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过一个疑问,我看一本书就忘一本书,这样读书是不是就完全在浪费时间。于是我每看一本书,我就花一段时间写一篇读后感或者类似笔记的摘记,但是我发现这样对我带来的好处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我想知道用读书方式构建思维结构是否需要摘记,如果要该怎么做?


可以的!

题主的思路是正确的,构建思维结构确实需要用正确的读书方式来配合,而摘记则是读书方式的一种。之所以自己感觉没有效果,是因为用错了方法。

我理解题主所提及的「思维结构」,是指从阅读的书籍中学到思考问题的方式。

比如说,阅读下面一段材料:

烧水沏茶时,洗水壶用1分钟,烧开水用10分钟,洗茶壶用2分钟,拿茶叶用1分钟,如何安排才能尽早喝上茶。

解法1:洗水壶、烧开水、洗茶壶、拿茶叶按顺序完成,共用14分钟。

解法2:先洗水壶,然后烧开水,在此过程中去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全过程共用11分钟。

从以上这段小学奥数题的材料中,我们很容易归纳出一种统筹安排寻求最优解的思考方式。

那么这种思考方式应当怎么来记忆,或者说运用?

最好的办法不是做材料的摘抄和死记硬背,而是直接记录这种思维方式的核心,可以把笔记写成以下形式:

思路:统筹安排。

关键点:寻找可以同时做两件甚至多件事的空余时间。

举例:在个人工作中,早晨来到工作岗位,可以先做需要与人沟通的工作,在等待他人反馈的时间里,处理自己的事务。

在以上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从书中学到思维方式的关键在于总结和运用,要从材料中归纳关键点,并且用自己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来做示范,才可以达到改进思维方式的效果。

单纯无脑的摘抄,效率低下,浪费时间。摘抄的书中范例也未必会在自己的生活中用到——对于用不到的内容,过一段时间当然会忘记。

————————

另外,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摘记、读后感这些材料,是完全无用的么?

也不是,摘记的关键是文本内容的模仿。

我们最初认识「摘抄」、「摘记」这个行为,大多数是在中学的语文课堂上,被老师要求阅读某本文学名著,做摘抄、读后感交作业。

于是我们会选取阅读材料中文辞优美或者有哲理的句子,抄在本子上,在脑子里也留下了印象,等考试写作文的时候用来模仿。

在这个过程中,做摘记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文本本身的记忆和理解,老师要求写读后感,其实是在期待学生能从阅读材料中学到道德、价值观取向上的内容。

我可以不认同这份文本的观点,但文本的遣词用句需要记忆学习——这种时候做摘记可以加深自己对文本的印象,便于以后的模仿和再创作。

用摘记的方式来学习某种思维,效果跟用勺子吃面条差不多。

总结一下:翻开书之前,厘清自己的目的,然后根据目的选择更合适的笔记方式。

理清读书的目的。

思考。

带目的做笔记。

以上。


读书笔记用思维导图太棒了!一定自己做导图喽!不要偷懒哦!不懂在咨询一下吧!


看读书笔记怎么记了。


笔记是信息记录的工具,其代替人脑记忆信息丶可存储信息量超大,正是有了笔记丶人类的知识才得以传承并发展。

记笔记可煅练思维,但构揵思维结构还需记录有关思考过程(方法)的笔记才有大的帮助,如记解题思路,若只单纯的记录单词那样数据化的信息对构建思维结构没多大帮助。


绝对可以,写下笔记后用思维构图重新整理、组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