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定於美國東部時間本周四上午7點50分(北京時間本周四晚上7點50分)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將在NASA網站上進行直播。


不用核衰變電池是因為目的不同,毅力號是好奇號的同款升級版火星車,好奇號已經在火星上工作了2838火星日,對應地球上差不多8年,也就是毅力號估計到2030年都可能還在工作。

火星是一個充滿了沙土的世界,長時間後太陽能電池板會被沙土覆蓋,現階段人類的科技只能由核衰變電池來替代。

天問-1的火星車預計只要工作90火星日,對標其實更像是JPL之前的火星探路者,因而不需要採用核衰變電池。當然實際上工作時間會超過90火星日,最終限制的條件很可能會是太陽能電池板的塵土。

還有一點便是在火星降落是非常複雜的一件事情,複雜到人類全部的探測任務有一半以失敗告終。成功降落火星表面更只有美國,或者說JPL一家。

原因是火星大氣是最糟糕的中間值。

火星有足夠的大氣產生摩擦發熱,卻又沒有足夠的大氣完成減速到安全降落速度。所以降落火星既不能像降落地球一樣只用降落傘,也不能像降落月球那樣不給載具任何隔熱保護,每多一個環節就多了一個可能出錯的地方。

所以說雖然天問-1號成功發射,但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面,一次性完成繞落的風險是非常大的,沒有毅力號經過實際檢驗的天空起重機,第一次測試降落系統的中國火星車,為減少風險不使用核衰變電池也是情理之中。


首先恭喜毅力號的成功發射,徹底飛向火星估計還要一個小時,目前看應該問題不大了。

至此,阿聯酋、中國、美國三箭齊發很有歷史意義。

毅力號耗資高達27億美元,其中包括到達火星花掉24億美元,還有3億美元準備在著陸後的2個地球年(1個火星年)的生命周期內繼續花掉。毅力號很先進,建造耗時約10年,重約1噸,有7件科研載荷,一個機械臂,機智號火星直升機,25台相機,帶了核能源在寒冷的夜晚供電供熱,首個能記錄火星聲音的麥克風。NASA稱這是有史以來最先進的探測器精尖的設備。

毅力號主要任務是搜尋火星上遠古生命的跡象,為最後的返回地球作準備(歐空局合作項目)。本次飛行將以每秒11公里以上的速度飛離地球奔向火星,預計將在2021年2月18號著陸。

毅力號的主要目標是搜索殘留在火星岩石下面的微生物可能的遺存,當然,科學家們還能在地球的實驗室里分析火星岩石的樣本。

毅力號本次出現了很多首次,比如首次在火星表面制氧,為未來的機器和載人登火星創造更好的條件。首次帶個麥克風,讓大家聽聽火星的聲音,著陸的聲音,在火星鑽探的聲音和在火星表面開車的聲音。首次帶了進行了深度清潔的43個採樣管,管子和細雪茄煙一樣,樣品14毫米寬,60毫米長,包括 一些不裝樣品的空管子,科學家用於比對整個過程沒有有被污染,然後被採樣封閉系統嚴格封裝起來準備帶回地球。首次帶上了準備在火星上用的宇航服材料進行測試。

至於天問號為什麼不攜帶核電池,簡單來說就是核電池工藝複雜 ,帶放射線,價格昂貴 ,同時提供熱量和電能。對於一些長時間的太空任務使用的價值較大 比如我們的玉兔2號,沒太陽基本就靠這個電池取暖取電。這次的天文號一路有太陽,跑到火星上,工作時間也不長 ,要在火星上待兩年的毅力號相比,核電池就不一定要裝了。

現在希望號、天問號、毅力號,一起奔向火星,祝福!


先馬,再補,拋磚引玉。感謝 @海己天鄰 在同位素電池方面的指正。

一段話談談自己對於這兩個問題的粗淺認識。

問題一:美國7月30號發射的毅力號和中國發射的天問一號有哪些不同?

