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今天


给我的启示就是除了共产党,民国的各路军阀都是lowb。就918而言,600人敢打1.2万人守的城本身就说明人家对你极度蔑视,这种蔑视是石原作为一个情报人员成年累月对东北军上下的观察分析得出的结论-你东北军就是装上高达也不敢跟我打。这是人家石原高明的地方,也是人家压上身家性命赌一铺的原因。 有句话叫人比人得死。作为对比紫石英号事件,人家共军一个排长就敢擅自决定开炮,后果仅仅是蹲紧闭了事,就很说明问题了。更不用说中东路之战和抗美援朝的对比了。


今天又到了「九一八事变」纪念日,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永远都是一个沉重的日子

对于今天无忧无虑地玩著电脑、手机,安稳地坐在教室上课的孩子来说,

他们对这个日子是陌生和遥远的,

该怎样和孩子讲」九一八事变「?

这段历史非常血腥,充满了太多仇恨,原本不应该告诉孩子们,但是现在的孩子真的太幸福,甚至有些身在福中不知福,忆苦思甜和爱国主义在儿童教育里也应该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尤其是这种特殊的日子。

然而,面对稚嫩、心灵脆弱的孩子,做家长在讲述这段历史时,要告诉孩子的是什么呢?

1.战争年代儿童生存的不易

9.18事变之后,不少儿童因此变成孤儿,遭受非人道的折磨,这些苦难不是现在的小孩子可以想像得到的,但是可以对比孩子现在的生活状况来讲述。例如,当时的孩子连爸爸妈妈都没有了,自己一个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自食其力,一个人独立生活,还要时刻警惕著敌人的入侵,但是这其中依然出现了很多抗战小英雄,他们勇敢又机智,坚强又善良,这时可以就可以顺势跟孩子讲一两个小英雄的故事,然后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反省:每天有爸爸妈妈的陪伴,有温暖的家,却还是不满足,或者事事依赖爸爸妈妈,借此培养孩子坚强独立的意识。

2.感恩革命先驱作出的贡献

孩子可能对牺牲、烈士这样的词语感受不深,但是革命先烈的贡献不能被遗忘,必须要让我们的后代知道,许多革命先烈为了反抗敌人对家园的破坏进行了顽强的抗战,并因此丢了生命,他们有些很年轻,可能还只是学生,有些可能已经有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依然义无反顾,所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他们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感谢他们。

告诉孩子这些,主要是为了让孩子对革命烈士永远怀著感恩和敬佩的之情,这对孩子以后接人待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著深远的影响,一个不懂得感恩的孩子,长大了对父母、朋友也不会心怀感激,替人著想。

3.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国防教育

九一八纪念日这天,许多城市都会鸣响警钟,这是对国人的警示:勿忘国耻!这时,我们可以适当地跟孩子讲解一些国防常识,例如什么时候会响起警钟,什么时候国家会进行军事演习,这些的目的是什么等等,培养孩子的危机意识,增强孩子的见闻。

当然,历史是真真实实存在的,我们不可掩饰或者忽略,但是可以根据孩子的接受程度,选择性告诉他一些事实,至于还有更多,更深层的,就要他长大之后自己慢慢去挖掘了,最重要的是,我们家长意识到这历史教育的重要性,愿意放下手中的手机,跟孩子讲一段过去的历史。

