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除了早先的澎湃S1,暂时还没听到更新的消息。雷总前不久说暂时遇到了一些困难,我希望了解其最新进展。


1、并非只有晶元属于硬核科技。不过雷军确实亲口说过「晶元是手机科技的制高点」

2、雷军旗下投资了几十家国内晶元公司,产品范围涵盖各种物联网类小晶元。当然都属于早期风投,目前还都还是小打小闹,还没有一家能拿得出手的。倒是做智能手表和手环的华米,自己做晶元用在自家产品上,算是走上正轨了。

3、在小米收购联芯时,国内做ARM架构AP的除了展讯,还有全志、盈方微、瑞芯微等,联芯是AP能力最差的,不过毕竟是大唐旗下,基带能力比展讯之外的那几家强。

4、雷军没料到今天的美国能疯狂到如此程度(也超出了任正非的最坏预料)。如果2014年雷军就能预测到今天美国的行动,那时候应该会坚决扶持展讯,保守估计能让展讯达到现在联发科的高度。


海思换成小米;


这是雷总最新的微博,已经明确说明澎湃没有取消了,一直在做。所以不要信那群,小米早就放弃了,相关团队都解散的消息。


首先回答是不是,答案是——不是,小米从没有放弃晶元的研发,澎湃也一直没有停止,当然,这几年小米也一直没有发,小米这几年玩的一直是iot晶元,因为成本更低,凭借小米的销量,可以赚钱,也便于生态链的统一。

首先要明确一点,小米为什么这几年不发了,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成本,澎湃一代,搭载的是5c,卖了30万台左右,根本回不了本,不卖,光晶元研发,小米的中端晶元,也就几个亿,撑死了十几个亿,但一发,首先代工企业要求肯定是要多少片,但小米根本卖不了,也不敢定那么多,不定那么多,代工企业也不愿意代工。还有就是专利问题,但其实小米在这几年,疯狂投资通信专利相关的公司,差不多解决了4g的专利问题,但现在发中端手机,肯定得5g呀,那5g专利,也得解决。

那,我们来谈谈今年的澎湃,首先明确说明今年澎湃做没做,答案是做的,小米还在疯狂的投资相关专利公司,不只是说流片了,测试都基本完成了。配置我说下,三星代工,10nm二代工艺,也就是三星自己宣传的8nm,但就认为三星10nm吧。基带用的是联发科的,但联发科只负责做,不负责帮忙解决专利问题。目前,小米如果要发这一款晶元,大约需要准备20亿到40亿来专利赔偿,这还是小米这五六年疯狂布局才降下来的,以前,更多,多得多。至于晶元本身制造成本要回本,那就不谈了,但目前有个好消息是曾学忠,这个人是晶元领域的大佬,可能会帮助小米解决一些专利问题,所以具体,还得看之后的情况,大约22年左右,小米基本可以通过自己的投资,去取得专利使用,也就是不用赔偿,正常互授,交专利费就行,所以理性角度来看,推迟发布是最好的方式。

至于小米为啥要赔偿,而不是取得授权,很简单,人家不愿意,授权给你,可能授权费1个亿,但不授权,打官司赔偿,可能就10个亿了,谁不想多赚钱呢,除非你手上的专利,别人绕不过去,也要取得你的授权,这样互授,然后专利费用相抵,再去交,像华为和高通就是这样,只不过高通专利多,所以相抵后,华为还得向高通交一点,但相比其他的,已经少了很多。当然,展锐那种除外,这个就不是正常商业能解决的,毕竟100万美金,取得高通的所有相关专利授权,正常企业,谁敢想。

回归澎湃,其实澎湃今年规划是有相关手机的,是cc系列,cc10e被放给了小米10青春版,然后剩下的cc系列,本来是定的两款,一款用的高通的晶元,另一款就全程保密的那种,至于用的啥,你猜,反正我不知道,我也没说,林斌之前专心在做这个,本来按照相关进程,差不多八月发的,但你们也知道了,超大杯延期,mix延期,mix可能改名,贝塔会跟超大杯一起发,mix数字看退不退吧,这个不管。超大杯正好延到了8月,小米十周年上,cc也延期。但有个问题,就是真出了,买吗?差不多3000块钱,甚至更多,让你去买一款小米公司的中端晶元的手机,还不是像ov那种要让利给渠道,卖这么贵,纯粹是成本根本顶不住,而且还要卖的多一点才能减少亏本,至于小米,只要它发了,它就没准备回本,只求亏的少一点。

