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可以說是最有可能成為星際移民的星球了,但是火星質量小、引力也小,哪怕人類改造火星成功,其引力也不足以長久吸引住稠密的大氣,所以我認為,要想成功改造火星,首先要提升其質量,讓其質量起碼達到地球的百分之六十,從而有足夠的引力。

那麼從哪裡去找這個質量呢?我認為從小行星帶找最合適。如果未來科技足夠發達,可以利用太空動力裝置推動小行星偏離軌道,引導其撞擊火星,一方面可以提高火星質量、提升火星引力,另一方面,可以給火星以能量,讓其冷卻的內核重新熱起來,有了活躍的地質活動,說不定還能增強火星磁場,這樣改造火星更長久!個人估測,人類再發展五千年,就會擁有這樣的技術。


要稠密大氣?土衛六歡迎您,氣壓是地球1.5倍,大氣密度則是地球5倍。還不滿足的話可以去金星乃至四大巨行星大氣層的適當高度里用氫氦熱氣球建浮空城飄著殖民,這樣有你要的合適氣壓。在巨行星大氣層內還有巨行星磁場保護,特別是海王星、天王星大氣層內還很容易獲得水和有機物(甲烷)、氮(氨)以及氦3。當然暈船暈機的不適合去那裡定居。


火星大氣層的問題並不是因為質量

而是因為它的磁場問題

所以你說的剛好歪打正著

小行星撞擊火星確實是一種重啟火星磁場的方案

但是呢,既然改造火星的關鍵根本因素是磁場

那麼如何重建火星磁場呢

NASA有一個方案

火星磁盾計劃

NASA設想在火星和地球之間

放置一個巨大的磁偶極子,這樣可以保護火星免受太陽風暴侵襲。

並且建立一個新的穩定大氣層。火星將包裹在磁偶極子的磁層中,從根本上恢復已經消失的磁氣圈,這給了火星重建大氣層的機會。

NASA的模型展示了如果火星大氣層加厚,火星的溫度將達到4攝氏度,足夠融化兩極的乾冰,二氧化碳在大氣層會保持熱量,形成溫室效應,使得火星上的冰融化,有機會讓其成為一顆宜居星球。

雖然這一切只是理論假設,看起來像是科幻小說中的情節,但是現在已經開始研究微型磁層,以便有朝一日保護人類和在遙遠太空執行任務的宇宙飛船。因而對這項技術的更大應用並不是不可想像的,NASA聲明,如果這項技術在有生之年可以研究成功,那麼火星移民不再是夢想!

當然還有BCD方案

(1)把「穀神星」的衛星放置在圍繞火星的軌道上。從理論上講,圍繞火星運行的大天體,其引力可當作一個混合器作用於火星的核心,這樣可以再次融化並啟動火星的冰凍核心。

(2)用於破壞火星核心的強大核武器。從理論上,是可行的,但現實難度可想而知,火星的半徑也只有3000多公里,如此深的深度,如何才能鑽到這樣的深度呢?就說在我們地球上,人們鑽井的最大深度才為10公里左右,更何況是在火星上。

(3)製造一個行星電磁鐵。其想法是這樣的:在火星的赤道上鋪設一個超導體的螺線管,並將其連接到一個強大的電流源。儘管這個項目需要一個真正巨大的努力和巨大的成本,但最重要的是,它是最「現實」的,因為它不需要發明一種全新的東西。

(4)在拉格朗日點L1處放置電磁鐵。拉格朗日點是兩個天體系統中的點,在這兩個天體中,這些天體的重力相互平衡或由其他力進行補充。一個質量遠小於火星質量的物體被放置在拉格朗日點中的一個點上,它將能夠無限期地停留在其中。

