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殺的人一點不比白起少而且殺了很多平民屠城,而白起殺的人多但基本都是軍人,而且白起是將領,很多事不由他,項羽是主君。

然而,歷史上唾棄白起,而常常惋惜項羽,為何?


謝邀!

其實沒人邀,自己對這個問題感興趣。

首先,不知道題主是如何得出這個這個結論的。罵項羽的多如牛毛,不管在歷史上還是現代,我摘取一些百度上點評,題主自己看。

楚國諸老將:項羽為人僄悍滑賊,諸所過無不殘。

酈食其:項王有倍約之名,殺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

《太史公自序》:殺慶救趙,諸侯立之;誅嬰背懷,天下非之。

諸葛亮:昔項籍總一強眾,跨州兼土,所務者大,然卒敗垓下,死於東城,宗族如焚,為笑千載,皆不以義,陵上虐下故也。

劉叔友:項王有吞岳瀆意氣,咸陽三月火,骸骨亂如麻,哭聲慘怛天日,而眉容不斂,是必鐵作心肝者。

何去非:。是以輕指關中天險之勢,燔燒屠戮逞其暴,卒舉而遺之二三降虜,反懷區區之故楚而甚榮。

朱元璋:項羽南面稱孤,仁義不施,而自矜功伐。

蔡東藩:惟觀於項王之坑降卒,殺子嬰,弒義帝,種種不道,死有餘辜,彼自以為非戰之罪,罪固不在戰,而在殘暴也。彼殺人多矣,能無及此乎!

毛主席: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再說說白起,韓白韓白,和兵仙韓信並列的千古名將,入了唐朝和宋代武廟十哲的牛逼人物,武廟都供些什麼人,姜太公,諸葛亮等一流人物。當然罵白起坑殺降兵的不少,讚譽他的也很多。

題主得出這個結論,可能是教科書里,說起白起提到的是長平之戰,書寫項羽,摘取巨鹿之戰。


因為初始定位問題吧。

因為人們史記里捧項批白,後人也跟著捧項批白。

其實項羽也不是什麼好人,史記里是寫了他戰神下凡一樣從漢軍十面埋伏中突圍而出,可也記載了他在齊地所過無不殘滅,只是無不殘滅這四個字太短了,人們留不下什麼印象。


公元前279年,鄢郢之戰,白起以水為兵,攻破楚國都城郢城,不止是焚毀了楚國宗廟,毀掉了歷代楚王陵寢,更直接淹死了幾十萬楚國平民百姓!

如果從現代觀點,白起此戰之罪,遠過於長平戰後,坑殺戰俘四十萬,足以讓他永遠釘在歷史恥辱柱上了,和他在當地造就的「臭池」一起,遺臭萬年了!

《水經注·卷二十八·沔水中》:【夷水又東注於沔,昔白起攻楚,引西山長谷水,即是水也。舊堨去城百許里,水從城西,灌城東,入注為淵,今熨斗陂是也。水潰城東北角,百姓隨水流死於城東者,數十萬,城東皆臭,因名其陂為臭池】。

商鞅變法後,整個秦國就是一個只有耕戰二字的戰爭機器,舉國上下所有官民,群起一致的人生目標,就只有打仗、種地,而種地也是為了支援對外擴張和掠奪的戰爭。其餘各國為了在這殘酷的大爭之世存活下來,同樣各自進行了適應時代的變法,將自己國家體制轉變為不同程度的古典軍國主義體制。

古典軍國主義體制是真正意義的「全民皆兵」。每個成丁男子(15歲-60歲)都要經過嚴格的軍事訓練,並按國家徵發命令,定期去服兵役,都是所謂的「預備役軍人」,隨時可以變為正規軍戰士,一旦進入戰時狀態,舉國「三丁抽一」甚至「二丁抽一」組成大軍,成年婦女和未成年兒童也立刻動員起來去接替國內生產。

正因如此,戰國七雄才能在相互兼并戰爭中,動輒出兵數十萬(戰兵+輔兵+民夫),將全國十分之一以上的成年人口投入一場戰爭,打出類似近代工業化國家的殘酷總體戰。

戰事緊要關頭,戰兵和輔兵更不像後世區別得那麼嚴格,輔兵甚至民夫在戰事緊急時,一樣拿了武器就要作戰。成年婦女也隨時要動員起來,擔運後勤運輸甚至守城任務。當然,戰國七雄的動員力看似強大,還因為他們的絕大部分戰役都是「內線作戰」,戰爭投放距離較短,而非後世王朝那種長途遠征。

比如長平之戰最關鍵時,秦昭襄王嬴稷直接就把河內郡所有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全部就地動員,直接就作為一隻援軍,去阻擊趙國的援軍,斷其糧道了。

【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

又比如李信蒙恬二十萬大軍攻楚,原為楚國公子的秦國丞相昌平君,從後方起兵反秦,斷絕秦軍後路,致使秦軍被楚將項燕殺得慘敗。而就在幾年之前,秦將桓齮領十萬大軍攻趙,被趙將李牧大敗。