所以说,不要急,小米会出的,这个我从不怀疑雷军的决心,但什么时候出,真的要看雷军的决策了吧,毕竟现在手机厂商的日子确实都不太好过,现在就是一条,活下来,这比什么都重要。不过,小米如果把搭载澎湃的手机主销在国外呢,毕竟利润是够的,这个就得等小米在欧洲那边站稳脚跟了,不过目前来看,小米在欧洲市场确实挺成功的了,进展迅速。


近日,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再度出手,投资了一家AI晶元初创企业。企查查显示,被投企业是北京晶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晶视智能目前已完成工商变更,注册资本从1500万人民币,增加到1665万人民币。1月20日,晶视智能实际控制人由「Bitmain Technologies Limited」变更为雷军。

「Bitmain Technologies Limited」去年一度进入公众视野,在当时大半个圈子都在吃瓜的吴詹抢夺公章纠纷中,它作为比特大陆唯一股东的身份曾出现在官方声明中。

那么,晶视智能又是谁?为何吸引产业头部资金流入?

起底晶视智能

官网资料显示,晶视智能是一家聚焦于AI机器视觉的初创公司,当前侧重于视频监控及边缘计算,拥有AI TPU 运算核心及SoC晶元整合技术,研发领域涵盖SoC晶元设计、AI TPU处理器及工具链,图像处理演算法及设计等。目前已推出边缘计算处理晶元BM1880、AI视觉晶元CV1832/CV1835/CV1838。公司正式成立日期为2019年10月,核心研发团队成立于2018年1月。

该轮投资中,小米长江认缴出资额345万元,持股比例20.7207%,成为大股东。北京斯年大陆科技中心(有限合伙)略低,持股20%。

从企查查关联信息来看,斯年大陆的相关股东主要有两家,其中比特大陆出资比例97%。

关注比特大陆的人应该有印象,比特大陆董事长詹克团曾在2019年9月公开表示,「由于端侧AI与云端AI晶元模式不一,云端更注重性能,终端则更注重成本和软硬一体化,更难落地,因而决定将端侧AI晶元业务拆分独立运作。」

根据当时的公开报道可以查询到,这个拆分出来独立运作的公司正是晶视智能,它吸纳了比特大陆的边缘晶元研发团队,拥有边缘端AI加速晶元自研知识产权算丰TPU。官网显示,该公司分别于2018年12月、2020年3月分别量产了第一代AI晶元和AI视觉晶元。

比特大陆逐年减持晶视智能的背后

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大陆作为晶视智能原来最大的单一股东,近年来持股比例不断降低,从最初的38.8%减少到现在的20%。

为了引入战略投资,让渡股权是较常见的做法,通常也会有业务定位方面的考量。那么,比特大陆逐步减持又是出于什么原因?

从比特大陆历年的投资情况来看,投资数量在2018年达到顶峰,一年内进行了20次投资,之后就急剧锐减,过去两年的投资都是个位数。

从投资分布来看,以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支付项目居多,AI晶元仅晶视智能一家。

作为全球矿机霸主,比特大陆近年来一直在强化AI方面的布局。这一转变,一是出自市场趋势、政策等多重原因;二是AI晶元与其矿机算力资源有著天然的契合点。

据比特大陆内部透露,早在2015年该公司就已开始布局AI晶元,彼时,正是行业普遍认识到通用处理器掣肘的时间点,当时业内开始发力专用处理器的研发,比特大陆也选择了 ASIC 晶元的研发路线。迄今为止,比特大陆是业内少有能力云端、终端并行投入的AI晶元企业,涉及人脸识别、自动驾驶、城市大脑、智能政务、智能安防、智能推荐、智能医疗等诸多AI场景。

手握雄厚资金,凭借矿机晶元订单与台积电关系深厚,再加上多年的算力研发积累,比特大陆对AI市场雄心勃勃,曾在2018年定下「未来5年,公司40%的收入来自AI部门」这一宏伟目标。