相比還需要完成多個工程驗證任務的天問一號,沒有首次自主任務包袱的毅力號已經不需要承擔一系列工程技術驗證的任務,它專註於接班勇氣號,機遇號,好奇號在發現火星生命這一條戰線的工作,在基本已經確定火星沒有生命的情況下,努力尋找火星過去是否存在生命的痕迹。

當然,毅力號上附帶幫著探路的機靈號無人機就是個工程驗證的機械。但就像天問一號和尚在徵集名字的火星車,毅力號和機靈號也是相互聯繫又獨立的個體。

做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就是:我們還在做多門專業基礎課的大作業,毅力號已經在實打實的追一個熱點了。

拿NBA來比喻,天問一號有點像新秀賽季啥都能做,但是不精的詹姆斯,而毅力號就是不專註於搶板協防,但是射術全開,當打之年的庫里。

問題二:天問一號為什麼不攜帶核電池前往火星?

這個問題雖然有點何不食肉糜,但的確很多朋友都有類似困惑,就是單純我們沒有掌握成熟的同位素電池技術。這裡強調一下,不成熟不代表不會做,但是具體上馬與否,是一個需要全盤考慮的過程。我們有很多精密儀器和工業皇冠都是可以實現功能,但是可靠性不夠,獲得的數據質量也不行,導致科學產出非常有限。同位素電池(核電池)可不是鋰電池這種雖性能各異,但已然爛大街的產品。

即使可以單機突入大氣層,人類大量居住在拉格朗日二點的日本動畫片《高達SEED》,主線裡面核動力的機體也不過自由,正義,天命,命運,傳說。

在停止進行熱核試驗,靠著計算機模擬的今天,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同位素電池的原料生產。鈈238一般用中子轟擊鎿237得到,而鎿237可以從核廢料中分離出來,而核廢料再處理工藝了,我國是比較落後的,並且鎿的分離還不同於一般的核廢料處理。

總之鈈238的生產確實工藝繁瑣,但是並不受核試驗的限制,對於五常來說,也不涉及核擴散風險。美國現在也打算重開鈈238的生產了,之前都是問俄羅斯買的。

在重開之前,美國為了節約同位素電池的存量,在2011年發射的木星探測器朱諾號上就用太陽能電池取代了經典的同位素電池。

要知道木星軌道的光照強度大約只有地球軌道的4%,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誰也不會在這種單程五年,實際上的旗艦項目(如今NASA遠不如巔峰期那麼闊綽,所以朱諾號預算不到八億,並不是卡西尼號那種貨真價實、動則二三十億刀的旗艦級深空探測項目,但朱諾號無疑是同輩中的C位出道)上強行驗證技術,畢竟無數人還等著靠它發文章吃飯呢。


星際之旅,幾乎是每個男孩的太空夢,隨著科技的發展,這個夢似乎越來越近了。

無論是NASA曾經的登月傳聞,還是如今的馬斯克願上火星挖座墳,無疑都在說明星際旅行似乎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而是就要實現。

最近關於火星最新的消息,就是毅力號的預估到達時間了。

中國將完成又一奇蹟,天問一號傳來最新消息,引起西方強烈關注福源的視頻 · 92 播放天問一號傳回首幅火星圖福源的視頻 · 1464 播放

據外媒SlashGear的消息稱,NASA的毅力號火星車又準備到火星了,此前的索傑納號、機遇號、勇氣號、好奇號都在火星立下了汗馬功勞,而如今毅力號的延續,將會於2月18日到達火星並且為人們帶來火星的第一"聲"。

因為此前的火星車大多數都是在做地質研究,以及氣候研究等等,科學家們一直沒有對火星的環境聲音做出探測。

所以這一次的毅力號搭載著EDL 麥克風,希望能夠對火星環境音進行捕捉,這一個麥克風配備了超強的防塵網來阻擋火星灰塵,畢竟火星灰塵太多,不保護起來隨時可能會被堵住。

另外這一次的毅力號火星車還是採用的同位素核電池,續航很抗揍,看看好奇號就知道,8年多了還在跑。

這時候很多小夥伴可能會問,既然毅力號都快到了,我們的天問一號也不能落後不是?

