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腹部補腎,針對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尤其是氣海補氣,關元壯陽。

上腹部補脾,針對胃腸系統疾病,尤其是胃的募穴中脘,調整胃腸功能非常好。

胸部補肺,尤其是膻中為氣會,調整全身氣機效果顯著。


都可補


氣海關元神闕中脘建里經常用來補益


你這個問題問的比較狹隘了。

其實沒有什麼補益作用,只有看你身體是否需要。人脈很多是臟腑的募穴,募穴認為是氣血聚集多的地方。如果你經常胃疼可以艾灸人脈中脘和足三里 心臟不舒服那你巨闕可能會有壓痛。 有前列腺問題小便問題中極穴會有壓痛 等等類似。看你想達到一個什麼目的。如果是單純的養生,看你用什麼方法,艾灸30之後神闕足三里就夠了,不需要多別的什麼花里胡哨的。針刺不建議,這個其實我鑽研3年半了,內經裡面需要摸脈分氣血虛實,不建議隨便針刺養生。按摩你就順著經絡按,或者輕度刺激拍打就可以,搓一搓,揉一揉都是可以,找到經絡上面的痛點,弄到不痛就行。

如果你想保健,對於任脈如果你有呃逆,嘔吐,經常易怒愛生氣,想這想那腦子靜不下來這種中醫氣機不降類似癥狀,你可以就沿著人脈用大拇指從上到下按一按就行,你可以一個穴位按3分鐘換下一個雙手交替,也可以就那麼沿著經絡按。

在黃帝內經任脈篇只說了陰交和曲骨的用法。還有天突+中脘+關元+第十椎下 對於心臟病還不錯,我用過。內經裡面用來引痛。

任脈穴位有天突,常用於咽喉病

膻中,心肺病,氣虛

巨闕,心的募穴

中脘胃的募穴 還有上腕和下腕

水分穴,小腸別清泌濁的一個分水點經常用於治療水病 比如水腫

神闕就是腹臍,30多歲之後養生可以多多艾灸神闕和足三里

關元是小腸的募穴

氣海 中極:膀胱的募穴 曲骨:可以治療很多男婦科問題

不知道你的補益作用是什麼意思,不知道我回答的對你有沒有幫助。可以可以給我一個肯定的支持,純手打

您有什麼問題我後續還可以繼續回答。


個人認為所有穴均可補瀉,不止任脈,其他經絡也是一樣,關鍵在於對氣的感受,在準確的時間對相應的穴位進行補瀉才會達到相應的效果,如果病人的氣至或未至或者說氣運行到哪裡都搞清楚了,只要針對相應的病症所在經絡的相應穴位都可進行補瀉,當然對內經理解還不深,說的可能不正確,勿怪。


治病不太懂。養生尚可。

任脈的膻中穴,每天用拇指上下按摩三次,每次300下,一年後絕不感冒。您感冒,我報銷。普及開來,感冒藥廠倒閉。

任脈的天突穴、璇璣穴,是「至真之要,在乎天玄」里「天玄」的背後含義。小腸經、三焦經,均經過「天玄」到達自己的募穴,任脈的關元穴、石門穴,完成人體經脈「命曰歸宗」,與「如環無端」形成相互輝映的格局。

《黃帝內經·素問·刺法論篇第七十二》有一段玄幻的論述:「是故刺法有全神養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養和神也。道貴常存,補神固根,精氣不散,神守不分,然即神守而雖不去,亦能全真,人神不守,非達至真,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神守天息,復入本元,命曰歸宗。」

解密後的整段翻譯如下:

所以針刺的方法具有使生命完整、養護經氣的意義,

也具有修鍊經氣的方法,

不僅僅治病。

所以要修鍊經氣、養護經氣,與生命諧調。

刺法引申出的按蹻法則與方法,要經常記住,補益生命、鞏固健康。

腎經不散亂,與心經靠按摩手法達到心經、腎經交通,水火既濟。

這樣就會令生命靠按摩手法而不會減弱,也可以使經脈如環無端。

人按摩心經的手法不懂,就達不到最佳的經脈運行狀態。

最佳的經脈運行狀態的要領,取決於知道「天突穴」、「璇璣穴」。

心經的按摩手法,是經過脾經的「天溪穴」。按摩小腸經時,沿著任脈回到腹部的募穴「關元穴」。重點經過小腸經的「天宗穴」; 按摩三焦經時,沿著任脈回到腹部的募穴「石門穴」,重點是經過「會宗穴」。 (No.1)

目前公認的白話翻譯你可以對比參考:「因此刺法有保全神氣調養真元的意義,也具有修養真氣的道理,並不只能單純治療疾病,所以一定要修養與調和神氣。調養神氣之道,貴在持之以恆,補養神氣,鞏固根本,使精氣不能離散,神氣內守而不得分離,只有神守不去,才能保全真氣,若人神不守,就不能達到至真之道,至真的要領,在於天玄之氣,神能守於天息,復入本元之氣,叫作歸宗。」

有操作性嗎?幾千年來,誰做到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