2018年是比特大陆近几年的高光时刻,不论是融资、估值还是对外的投资布局。也是在这一年,比特大陆启动了在香港的上市计划。

然而,随著下半年币市低迷,比特大陆营收受到重大影响,随后公司进行大规模裁员,最终2019年3月在港交所的招股书过期失效,其上市计划至此暂时宣告失败。进入2020年,又因创始人内斗损耗,都使比特大陆元气大伤。

AI落地难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人们对于AI晶元,关注的已经不只是性能和算力,还有应用落地和商业化的支持:进入了哪些场景?合作了哪些客户?有没有软硬一体化方案?有没有实际应用案例……

在极度碎片化的终端市场,大规模爆发的行业应用迟迟没有发生,AI创业公司不仅面临著产品持续迭代以及难以落地的挑战,同时还面临著研发和应用难以有效衔接的问题。

行业的共同挑战应该也是比特大陆当前的焦灼点。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减持以缓解压力,还是让渡股权以获得产业基金的资源,都在情理之中。

「抱大腿」还是「win-win」?

图源 | Wall Street Journal

成立仅3年的长江小米基金,目前主要围绕晶元研发、先进材料、图像视觉等领域进行投资。其中,视觉作为布局重点之一,投资项目已覆盖了3D视觉、图像感测、OLED材料、光学图像等多个维度(与非网数读系列:砸向集成电路产业的千亿投资去哪儿了?)。

晶元、新材料都是我国科技领域当前的卡脖子环节,那么,小米为什么在垂直应用领域著重布局视觉?

视觉应用兴于安防市场,是系统视觉采集的前端。率先提出AIoT的小米,早已看到了视觉作为AIoT感知系统的属性在不断加强,不论是机器视觉,还是AI计算机视觉应用,视觉+AI、视觉+IoT等组合应用将开创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一个远远超过安防的增量市场。不过,这同时是一个高度场景化的市场。

正如比特大陆决定拆分端侧AI晶元业务时所看到的,端侧与云端晶元的打法完全不同。如果说云端晶元需要不断跟上先进演算法、提升先进工艺、不断扩充云端产业链的豪华朋友圈,那么,端侧晶元则需要根据碎片化的细分市场需求,与垂直纵深的产业资源「交朋友」。从这点来看,比特大陆不论是拆分业务成立晶视智能,还是携手产业资源布局端侧视觉业务,都是非常有远见的做法。

图源 | coinatory.com

比特大陆曾强调过它在全流程能力上的优势,而只有生态布局够早、够深入,才能不断强化这样的优势。就以端侧视觉应用为例,是一个全流程的软体pipeline,需要结合具体场景来考虑全流程的总体性能。比如人脸识别中的:视频解码-视频后处理-人脸检测-跟踪-提取特征-比对等,再比如视频结构化中的:视频解码-视频后处理-目标检测-跟踪-目标分类等,把上述全流程的软体运行在AI晶元和硬体上,才是最终的应用性能,而这需要高度的匹配和优化能力。

在成立晶视智能前,比特大陆还在视觉领域有过一笔投资,与明略数据在2018年联合领投了苏州千视通科技。

值得注意的是,明略数据是视频结构化、视频图像检索技术和视频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提供商;2019年,与比特大陆共同注资成立晶视智能的易华录,是央企华录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在大数据、智慧城市等领域有优势。可以发现这两笔投资有一个相似点,比特大陆在通过数据+算力的匹配,推动在特定领域的视觉应用落地。

不过,即便有了先期的资本注入和精准的路线规划,初创企业在细分领域仍然面临著很大的竞争压力,小米长江能够带来资金、品牌的双倍加持,还能够通过生态资源在推进落地应用上带来动力。

在晶视智能此轮投资中让渡股权,比特大陆看似有「抱大腿」之嫌,但是,小米长江作为大股东,在AIoT生态圈的背书能力强于比特大陆,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公司未来的发展。

视觉领域的蓝海正在开启,这一笔投资,你说是「抱大腿」还是「win-win」?

围观网友互动现场,请戳:

https://www.eefocus.com/

发布于 01-25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小主公小主公自由

实名反对那什么爱之导师的回答,我看完也想黑人问号????

什么狗屁回答,问小米是否放弃自研晶元,在那说华为不良心,割韭菜

小 米也不是不造了,只是松果解散成了其他的团队, 晶元依然在造,只是手机晶元这种暂时放弃了而已,毕竟目前来说自己造晶元不如买的划算,而且,自己造晶元要承担一系列不确定的风险。成本很高


实名反对那什么爱之导师的回答,我看完也想黑人问号????