還真別急,天問一號也快了。

截至至2021年1月3日的報道中,我們能夠發現,天問一號的飛行里程已經突破了4億千米,距離咱們已經有1.3億千米,離火星大概還有830萬千米,科學家們也預計天問一號將會在2月10號左右實施近火制動,也就是要減速了,否則飛的速度太快有可能控制不住身體。

也就是說,大約在今年2月,天問一號就會開啟火星大陸的探測之旅,跟毅力號到達時間相近。

為什麼要制動剎車?

看看天問一號的速度就知道了,天問一號探測器的副總指揮李振才介紹道:"目前天問一號的飛行速度大約是每秒鐘飛23公里,一天飛下來基本上就200萬公里。"

為什麼會這麼快?其一太空中並沒有空氣阻力,其二是因為太空的微重力環境,在加速過後,天問一號當然也就放飛自我跑飛快了。

另外小夥伴們還關心的一個點就是,毅力號能夠錄聲音,天問一號能不能?

恐怕要讓大家失望了,在歐陽院士的講述中,表明了我國對於火星探索的6個目標:

1、對火星地形、地貌的探索;

2、對火星磁場的探索;

3、對地下水的探索;

4、對重點地區的詳細探查;

5、對土壤成分、分布的探索;

6、對大氣層以及氣候變化的探索。

我們目的明確,先把第一步勘測做好,花里胡哨的錄音,不急。

內容來源於網路,僅供知友學習使用,如有疑問,請告之。

https://www.baidu.com/link?url=OrowOBrupNYI7GoguTZny7aKsom5Kd8wV5aTbzKM9Rk2x_Mrfs-RXstctBHvQxc63DfTglD7uIQ3bB311tIcEKwd=eqid=ea67dc6a000930100000000260230bd0?

www.baidu.com


在這篇回答里比較詳細的對比了今年啟程火星探測器的數據

美國「毅力號」即將發射,該火星車和「好奇號」相比有哪些不同??

www.zhihu.com圖標

為更好回答題主題目,再貼一下毅力號和天問一號的概況

毅力號:

天問一號:

可以看出兩者除了外觀顯著的區別之外,在運載火箭、降落方式、探火任務、搭載設備及動力源等方面存在差異

動力源方面,毅力號以RTG核電池為動力來源,而天問一號則是常見的太陽帆板動力來源

RTG是什麼東東呢?

RTG放射性同位素電池(radioisotop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是一種利用放射性衰變獲得能量的發電機。簡單來說,有一些材料在衰變過程中會釋放能量,而我們利用這些能量來發電,就是RTG的基本原理

Radioisotop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encyclopedia.thefreedictionary.com圖標

原理說不上很高深,但從原理到產品的跨越卻異常困難

美國人起步早,上世紀60年代就搞出了第一個放射性同位素電池

而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此類產品,要到50後的2008年才誕生

此時,距搭載該電池的美國「探險者1號」人造衛星上天已經過去了47年

中國產品有了,也該上天溜溜了

2013年,我國自行生產的同位素放射性電池同嫦娥三號飛向月球

為低溫下月球車的生存發光發熱,保溫取暖

而相關技術也在後續嫦娥四號等系列任務中逐漸成熟

那為什麼這次去火星就不用RTG呢?

我認為主要原因是風險大,不划算

為啥呢?對比一下你就會發現

美國人此次計劃發射的毅力號也之前的好奇號技術方面差別不大

基本上可以說是求穩,他的目標也很明確:火星地下有活的東西沒?

而我國就不一樣了,完全自主第一次往那麼遠的地方飛

想想看哪個老母親敢給自己第一次出遠門孩子披金帶銀的

保守一點,唉我這第一次上去了,第二次第三次有經驗了咱再往高端了整!