L1點位於火星和太陽之間的一條直線上,距離火星約有100萬公里。如果你把一個強大的電磁鐵放在那裡,那它就會成為火星和太陽輻射之間的屏障。

(5)僅在可居住區域創建人工磁場。要實現這一點,可在可居住區域放置一個強大的電磁鐵,進而產生磁場來保護殖民者免受太陽輻射的有害影響。

此外,如果要逃避太陽輻射的影響,有人還提出,可以在火星地下建立居住點,雖然火星土壤本身的厚度將是抵禦輻射的良好保護,但這大大限制了殖民者的活動或工作。

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

我每天都在問自己這個問題

因為人類的探索慾望,更因為地球已經撐不起我們人類的野心了。

去尋找新的家園

這就是我們要去火星的目的

關注公眾號:火星學會

世界上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非營利性太空倡導組織,致力於促進人類探索和移居火星。主席Dr. Robert Zubrin的書《趕往火星》關於原位燃料製造的建議深遠的影響了NASA和SpaceX。詹姆斯卡梅隆等眾名人都曾加入,伊隆馬斯克曾任學會董事


絕對不可以!內行星區不要亂搞,別看現在類地行星區這麼穩定。這是花了幾十億年時間漸漸變穩定的!看看四大類地行星和月球表面的隕石坑,這都是赤裸裸的歷史啊!誰知道你把小行星一引過來,導致所有類地行星運行紊亂,那不是一天兩天能恢復正常的!那得用去幾億年時間。


你這個不是提議,是妄想,是的,幻想都算不上,就是妄想。

且不說提升一顆行星的質量以後它的引力對太陽系其它行星運行軌道的影響是毀滅性的這一點,就拉小行星過來撞火星需要的成本都比在火星上建基地高几千億倍……

第一,太陽系在形成之初,引力範圍內星體非常多,重力環境複雜且極其混亂,經過了幾億年的碰撞、合併,最終才形成了現在這樣穩定的軌道環境,這期間甚至還經歷過幾次行星之間的軌道交換。所以,在一個多行星的恆星—行星系統里更改一顆行星的質量,對整個星系軌道運行環境是毀滅性的

第二,火星質量只有地球的14%,如果要將火星質量提升至地球的百分60%,就需要火星吸收大約4-5個火星質量,如果靠星體撞擊來進行,為了不使火星被撞碎,必須使用體積和質量小於一定程度的小行星進行撞擊,這樣一來,整個撞擊工程起碼要持續上千萬年才能將火星質量提升那麼多

第三,火星被無數隕石不停撞擊後,整個星球將會升溫並融化成一顆巨大的熔岩球,而這個熔岩球若是想要冷卻到擁有固態地殼,大概需要至少十億年時間

第四,火星表面冷凝後,由於內部溫度仍然很高,地表將持續十億年以上的劇烈地質活動。

第五,撞擊二十億年以後,地質活動頻度降低至基本穩定,星球表面充斥著大量二氧化碳、硫化物及氫化物構成的大氣,氧含量不足2%。

好了題主,你的計劃需要幾千萬年執行,二十多億年冷卻,估計凈化空氣還需要幾百年,然後原始地殼不適合現代植物生長,還需要接近二十億年的時間對星球進行微生物改造。

嗯,這個計劃不錯,前後需要接近40億年的時間……40億年以後……火星早就被變成紅巨星的老年太陽烤焦了吧?

另外,地球核心46億年來仍然保持極高溫度不是因為地殼把熱量保住,地殼的隔熱功能連張a4紙都不如,地幔持續高溫的原因是因為地幔中沉入了數量極其巨大的自然放射性元素,這些放射性元素衰變的時候釋放的大量熱量,是地心熱量的主要來源,撞擊火星並要保持其內部擁有含有大量金屬元素的、能夠流動循環的熔岩系統,需要找多少重核放射性元素放到火星里?


沒查數據,我拍腦袋覺得小行星都加起來也無法滿足題主的要求。

另外火星大氣丟失是因為磁場,不是質量。

再一個,就算有足夠的物質和能量增加火星質量,也不建議做。擾亂了太陽系幾十億年的穩定構成不是什麼好玩的事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