什么狗屁回答,问小米是否放弃自研晶元,在那说华为不良心,割韭菜

小 米也不是不造了,只是松果解散成了其他的团队, 晶元依然在造,只是手机晶元这种暂时放弃了而已,毕竟目前来说自己造晶元不如买的划算,而且,自己造晶元要承担一系列不确定的风险。成本很高


晶元这个东西 搞起来真的靠命!

麒麟刚出道的时候 辣鸡成翔 被口水喷死了

到950的时候 联发科还说著不如x10。

但是命好呀!920系列是麒麟改名后的首款高端晶元,虽然辣鸡对吧,但是刚好赶上火龙810,一时之间 卖疯了 大嘴当时估计能乐死。

然后接下来的950 虽然GPU差劲 但是CPU和高通打的有来有回,这个时候网上盛传「华为手机不能打游戏」

其次是960,虽然这个大家有争议,不少人认为960是一代火麒麟 但是不可否认mate9的钉子户现在还有不少。

970,,,嗯~怎么说呢,感觉被锤爆了,但是这个时候华为拍照起来了 新一代夜视仪 ,在舆论上算是掩盖了处理器不给力的缺点,况且后期出的gputb,一度让1799的荣耀v10,价格又飙到了1999.

980的时候 基本上就没有华为手机不能打游戏的说法了


应该放弃了,小米养不起,晶元研发就如同国家军备竞赛,美国中国俄罗斯,比得起,但是沙特虽然有钱但是比的起吗。看看有自研手机晶元的骁龙和联发科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能起来,三星有著几乎举韩国之力的基础才去搞的猎户座,华为靠著基站技术基础赚的钱才养起来麒麟。小米何德何能,难道要靠小米杂货铺吗。。就小米杂货铺再赚钱这也不可能跟上面几个比。而且说到底都是资本家,以小米现在的体量这种赔钱买卖,而且是那种一不小心可能整个公司都没有的买卖谁会去搞?搞成了就是当代张謇,不成就是一企业破产连名字都没有。就这买卖谁干?就如同新手玩开罗工作室里经营游戏公司的那个游戏,造硬体之前不赚钱,但是至少能活,造硬体的时候一个失误就可能直接负债,然后凉掉。而且游戏能重开我都万分谨慎确认不会破产才造硬体,更何况企业重开太难了。不要把那些老总和企业想的多好,其实就是一群私企和一群资本家。他们掌握了东西,被外国打击我们确实需要帮,但这不证明他们心是在人民身上的。


很可能在做,但是不会给出任何进程和情况

可预见的几年都不会有大规模手机晶元,强入因特尔老黄德州仪器都凉了,最大问题是通信专利,做出来也是亏

简单分析一下利弊:

做出来好处:不依赖晶元厂商,自研可吹,增强国内晶元实力当然它微不足道

坏处:与高通交恶,好多专利问题都是高通给小米摆平的,掣肘的从晶元厂变成了台积电?(这个不好说),晶元更烂这个不用说。花钱多卖一个亏一个(这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

如果做了没做出来:好处好像没什么,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坏处:还是亏钱

也就是说做了之后正反都是亏钱,还是回到钱的问题,你得有钱可亏

等小米达到营收5000亿利润200亿应该可以养晶元了。按照现在情况来看这要猴年马月了,当然未来不可预测,可能永远也达不到,可能没多久就倒闭了,也可能每年涨个百分之五十很快的事

欢迎补充


别尬吹小米,客观一点

再说晶元研发

产生个共识,不是只有核心处理器才是晶元

澎湃可能真没了

但是可以研发其他的晶元种类

雷军说还在做,可能是其他种类了

项目经验要一点一点累计,成功在于坚持,不是一口吃个胖子。对于公司,永远活下来最重要


如果放弃了也可以理解。

小米错过了智能手机市场早期粗暴发展阶段,那时候是做晶元的最好时机。

那时候消费者对手机性能等了解不深,和运营商合作,增加销售提成几乎什么产品都能卖出去。晶元是什么不重要,只要能用就好。此时做晶元就能将不成熟的晶元通过数千万销量收回成本。(当然这也不是小米的错,因为小米2010才成立,当时没有钱去做晶元,甚至后来还险些倒闭)