然而,經歷了兩場損失合計近三十萬人的慘敗後,秦王嬴政下令舉國「空甲士」,又迅速動員一隻六十萬人的大軍,由王翦率領,大破項燕的四十萬楚軍,攻滅楚國。

王翦伐楚這六十萬大軍,當然是戰兵和輔兵的總和,但也是隨時可以變成貨真價實的六十萬軍隊,只有所有成年男子常年接受正規軍事訓練的軍國主義國家,才能隨時化民為兵,這是後世那些搞募兵制的王朝,如宋朝和明朝後期所不可想像的。

同時,正因為戰國七雄都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家」,絕非後世的袁紹袁術、王世充竇建德、陳友諒張士誠那種割據一時,連一次決戰失敗都扛不住的軍閥政權可比。因此,指望和後世的內戰那樣,一方佔優勢、決戰勝利則一鼓而下,一戰滅國,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所以,戰國時期打仗,首要目的還不在於攻城略地,而在於屠軍,只要把一國的青壯年男丁都屠光了大半,自然該國的國力就削弱了大半,所以眾多戰國名將才會有動輒斬首幾十萬的輝煌戰績。

長平之戰,趙軍戰死五萬,被坑殺四十萬,全軍覆沒,死的人肯定是正兵、輔兵和隨軍民夫也一起計算。白起難道還會那麼慈悲,只殺戰兵不殺民夫?他的戰爭目的不在區區長平,就在於將趙國所有青壯年男子在內的潛力動員兵力,去儘可能削弱。

所以,在堂堂「人屠」的眼中,不論趙國、楚國、魏國、韓國,敵國的一切人丁,不分平民士兵、不分男女老幼,統統都是他的敵人,是他成就一己功名的踏腳石,所以,他才能毫無心理負擔地做下眾多駭人聽聞的暴行。

從楚懷王被騙入秦國卻慘死,鄢郢之戰秦軍破都、毀廟、夷陵,淹死數十萬楚國百姓起,秦楚兩國就結下不死不休的血仇。

秦滅六國戰爭,論亡國之慘烈,論抵抗之堅決,同樣以楚為最。昌平君放棄秦國丞相之尊,為最後一任楚王,與項燕一起壯烈殉國,亦令秦國遭受了商鞅變法以來最慘痛的一場失敗。

秦始皇雖努力將華夏各國混同為一,車同軌,書同文,然而到他去世時離統一尚不到二十年時間,根本不足以磨滅關東六國的民族意識。天下大多數人都還根本沒有做好成為統一國家國民的心理準備,因此陳勝吳廣登高一呼,關東六國紛紛復起。

對楚人而言,大秦帝國從來就不是他們自己的國家,而只是滅亡了自己國家的侵略者。要復國、要報仇,「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樣的信念寫進了楚人的血液和骨髓。

所以率先起兵反秦的陳勝吳廣是楚人;其後作為反秦主力軍的項梁項羽是楚人;並不和其他各國一樣滿足於恢復疆土,而是一心要打進秦關滅此朝食的還是楚人。

楚人還特意選擇了熊槐的一個孫子熊心為楚王,仍以「楚懷王」為名,以此激發楚地民氣,哪怕在項梁剛死楚軍慘敗的危急情勢下,楚王熊心仍然豪情萬丈許諾「先入關中者王」,派劉邦率偏師直取秦國本土,並將剩餘五萬精兵強將盡數派往援救趙國,直面秦軍南下的長城軍團主力,與之決一死戰。

最終,是楚將項羽如天神降世,在巨鹿斬殺王離所率的二十萬秦軍將士,在新安坑殺章邯所率二十萬秦軍降卒。 此時的秦朝中樞,因為胡亥、趙高、子嬰的連續內訌,早已亂成一團,更因兩大野戰軍團的損失, 人心惶惶竟致絕望。

當楚將劉邦率領2萬楚軍逼近關中地區時,武關駐守秦軍尚有近10萬人,居然輕易就投降了劉邦,被其整合收編。秦王子嬰在位僅僅四十六日,就被迫肉袒出降。 蕭何入秦宮,盡取其戶籍、圖冊等各種資料。延續了數百年的煌煌大秦,就這麼覆亡了。

項羽大軍進入關中後,為既血百年國讎,又報殺害兩位至親(祖父項燕、叔父項梁)的家恨,再加上項羽本身暴烈的性格作風,是以導致了他對三秦百姓的濫殺。

秦楚兩國數百年世仇,不死不休,關西虎狼之秦更是關東列國所有人持續幾百年的噩夢。要徹底斷絕秦國如六國一般的死灰復燃可能,就非得盡滅秦國王室宗族,摧毀其貴族世家,重創其國族意識,歷史選擇了項羽來充當這個執劍人,屠略三秦、火焚阿房,終令秦國永久消失於歷史舞台——對楚人而言,這是一場何等暢快淋漓的復仇!

