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經常宣揚他的火星計劃,甚至做了個火星基地的PPT。

但無論從技術難度還是經濟成本來說,很明顯登月計劃的可能性遠比殖民火星大的多。

而且如果馬斯克連火星殖民地的興趣都有,直接搞一個月球旅館甚至月球實驗室不是還有更高的商業價值嗎?

為啥馬斯克不搞月球計劃,而是捨近求遠去搞火星計劃?


月球對於燒甲烷的火箭 / 飛船非常不友好。

隔熱瓦、結構重量什麼的都可以優化;

但返程的燃料造不出來就是造不出來,

只能從地球一路背著過去。


從星際移民的難度來說,最容易的是近地太空站,然後是月球,接下來才是火星。

從效益來說,移民獲益最大最快的其實是地球。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帶來的利益,不用說了,所以說,如果從利益考慮,馬斯克來中國建廠,拓展市場,是必然選擇。

然後,我們再看,馬斯克為什麼要選擇移民火星?而不是建立近地太空站?

從和中國合作的事實來說,馬斯克不傻,知道如何做效益最大。之所以,提出移民火星,而不是開發近地太空站,但是,卻開發了星鏈,我直覺是馬斯克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打個比方,比如說偷稅漏稅,一定要開虛假髮票來頂包的,移民火星就是虛假髮票的名頭。很多錢花掉的目的,壓根不是移民火星,至少大部分不是。是什麼?據說,星鏈是和美國軍方合作的。GPS、互聯網最早都是美國軍方的技術。總之,美國軍方利益,是應該逃不開的。


他的計劃博眼球的成份比較高。要是搞月球,送上去了,要負責接回來的,因為在月球太近,可以打電話求救,還可以去救,那麻煩的事就多了。火星你敢去嗎?基本上有去無回,省了多少事。在地球以外建立適合人類居住和工作的站點,是個高投入的行業,不是一家企業可以搞得定的。象中美這種大國,舉國之力搞一點都是相當吃力的,別說一個企業。全地球和平聯合起來,搞個數千人的月球基地,都是很難的。


人類是個非常善於內鬥和甩鍋的物種,只有一件事能讓大家跟打雞血一樣站一起,最起碼在不會打嘴仗,那就是太空探索。

說個殘忍但很現實的回答吧,純屬猜測,人類太空探險任務成本不僅僅只考慮發射維護成本,還有救援成本,而且這種救援成本、救援力量以及決心態度必須要上升到國家層面,太空任務關係人類前途,說白了就是給人類打雞血的任務,告訴全人類你看,我們人類的前途是星辰大海,現在大家眼下的問題都可以在征服太空後解決。恐怖分子炸了美國,有國家放鞭炮,有國家給禱告,但哥倫比亞號爆炸了,全世界都認為這七個宇航員是英雄,不僅是美國的英雄,更是全人類的英雄。所以說在太空探索這方面全世界各國態度都是支持的,全世界人民對於宇航員都是崇拜的。

回到問題,目前近地空間站只有國際空間站這一個,為啥叫國際空間站,說白了現在沒有國家想再出風頭自己單獨搞個空間站了,太空任務往大了說是全人類的希望,沒有國家想當冤大頭出錢出力了。想玩的國家大家都出錢出人輪著上空間站待幾個月。近地空間站目前來說如果出現危機情況,地面上可以在幾個小時之內發射救援飛船上去救人,不管能不能救成功,最起碼能向全人類表個態度,你看我拼了全力救了!但是如果是月球,其距離在太空尺寸下其實就在我們家門口,如果出現緊急情況,其救援成本是極其高昂的,救吧成本不亞於一場戰爭,憑啥要我救,大家都得掏錢救!不救吧,全世界都會罵你見死不救,沒一個總統敢背這個罪名。所以在月球這個尺度,一旦有載人太空任務,在任務設計初期,救援逃生設備及救援計劃就必須充分考量在任務中,其成本必定高昂。況且距離這麼近,月球基地出現狀況,在地球的的人類相當於現場直播,家門口出現要死人的情況你救還是不救?

