5000余人伤约12000人,俄军的伤亡亦不相上下。

日军在三次总攻击中的确受到机枪大量杀伤,但我不敢苟同俄军缺乏机枪火力抵挡不住日军人海冲锋这一说法。因为如上文所说,日军的人海攻势在第一次总攻击中收效甚微,而在第二次总攻击中就已抛弃了这种草菅人命的战术,改而先缓慢且安全地接近再进行突破。购买沙袋的金钱损失远不及人命损失。

对于日本海军而言,203高地的陷落即是解脱; 而陆军还要肃清周边的俄军阵地直至1月2日俄军投降。

等到旅顺港陷落之时,日军才开始大方地展开兵力对俄军严阵以待。第3军向奉天进发,海军得到休整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事。某种程度上对日军而言战争的1904年段均是围绕著旅顺这一中心点开展。

以上。我的资料主要来源于英文资料以及日方数据。如果有任何史实性争议请在评论区提出。


萌新渣作,请点赞(理直气壮)

1.旅顺对于沙俄是军事冒险的产物,孤悬海外,只有一条铁路干线相通,最近的友军也在千里外

2.三国干涉还辽的旧恨使得日本对旅顺尤其有执念

3.舰队不出港只有死路一条,1904年8月之后旅顺舰队已经躺在了棺材里,12月203高地的攻克是钉上钉子

4.沙俄自己搞不清楚事情,要工商的关东就不该把舰队放旅顺,要军事化占领就该直接打通南满;要保船就该不惜代价,和海参崴舰队配合突围,而不是拆火炮上岸。

一、山河残破多折辱:旅顺1894-1904

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主基地旅顺被日军攻占,并于1894年11月22日在旅顺进行大规模屠杀,血洗全城。《马关条约》曾规定清帝国割让包括旅顺在内的辽东,后因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以三千万两银赎回。1898年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和《旅大租地续约》,强占旅顺。

1904年2月8日,日军偷袭旅顺口,日俄战争爆发。

二、举棋不定的俄属关东州

俄方战前的准备并不算充分,在远东政策上也存在诸多问题。外交和内政部分此处略去不表(可参考和田春树《日俄战争:开战和起源》),单就旅顺的地位与防御的技术细节问题而言:

俄国人把经费投向大连,以便建成一流商港……为了从这条国际大动脉中(指西伯利亚—中国东北铁路)获益……俄国希望以英国为榜样,让旅顺如香港一样成为开放口岸。

旅顺该港唯一出口是半英里长的狭窄水道……无法保证大船在所有潮汐条件下通行……舰艇不仅暴露在鱼雷攻击下,而且在南风和东风强烈的天气下也不安全。……计划中的22座岸炮阵地只有2处完工,地面工事更为落后……

俄国人还计划在老虎尾背面疏浚出海湾,在老虎尾半岛颈部凿出新的通海口。然而他们所做的极为有限。而且临近的大连港是商港,实际上是为可能的敌人提供了港口和铁路总站,而又缺乏防御能力。更不要说,旅顺实乃千里之外的孤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沙俄的军事冒险行为害惨了自己

三、开幕雷击:二月八日

俄军为松懈的警戒付出了巨大代价,无论是理应前出巡逻的巡洋舰还是海岸炮台都缺少备战措施。结果就是:特列维赞号战列舰、皇太子号战列舰、智慧女神号巡洋舰中雷受损,日军抢下先手。

不过,虽然日军抢得先机而且形势极为有利,日本人还是犯了错估鱼雷发射距离(过远)等错误,导致命中率低。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松懈的防御也好过完全没有防备,俄军松散混乱的巡逻也让日方措手不及,一片混乱。更严重的是,因为时机不当和低估俄军实力,开幕雷击和突袭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不得不让战役延续了近一年。「日军当时缺乏一次大胆进攻。」(科贝特)

四、闭塞作战

必须遏制俄国舰队的行动!这是日本的基本目标。为此,封锁旅顺港,用水雷和沉船堵住俄国人成了此时旅顺港的主题。俄国的旅顺舰队除了布雷进行防御以外,也在试图重新活跃起来。四月,旅顺的俄国人遭到了严重的打击:有杰出才干的新任舰队司令马卡罗夫因座舰触雷而死。不过到了五月,厄运轮到了日本人:吉野号巡洋舰被春日号装甲巡洋舰意外撞沉、八岛和初濑二艘战列舰触雷沉没。

五、陆地方向

日本陆军在侵占朝鲜和鸭绿江战役后开始向辽宁地区展开攻击。就在日本海军的灾难性的五月,奥保巩的日本第二军终于切断旅顺港铁路,旅顺与北方的联系断绝。一天后,日军舰队炮击营口青龙山一带的俄军骑兵,使得俄军确信日军即将夺取大石桥铁路枢纽并孤立牛庄。舰队的佯攻帮了奥保巩,消除了他的后顾之忧——被俄军施塔克尔贝格的部队反手一击的威胁解除了。

日军迅速向普兰店一线前进。在大连金州湾,奥保巩再次发起攻势,对南山防线的进攻得到了西山海军中佐分队的支援(筑紫、平远、爱宕、鸟海四艘炮舰和一个水雷艇队)。不久后,海军炮火发挥了巨大作用:陆军的第三轮攻击终于在支援下成功,日军攻占南山。

这次行动是陆海联合行动,对日本人而言是新事物。行动过程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漏洞百出。(但依然说明了配合作战的优越)幸运的是,俄国人也被打得师老兵疲,五月二十八日,日军占领大连并缴获大量物资。

六月,得利寺之战依然以日军获胜告终。至此旅顺岌岌可危,不过六月二十三日俄军舰队的出击依然没能突围成功——俄国旅顺舰队一直扮演著尴尬角色,相比之下海参崴分舰队的巡洋舰破袭战倒要出彩得多。

六、八月十日突围

处于孤立局面的旅顺舰队不得不出港了。黄海海战中不得不提的是:东乡一度判断失误,敌前转向,几乎要和俄舰队失之交臂。不过他还是修正了错误,并且开始了白昼交战。虽然日舰炮术并不优秀,击毙俄舰队司令维特赫特纯属意外之喜,但此时真的仿佛日本国运昌盛一样,俄舰队失去指挥,陷入混乱。俄舰有的向海参崴,有的向南方(山东和上海),有的回旅顺,作为有效海上战斗力的俄国太平洋舰队实际上不复存在。夜间雷击时日本却没能取得什么战果:所有的鱼雷战单位都投入了战斗,但74发鱼雷无一命中。不过不久之后,203高地上的臼炮就将把俄舰轰沉在港内。

七、终局

旅顺的命运事实上已经确定了。203高地的血战在此不复赘述。虽然还有尸山血海等著普通士兵,旅顺围城命运已定。乃木希典(说来讽刺,当时因伤亡惨重被舆论责骂的他反而摇身一变,成了旧日本「军神」。)最后还是在1905年1月彻底攻克旅顺,而因饥饿和缺乏维生素而士气低落的俄军士兵则迎接著胜利者。而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并没有中国人……还要等到五十年后,三易其手的旅顺才成为人民海军的港湾,再一次迎来中国的舰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