劉邦與項羽的【楚人內戰】,雖然大量啟用了原關中秦國兵將,雖然劉邦承認自己曾為秦吏,同時給秦始皇和項羽這兩個死敵兼前任上司,一起安排專人守陵。

但漢朝的官方意識形態,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傾向於徹底否定秦朝的合法性,主張漢朝應該直接繼承周朝的論調佔了。所以漢朝版本的【五德輪迴】定稿,是周為木德,漢為火德。而秦朝這個水德政權,不合次序,註定短命滅亡。

在秦始皇死後長達兩千年的時間裡,他也一直被後世各朝君臣普遍當成反面典型。漢高祖、漢文帝、漢光武帝、唐太宗……才是三代以下歷朝歷代公認的明君典範。

因此,哪個大臣敢「稱讚」自己的皇帝是秦始皇,那也就比當面說他是隋煬帝好得有限,殺頭、貶職、免官、流放,任選一樣吧,視該皇帝的心情和性情而定。

李白寫了【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銘功會稽嶺,騁望琅琊台。

是難得誇讚秦始皇功績的名詩篇了,然而看看緊接著的下半闕:

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尚采不死葯,茫然使心哀。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⑴。額鼻象五嶽,揚波噴雲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徐氏載秦女,樓船幾時回?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本就是欲抑先揚,欲貶先贊,最後蓋棺論定的修辭手法罷了。

而從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歷代帝王廟,一直到清朝乾隆帝最終確定的歷代帝王祭祀名單,秦始皇這個「祖龍」的牌位,都直接被明清兩代所有帝王開除。

歷代帝王廟的排位越加越多,到了後來,甚至連東晉司馬氏那些只有半壁江山的廢物傀儡皇帝,都能得到後世王朝的冷豬肉供奉,只因東晉是不容置疑的正統王朝,偏偏首創帝制的秦始皇沒份。

——也就是說,長達數百年的官方意識形態,甚至根本不承認秦朝是合法朝代。

這種明清時期的封建正統觀念,當然十分片面,秦始皇功蓋千古的種種偉大功勛,當然奠定了華夏民族的大一統基礎,我們後人得享其遺澤至今,稱頌其為民族千古偉人,亦不為過。

然而,也必須看到,正因為秦朝的歷史評價,兩千年來都如此糟糕,甚至連並無大規模屠城、殺俘劣跡、還能一直善待功臣的秦始皇都被刻意貶低,

那麼白起這個惡行累累、殺戮數百萬華夏先民的劊子手,歷史評價又如何能好?宋太祖趙匡胤一句「此人殺已降,不武之甚,何受享於此?」,從此將白起逐出了武廟。

反倒是項羽雖然同樣行事殘暴,濫殺無辜,可是到底有推翻秦朝的「反秦首功」,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功過參半」,挨罵自然不會比白起更多。

哪怕再過幾百年一千年,暴行就是暴行,就應該義正辭嚴地批判,長平屠俘40萬人之白起如是,新安屠俘20萬人之項羽如是,官渡屠俘7萬人之曹操如是,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亦如是。

這個是非道理,正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華夏文明,之所以遠遠優越於純粹弱肉強食,「貴壯健,賤老弱,壯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餘」的游牧文明的關鍵所在。

連殺神白起自己臨死時都知道的不可赦罪惡,感慨杜郵之誅是自己的報應。

數千年來華夏曆代先賢一致批判的惡行,接受了現代文明的今人卻每多為之曲意粉飾,如此卻又何必?

由是亦可看出,很多人自稱「愛國」,其實早已忘卻了中華民族的五千年優秀傳統,淪為歐美文明的信徒而不自知,

其種種冷血謬論,骨子裡就是歐美之馬基雅維利主義和社會達爾文論的信奉者,正與當下歐美國家面對新冠疫情、直接拋棄得病老人、鼓吹【群體免疫】的行徑如出一轍。


項羽殺的人沒有白起多。

白起光是長平一戰就坑殺了幾十萬,而且這個不僅僅是記載,是實實在在有屍骨坑被發現。

這是項羽無法比的。

而且項羽也就打了幾戰。

白起可是一路殺過來的,這也完全不是項羽可以比較的。

秦國征伐六國,那殺的可是各個國家了,可不就罵的人多。

至於說殺的是軍人。

恰恰殺的是軍人,這導致軍人死在戰場,但是他們的家人都在,才會去罵。

項羽屠殺平民,一家子都死絕了,誰來罵?


白起被罵是因為坑殺降卒,惋惜項羽是惋惜他的失敗,項羽坑殺降卒的事一樣被罵。

一樣的事,知名度越高,罵的人越多。

白起,戰國四大名將之首,唐朝武廟十哲之一,宋朝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項羽,與秦始皇一樣的暴君人物。

白起是被後世祭祀的人物,有污點就會放大,項羽被後世當做暴君,罵是習以為常。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