相反火星就是一個人類可以到達的但是距離不太遠的一個星球,地球到達火星需要半年多的時間,如果救援需要將近半年後才有人能來,所以這種距離就好比你家隔壁市出了一場車禍,你救與不救最後結局都一樣,不會因為你的努力就能改變結局。就像火星救援電影里一樣,是死是活靠你宇航員自己本事。這樣考慮的話,火星探測任務在副本設計初期都沒有考慮太多的救援支線任務,可以讓有限的飛船攜帶更多的實驗物資到火星。所以馬斯克的火星任務本來也沒打算讓宇航員回來,這種幾乎是送命的探索任務也反應出未來太空探索的悲壯,如果人類不付出幾代人的生命,人類最終會困死在地球上!


每次看到馬斯克有關火星殖民的消息,總感覺哪裡不太對,難道馬斯克有當殖民地國王的個人意志嗎?

我認為馬斯克殖民火星的夢想,不是他個人的夢想,是美國知識精英的夢想,是NASA的夢想,是美國政府的夢想,作為一個殖民地成長起來的國家,本身就有潛在的強烈的殖民願望,內在的機制就有很強的開強拓土的潛在衝動。

然而,二戰以後形成的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大大制約了這種殖民衝動,而撈不到好處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以及兩次海灣戰爭都讓美國的知識精英認識到傳統依靠武力來實現殖民、賺取最大價值資源的方式行不通,於是知識精英們給美國潛在的殖民衝動開了一張殖民火星的支票。Musk在2016年的國際宇航協會演講時,就說美國就是這麼建立的嗎?美國建國的歷史還的確如此。

美國新一代的航天戰略不是重返月球或是建月球基地就可以承接的,畢竟50年前他們已經實現了。這需要新的概念,吸引和調動資本、學界、工業界的力量,重返月球是遠遠不夠的,而火星殖民的概念卻足夠吸引力,畢竟美國科學界為此有近50年的努力,而又在與蘇俄的競爭中取得了絕對的優勢,可以說火星探測是美國航天長久以來的驕傲,所以殖民火星成為美國航天新戰略,水到渠成。

這個戰略如何執行?

其實,從美國自2000年以後頻繁出台的商業航天政策,就可見一斑,引導美國極其活躍的商業資本投資驅動,而不依靠大規模政府財政投資,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也玩不起。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政府(NASA)在找一個像Musk這樣的有錢人,又對未來技術有深刻的理解和洞察,而Musk多年來航天創業的坎坷,也迫切需要NASA的支持。

冷戰結束後,美國航天產業進入低迷停滯期,或許新一輪的美國航天大發展的熱潮起源於2008年NASA與SpaceX、科學軌道公司簽訂的價值36億美元的國際空間站商業補給合同。

這或許是美國新航天國家戰略的新玩法。在美國這樣一個崇拜個人英雄主義的國度里,利用國家政策支持和機會成本的投入把一個有潛質的青年人,包裝成推動美國新航天戰略執行的旗手,或許是這一輪美國航天戰略的新思維。

就這樣,馬同學成了新一代美國國家航天戰略的代言人。

所以,是殖民火星;而非重返月球。

獵鷹傳奇:講述獵鷹系列火箭的產品故事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8861891


既然都是吹牛,當然吹的越高大上越好了。

吹成月球,中國2030年都要開始建月球基地了,到時候不好圓啊。


「治理沙漠」還排在前面呢,後面的別嚷嚷,老實排隊,輪到了再提問,謝謝。


馬斯克是腳踏實地,商業公司沒賺錢怎麼有動力做下一件事?

登月畢竟現在看不出來盈利點,只有科研價值。


馬斯克想佔領火星,在火星稱帝的野心早就公開表達過了!


這就和那個如果讓我捐十個億,我願意,讓我捐一輛車我就不願意的道理一樣。因為我真有一輛車。

月球基地的建立雖然很難,但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是可以達到的。真要搞,是可以搞出計劃一步步執行的,二十年內是可以兌現的。

火星殖民地,如果不是送死單程票,按可以預見的未來技術發展,遠的不說,一龍哥這輩子肯定是看不到那一天了,所以隨便這麼吹都可以。


很簡單。

因為移民火星才能把按核按鈕的人送到核報復攻擊不到的地方,而月球太近了。

馬斯克是個瘋狂的極端種族主義者。


因為登月最可能實現也最不可能實現。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