欢迎加入叮当大家庭,下载叮当派APP获取更多教育资源,小朋友、大朋友可以在这里收听有趣的大咖亲子微课,获得元气满满的教育干货。


离开大连几年了,从此再也没有在9月18日这天听到响彻城市上空的刺耳鸣叫,也没再有机会在课堂上穆然肃立,为历史中的死难者哀悼,但东北地区对于日本更为强烈的民族仇恨情绪,依然流淌在每个东北城市的血液中,这,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2012
年,我购得了《巨流河》一书,在书中,找到了这一城市基因的源头,《巨流河》这本书是齐邦媛先生的回忆史,齐先生出生于1924年的辽宁铁岭,父亲是有名
的抗战将领,她整个成长时光伴随著战争。书的前半部分记录了中国人民爱国抗日的艰辛往事,齐先生文笔细腻又不失大气,笔底千言,深情流淌,道尽了20世纪
上半夜,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最为跌宕起伏的历史。齐先生书写的既是家事,是她一身英雄气概的父亲齐世英,是她支援抗战的母亲,是她的同学,亲
人,是她个人化记忆的家族史,齐先生写的又是整个民族的抗战史,是奋起抗战的东北抗日联军,是坚持学术不辍的师生,是被历史的战争洪流紧紧裹挟著的每一个
国人。当读到「中国不亡,有我!」的章节时,远去的历史岁月再度燃烧了热血,使我热泪盈眶。很多的东北人民家族中可能都有著一段又一段的抗战故事,编珠成
衫,给每个城市都披上了不褪色的爱国雠敌记忆。


连这座城市留有很多日据时期的印记,刚来大连的第二天,我和父母,奶奶一起去参观过位于旅顺的炮台,了解过旅顺惨案,也看到了黑石礁地带的日本风情街,提
到「日本」,年轻的导游姑娘慷慨激昂,恨不得咬碎牙齿。可说来也怪,对大连有一段时间的了解后,我发现了更为复杂的情绪,那就是,对于日本这个国家现代生
活方式的认同与青睐,与仇日的情绪并行:到了四月,看龙王塘樱花是风潮;学校周边的日语培训班,风风火火;选择日本的料理和按摩桑拿,是十分主流的生活方
式;服饰选择上,日本的品牌和穿衣风格在年轻人中十分风靡,曾在内陆城市倒闭的「伊势丹」在大连开的风生水起……而这应该不只是大连一个城市的现状。


往昔,人人都从精神上恨著日本这个国家,特别近年来随著中日关系的又一次恶化,政治需要下,宣传话语对于「日本」的解读锋利尖锐,刀刀见血;可看今朝,在
经济生活中,「日本」物质元素的解读却仍和「精致」、「高科技化」、「高端」挂钩,政治话语黯然失色,颓然失效。这其中的矛盾和分裂,到底该如何解读,政
治话语体系下中日关系的「蜜月期」与「冰川期」交替纠结情绪如何由来,如何应对化解,是一个难题。


过,已经有学者独辟蹊径,从立意颇高的崭新角度进行了解读,我所指的,就是刘建平教授的学术书籍《战后中日关系:「不正常」历史的结构与过程》。这本书从
国际政治学和实证历史学的知识入手,」详细「考古」论证了中日关系不良的历史性连续结构,拨开历史的迷雾,展示了「人民始终从心理上未曾原谅日本」血淋淋
的真相,而政治、外交、经济发展需要下,国内主流对于日本的解读却出现了阶段性的巨大震荡和波动,在「中日关系冰川期」就是一切从冷处理,而在「中日关系
蜜月期」就带动、并留下了所谓的「日本风尚」,历史服从于政治而书写,中日关系仅仅是勉强「烂尾」交付,如果不正视历史,以后的中日关系仍将陷入当下尴尬
的「冰火」循环。


到正视历史,我们目前做的远远不够,对于中日关系,历史真相仍然扮演著外交「玩物」的角色。当宣布中日关系「良好」的阶段,宣传中就配合出现了那些曾经帮
助我们的友好日本人民,可当宣布中日关系再度「破产」,满屏都是宣扬「爱国主义」的「正剧」,可真相究竟是什么呢?依然迷雾团团,甚至为了假扮真相,不再
尊重曾经的爱国英雄。

我想起了《平壤水族馆》的开头,作者姜焕哲的爷爷是在日本的朝鲜劳动党人,响应朝鲜号召回国,却被一步步夺取了所有的财产,其他所有至亲家人悉数关入了集中营,他至死,也没有一个家陪在身边。类似的故事并不少,却少有人知晓。关于故事大王刘当当

当当与你分享小故事,篇篇原创,每每真心,欢迎关注哦~。

公众号:waidangdang


我不知道当年张学良内心到底有什么想法,也不知道他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的,更不清楚他的决策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我只知道,张作霖要是知道他儿子这么软炮,肯定一枪蹦了他。
对每个在其位之人,若想不背身后骂名,身前就得按那两句诗说得那样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