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女性产假延长到六个月并不是个好政策,本来企业就不愿意招收未婚女性员工,很多休完产假的妈妈都面临失业,这样会不会加重职场女性性别歧视?

部分发达国家规定,妻子生产,父亲也要休假两个月,中国有适合建立父亲陪产制度的环境吗?我感觉这样比较合理吧。单纯地鼓励开放二胎,延长产假并不能提高女性生育意愿。


谢邀。

在美国,大部分的公司都给父母双方提供三个月的带薪产假。其中男方的产假不可以转让给女方。

一般公司里有男同事快要放产假的时候,所有其他已婚已育男士都会投以同情的目光。然后跟你说:「挺住!我相信你会熬过去的。「

有的会跟你说:「加油!注意身体!「

有的老板可能会说:「如果你需要延长产假,跟我说,我会尽量帮忙的。「

而中国公司,或者中国的男同事一般会说:「恭喜,不要吃太胖噢。」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

在美国家庭里,没有月嫂这一说,因为男方就是月嫂。女方默认在前两个月,除了喂奶,其他事情都是不干的。起夜,换尿布,拍嗝,洗澡都是男方的事情。小到小职员,大到CEO (例如脸书的小扎),都不例外。

我们公司里有个男同事,产假回来上班的时候,都瘦脱相了。然后开会的时候,甚至直接就在会议室里睡著了。然后几个男同事拥过去说:「没关系,我们当年都这样。。。」

我个人非常赞同这种陪产制度:

  1. 首先,个人认为照顾婴儿的首要责任人是父母。老人家没有义务照顾孙辈。
  2. 父亲体会过照顾婴儿的辛苦之后,就不会再说:「你在家什么都没干,我在外面累死累活「 ,「不就是带个孩子吗?那么矫情干什么?「之类的话。
  3. 家里没有老人,少了不必要的婆媳矛盾。
  4. 可以快速地让男方进入到父亲的角色,不再当巨婴。
  5. 在公司用人考量上,更容易达到男女平等。

当然,这种制度在中国能否顺利实施,也有疑问。

  1. 男方会不会真的利用产假来带孩子,会不会在传统思想下,依旧在产假里当大爷。
  2. 男方会不会因为担心产假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影响,而拒绝休产假。毕竟男方在生理上没有休产假的必要性。


谢邀

本人对此制度不了解,不在不懂的地方乱说。

不过我直觉这玩意只能在生活成本低的情况下搞。

换句话说,房价不降,育儿成本不降,休产假意义也有限

当然房价背后是土地财政和金融资本蚕食实业资本,这就在话题以外了,恕不赘述。


据孟非说,日本人结婚后,单位是要把工资直接打到老婆的账户上的。

这是日本的情况。欧美的现象差不多。在很多家庭故事片中,都有这样的情节:夫妻一方工作,同时另一方就在家带孩子(男女皆可)。最典型的如《成长的烦恼》。这个电视剧甚至影响到了中国的电视剧,例如《家有儿女》、《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之类。这些电视剧或者动画片,都回避了夫妻双方必须都上班的实际情况。编的比较合情合理的是《我爱我家》,那里的家庭主妇虽然也有工作(大鼓书演员),但因为当时的曲艺单位已经不景气,所以那位家庭主妇几乎就是「家庭主妇」。但是家里仍然雇了保姆,因此也产生了一些情节。

发达国家,把家庭劳动也算作生产,而且是最重要的生产劳动。

我小时候,学过一节课,说俄罗斯(当时还是「苏联」)在鼓励人们要「星期六义务劳动」。我就不明白,已经每周工作六天了,再加一天义务劳动,哪天休息呢?大家伙连轴转不需要干什么家务事的吗?

后来才知道,原来当时的俄罗斯(「苏联」)的确没什么家务事。因为连暖瓶都没有(现在我们是不是也没暖瓶?当时我们每个家庭,暖瓶可是必备的东西。每天早上大家拿著暖瓶到水房排队打水也是一景)。后来我上班了,在轻工业部家电情报所。当时讨论要不要发展家用电冰箱。就有老情报说,俄罗斯(「苏联「)是没有家用电冰箱的。因为它们的社区集中冷库十分普及。不需要每家每户都要电冰箱。(杠精止步。不要以为俄罗斯在极北环境温度不高。它们夏天户外温度照样在30度以上)。过去有一部电影,讲的是一个人喝多了,坐计程车跑错了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同一个街道同一个楼号的同一个门牌号码的房间,进去就睡。因为那个房间跟自己的住家一摸一样。所有的无厘头故事皆由此而起。所以它们的确没什么家务事。

然而中国人的习惯是男女都要上班的。哪怕需要冒著危险,花一个人,甚至超过一个人的工资来雇佣一个远没有自己上心,跟自己或者自己家的老人孩子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人来「照顾」家庭。

题主所说一切矛盾,皆由此而起。这个问题能解决,题主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呵呵,男性产假也好女性产假也好共享产假也好,关键是产假期间的工资由谁承担?雇主还是政府?


现在一下班走进小区,全是带小孩的,有的是奶奶带,有的是姥姥带,有的年龄已经很大了。要是孩子父亲也能休假,至少老一辈看孩子的能轻松轻松。尤其是坐月子的时候,大人小孩子都更需要孩子父亲的陪伴啊。


国家只想让你生孩子,以后有人接盘,至于你生了娃怎么办,那是你自己的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