另外,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注意到天問一號太陽帆板的形狀?(返回去再摟一眼)

蝶形!

就這樣的浪漫、詩意且實用的造型,帆板展開驅動機構也是需要很大創新的呀

至於不用RTG這事兒,咱就不用苛刻啦

為我們的科研人員呱唧呱唧

祝福我們的天問一號旅途順利吧!


用一句話總結就是:破美國獨霸格局,並跑前努力跟跑。


今年7月,迎來了火星探測器的發射窗口期,阿聯酋、我國及美國相繼發射探測器前往火星,相比以往顯得有點「擁擠」。其中阿聯酋的技術多源自美日,且發射任務只為了實現繞火飛行,相比之下看點理所當然地集中在了中美兩家的PK上。

從技術發展歷史來說,美國比我國起家早,首次成功繞火、首次登陸火星、多次探測並傳回大量研究數據,稱得上是火星探測領域的霸主,在著陸技術、深空網路通信與控制支持等都有技術積累。

而我國的發展較晚,第一個火星探測器是聯合歐洲、俄羅斯共同研製的「螢火一號」,但在變軌時失敗。今年發射的「天問一號」則是純粹的技術自主,不再依賴別國的技術,這也使得後期變軌及任務實行的效果更加得激動人心。比起美國,我國在技術積累上顯得十分薄弱,僅有第一次的失敗經驗,在火星探測上也幾乎一片空白。

再看兩家的探測器。

首先從攜帶裝備上對比,「毅力號」除了多達23個攝像頭外,特殊之處還在於攜帶麥克風,用於傳回火星上的聲音、無人駕駛直升機、Moxie這三類設備;我國則比較硬核,在落後一大截的前提下,直接將多種探測儀一起打包發射,一旦成功將直接成為繼美國之後的第二「火星強國」,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從實施任務上對比

我國的技術任務是實現「繞、著、巡」,一次性實現探測任務;科學研究任務是進行生命活動信息的探測,包括水體、大氣、表層地面等的探測;其二是對火星的演化進行研究,包括岩層、地形地貌、獲取演化歷史和化學演化的基礎信息。

「毅力號」的任務除了對生命活動信息、火星演化等基礎信息的探測外,增加了對降落過程的音頻記錄、研究火星過去的地質變化及生物生命信息;另外在技術方面首次搭載直升機實現火星大氣環境下升空飛行,有望提升偵察能力;另外用MxieOXIE實現提取氧氣的技術,這二者是最值得期待的一次嘗試。

整體來看,我國鉚勁跟跑追趕,一次性集成多種技術及任務目標,有後發優勢;而美國則不斷嘗試突破新技術,繼續完善跟進研究,仍在領跑的路上前行。


如果只計算美國的火星著陸任務,2020年7月30號發射的毅力號火星車是美國的第九次著陸任務。那麼除了1999年的「火星極地著陸者」著陸失敗之外,其他都是成功的(毅力號有待時間驗證)分別是:海盜一號探測器、海盜二號探測器、旅居者號火星車、勇氣號火星車、機遇號火星車、鳳凰號火星車、好奇火星車、2018年的洞察號探測器 和 正在飛向火星的「毅力號」火星車,假若毅力號成功,那麼美國的火星著陸任務只失敗過一次。


一口吃成胖子的某意義大於某意義,所以不帶核電池。新聞一報道,+86用了+1千分之一的時間走完了X年的路程(後接套話)

工作時間再長再長。領導和人民又看不見成效,人家要的就是那點可以擺在鏡頭前的土而已。至於其他的只有內部的人用。

但是不管怎麼說,終於開始搞了。+86終於有夢想是件好事,藉此契機把其他的「無用」的麻煩也搞一搞。別等著掐脖子了才說別人壞,咱們得對自己的善良才有好結果。(利益相關,匿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