如今大大不同了。

1.现在手机市场已经经进入白热化竞争时期,在你死我活的竞争中用不成熟的自研晶元是风险很大的决定。

2.手机市场发展完善,市场透明度很高。小米没办法通过运营商模式或者通过忽悠卖出那么多自研的晶元(自研不可能一开始就成功,早期的晶元肯定比市场成熟晶元差)。

3.小米在国内的手机份额比较低。自研可以打个情怀牌,但是华为珠玉在前,大家伙支持华为自研不就行了。

4.各种成本和专利。阻碍小米的从来不是技术,而是专利。动辄数十亿美元的专利费不是谁都能承受的。况且还有很多根本不是钱能买到的专利。

总结

其实我们对中国的晶元产业关心可以理解,但是一味要求所有企业做晶元是不现实的。

中国已经有了晶元设计这个长板,再有个其它长板不香吗?

我们应该提高中国的整体竞争力,而不是再造一个海思。

对于我来说ov发力的充电技术「方向对了」,小米的自研晶元「方向错了」。当然,现在的小米也在发力充电技术、语音识别技术、智能家居技术,还有一直在做的系统,这个方向对了。


小米自研已经来不及了,听我慢慢说。

比较看好小米和MTK,来一把联名,

今年的天玑820,1000多的价格,给的是真旗舰的体验,第一次在千元机上,体会到丝滑的感觉。

小米和MTK,可以进步一步合作。

其实做不做自己的手机晶元,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打出自己的产品布局节奏,

华为可以自己掌控晶元的发布时间,

比骁龙提前几个月,就能吃一波暂时领先的红利。

消费者并没有因为华为自研晶元,得到什么优惠,反而更贵。

华为做晶元有三个原因,技术安全、时间差、成本。

请注意: 不包含性能!

今年华为本可以用A77大核,但没有用。

可见消费者体验不是华为关注。技术安全和成本,才是华为的核心考虑。

比较心疼那些,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花粉。 还说一句谢谢啊。

帮华为吹自研牛逼,但从来没低头看过,自己手里拿到的是什么玩意。

这样的荒谬事,也就中国会发生。

现在晶元布局时间、性能布局,都有空档,但马上就要填满了。

小米自研晶元其实已经来不及了,等它来填的时候,MTK早就填满了(大家还说得清楚,今年填坑王MTK出了多少款晶元么?)。还不如和MTK合作。


没有啊,只是搁置SOC开发。 自己的物联网和AIoT晶元不是还出了不少产品了么。

比如这个:

小米手表2有戏了?华米全新自研晶元正式发布:性能卓越-ST行业动态-意法半导体STM32/STM8技术社区?

www.stmcu.org.cn图标

小米已经暂停澎湃s2晶元的研发,这也是有苦衷的……

和HW一样,小米遇到最大的困难不是晶元设计,而是高不可攀的专利费。虽然HW和高通已经和解,但也要向高通支付18亿美金,而且还是在和高通交叉授权的情况下。小米由于没有5G专利,故不具备讨价还价的权利,要支付给高通的专利费用可想而知……

好消息是,小米尚未被现实击垮,高薪聘请前中兴高管曾学忠等通讯行业大佬,试图重启s2的研发!我认为,只有发展自主晶元,才不会受制于人,不用看高通、台积电们的脸色。但小米的晶元自研之路,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对此,你的看法呢?


短期几年内不会有任何希望。

因为这不符合小米公司的发展道路。

华为当年自研晶元。

可是被喷了好几代产品。

小米公司的资金流并不算多。

这也是小米不能现货。年年耍猴的原因。

华为ov这些拥有线下渠道的公司,是有渠道帮忙分摊资金流压力的。

小米没有。

一个资金流不算充裕的公司烧钱。想什么呢。

再说就算生产出晶元了。这玩意儿是需要高销量摊平成本的。

小米现在的手机销量完全不容乐观。

一旦晶元失败,就是数亿投资打水漂。

对于小米这样的公司是非常难以承受的

华为手机是当初有整个华为做后盾的。

而且小米整体的发展策略是贴牌,收购市面上有完整技术的公司。

然后贴上小米的标,依靠小米良好的性价比口碑卖货。

当然也有暴雷的相机和电视机。

小米是很少做这种赌博性质的决策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